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格達.戈培爾,一個痴迷於納粹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的女人

1945年5月1日的晚上,一個女人面無表情地將一顆顆藥丸塞進了自己六個孩子的嘴巴里。然後這個女人輕輕地吻了一下那六個孩子的額頭,頭也不回地默默地走出了房間。

“啪。”她伸手關上了房間裡的燈……

一切都結束了!

這個女人名叫瑪格達.戈培爾,納粹德國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的妻子,一個狂熱的納粹黨分子。“第三帝國”的第一夫人是誰?希特勒的生死情人愛娃?不,她不是。研究二戰歷史的專家認為“第三帝國”第一夫人的位置應該是瑪格達女士。

瑪格達.戈培爾,一個痴迷於納粹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的女人

瑪格達是一個受過上流社會教育的女人,她舉止高貴優雅,知性美麗,談吐文雅。是一個真正的貴族女人。童年時的瑪格達生活得無憂無愁,雖然她在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異了,但這並沒有給幼小的瑪格達造成任何傷害。“我有雙倍的父愛。”瑪格達的生父,繼父都萬分疼愛這個漂亮聰明的小女孩。瑪格達的兩位父親都是上流社會的精英,他們爭先恐後地關愛著這個小女兒。瑪格達在兩個父親的關愛下愉快地度過了自己的童年。

長大後瑪格達憑藉自己的美貌,教養,聰慧,成為了德國社交界的女王。

瑪格達.戈培爾,一個痴迷於納粹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的女人

在一次偶然的旅行中,18歲瑪格達遇到一個男人,一個年紀很大的富有的男人。這個男人名字叫匡特,瑪格達第一任丈夫。貌美如花的瑪格達為什麼會嫁給一個比自己大的多的男人呢?這是一個謎。瑪格達從小生活優越而幸福,心中對婚姻有無數的夢想。一個少女都有的羅曼蒂克的夢想。

匡特雖然很富有,但為人卻很吝嗇,瑪格達漸漸地失望了。瑪格達對匡特前妻的孩子很好,不久之後她自己也生了個兒子哈羅德。孩子有了,婚姻沒了。不甘寂寞的瑪格達找了一個比自己小3歲的名叫艾內斯特的情人。匡特知道後怒了。瑪格達早就與丈夫同床異夢了,她乘此機會與匡特一刀兩斷。

瑪格達.戈培爾,一個痴迷於納粹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的女人

“我終於自由了。”瑪格達成了一個年輕,美麗的單身女人。情人艾內斯特不止一次地向瑪格達求婚,但都被瑪格達一口拒絕了。瑪格達只把艾內斯特當成一個伴而已。這個男人太不成熟了。百無聊賴的瑪格達為了散心去體育館看了一場“褐衫黨”的集會活動。正是這場集會改變了瑪格達的一生。在這場“褐衫黨”的集會上,有一個瘦小枯乾的男人,這個男人一瘸一拐地穿過嘈雜的人群,手指尖流星般地飛舞,他那才華橫溢的演講,引起了瑪格達的強烈的關注。

“這個男人真是了不起啊!”瑪格達一時間心醉神迷,不能自拔……

這個令瑪格達心醉的男人就是日後臭名遠揚的德國納粹宣傳骨幹一一約瑟夫.戈培爾。瑪格達這個對政治毫無興趣的女人竟然愛上了政治狂人約瑟夫.戈培爾。瑪格達所有的親人朋友都反對他倆的交往,但這對陷入愛情中的瑪格達毫無作用。戈培爾這個瘦小的男人成了瑪格達心中的“天使”。

瑪格達.戈培爾,一個痴迷於納粹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的女人

瑪格達成了戈培爾的妻子。瑪格達這個千金小姐開始關心政治,她參加了“國社黨”,戈培爾從精神上徹底俘獲了瑪格達。瑪格達完全沉浸在新婚的快樂之中,她為戈培爾生下了六個孩子,五個女兒一個兒子。

戈培爾狂熱地擁護著納粹黨元首希特勒,瑪格達比丈夫更加痴迷於元首的信念。她將希特勒寫的《我的奮鬥》當作了“聖經”,她一遍又一遍地重複閱讀著這本書,一直讀到淚流滿面。

“我一定要為信仰而活。”瑪格達是一個非常執著的女人,她認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下去。

瑪格達.戈培爾,一個痴迷於納粹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的女人

戈培爾雖然身材瘦弱,但卻是一個好色的男人,他在外期間與女星巴洛娃傳岀了誹聞。瑪格達對丈夫的風流韻事選擇了沉默,她不想因為這些事情毀了自己的家庭。瑪格達知道戈培爾離不開自己,自己永遠都是戈培爾的妻子。

戈培爾不惜餘力地到處傳播納粹主義思想一一“反猶”。在戈培爾的鼓動策劃下,整個德國都瘋狂了。柏林幾個重要的大學城進行了焚書活動,將一切不屬於德意志的書籍統統焚燬。

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於開始了。一批又一批的猶太人被關進了集中營,世界各地的猶太人朝不保夕。每天,每天都有人死去。戰爭的陰雲籠罩在世界各地。無數人在戰爭中家破人亡。

但這一切在戈培爾夫婦看來是正常的現象,要實現理想當然要付出代價的!

瑪格達天天都為希特勒與納粹黨祈禱著。“等到我們的理想實現了,戈培爾就會陪我到老了。”

沒有這一天了,柏林被圍了。瑪格達清楚地知道德國的全面失敗只是時間問題了!

“瑪格達,乘現在你快帶著孩子跑吧!”瑪格達的朋友勸她尋找出路。

“不,我哪兒也不去。”瑪格達帶著她與戈培爾生的六個孩子來到了暗堡。“我不能讓自己的孩子忍受屈辱!”

瑪格達在暗堡中寫了一封信給她前夫的兒子哈羅德。此時的哈羅德遠在英國,他很久很久以後才收到這封信。這是瑪格達的絕筆信:“我們的理想與夢想破滅了,生活已經沒有意義……”

瑪格達無法想象生活在沒有元首的國家有何意義,她決定把自己的孩子們都送往天堂。

1945年4月30日下午,希特勒與愛娃走了。戈培爾看到侍從鮑曼用紙點燃希特勒和愛娃的屍體後,不禁痛哭失聲。瑪格達看著哀傷的丈夫,心中充滿了悲痛。

希特勒曾要求戈培爾活下去,但戈培爾第一次拒絕了元首的請求。戈培爾在暗堡裡寫完了遺書......

瑪格達向護理醫生要了六粒氰化鉀膠囊,又找來了六粒夾心糖安眠藥片。不知道此刻的瑪格達是何等心情,作為一個母親的她要親手結束自己的孩子。沒有時間悲哀了,真的沒有辦法了!

1945年5月1日晚上,瑪格達將孩子們叫到自己的房間,她強忍著巨大的悲痛,笑著對孩子們說:“孩子們,我們快要回家了,每人一塊糖,吃了等一會兒不暈飛機。”年幼的孩子在母親的哄騙下高興地吃下了糖,只有年長的大女兒不願意吃糖,但最後在母親的強迫下還是吃了下去。不一會兒,這六個孩子都睡著了……

“我的孩子們,做個好夢吧,我愛你們。”瑪格達木然地走出了孩子們的房間。遊戲結束了!

戈培爾走到書房的衣架前,戴上他的帽子,圍巾,穿上軍大衣,又慢慢地戴上了小山羊皮手套。是時候該上路了。

深夜的柏林格外的寒冷,“呯,呯!”

好了,一切都好了。戰爭的車輪終於停歇了,一個嶄新的世界開始了。

瑪格達,你真的相信自己的選擇?你可否看到現在的世界?

柏林的天空很藍很美,一切都那麼的平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