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收益智能存款,“0风险”背后的玄机

高收益智能存款,“0风险”背后的玄机

今年以来,P2P行业风险出清持续加速,平台清退范围不断扩大,绝大多数平台都减少或暂停了发标,很多投友面临着资金无处可去的处境。

在选择新的投资方向时,银行智能存款又重新进入了P2P投资人群的视野。

去年时P2P平均年化超过10%,智能存款的收益只有4%-6%,相较之下并不出彩,只是因为当日存入计息、当日提取到账的特点,被投资人当成货基的替代品,用来站岗资金过夜。

随着P2P的爆雷、清退、年化大幅走低,存款类产品的5%收益已经变得极具吸引力。

除了高流动性和相对高的收益,智能存款产品还有其他理财无可比拟的优势:低风险。

无论是银行直销还是导流的第三方,在产品介绍中都注明是银行存款,受到《存款保险条例》保障,50万内全额赔付。

投资人交流时又频繁出现了眼熟的一句:“闭眼投”,“50万0风险”。

对此天地论金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智能存款作为“创新型现金管理产品”,其以吸储为出发点来设计的高流动性模式,并不等于完全“0风险”。

2013年余额宝诞生,因其灵活性和高于定期存款的收益,规模急速增长。

这种灵活与收益兼具的模式对投资人有很大吸引力,之后出现各类通过资金池来实现“随存随取”的活期产品,包括P2P中的网贷基金。

大量城商行、农商行和民营银行,受政策限制网点少,自身资产实力和品牌度也低,传统吸储方式难以与大行竞争。

依托于互联网的民营银行首先探索了新模式,智能存款以类似保理和P2P债转的方式实现了活期化。

当你购买了产品,本质上是存入了一笔定期存款,未到期提取时,是通过将收益权转让给信托等第三方机构获得本金与对应的约定利息,达到即时到账的效果。

既然是存款,当然受到存款保险的保障。

但是,去年X民宝上线时我就有两个疑惑:

一、如果反复存取,这50万元是保护谁的?

购买产品时,每一笔钱都是存入用户名下的账户,转让的是未到期的收益权,存储关系没有改变,存款结算仍然是回到本人账户然后再转给第三方,未结束转让合同之前不可注销账户。

举一个例子,存入50万,第二天转让提取,第三天再次存入50万,第四天银行出现问题。

保先存入但是已经转让的,还是保后存入全部权益都属于用户的?

在收益权转让合同的具体条款中写明,第三方获得“对应存款项下的一切财产权利和权益及可能产生的全部收益”。

存款保险算不算财产权利?这个问题银行人员也没有解释清楚。

二、如果反复存取,第三方如何受让可以“无限大”的本金?

在这类产品中,对于存入金额并没有限制,在监管窗口指导之前,对取现金额也没有做出限制。

再举个例子,存入500万,提取,再次存入500万,循环。信托等第三方有多少资金可以受让“无上限”的三年到五年定期存款。

如果银行安排人这么做,是否成了变相的套取第三方资金?

用坏账来套取中华财险资金的厚本金融可是被中华财险直接举报了。

这两点问题是我过去的疑惑,综合翻看部分银行更新后的购买合同和转让合同,可能有了答案:

一、“受让人有权到期前支取定期存款”。

根据合同,信托等第三方有权利向银行要求提前支取存款。

在银行与第三方合作合同中可能有提前支取的触发条款,1是根据受让规模,可以视情况支取部分;2是提前约定时间节点,按期支取。

支取的资金继续受让新的存款权益,形成循环,也就是类资金池。

第三方是否有提前支取的动作,有一个验证办法,找一家银行买一笔提现,半年后注销账户,允许注销就是第三方已经提前支取了受让的存款。

二、银行对当日提取总额度进行控制。

预防可能出现的挤兑问题,毕竟全部产品都带有活期属性,高流动性就是指的容易流出。

由此看来,绝大部分风险仍是由银行本身承担,信托等第三方只是银行借通道来做资金池,很难成为那道防火墙。信托出事不影响存款,银行出事风险就会传导到信托,很可能拉信托一起倒下。

很多人谈到智能存款只是担忧流动性消失,当第三方资金不足无法受让存款收益权,产品就无法提前提取。

但实际上,提取的资金可能只是信托计划提供的少量循环资金,风险主要在银行自身层面。

那么就有新的关注点:

银行本身实力和信贷质量。

同样先举一个例子,伊川农商行。

伊川农商行并没有开展智能存款业务,拿他出来举例是因为他有个跟智能存款类似的业务:七天通知存款,高息揽储。

5月的时候曾经来找过我,贴息可以到年化10%,七天提前通知,与活期区别不大,只是需要本地开户不方便。据我了解,贴息从去年就存在,一直持续到出事前一周的工作日。

2018年末,伊川农商行存款规模411亿,比上年末增加了100亿,增长33%。而全国银行业的人民币存款规模增长只有8%,到今年半年报,伊川农商行存款规模488亿,继续猛增77亿。

贷款方面,伊川农商行在2018年新增信贷171亿,达341亿,增长100%,全国银行业的这一数据是13.5%。半年报中,伊川农商行贷款规模511亿,半年又增加170亿。

高息揽储,狂吸狂放。

伊川农商行的业务范围不过是本地及周边县市,却因为高息吸收到大量资金,而宽松放贷甚至内外勾结骗贷,不良率飙升。

2018年,伊川农商行不良规模10亿元,比2017年增加150%,同时还提取了30亿的贷款损失准备金。

在出事之前,伊川农商行已经发生多起承兑汇票不能兑付的事件,在大幅吸收资金的情况下,仍然出现了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

智能存款在被监管层约束之前,吸金的便捷和力度只会更强,银行有没有盲目扩大贷款规模,很难得知。

商业银行和民营银行实力参差不齐,对比2019年银行各项指标,农商行的不良最高,城商行其次,民营银行可能是因为大多数开业时间只有一两年,还没有走过完整的信贷周期,不良最低。

近两年有多家城商和农商行因资产质量恶化、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低于监管标准而被降低信用评级。

最近有多家农商行在第三方平台上线智能存款产品,虽然同为存款,存款进行放贷后的底层信贷资产却有不同。

农商行多为周边中小企业和农户,有一定规模的大额借贷;互联网+的民营银行多为消费贷、工薪贷,有一定规模的助农贷。

相对来说,发力线上的民营银行资产更加分散,借款群体优质一点。

另一个关注点,政策变动。

创新型的智能存款,只是高息揽储的创新,通过灵活性吸引用户存款。并且因为宣传问题,在用户中形成了“想取就取”的印象,更容易引发挤兑风险,还可能传导至同类产品。

同时,快速吸纳成本相对高的资金,快速扩大规模,难说绝对不会出现伊川农商行的问题。

监管层已经对风险更大一点的结构性存款进行了要求和限制,跟当年的P2P一样,谁也无法预料智能存款未来会如何,是否也会出现被一刀切的境况。

天地论金认为,在当前投资形势下,选择进入这类智能存款产品是无可厚非的,但前提是一定要了解清楚原理和风险,选择银行时关注一下历年不良率和拨备率,资产与利润等指标。

结尾再说一下投资人最关心的问题,什么情况可以“闭眼投”:

50万以下的非零用钱,不要频繁存取的资金。

依据《存款保险条例》规定,50万以内(含利息),存款保险基金会在7个工作日内足额赔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