白茶的后窗,是做旧老白茶,那岩茶的后窗,是冲泡时的那些小失误

白茶的后窗,是做旧老白茶,那岩茶的后窗,是冲泡时的那些小失误

《1》

李麻花最近迷上了一部电影,后窗。

是的,就是希区柯克那部大作。刑侦系的日常课外读物之一。

她打算把电影里的一些场景画下来,也命名为《后窗》。

抽空过去她的画室瞄了一眼,满画布的浓烈色彩,标准的野兽派。一丝惊悚感也无。

很失望。

“我以为你的画里,应该是各种碎片,残破的,曲折的,颜色和人物。”以刑侦系学渣的身份,村姑陈表达自己对于这部电影题材画作的观点。

李麻花振振有辞,在我们艺术家的世界里,只有颜色,没有案件。

被她说动了。

面对后窗,我们人类的眼中,有窥探,有欲望,有案件,有情结,有故事,有线索。

而在艺术家的眼中,只有画面,与色彩。

后窗代表的,其实是人性。

正如刚刚结束的那场狂欢,从后窗里看,满地的做旧老白茶和外山岩茶,霸了屏。

然而它们胜利了。它们用强大的价格优势,挤走了真正的老白茶和真正的正岩茶,成为了狂欢日的喋血者和胜利者。

世间的一切最终,都败给了人性的贪婪。

白茶的后窗,是做旧老白茶,那岩茶的后窗,是冲泡时的那些小失误

白茶的后窗,是做旧老白茶,那岩茶的后窗,是冲泡时的那些小失误

白茶的后窗,是做旧老白茶,那岩茶的后窗,是冲泡时的那些小失误

《2》

如果要给所有的茶找一个后窗的话,白茶的后窗,是做旧老白茶。

而岩茶的后窗,除了外山茶,高价格之外,就是冲泡了。

大多数的茶友,初次接触岩茶的时候,无一例外地,栽在了冲泡这个坑里。

小仙女,当初第一次喝岩茶的时候,就闹了乌龙。

我给了她一盒武夷岩茶,正岩的,让她学着喝,一星期后来反馈心得体会。

结果过了十多天,她还没来。

问原因,她说,我还没喝完。叫她把茶拿过来,一看,差点没吐血,每包茶都撕开了,喝掉半包,还留下半包。

这是什么神奇的操作?

难道像村姑陈家的小侄女,一盒月饼拆开每个咬上一口,只为了尝一尝哪个味道好?

小仙女一脸坚决地说,才不是!我没那么幼稚。

因为岩茶一泡茶有8克,好大一包,我一个人喝,喝不完,太浪费了,所以就只喝了半包,留半包下次再喝。

原来只喝了半包,4克茶。

呃,难怪喝得慢,难怪喝出来的香气和滋味,跟村姑陈李麻花试茶时喝到的味道,大相径庭。

难怪说喝起来味道淡,香气弱。

曾经还以为是冲泡方式不对,现在看来,完全就是投茶量不达标嘛。

喝茶,是有严格讲究的。比如投茶量,比如盖碗容量,比如用水,比如出汤时间......

一个人吃饭只吃个半饱,哪有力气干活?整天都是头晕眼花的状态。

一泡岩茶只喝4克,哪能喝出它本来的味道来,肯定是香气和滋味都减半。

淡到不行。

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白茶的后窗,是做旧老白茶,那岩茶的后窗,是冲泡时的那些小失误

白茶的后窗,是做旧老白茶,那岩茶的后窗,是冲泡时的那些小失误

白茶的后窗,是做旧老白茶,那岩茶的后窗,是冲泡时的那些小失误

《3》

有很多人,泡武夷岩茶的时候,喜欢用温水泡。

某次的视频里,茶友慢条斯李地从壶座上取下来一只烧水壶,把水注入盖碗。

近镜头里,这股注入盖碗的水,并没有冒出热汽——正常情况下,滚烫的沸水,注入盖碗时,会冒出大量的热汽,并且,氤氲的水汽,会瞬间蒸上来,像是太姥山间的雾气蒸腾,把镜头给蒙住了。

这说明,这壶水,并没有沸腾,至少,达不到90度以上的水温。

有人说,北方冬天,开水倒出来就是没有热汽的。

这理论肯定不成立。

不管是哪个季节,哪个地区,只要是烧沸的水,只要是马上倒出来,肯定会有水蒸汽。

而这种没有冒出大量水蒸汽的水,肯定不是沸水,至少不是刚刚沸的水,可能是沸了一会儿,等了一会儿再倒出来的水。

这种水,温度达不到沸的温度,也不符合冲泡的要求。

泡出来的岩茶,颜色极深,而香气很淡。

因为,温水泡岩茶,就像温水煮青蛙,不能一蹴而就。

冲泡的时候,因为水温达不到要求,如果快出水,茶汤势必没味道。为了保证有味道,只能延长茶叶与热水的接触时间,这样,就坐杯了。

泡出来的茶汤,不是苦,就是涩。

难喝之极。

且喝不了两口就舌苔变厚,半天消不下来。喝白开水都会感觉到浓浓的涩意。

发视频的茶友解释说,这样泡茶是因为以前听人说,泡红茶要用80度的水。想来泡岩茶,也要80度的水吧。所以烧开了水之后,故意放凉了一下再倒出来。

看吧,江湖上的以讹传讹,就是这么来的。

为了保证茶友们泡出来的武夷岩茶茶汤,都是标准的香气和标准和口感,请容许村姑陈,再啰嗦一次:

冲泡岩茶,一定要沸水,是沸水!!

白茶的后窗,是做旧老白茶,那岩茶的后窗,是冲泡时的那些小失误

白茶的后窗,是做旧老白茶,那岩茶的后窗,是冲泡时的那些小失误

《4》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岩茶要泡得好喝,工具也很重要。

在岩茶冲泡工具的选择上,从前有一部茶友喜欢紫砂壶,村姑陈大力宣传了这些年之后,喜欢紫砂壶的人渐渐少了,大家都知道最适合的是白瓷盖碗。

毕竟,历次斗茶赛,历次岩茶审评,使用的冲泡武夷岩茶的工具,都是白瓷盖碗,并没有紫砂壶的影子。

这说明,官方,主流,还是推祟白瓷盖碗泡岩茶的。

故而,大家在购买了武夷岩茶之后,还需要购买一只白瓷盖碗。

岩茶一泡是8克,那么,对应的盖碗的标准容量,就是100-110毫升。

千万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

太大了,水多而茶少,汤水冲出来会比较淡,香气也弱。

太小了,水少而茶多,汤水冲出来会过浓,茶汤苦涩难喝。

另外,工具的使用,也需要熟能生巧。

盖碗买回来之后,很多茶友怕烫,不敢握,不敢碰,一闷,茶就闷坏了。所以,要想用盖碗泡出好喝的茶汤,还需要多练习。

平时多在家里练习盖碗的使用,先用冷水练习,再用沸水练习,最后再放进茶叶,用沸水冲。

把手势练熟练了,方才能轻松驾驭它。

就像卖油翁,油滴穿铜钱而过,人问之,答曰:无他,唯手熟耳。

白茶的后窗,是做旧老白茶,那岩茶的后窗,是冲泡时的那些小失误

白茶的后窗,是做旧老白茶,那岩茶的后窗,是冲泡时的那些小失误

白茶的后窗,是做旧老白茶,那岩茶的后窗,是冲泡时的那些小失误

《5》

最后一个泡岩茶的后窗,是快出水。

有一些茶友原来是喝普洱茶过来的,还是那种黑茶工艺做出来的熟普。没什么香气,陈味太重。需要坐杯,否则就没味道。

当然跟白茶和岩茶比起来,就算有香气,也是很淡的。

故而这些茶友们,就习惯了,用泡熟普的方式来泡岩茶。

水冲进去之后,便拼命坐杯,一坐就一分钟。再慢悠悠地出汤。倒出来的汤色,浓酽厚重,像酱油,根本不是武夷岩茶的橙红明亮色泽。

但却跟熟普的颜色极为相似。

于是茶友龙颜大悦,是了,茶就应该是这个颜色,熟普是这样,岩茶也要这样才对。

然后就喝这种又浓又涩的重口味岩茶,喝得起劲极了。

反过来问村姑陈,哎,你说的那些香气的变化,那些滋味变化,怎么都没有感觉到?

我问,那您感觉到茶汤浓稠了吗?

这下茶友频频点头,有啊有啊。

汤浓而香气单调,直如南天一柱,没有任何香气层次的变化,没有滋味的递进,只有一种可能,坐杯。

而其实,冲泡武夷岩茶,是不能坐杯的。

必须要快出水,才能感觉到它每一冲的香气的变化,每一冲的汤水的变化,各种层次,各种香气类型,如落英缤纷,如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另外,武夷岩茶,还有一个要点,就是感受它的水路,汤水的顺与滑,稠与醇,以及汤感的饱满程度,嗯,就是平时常提的“有内容”。

而不是像熟普洱一样,闷,闷出一锅艳红,却失了活力。

每种茶,都有自己的品鉴方式,都有自己独有的,冲泡方法。

白茶的后窗,是做旧老白茶,那岩茶的后窗,是冲泡时的那些小失误

白茶的后窗,是做旧老白茶,那岩茶的后窗,是冲泡时的那些小失误

白茶的后窗,是做旧老白茶,那岩茶的后窗,是冲泡时的那些小失误

《6》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茶叶的喝法都是相似的,但不同的茶叶有不同的泡法。

学会了武夷岩茶的冲泡,规避了这些冲泡中容易发生的小失误,才能,把一泡岩茶,泡出更加香清甘活的好滋味来。

这样,方才不负韶华,不负好茶。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