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時隔21年重映:相比1900,我更希望成為麥克斯

隨遇而安,品人世百味。

執筆從容,嘆心中悲歡。

點擊右上方“關注”,與我一同前往光影深處,尋找靈魂的共鳴。

《海上鋼琴師》時隔21年重映:相比1900,我更希望成為麥克斯


寫在前面

大家好,我是笙笙不兮。

第一次看《海上鋼琴師》,我剛讀大學,只是為了打發時間,隨手選了這部經典老片。

於是猝不及防被震撼,屬於它的一幕幕經典片段,在腦海中鮮活至今。

那個永遠淡然高遠,手指像被上帝親吻過的男人,是天才,是傳奇,是封存於真空世界的不朽靈魂。

他太耀眼,以至於看完電影,我只記得1900憂鬱的眉眼,靈動的手指,美妙的琴音,和永遠整潔的襯衫。

《海上鋼琴師》時隔21年重映:相比1900,我更希望成為麥克斯

這次時隔21年重映,本想去重新感受傳奇,沒想到,卻意外被吹小號的麥克斯圈了粉。

維吉尼亞號每趟航程載有2000人,來來往往幾十年,只有麥克斯成為1900的摯友。

他站在傳奇身邊,是唯一一個可以走進他內心的人。

《海上鋼琴師》時隔21年重映:相比1900,我更希望成為麥克斯

為什麼是麥克斯?

曾經我不懂,也懶得去想,只一心在1900的驚世才華裡深陷。

直到隻身闖入社會洪流,經歷過一些世事,見識了人心的複雜,才終於明白一個道理:

1900獨一無二。

我們終其一生,能成為像麥克斯一樣的人,已經實屬不易。

01

頭腦靈活,樂於接受新鮮事物

麥克斯第一次出場,就成功吸引了1900的注意。

他去維吉尼亞號遊輪應聘,原本沒有被錄用,卻靈機一動,拿出小號現場吹奏,成功轉移了工作人員的注意力。

那是他短暫的高光時刻,被人群簇擁,接受圍觀和掌聲。

《海上鋼琴師》時隔21年重映:相比1900,我更希望成為麥克斯

在麥克斯背後,維吉尼亞號的傳說——1900靜靜站在船頭,手指跟隨他的小號無意識地敲打,饒有興致地看著他。

那之後,麥克斯成功登船,成為樂隊的一名小號手。

講真,換作是我,在聽到面試官斬釘截鐵地那句“這個職位不缺人選”時,也許就心灰意冷地放棄了。

而麥克斯,硬是憑藉出色的應變能力,沒有機會創造機會,不但為自己贏得了工作,還意外獲得了“大佬”的注意。

狂風暴雨夜,麥克斯暈船又迷路,無意中遇到在搖晃的船體愜意行走的1900。

嘿,你是不是新來的小號手?

這是1900對他說的第一句話。

《海上鋼琴師》時隔21年重映:相比1900,我更希望成為麥克斯

那之後,他邀請麥克斯與自己一同坐在琴凳上,鬆開鋼琴固定栓,一邊彈奏,一邊任由鋼琴在宴會廳裡隨著海浪滑動。

這是影片中極其浪漫,也極其魔幻的一個片段:

外面狂風暴雨,遊輪在海浪中翻湧前行,而1900在顛簸的船中從容落座,與滑行的鋼琴融為一體。

他無比愜意,任由垂落的吊燈在頭頂堪堪掛住,指尖流轉,在美妙流暢的曲聲中,享受難得的刺激與瘋狂。

《海上鋼琴師》時隔21年重映:相比1900,我更希望成為麥克斯

普通人遇到這種情況,想必早已經嚇傻了。

而麥克斯呢?

從連連尖叫到迅速切換享受模式,大概只用了一分鐘。

他開始學著1900的放鬆與愜意,當鋼琴從酒櫃旁經過時,眼疾手快地抄起一瓶酒,大口飲下,無比興奮:

原來這不是風暴,是我們與大海共舞的華爾茲!

《海上鋼琴師》時隔21年重映:相比1900,我更希望成為麥克斯

關於環境,鮑勃·康克林曾說:

重要的不是環境,而是對環境做出的反應。

就像大海,我們無法預知風浪,卻可以在風浪來臨時,換個角度享受它。

很難,但麥克斯做到了。

一個是生於海上的天才鋼琴師,一個是陸地上來的普通人,連結他們之間的鴻溝的,恰恰是麥克斯強大的理解與適應能力。

他們撞破了宴會廳昂貴的玻璃,被船長罰去艙底挖煤,兩個人髒兮兮地笑成一團——

在那一刻,他們建立起屬於彼此的默契。

《海上鋼琴師》時隔21年重映:相比1900,我更希望成為麥克斯

所有人都把1900當做怪咖,只有麥克斯,願意和他真心做朋友。

而人與人之間的親近和信任,往往由此開始。

02

圓滑勇敢不油膩,可以迅速與人打成一片,也能坦然面對離別

在外漂泊的人都懂,從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定居,需要多大的決心。

身體的遷徙,永遠帶不走心中的故鄉。

可麥克斯不同。他有著旁人所沒有的勇氣。

第一次,他拎著簡單的行李箱,告別陸地,來到船上生活。

第二次,在船上工作6年後,他又決定告別遊輪,重返陸地。

《海上鋼琴師》時隔21年重映:相比1900,我更希望成為麥克斯

決定下船時,他說:

我知道早晚會厭倦海上的生活,不如在此之前離開。

他見過真實的世界,懂得人性的弱點,卻並沒有像1900一樣抗拒和恐懼,而是選擇接受它,面對它,甚至提前做好準備,與當下坦然告別。

珍惜美好卻不沉溺,身處洪流卻不迷失。

這份豁達與勇氣,不是人人都有。

《海上鋼琴師》時隔21年重映:相比1900,我更希望成為麥克斯

而為他的勇敢增加底氣的,是他可以迅速融入新環境的本事。

1900與“爵士樂鼻祖”傑裡·羅爾·莫頓鬥琴時,有一個細節是,面對1900毫無功利心的淡定,麥克斯焦急地鼓動他積極應戰,因為

“我們所有人都押你會贏”!

言外之意,如果1900輸了,麥克斯和其他人都會賠得血本無歸。

《海上鋼琴師》時隔21年重映:相比1900,我更希望成為麥克斯

發現了嗎?

那時1900已經在這艘船上生活了27年,和船上的工人熟悉卻不親近,而麥克斯才剛來不久,不但成為1900最要好的朋友,還已然和眾人打成一片。

一面和“怪咖”做朋友,一面又在正常社交中如魚得水,麥克斯的人格魅力,可見一斑。

03

一雙通透的眼睛,一顆懂得尊重的心

麥克斯有多善於洞察人心?

在1900突然決定下船的時刻,他只是短暫震驚了一小下,就迅速轉變為一名合格的傾聽者。

1900為下船找了許多理由:

去陸地傾聽大海的聲音,尋找人生目標,想要聽懂大海的訴說……

麥克斯只是微微笑著等他說完,然後慢悠悠地開口:

我覺得,你想下船的原因是那個女孩。英雄難過美人關。

這段1900從未與他人提起的情愫,麥克斯知道,從來都知道。

《海上鋼琴師》時隔21年重映:相比1900,我更希望成為麥克斯

  • 他看到1900從舷窗外注視著那個平民女孩,指尖流轉出從未有過的溫柔旋律;
  • 他看到1900追隨女孩的目光,知道那目光的含義叫動心;
  • 他看到1900表白失敗,親手掰碎了那張唯一的唱片,又默默把它收集起來,藏在了鋼琴裡;
  • 他為他暢想即將開啟的陸上生活:娶妻生子,有一個溫馨的小家,每到週末會請朋友去喝酒做客……

在麥克斯的描繪中,1900第一次流露出對陸地生活的嚮往。

麥克斯看得到他的心動、緊張、失落、羞澀,種種情緒,卻從不表現出來。

即便以玩笑的口吻說出那句“英雄難過美人關”,語氣中也不帶絲毫嘲諷。

相反,他非常支持1900踏上陸地,還決定把自己最好的大衣送給他。

這大概是朋友最好的樣子。

懂得,支持,不干涉。

《海上鋼琴師》時隔21年重映:相比1900,我更希望成為麥克斯

而影片結尾,維吉尼亞號即將被銷燬,麥克斯多次上船尋找1900,重逢後,卻尊重他不下船的決定。

在船艙裡,1900第一次對他說了那麼多話,句句肺腑,表達著對陸地與世界的恐懼。

他說地上的道路太多了,城市看不到盡頭,每時每刻都要面臨數不盡的選擇。

他光是想象,就覺得要被這樣的日子逼瘋了。

破舊的船艙裡,1900望著麥克斯的眼睛,目光那麼憂鬱:

並不是我看見的東西讓我停下的,麥克斯。是我所沒看到的讓我停下。

《海上鋼琴師》時隔21年重映:相比1900,我更希望成為麥克斯

什麼是他看不見的恐懼?

慾望、誘惑、算計、陷阱……所有無形,卻又可以掌控人性的物質。

而麥克斯究竟聽懂了沒有,我們不得而知。

他難過,不捨,淚流滿面,卻不再試圖說服好友。

他也許不理解,但是他懂得尊重的意義。

04

看清生活的真相,依然熱愛生活

整部影片都建立在麥克斯的講述之上。

如果說1900與世界格格不入,那麥克斯就是那個與世界緊密交織在一起的人。

傳奇首先要被人知道,才有可能成為傳奇。

如果1900真的存在過,那麼麥克斯最大的貢獻,就是沒有讓他的故事跟隨遊輪,一同在深海消亡。

《海上鋼琴師》時隔21年重映:相比1900,我更希望成為麥克斯

世界就是這樣,有的人從出生開始就註定不凡,是生在金字塔頂端的耀眼存在。

更多的人,則和麥克斯一樣,普普通通,沒什麼突出的才華和技能,在濁世裡生存,卻努力學著適應社會。

《海上鋼琴師》上映21年後,在新一季《奇葩說》中,許吉如說了一段話,恰好可以與影片中的麥克斯遙相呼應:

年輕人的生活,有的時候像在吃屎。

可是咽得下去,就能吃。

所以我想把這個屎,儘量變成巧克力味。

生活,我想辦法讓它能過下去。

我就還有期待,盼頭和鬥志。

《海上鋼琴師》時隔21年重映:相比1900,我更希望成為麥克斯

1900一生沒有下船,選擇與維吉尼亞號共存亡。

他在船上結識許多人,可只有麥克斯,懂得他,理解他,尊重他。

只有麥克斯,願意守護他心底的純淨,獨自一人,面對紛繁複雜的陸上世界。

彼時他窮困潦倒,沒有家人,沒有朋友,唯一的一段高光記憶,已經隨著16噸半炸藥,和1900一同消逝於海浪之下。

《海上鋼琴師》時隔21年重映:相比1900,我更希望成為麥克斯

維吉尼亞號銷燬了。

海上音樂家的傳奇戛然而止。

而麥克斯今後,真的只剩一個人。

某種程度來說,活下來的那一個,總是更痛苦的。

可是他還是成全好友,隻身前往1900所恐懼的生活,帶著過往的記憶和思念,艱難謀生,努力讓自己活得體面。

05

認真生活的人,總能激發隱藏技能

在給旁人講述1900的故事時,麥克斯曾說,只要有人想聽,他願意一遍遍地講下去。

他憑藉一己之力,締造了屬於1900的傳奇,保留下他的音樂,傳唱著他的故事。

《海上鋼琴師》時隔21年重映:相比1900,我更希望成為麥克斯

也許麥克斯還沒意識到,自己講故事的隱藏技能,已經開始微弱地影響世界。

故事最後,古董樂器行的老人問麥克斯:

我想知道,是誰把那些殘破的唱片藏在鋼琴裡?

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聳聳肩:近在眼前。

那之後,老人說出了全片最樸實,最治癒,最給人力量的一句話:

那你並非一無是處。

他把麥克斯當掉的小號還給他,真誠道:

好的故事比舊小號值錢得多。

《海上鋼琴師》時隔21年重映:相比1900,我更希望成為麥克斯

好的故事,讓這位白髮老人,從一名斤斤計較的商人,變為一位柔軟的傾聽者。

而熒幕之外,全世界的觀眾都跟隨他的娓娓講述,或傷感,或動容,銘記住一位生於海上,也終於海上的偉大鋼琴師。

是這個矮矮胖胖的小號手,給了我一份莫名的溫暖和鼓勵:

原來,普通人也可以憑藉真誠,憑藉努力,憑藉理解與尊重,結識到一些不那麼普通的人,經歷一段不那麼普通的人生。

而經歷本身,就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它獨一無二,回味無窮,甚至影響你的一生。

《海上鋼琴師》時隔21年重映:相比1900,我更希望成為麥克斯

《海上鋼琴師》時隔21年重映:相比1900,我更希望成為麥克斯

【關於作者】

笙笙不兮,文藝水瓶女,心向暖陽,謀生,亦謀愛。

如果喜歡我的文字,歡迎點擊上方頭像關注,我們評論區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