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实力炫富:吃不起猪肉,何不吃海鲜?

广东人实力炫富:吃不起猪肉,何不吃海鲜?

小时候看书常闹笑话。

有一次看到孔夫子“三月不知肉味”,我真以为夫子三个月都没吃过肉了,这日子过得比我还艰难。

后来才知道,孔夫子不是吃不起肉,而是在听高级演奏会,已经脱离了大吃大喝这种“低级趣味”。

还有一次看到《红楼梦》里写道:孩子们这么大了,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

当时觉得谁家爹娘这么抠,连肉都不给孩子吃。后来才知道是比喻没亲身经历过,也听说过,见识过。

猪肉是中国人最主要的肉食来源。

过去的二十年,猪肉都没怎么涨价。二十年前几块钱一斤,二十年后也就十几块钱一斤。加上现在的人食量大减,买一斤肉可以吃几顿。

但去年以来,猪肉价格一路上涨,从十几二十元一斤,涨到了三四十元一斤,排骨更是涨到四五十元一斤,

价格将近翻了一倍

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个价格都超过部分海鲜的价格了。

据报道,由于南海结束休渔期,广州海鲜市场海鲜价格大幅回落,均价由80多元/斤降到了40多元/斤

吃不起猪肉,只能吃海鲜,成为了广州人的日常调侃。

比广州人更早享受到“猪肉涨价福利”的,是香港人。

前段时间,有一位香港朋友发微信,说猪肉都100港币一斤了,真的吃不起了。

广东人实力炫富:吃不起猪肉,何不吃海鲜?

文字下方,配了一张她吃皮皮虾的图。

哪知她回答:“小时候家里穷,吃不起猪肉,就只能吃海鲜。海鲜都是自己出海打,一盆一盆的吃。”

同样把海鲜当饭吃的还有福建人

据一位福建朋友说,他们那里办席,桌上全是海鲜。一开始我以为是福建人爱面子,打肿脸充胖子。

后来有一次去福建出差,途经一个小镇,找了一家小饭馆想点几个家常菜对付一下。哪知菜单上全是海鲜,价格也很便宜。

“吃不起猪肉,只能吃海鲜。”这大概就是广东、福建等沿海省份居民的实力炫富。

广东人实力炫富:吃不起猪肉,何不吃海鲜?

在来深圳之前,我只吃过几次海鲜。还记得有一次去某五星级酒店吃自助餐,酒店里的海鲜一摆出来,几分钟就被抢光了。

只见有一个中年胖子,拿了两大盘子海鲜,各种鱼虾贝壳不停往嘴里塞,真担心他吃完会不会肚子疼。

海鲜对于我这样的内地人来说,绝对是奢侈品。

从小到大,乡里摆席的九大碗,除了鸡鸭鱼,其余的全是猪肉。

整只的鸡鸭鱼,算是最重量级的菜。毕竟家里养一只鸡、一只鸭,都要养一两年。只有逢年过节才吃得上。

老家酒席上的鱼以白鲢、草鱼为主,现在看来都是很便宜的鱼,都没人愿意吃。但是在以前,爸爸妈妈却把土鸡蛋卖了钱去换鱼吃。

而猪肉就是宴席上最常见的菜了。烧白、粉蒸肉、肘子、扣肉、酥肉,香肠,再加上两个炒菜一个汤,一头猪就可以办几十桌席。

广东人实力炫富:吃不起猪肉,何不吃海鲜?

直到后来,有个邻居的儿子在外做包工头,挣了大钱。某一年这个暴发户衣锦还乡,大摆宴席,从市里买来不少海鲜,让大伙儿尝个鲜。哪知农村的厨子没做过,做出来的鱼虾蟹肉太老,又没味道,害得村里的老人家边吃边骂:“龟儿子,这个怎么吃嘛,还不如给我整条红烧鱼,来一碗粉蒸肉。”

广东人能把海鲜当饭吃,但内地人还是更习惯吃猪肉。

两个月前,老家来电话,父亲说家里养的猪病死了。养了三个月,太可惜了。

我劝父亲别再买小猪仔了,现在谁家还缺肉吃。隔两天去街上买点新鲜肉,还能鸡鱼鸭肉换着花样吃,多好。

现在肉价涨成这样,父亲一定又心疼钱了。

今天早上,罗胖录了60秒语音,说看到有人发朋友圈,发现街边油条从2块涨到2块5了。

怎么就涨了啊?大妈说,因为猪肉涨价了。

猪肉涨价关你油条什么事啊?

大妈淡定地说,“因为我想吃猪肉。”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猪肉涨价,担心猪肉涨价这么厉害,鸡肉、鸭肉、牛肉也跟着涨价,你怎么看?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