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沟通越来越难?和父母用的这种沟通方式有关,真实vs.谎言

这是个由来已久的话题,因为我们自己在长大的过程中,就是被骗大的。我现在最早的记忆之一,就是晚上不睡觉,凌晨两三点的时候,我爸和我妈跟我说:“你听,这是火车声,老虎过来抓不睡觉的小孩儿了,看谁不睡觉,抓了就扔到火车上,带走了。”

这个招数,很多父母也包括其他养育人现在仍然在用。春天的时候,和噗噗同学一起放学玩儿,同学奶奶就和她俩说:“不要去那里,那里有虫子,咬你们。”同学说:“这里没有虫子,哪里有虫子。奶奶你是骗人的。”

我当时就哈哈大笑,我奶奶小时候也这么说。这是一个由来已久并且可能还会继续存在下去的,养育孩子过程中的沟通方式。我们想让孩子做一件事,或者不想让孩子做一件事时,简单讲,就是想让孩子按照我们的想法去行事时,就会开启这项对话方式:哄骗孩子。而且效果往往立竿见影。

我们今天分享的话题,就是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和孩子沟通协商,让孩子做出选择,真实的原因还是谎言?

本来在写另一个话题,里面有一个因素是真实与谎言。结果写到这里的时候,越写越多,发现得重新开一篇来讨论。

和孩子沟通越来越难?和父母用的这种沟通方式有关,真实vs.谎言

真实vs.谎言

这是指,去和孩子表明一件事需要做的原因,或者一件事不要做的原因的时候,是用真实的原因告诉孩子?还是用谎言去骗智商还不够的孩子?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到前一段时间的一件事。那天放学,和一个小哥哥还有小姐姐去商场里,小哥哥去上课了。噗噗和小姐姐就看中了旁边游戏机里的棒棒糖,就要投币。

旁边阿姨就说:“哥哥之前吃过这里面的糖,拿出来一看,都融化了。这里面的糖融化过了,不太好了。”两个人一听,都不吃了。效果立竿见影。

说真的,我当时有一秒也信了,后来想可能是策略。因为阿姨说的太自然了,演技太好了。刚刚我想了一下,商场里一年四季温度变化都不大,怎么会融化呢?哈哈哈哈哈。

和孩子沟通越来越难?和父母用的这种沟通方式有关,真实vs.谎言

为什么会选择谎言?

我举这个例子,就是说,很多时候,我们不想让孩子做一件事,会非常流畅地下意识地说出来很多“谎言原因”。为什么会如此流畅自然下意识地就选择这种方式呢?

1.长期习得的结果:我们小时候成长的时候,就是被骗大的。“不要去那儿,那里有大老虎,一会儿出来把你吃了,你就见不到爸爸妈妈了。”不自觉地就学会了这种方式。

也就是说,我们都是被这样养育的,大多数父母从小学习到的沟通方式就是这样的方式,已经内化成父母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了

2.效果立竿见影:为什么这样的方式这么流行,它一定是有原因的,最大的原因应该就是效果好。孩子小的时候是会信的,而且效果立竿见影。或者刚开始接触是会信的。用另一种说话就是“

投入小,产出大。

3.真实的原因比较费劲:

同样,如果用真实的原因和孩子讲,可能会比较费劲,会有一番博弈。其实上面这个糖果,噗噗经常见到就想投币,她可能不仅仅是对糖感兴趣,还有就是转着出来糖这种形式也感兴趣。

我经常和她讲的不能吃的原因有几种:①这里面的棒棒糖质量不是特别好(因为要盈利),味道不是很好吃,所以你总是尝了尝就扔了(她确实常常吃几口就扔了);②今天已经吃过糖了(有时候);③你不是想吃糖,你仅仅是想转动这个机器,因为很好玩儿。

听了这些原因之后,有的时候,噗噗就不再坚持了。有的时候还想尝试去投币。所以,为了不让这项活动成为她的诱惑项目,我有时会主动问她要不要这个糖果。

但是我们从上面的叙述中会发现:①和孩子讲真实的原因,

效果比较慢;②比哄骗孩子要繁琐:不仅仅是父母要能够清晰思考出,这件事可以做不可以做的原因原因还要有说服力;③孩子听了可能一时还不能接受,难免会耗费时间,甚至会有激烈情绪。父母采用这种方式,不但要耗费时间,还要应付最头痛的情绪问题

总而言之,就是投入大,产出小

这些大概都会阻止父母在和孩子沟通时讲真实的原因,反而会用更简洁有效的“谎言”去沟通。

和孩子沟通越来越难?和父母用的这种沟通方式有关,真实vs.谎言

两种选择的结果

真实和谎言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先苦后甜,后者是先甜后苦。

1.谎言的结果:用谎言哄骗孩子的结果是,小时候孩子会特别相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会通过事情的蛛丝马迹,慢慢得出结论:父母的话到底可不可信?

很多父母有一个很大的感受就是,小时候孩子还比较好沟通,不管难不难,总之还是可以说通的。慢慢地就开始,怎么说都说不通,“歪理”还一套一套的。

①影响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值:孩子总归都不傻,慢慢地就能看出来其中的“内幕”,因为孩子会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儿。然后对父母说的话的信任值就开始打折扣。

②沟通成本增加:信任值下降以后,所有的沟通都开始变难了。这个应该很容易理解,想想和不同的朋友之间。父母可能说的有道理,但孩子也会在心里打问号。

其实孩子们从两三岁开始,就开始能够感受到是真的还是假的,这种模糊的怀疑会一直在增加。怀疑增加的后果就是,他开始对父母的话不再听从,甚至不再去执行。

如果周围有小学生的话,可以观察一下小学生和父母沟通的场面,大部分都是父母一直在说,孩子面无表情地听,然后也不执行。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过去这种沟通方式。

如果到了高年级,初中高中以后,那么父母的话的分量就在急剧下降。甚至很多孩子会在心里认为,父母的建议是毫无价值的,他们什么都不懂。有一种隐约的或明显的轻视和不尊重在里面。其实就是根源于两三岁开始的不信任。

“草蛇灰线,伏延千里”

③不能深入思考:而且,孩子学会这样的沟通方式和思维方式以后,他在做判断和选择时,也是用同样的思维方式去做。比较容易理解的一点就是,他

可能看不到事情运作背后的原理和机制是什么,因为父母就没有教呀。所以,他在做判断和选择时,也只是会依据很浅显的表面,而不是背后的本质。

和孩子沟通越来越难?和父母用的这种沟通方式有关,真实vs.谎言

看到上面图片这句话想起来,我们讨论的不是生活中能不能说谎的问题,因为能与不能,我们都会说谎。我们讨论的仅仅是让不让孩子做一件事,用什么原因去沟通。

2.真实的结果:

如果坚持用真实的原因,和孩子交流,慢慢地和孩子交流会越来越顺畅。同时,孩子在思考一件事要不要做的时候,也会思路更清晰,思维更敏捷。也就是我们常常讲的思考力

①教会孩子做出选择和判断的方式:人生就是不断的判断和选择。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每一件小事去做还是不可以去做时,其实都是在潜移默化培养他的思维方式。

这件事可以做的或者应该去做的原因是什么,基于这样的原因,孩子会做什么样的判断,进而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②增加对父母的信任值:其实对父母的信任值的增加是附带的,因为知道父母提供的上面的建议有用,慢慢自然就会增加信任值。

③减少内耗:孩子和父母双方都清楚为什么做一件事或者为什么不做这件事,或者即使有一方不清楚,那么用陈述事实的方式陈述出来原因,也相对容易达成共识。这样,就减少了不必要的内耗。

真实的原因,虽然刚开始实施起来比较困难,因为不是我们从小学习的沟通方式,但慢慢实施起来,会是一个好的正向循环。

和孩子沟通越来越难?和父母用的这种沟通方式有关,真实vs.谎言

注意点

用真实的原因和孩子沟通,也有几点事项需要注意。

1.详细解释原因,而不是笼统:比方不想让孩子爬特别高,有的父母往往就一句:“危险,下来。”然后就是开始数落。这是不是真实的原因,也是。但是孩子不听的原因,是因为太笼统,没有给到孩子他以此做出判断的依据。

给孩子讲具体的详细的原因,说原因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孩子理解目前的情况,让孩子能够做出一些判断和更好的选择

比方孩子爬太高,可以说“那上面太危险了,你看太高了,我已经够不到你了。这样如果你不小心踩空,我就没有办法扶着你,给你保护。所以下来吧。”

这些信息就告诉孩子:我如果继续爬,那么就没有人能够保护我。这种情况下,我还要不要爬呢?

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开始思考,做出判断,做出选择。

不排除有一些孩子仍然会继续爬,可能他确实可以应付当前的情况,也可能他胆子大确实不害怕,也可能孩子的意识不到可能的危险等等。

不管他基于什么考虑,继续爬,如果父母不同意这样做,把他拉回来。因为之前原因说的很清晰,那么起码父母首先是有底气的。接下来和孩子沟通也会容易。因为孩子其实都是很讲道理的,只要好好沟通。

2.目的:用真实的原因沟通,目的是为了讲清楚原因,而不是为了说服对方,这一点很重要。我之前也讲过的,沟通是为了传递信息,而不是为了说服对方。

因为有时候带着说服对方的目的和对方沟通,对方反而会更对立。不然可能父母在实践过程中会发现,我和孩子是用真实的原因沟通呀,他还是不听我的呀。

世界上没有什么沟通方式一定就能让对方听你的。

和孩子沟通越来越难?和父母用的这种沟通方式有关,真实vs.谎言

3.尊重孩子的选择:父母给出了详细的原因和建议,孩子仍然坚持他的选择,只要不是必然导致不可挽回的危险:比方把手放火上,必然会烫伤,而且可能不能逆转;比方孩子从两米高的地方就要往下跳,肯定会骨折等等,这种不可挽回的危险。

其他选择,都可以让他体会一下他的选择带来的后果。

比方前面投币的游戏机棒棒糖,前两次我也说了同样的几个原因,但是噗噗仍然坚持她要做这件事。第三次我就同意她做了。因为原因我已经讲清楚了,她仍然想尝试,也没有什么不可逆转的危险性后果,那她就可以去做。

做了以后就发现,原来之前的那些原因都是真的。比方糖一点都不好吃;性价比很差,花了比平常多的钱得到了比平常难吃的糖。好处就是自己亲手实施了这个过程,观察了整个过程。

那么她在接下来再次要做决定时,她就会开始思考这些。如果对机器的运转的兴趣远远超过了糖不好吃和性价比差,那么她还是会做出相同的选择——继续去投币。

但做了几次以后,糖不好吃和性价比差就逐渐占了上风,对机器运转仍然感兴趣,但就没有那么强烈了。这时,噗噗再次做决定时,就会在犹豫之后,选择不去做这件事。

如果没有上面的分析,单纯看结果,就会有一个很表面的结果,就是这个孩子听话乖,你看,妈妈不让投币就不投币。其实内在运转机制根本不是,而是她基于她过去的经验,慢慢做出了新的判断。

而且,孩子在这一件事上的判断和经验,会继续作用于她的其他生活选择。这是一种正向循环。

和孩子沟通越来越难?和父母用的这种沟通方式有关,真实vs.谎言

4.处理情绪:如果孩子有情绪,还是要首先处理情绪,然后再和孩子沟通原因。否则就还是有讲大道理的嫌疑。好多父母说,我也是这样讲的原因,他根本不听呀。有时候就是因为孩子还有很强烈的情绪没有处理。

处理孩子的感受,最基本的是将孩子的想法+感受+情绪表达出来。这个之前讲过很多次了,可以点击以前的文章: 总之,就是孩子有情绪时,先帮助孩子平复情绪,然后再沟通。

最后,我想说的是,很多时候,即使父母的意见或者原因非常正确,但是孩子可能还是不会采用因为孩子是人而不是机器呀,人都会有想做某个决定而不是另一个的时刻吧。那就接纳就行了。

因为大多数决定都不会必然带来不可逆转的后果。这样想想,是不是就轻松多了?

ps,最后再强调一次:我们讨论的不是生活中能不能说谎的问题,因为能与不能,我们都会说谎。我们讨论的仅仅是让不让孩子做一件事,用什么原因去沟通。

今天就酱!

1.

2.

3.

4.

5.

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