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畢業的7尺男兒,畢業6年後,為什麼不能“養活”自己

我國最高學府清華大學,是多少學子夢寐以求的求學天堂。走進清華大學讀書的學生,

被貼上“清華”兩個字的標籤,似乎身價也在一夜之間暴漲。

今天,說到的主人公,就是畢業於清華大學的戚柯。戚柯的老家在湖南省湘潭市,自小生活在一個具有紅色背景的革命家庭,沒有出過遠門的他,一直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他的初中三年是在湖南省重點中學湘潭市一中度過,三年後升入本校的高中部。就在他升入高中二年級時,因為和妹妹吵了一架,兄妹倆關係緊張,父母才決定讓他到外面獨立生活,由於他當時就讀的學校沒有宿舍,便被父母轉學到安仁縣一中讀書。

清華大學畢業的7尺男兒,畢業6年後,為什麼不能“養活”自己

因為戚柯成績優秀,兩年後的高考中,考出636分的好成績,在1994年湖南省高考考生中的位次是第60名,通過參照每年的錄取情況,這個位次報考清華大學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因此,全家人決定報考清華大學,可是,就在選什麼專業時犯了難。戚柯父親在研究清華大學的報考資料時,後來一眼看中了“工程物理”這個專業,其實全家人對這個專業並不懂,只是被專業後面的本碩博連讀吸引。家裡人認為孩子畢業後,將來可以成為一名科學家,這也是一個不錯的理想人生。

戚柯帶著全家人的美好憧憬,於8月份走進了讓眾人羨慕的清華大學。 開始進入清華大學時,戚柯感慨清華大學不愧是我國最高學府,辦學條件優越,教學設施先進完備,學校對大學生的生活考慮的也比較周全。

清華大學畢業的7尺男兒,畢業6年後,為什麼不能“養活”自己

按照我們的想法,戚柯的人生進入了嶄新一頁,未來無限可期。但沒有想到的是,就在他入學不久,大學教授的一番話,讓他還是打了一個寒戰。原來父親為他選的“工程物理”專業,主要是培養核科學人才,這個專業在二十世紀並不是高大上的專業,就是我們所說的冷門專業。

但對於稚氣未脫的戚柯來說,這位大學教授的話並未引起他多麼在意,況且通過自己對“工程物理”專業前景分析,結合本系畢業生的就業去向,自認為這個專業前景還是不錯的。

幾年後,戚柯清華大學畢業,進入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工作,因為種種原因,工作半年後的戚柯,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解除工作合同。

自此,清華大學畢業的戚柯工作半年即失業,這樣的打擊,讓他一度的消沉,從此一蹶不振。由於專業的侷限性,再找工作並不輕鬆,為了能夠生活下去,他搬過磚、給商家發過傳單,但終因心有不甘,壓力過大,越來越自卑,他的精神出現了問題,患上了抑鬱症。

清華大學畢業的7尺男兒,畢業6年後,為什麼不能“養活”自己

昔日清華大學光環傍身的戚柯,開始變得迷茫,對未來失去了信心。母親也因此擔心兒子,天天以淚洗 面,可是,他的母親對兒子並沒有放棄,一直在想辦法給孩子治病,讓戚柯重拾生活的信心。母親的良苦用心也曾撼動過這位7尺男兒,但終因他內心的彷徨與脆弱,加之受抑鬱症的困擾,沒能重新站起,畢業6年後,成了心情沮喪的無業遊民。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清華大學畢業的戚柯落到如此田地,畢業6年後,不能養活自己。

耶魯大學心理系教授羅伯.史登堡(RobertJ.Sternberg)是美國學習智能方面的研究者,他提出了“智慧三元論”— —成功智商包括分析能力、實務能力和創造能力。重視智力的“成績評量方式”只測量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卻沒有測量到實務能力及創造能力,是有偏差的。學業能力只代表“今天”的成功,無法保證未來的成就。

也就是說,成績特別優秀的孩子,往往得到師長、父母特別關注,過度強調學習成績,他們把全部時間都花在了對書本知識的學習上,從而造就了一批高分低能的學生。考試成績很高,綜合能力卻不強。

清華大學畢業的戚柯,之所以會患抑鬱症,最終不能“養活”自己,這與他小時候的成長有一定關聯,具他的高中同學說,戚柯學習能力強,但社會經驗嚴重不足,單純得像清撤的水,說話直,不懂社會關係。

清華大學畢業的7尺男兒,畢業6年後,為什麼不能“養活”自己

由此可見,因為戚柯在父母的精心呵護下長大,很多事情都由父母包辦,沒有自己的主見,從給他轉學到安仁縣一中,再到報考時父親給他定專業,這都為他後來沒有勇氣面對挫折和困難埋下了隱患。因此,作為父母,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自理能力真的很重要,只有孩子的內心堅強,抗挫能力才不會差。

數學家笛卡爾說過:

“擁有靈活的大腦是不夠的,最重要的是,正確地運用大腦。”這也是在告訴正在養育孩子的家長,孩子的能力要全面培養,這些能力雖然從孩子成績上體現不出來,但是對孩子未來事業上的成功卻幫助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