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貝頻頻跑路、熱死?獐子島居民:根本就是造假

扇貝頻頻跑路、熱死?獐子島居民:根本就是造假

11月的獐子島開始降溫了,冷烈的北風讓周圍的海域波濤不已,頻繁的七級大風讓海對面的客船無法起航,難以接近這座充滿爭議的島嶼和獐子島集團。

曾經繁榮的小鎮也不復當初模樣,大量的居民試圖逃離,這與衰落的獐子島集團不無關係。自從2014年起,上市公司獐子島集團深陷財務造假質疑,11月11日,獐子島因扇貝“又死了”再次收到深交所的關注函,在14日的問詢函中,深交所要求公司說明是否存在破壞性採捕的情形。

相較2010年曆史最高點位34.59元/股,如今不到3元。“曾經我們有好幾個育種廠,現在只剩一個了,今年培育的扇貝苗全死了。”一名該公司育種廠的工作人員透露,不光如此,近年來的破壞性捕撈也讓他對公司的未來充滿憂慮。

扇贝频频跑路、热死?獐子岛居民:根本就是造假

獐子島曾是中國電話第一島

焦慮的公司員工:

確實存在破壞性捕撈的情況

“今年育的苗幾乎全死了”

對於獐子島上的居民來說,獐子島集團家喻戶曉。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獐子島就享有“海上大寨”的稱號。當時,獐子島島民從事海上捕撈,過著集體生活,憑著苦幹實幹的精神,創造出了單船捕撈和總捕撈量的全國記錄。1989年,大連獐子島漁業集團有限公司成立,繼續走集體所有制道路。2001年改製為股份制公司,5年後成功上市。獐子島集團下各個廠房,也遍佈這座小島。

然而隨著經營和海產品養殖的問題近年來集體爆發,公司境況每日愈下。

在獐子島的西側海岸邊,風和日麗的時候不少居民會來此釣魚,而獐子島集團下的大連海珍品原良種廠便坐落在這裡。孫明是廠內一名育種人員,從事漁業已經三十多年的他談及公司時面容憂愁,情緒時不時地激動。

而讓公司面臨最大的困境來自島外的海洋。公司的公告顯示,扇貝的大面積死亡令公司損失慘重。而深交所對於扇貝死亡的原因也充滿疑問。14日晚間,深交所向獐子島發問詢函,要求說明是否存在破壞性採捕的情形,對此孫明持肯定態度。

扇贝频频跑路、热死?獐子岛居民:根本就是造假

大量死亡的扇貝,留下一地屍體

在2014年到2018年,他曾經是公司下面一家養殖廠的廠長,孫明無奈地說,由於長期的捕撈,已經造成海底土壤結構發生變化。“原來海底的硬殼已經變成爛泥,不少扇貝無法呼吸不就死了麼。”對於未來的養殖前景,他的言語中也顯得很不樂觀。

一名該集團的中層則告訴記者,扇貝死亡確有其事。他拿出手機翻出出海捕撈的照片。一張照片上面,數百個扇貝堆在船上,“你看上面的扇貝,肉已經爛了,但是為什麼會死我也不知道原因,只有等專家來鑑定了。”

在孫明眼裡,不光是海洋捕撈的情況糟糕,育苗廠的情況也不容樂觀。“育苗這幾年很不順利,今年廠裡的苗幾乎全死了,可能是海水的原因。”據他介紹,曾經島上有三座育苗廠,但是其他兩座如今已經關門。島上的育苗廠育不出來苗,只能派員工到外島去育苗或者是跟公司外的人合作育苗,這毫無疑問會增加公司育苗的成本。

扇贝频频跑路、热死?獐子岛居民:根本就是造假

獐子島集團育種廠

失落的鎮民

島內年輕人不願留

在外羞於說自己是獐子島人

東獐子碼頭是獐子島上貨的一個碼頭,但是當記者來到這裡時,碼頭上的貨物並不多,並且看不到鮮活扇貝,只有一摞死去的扇貝擺放。附近一位漁民告訴記者,扇貝不上岸,拉上來就直接上到船上直接運走。

碼頭附近是一片綿延數公里的小村莊,但是卻鮮見人影。在公交站臺上,退休漁民錢軍正在等候公交車。他失落地說道,現在的村莊幾乎見不到年輕人,大多去外地發展了。“工資太低。”由於人口的不斷減少,這裡的公交車發車時隔今年也發生了變化,從20分鐘一趟變為30分鐘一趟。

曾經的獐子島,在島內居民看來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2000年,獐子島鎮總收入已經達到6.79億元,純收益2.1億元,人均收入超過萬元。而2000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收入為6208元,農村人均收入2229元。上市後,伴隨著股價的上漲,獐子島集團市值也不斷攀升,曾一度達到200億元。這不僅讓公司董事長吳厚剛進入億萬富豪的行列,而作為獐子島集團股東的獐子島漁民身價也水漲船高。

扇贝频频跑路、热死?獐子岛居民:根本就是造假

獐子島公司曾經的獲獎獎牌

“那時候,獐子島的人去大連是很有面子的,辦事根本不用排隊。”一名本地居民說,隨著公司經營每況愈下,獐子島人出門在外已經羞於說自己是獐子島的人了。“一次去大連的時候,別人問我是哪裡人,我說是大連人,又問我大連哪裡人,我說是長寧縣人,最後逼得我沒辦法了,才說是獐子島人。”

收入的下降是直接原因,另一名島上居民說,當地人曾經有兩年拿到過分紅,每年也就2000元,之後便再難見到了。

在公司貝類加工廠附近,記者見到了正在收網的範先生,他曾獐子島集團工作過,由於工資太低,他選擇了單幹。“那會總共加起來,一年也就五六萬的收入。”如今他已經將家搬到大連,由於個人承包了獐子島附近的一片海域,偶爾還會來到島上。“現在差不多一年能夠拿到20萬吧,獐子島公司已經不行了,連海域的承包費用都交不起,我的這片海域就是以前他們不要的。”

扇贝频频跑路、热死?獐子岛居民:根本就是造假

停在碼頭的漁船

密集的質疑

扇貝“跑路”、“死亡”?

島內居民:“根本就是造假”

11月12日,獐子島開盤一字跌停。此前11月11日,獐子島因扇貝“突然死了”再次收到深交所的關注函,而這已經是獐子島在2019年第7次被深交所點名。股價大跌的背後是公司屢次上演的戲劇性情節——獐子島集團的主要產品扇貝因為五年內三次跑路被網友戲稱“旅行扇貝”。扇貝不光“旅行”,還屢次被“餓死”、“熱死”,這不光引發了從深交所和股民的質疑,甚至連島上的居民也直言“這就是造假”。

2014年獐子島第一次出現扇貝絕收事件時,獐子島給出的官方原因是系"冷水團"所致。不過,當地人對於這個說法並不認可,2016年1月初 ,出現“2000多獐子島居民實名舉報‘冷水團致扇貝絕收事件’並不屬實涉嫌造假”一事。而組織這起舉報的,就是島上的居民李生。

扇贝频频跑路、热死?獐子岛居民:根本就是造假

獐子島集團的貝類資源養護事業部

包括李生在內,多位當地居民都向記者表示,在2014年以前獐子島從未發生過所謂的冷水團事件。此外,扇貝的大面積死亡也屬於人為造假。他們說,扇貝遭天災絕收,當地居民大多傾向於是獐子島集團內部管理不善,貪腐嚴重的“人禍”導致了扇貝絕收。“他們根本就沒有投那麼多的苗,扇貝苗的錢都被公司內部的人貪腐掉了。”

而針對近期的扇貝大量死亡,李生也表示無法理解。他告訴記者,獐子島旁邊的海洋島距離此處不到40公里,兩個島可以說共有一片海域,但是海洋島經營扇貝的漁民朋友告訴他,近來扇貝的收成屬於正常水平,“當然扇貝生長總會死一些,但是大家都是在一片海上,為什麼就獐子島的扇貝能死80%?”

扇贝频频跑路、热死?獐子岛居民:根本就是造假

收穫的扇貝集中於這條船

員工稱希望公司快些倒閉

獐子島集團對未來損失仍無法預計

事實上,對於公司的管理,孫明也一直抱有意見:“公司內部管理混亂,從上到下都是吳厚剛的親戚,如果你沒有關係,幹得再好也沒辦法晉升。”

記者通過訪談發現,一些員工甚至有不想繼續幹的想法,至於原因,一是管理上有區別對待,正式員工的工資還趕不上臨時的計件工人,甚至有的人直言不諱:“希望公司倒閉了好,現在半死不活的狀態令很多人都難受。”

據孫明介紹,這裡的基層正式員工一般月收入平均3000多元,扣除五險一金後就只有2000元左右。而一些計件的臨時工工資還都在5000元以上。“許多人也想說,但不敢說啊,說了就沒法幹了,畢竟還有點收入,但是這樣下去肯定不行。”孫明說道。

但是公司的未來,仍然撲朔迷離。在披露存貨減值提示風險公告後的第三個交易日晚間(11月14日),獐子島正式發佈公告稱,因此前存量抽測時發現扇貝大規模死亡,預計核銷存貨成本及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合計金額為2.78億元,約佔截至2019年10月末抽測底播蝦夷扇貝賬面價值3.7億元的90%,對公司2019年經營業績構成重大影響。更嚴重的是,獐子島認為,部分海域蝦夷扇貝死亡情況可能還將持續,但應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及核銷的具體金額並不能確認。

扇贝频频跑路、热死?獐子岛居民:根本就是造假

獐子島集團的貝類加工廠

記者梳理公告發現,獐子島本次抽測涉及在養的2017年度底播蝦夷扇貝面積26萬畝、2018年度底播蝦夷扇貝面積32.35萬畝,共計58.35萬畝。根據抽測結果,目前在養的全部58.35萬畝底播蝦夷扇貝中,抽測畝產正常以及正在採捕作業海域面積僅5.4萬畝,佔比不足一成。而2018 年底播蝦夷扇貝十個區位的平均畝產 4.17 公斤,其中最高區域畝產 44.33 公斤,最低區域畝產 0.01 公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