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养殖:三峡中蜂土法饲养入门(孙群)

中蜂活框饲养在养蜂书籍上称为科学养中蜂,相对中国传统的中蜂土法饲养,也就成了落后的养蜂方式。本人以活框、传统两种方式饲养中蜂多年,总结对比,发现各有所长。我把活框养蜂的技术注入到中蜂土法饲养的管理中,经反复实验,给传统中蜂饲养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在此,我把自己的经验,作为对中蜂传统饲养的入门知识介绍给大家,希望对喜爱中蜂传统饲养的人们有所帮助。

蜜蜂养殖:三峡中蜂土法饲养入门(孙群)

传统养蜂的好处是蜂具简便,蜂种易得,投资少,管理简单,纯收入高,不需要专业的理论和技术。

一、养蜂前的准备


1.场地选择 传统养蜂属定地养蜂,中蜂的采蜜飞行半径3~5公里,蜜源的承载量决定了不可能大规模饲养,蜂群以百桶以下为宜。摆放蜂桶的位置以房前屋后为佳,夏天忌太阳直射,易多种藤蔓类植物遮阴。

2.蜂桶摆放 中蜂定地饲养,蜂桶常年不动,工蜂对自己蜂巢记忆清晰,飞行进出有序,它们可以像意蜂一样密集成排摆放而不会错投,新加进来的蜂群,头两三天会有少量迷巢工蜂抱团厮杀,以后会和平相处。场地宽敞,也可以星罗棋布分散放置,更有利于日常管理。摆放蜂箱的地方应高出地面50厘米,减轻查看蜂群时的弯腰疲劳。

3.蜂桶的选择

 传统养蜂的桶形五花八门,如圆桶、方桶、篾桶、树洞、土洞等。但养法不外乎两种,横养与竖养。横养分左右两区轮换取蜜,在取蜜过程中有部分幼虫脾和粉脾遭受破坏,这种方法叫杀鸡取卵一点也不为过。竖养桶内蜜、粉、子三区层次分明,能做到按需取蜜,不伤子、粉脾,取蜜后恢复快。还有一种豆腐格子蜂箱,也属于竖养方式,它是一整格一整格地割开顶层格子取蜜,但这种格子蜂箱巢虫基数比方桶高,清扫桶底和查看蜂群格子之间易错位,不如方桶好管理。传统养蜂也要求蜂桶规格统一,便于以后分蜂与合并。蜂桶材料首选杉木,其次泡桐,这两种木材不易变形,松木易过虫,干湿影响变形较大。

4.三峡桶特点 我测量过近百个传统蜂桶,平均尺寸方桶内空尺寸:长26 厘米,宽26 厘米,高50 厘米。圆桶直径28 厘米,高 50厘米,厚度2 厘米。在桶的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处分别水平穿插三根等距的竹签,撑托整个蜂巢。蜂桶上下做活动盖板两块,桶的上中下开巢门三个,上巢门平时关闭,中下巢门供蜜蜂出入。这种方桶、圆桶竖式养蜂,自古流行于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等地,我们把这种式样的桶叫"三峡桶"。

二、蜂巢的四季结构


传统土法养蜂,要对蜂巢的四季结构了然于胸。根据蜂群强弱,蜜源长短,做到不开蜂桶也能大致判断蜂巢的大小,贮蜜的多少。土法养蜂造脾繁殖极快,本地养蜂有句谚语:"七月蜂,八月败,三月收蜂有糖卖"。1.8斤的分蜂群在春季45天时间里,可以造满一个三峡桶,约11个意标脾面积,可取成熟蜜10斤。造脾速度,繁蜂速度,采蜜速度远远高于活框。

1.春季巢脾发展规律 分蜂强群入箱后,结团在靠巢门的上盖板下面,大流蜜期它们会在蜂团中心5~7张脾,中心脾长约12~15厘米,新脾迅速向下发展,蜂群以贮蜜为主,巢脾超过蜂桶中部以下的房眼里供蜂王产卵。在一个简单的家族生存繁殖链建立起来后,蜂巢由长条形向四周横向发展,蜂王产卵也随蜂巢向外扩散,随着幼虫孵化,在卵圈上有一到两厘米的花粉带。当蜂巢占据蜂桶的三分之二空间后,蜂群的采蜜行为转为以造脾繁蜂为主,工蜂大量带粉回巢。新蜂相继出房,完整的循环生态形成,巢脾继续向下发展。第一次向下发展是为了建立生存链,第二次向下发展是为了种族壮大的需要。

蜜蜂养殖:三峡中蜂土法饲养入门(孙群)

蜜源尾期的分蜂群入箱后,靠巢门处盖板下结团,蜂巢中心造脾不再是呈尖细状向下,而是呈椭圆形均匀向外辐射发展,生态链的建立成了蜂群主要行为,刚造的赘脾蜂王也产上卵,这个时候蜂巢发展较慢。

2.夏季蜂巢状况 春季取蜜后上下倒转蜂桶,繁殖区倒上蜂桶顶部,繁殖区以下重新造脾产卵,夏季的蜂桶上部是春季的繁殖区,幼蜂出完后变成了夏季的贮蜜区,巢脾棕色。贮蜜区以下是新的繁殖区。即或是在夏季酷暑,土法养蜂从不断子,受蜜源限制,发展速度减缓。

3.秋季蜂巢状况 秋季野花盛开,蜂群发展又恢复一个高峰期,初秋蜂王产子几乎到巢脾顶端。晚秋幼|蜂出尽,蜂巢上部贮蜜丰富,封盖巢脾洁白,蜜脾以下会有大量的花粉存储,底部子脾密实成片。

4.冬季蜂巢状况 三峡中蜂土法养殖,在中秋割蜜后倒转蜂桶,子区再次倒向蜂桶顶部,工蜂造新脾育最后一代幼蜂。晚秋和初冬花蜜会贮满幼蜂出房后的房眼,成为越冬的蜜区。新蜂出房,吃尽花粉,而后从蜂桶顶部蜜区食蜜越冬。严冬季节,蜂群移团向下啃咬底部巢脾成空洞状,紧靠蜜区结团越冬其中。

三、蜂群管理


春繁,在农历小寒节,三峡桶里的中蜂已悄悄进入春繁,蜂团的中心以造出巴掌大的巢脾,蜂王产子其中。初繁室外低温,无花无粉,工蜂靠吃蜜提高能量,消耗自身营养吐浆育虫。随着巢内子脾数增加,工蜂采回最早盛开的千灵光花粉,成了幼虫宝贵的蛋白质来源,这时对蜂桶做一次检查。

1.第一次查桶 倾斜蜂桶,掰掉蜂巢底部发黑发霉老脾,减少工蜂啃咬老脾和清理蜡渣的时间,集中精力繁蜂。掰到稍露蜂团为止。不要让蜂团全部裸露出来,不利于保温。

2.查看蜂蜜存量 经历一个冬天的消耗,剩余蜂蜜能否满足蜂群发展到外界零星花源开放,是整个蜂群生存的关键。蜂桶特轻,预示存蜜少,用刀割开盖板、拿细竹签从中间巢脾插下去,估测深度到蜂团为止,深了会插伤子脾。提起竹签,竹签上粘有5厘米蜂蜜,繁蜂饲料足够。粘蜜2厘米,饲料少到警戒线,需补喂糖水。

3.用糖水补喂和奖饲 土法养蜂,由于秋季取蜜过多,到春繁时饿死蜂群的现象时有发生。现用开盖测蜜方法,蜜少可以及时补喂。在蜂巢上部顺巢脾方向靠边挖一个缺口,能放下装一斤糖水的容器就行。里面放漂浮物以免淹死蜜蜂,漂浮物选含天然杀菌物质的松针和柏树细枝。蜂蜜缺少,补喂量要多,一次1比1糖水 500克,连喂两天,隔两天再连喂两次即可。新法活框养蜂,在蜜足繁蜂时,用少量的糖水对蜂群奖饲,刺激工蜂兴奋,促进蜂王产卵,使繁殖速度加快。活框奖饲技术用在土法养蜂上,比不奖饲的桶蜂,繁蜂快速。奖饲糖水浓度为4比6,奖饲时间不要太早,初繁子少,无内需蜂不会领情,有糖水蜂也不理睬。天晴工蜂大量采粉,即可奖饲,做到奖饲与内需同步。奖饲量隔两天半杯,到本地白菜花期结束,结束前取出容器。容器为何不放蜂巢底部?因三九天寒低温,蜂不愿下去取食,放在蜂巢上面,采集积极性高。

4.清扫桶底预防巢虫 进入腊月,本地白菜先后开花,工蜂回巢花粉增多,新脾扩大,箱底蜡渣成堆,蜡渣中偶尔可见蠕动的巢虫。预防巢虫是土法养蜂的重要工作。一个土法养蜂场成功与否,关键是看预防巢虫是否到位。有预防巢虫经验的师傅,常年保持蜜蜂数十群。有人养蜂一生,蜂群在个位数徘徊,,巢虫成了养蜂的瓶颈。所以,要经常性对桶底进行清扫。清扫有大扫和小扫两种。大扫,用艾烟从桶底熏烟两三分钟后,把桶搬开。用笤帚扫净蜂桶底板上的蜡渣,再用石灰水冲洗,把蜂桶放回原位前,用手顺桶底内壁摸一遍。在桶底内壁,经常有被工蜂从巢脾上驱逐的下来的巢虫在此集聚,边摸边除;小扫,把蜂桶倾斜,用笤帚把桶底扫清即可。大扫一月一次,小扫一星期一次。

5.如何割蜜 春季油菜流蜜期初期,用四根一厘米粗,三厘米长的木棍放蜂桶底部与蜂桶底盖中间,把蜂桶垫起来,利于蜂群酿蜜排水汽。流蜜中期蜂已满桶,挪动沉重,丰收时刻到了。

用艾烟熏蜂三四分钟,让蜂受惊钻进巢房吸蜜,被烟镇服吸足蜜的工蜂,对人的攻击性降到最低。用刀割开桶盖,蜜脾排列清晰可见。把蜂桶用木架支起来,使巢脾方向与地面垂直。把子脾端抬高,利于割蜜时蜂蜜顺桶流出。瓷盆放蜂桶口下,用勺子一块一块挖出封盖巢蜜放入盆中,挖到中心巢脾有花粉脾为止,中心花粉脾处于巢脾花粉区抛物线顶端,顶点两端还有巢蜜,这些蜜应留给蜂群做饲料。

天气晴好,这部分饲料蜜还可适当挖点,增加产量。取蜜后,放好四根木棍,防止压死蜜蜂,把桶放回原位,让蜂蜜吸收转移流蜜,修复巢脾。第二天倒转蜂桶,蜂桶子区朝上,下部空出。蜂桶倒转后,蜂蜜会把子区巢脾与上盖连接,巢脾一部分蜂王产子,一部分储蜜。蜜蜂在用脾连接上盖的同时,部分工蜂转移到空出的| 下部接旧巢造出整齐的新脾,很快蜂王又把产卵繁殖区移步向下,蜂桶上部的子区,等封盖幼蜂出完后,又成了蜜区。这种割蜜后倒转蜂桶,有无限的空间供蜂造新脾繁殖,终年蜂多于脾是三峡桶养蜂出强群的原因。

6.土法养蜂如何过滤蜂蜜

割取的巢蜜放到大盆中,用锅铲把蜜带蜡细细捣碎成糊糊状。用一块新窗纱洗净晾干铺在宵箕里,宵箕放到干净的大盆上,把糊糊状的蜂蜜倒入纱窗内,浓浓的蜂蜜透过纱窗和宵箕,细如雨丝般流入大盆之中,蜜香之味顷刻沁人心脾。经过一个天的过滤,上面只剩下蜡渣了。过滤过程中,不要用器物压榨,蜡渣受挤压,不利蜂蜜析出。第二天盆中无蜜往下滴时,再用器物稍压即可。静止两天,打去蜂蜜上面的漂浮层,就可以装罐储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