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行(一):与罗伯特.弗兰克同行,黑白美国

自1839年摄影术正式诞生以来,摄影与旅行就不可分割,如同一对双生子。人们期望通过旅行去体验一种自己所不熟悉的生活方式,看看从没见过的景致,以及遇见有趣的事物。而承载这些记忆,纪录沿途所见所闻“客观”、“还原”的最好载体是摄影,苏珊·桑塔格(SusanSontag)在《论摄影》中写道:摄影之所以成为摄影, 关键在于当时存在着一群中产阶级“浪荡子”(Flaneur)。

南美行(一):与罗伯特.弗兰克同行,黑白美国

2007年摄于湘西龙山县

在拍摄了多年纪实后,如今很少再将镜头对准西藏、瑶寨、苗村等穷困落后之处,我加入了“浪荡子”的行列,这些年走过了几十个国家,将工作和旅行完美的结合一直是我向往的生活。

南美行(一):与罗伯特.弗兰克同行,黑白美国

2019,纽约,时代广场。

9月份,因摄影而结识的朋友说要去拜访南美的客户,在他的策划主导下我们开始了一场为期一个月的南美摄影之旅。南美对于我来说,一直像是一个遥远的传说,美丽而神秘,有着极大的诱惑。


过境美国,黑白还是彩色?

时间很快就到了出发的日子,习惯了出行倒不必做过多的准备,只要签证在手打包就走。本次的行程目的地是秘鲁、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古巴四国,只要持有美国十年签证都可以入境。

南美行(一):与罗伯特.弗兰克同行,黑白美国

2019年9月5日,在布鲁克你大桥留影

本次到美国只是过境,只停留了两天的时间,原本没有拍摄计划。在参观完朋友女儿的毕业设计展览后,我决定漫步纽约街头试试用富士X-T3“扫街”。

南美行(一):与罗伯特.弗兰克同行,黑白美国

2019,纽约。摄影:陈俊林

说到扫街,大家一定会想到创立“决定性瞬间”理论的亨利.卡蒂埃.布列松,还有在中国活动很多的马克.吕布以及日本的森山大道,他们都是鼎鼎大名的街头摄影师。

南美行(一):与罗伯特.弗兰克同行,黑白美国

2019,纽约,布鲁克林大桥。

富士相机最令我喜爱的是丰富的胶片模式,特别是黑白模式。穿行在纽约街头的人流中,仿佛置身于时代的洪流,很有电影场景感,我决定采用16:9的画幅,黑白模式来表现眼前的一切。

南美行(一):与罗伯特.弗兰克同行,黑白美国

9月4日,美国纽约。摄影:陈俊林

这是我踏上美国领土后用相机拍的第一张照片,我们搭上的出租车司机,操着一口浓浓的印度味英语,这让我找到话题和他聊了起来,尴尬的是司机大佬是巴基斯坦裔,这是我在国外第二次因为发音将巴基斯坦人当作印度人了:)巴基斯坦和印度真的是死对头,听我提到印度的时候巴基斯坦人一定要做一个抹脖子的手势的。知道我们是中国人,巴基斯坦哥们也一定是要握手的,“巴铁”这个词很准确。

南美行(一):与罗伯特.弗兰克同行,黑白美国

2019,纽约。摄影:陈俊林

街头是反映时代的文化和特征的最重要场景,在出租车等红灯时候,我将镜头对准了隔壁车的司机,开着小货车的司机友好的对着我镜头微笑。不由得想起被誉为“现代摄影圣经”的摄影集《美国人》,罗伯特.弗兰克开着一辆二手车跑遍了美国本土,在50年代以全新的视觉语言颠覆了布列松式的“决定性瞬间”,不协调的构图、粗颗粒、曝光不精准都成了他特有的符号,他的镜头下尽现人的孤独,物的冰冷,反映了那个时代美国人的浮躁和焦虑,有讽刺也有怜悯。

南美行(一):与罗伯特.弗兰克同行,黑白美国

2019,纽约。摄影:陈俊林

在他的照片中反复出现美国国旗和十字架两条明暗主线,苏珊.桑塔格说弗兰克的照片中有着“刻意的漫不经心”,当我发现水泥罐车上的巨大国旗图案或是街头乞讨者的国旗穿着而按下快门时,既是在向弗兰克致敬。

南美行(一):与罗伯特.弗兰克同行,黑白美国

2019,纽约,布鲁克林大桥。摄影:陈俊林

南美行(一):与罗伯特.弗兰克同行,黑白美国

2019,纽约,布鲁克林大桥。摄影:陈俊林

南美行(一):与罗伯特.弗兰克同行,黑白美国

2019,纽约,布鲁克林大桥。摄影:陈俊林

高颜值加便捷的超控性,是我一直喜欢富士的X-T系列相机的原因,偶然的原因我用莱卡小M换了一台X-T1,使用过后爱不释手。2015年在西班牙被偷了摄影包而失去X-T1,然后又买了一台X-T2,如今手握着X-T3走在布鲁克林大桥上,能方便的且不引人注意的拍摄下最自然的画面。

南美行(一):与罗伯特.弗兰克同行,黑白美国

2019,纽约。摄影:陈俊林

南美行(一):与罗伯特.弗兰克同行,黑白美国

2019,纽约。摄影:陈俊林

两天的纽约漫步,这个大都市给我印象是自由与混乱融合:建筑工人累了后可以随意的睡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这个城市一面是繁华,一面是衰败;一面是上层人的虚荣,一面有底层人的落寞。

南美行(一):与罗伯特.弗兰克同行,黑白美国

2019,纽约。摄影:陈俊林

南美行(一):与罗伯特.弗兰克同行,黑白美国

2019,纽约。摄影:陈俊林

弗兰克在当年将许多美国人的空虚、焦虑、孤独、疏离和异化等精神面貌在画面中揭示得淋漓尽致,而无论是50年代还是下一个世纪的2019,这一切并没有本质的变化,这就是美国生活。

南美行(一):与罗伯特.弗兰克同行,黑白美国

2019,纽约。摄影:陈俊林

南美行(一):与罗伯特.弗兰克同行,黑白美国

2019,纽约。摄影:陈俊林

2019的纽约有一副很古旧的模样,看起来有些萧索,不像中国到处都是新的,城市的建筑不满意就拆了重盖。尽管街头的雨渐渐大了起来,还是有些人不愿意奔跑。

南美行(一):与罗伯特.弗兰克同行,黑白美国

2019,纽约,中央车站。摄影:陈俊林

南美行(一):与罗伯特.弗兰克同行,黑白美国

2019,纽约。摄影:陈俊林

在离开美国的最后一个小时,我特意去找到美国当今总统的特朗普大厦,以为可以拍到群众举牌抗议的画面,新闻里说美国人民特别不满意说话出尔反尔的特朗普。

南美行(一):与罗伯特.弗兰克同行,黑白美国

2019,纽约,橱窗里的特朗普。

南美行(一):与罗伯特.弗兰克同行,黑白美国

2019,纽约。摄影:陈俊林

在大厅里通过安检后还可以上楼去参观,可惜我没有时间。一楼橱窗里精心陈列着奢侈品,我测试了富士相机的彩色。将清洁工具和珠宝搭配在一起形成极大反差,这就是“美国梦”,夹杂着黯淡的希望与欢乐。黑白?还是彩色?我给你呈现的都是真实的美国。

南美行(一):与罗伯特.弗兰克同行,黑白美国

预告,请关注《南美行(二):彩色的秘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