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朝代的名相一个就可以兴国,北宋名相十几个却搞成了一副烂摊子?

差点就進娱乐圈


宋朝确实名将辈出,当然是指北宋。但是北宋却没能一统华夏甚至自身的发展也被遏制。原因并不在于宋朝缺少人才,相反宋朝是中国封建史上人才最多的朝代。这得益于开放的文化政策和繁荣的经济。

之所以宋代名相倍出,但是却无法做到像其他朝代一样,一人定乾坤。主要还是由于其自身的体质发展问题。宋朝的权力架构更为分散。尤其是官僚架构。一方面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皇权遭受权利挑战。但是这样的负面效果也显而易见。宋朝虽然丞相有才之士辈出。但是却没有任何一个人掌握国家大权。也就不会出现像其他朝代一样有一个经天纬地之才能够带领国家实现真正的强大。

第二点,宋朝所处的时代是周边民族崛起的时代。在军事上宋朝并没有像过去大统一王朝时期的绝对军事力量。这不单单是因为宋朝重文轻武的国策决定的。实际上客观上的民族崛起也给宋朝带来巨大的边境压力。若不是宋朝对海外贸易极为重视,恐怕换做另一个重视农业的大统一王朝王朝经济早就崩溃了。

第三权利遭受削弱,宋朝似乎没有哪一个丞相是可以获得绝对的行政权的。即便是南宋时期的奸相,他也必须在已经分出的行政权等位置上安排自己的亲信。而不再由之前统一王朝时期一手包办丞相总揽大权。这虽然有助于限制奸相,但是当王朝面临危机的时候也很难出现真正的乾坤大才,总理国政。即便明朝的张居正,他在改革时,整个国政也是交在他的手上的,而且掌握批红大权的太监也是张居正的忠实粉丝。这在宋朝看来其官僚的权力制衡如此,达到像张居正这样的效果也属实困难。

最后由于,宋朝文官集团的制度趋于完善。文官内部的纷争似乎也更加经历一些,各个利益集团都在中央政府,你争我夺。关键时刻却又拿不出主意。以这种情况为代表的一种政治环境,恐怕也是真正有能力的人,难以在宋朝担任丞相过于持久。而长期的人事变动也根本不可能利于变法。不支持变法和改革的,自然维持现状问题越聚越多。支持改革变法的却又变不长。你方唱罢我登场,烂摊子越积越大。


人类文明史鉴


北宋出了太多的名臣名相,为北宋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北宋始终偏安一隅,无法实现大一统的局面,相比其他朝代的名相,宋朝的众多名臣能力略有不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宋朝名臣为什么不能兴国:

一、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制约

北宋王朝的建立者赵匡胤吸取了唐朝安史之乱的教训,加强了中央集权,这时候一直沿用下来的三省六部的体制已经名存实亡,宋朝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体现在职官制度上,有五大特点,即中央集权、皇帝集权、百官权力分散、重文轻武和军事上内重外轻。

问题的最关键点就中央集权导致了百官权利过于分散,北宋时期,范仲淹、王安石领导了最著名的两次变法,但是这两次变法均以失败告终,之所以失败,跟倡导变法者的职权过小有很大的关系,而其它官员对于变法的事情比较怠慢,或者直接抵制,致使变法不能实施下去。

二、北宋皇帝不给力

我们来细数一下北宋的皇帝,除了开国皇帝赵匡胤和赵光义,后面的皇帝一个比一个成不了气候,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宋仁宗,但是仁宗皇帝性格优柔寡断,前期还有刘太后的干政,到了后面的皇帝,如果参加文学、艺术比赛,这些人都是当时的大咖,他们当皇帝就是一个错误。所以,北宋的名臣是相当给力的,但是统治者不是伯乐,只有让这些人被埋没。

三、少数民族崛起,民族融合

宋朝“重文轻武”一直被后人诟病,但是我们也要看清一个现实,这时候的少数民族不是汉朝时期的匈奴,唐朝的突厥了,这时候的少数民族已经经过多年发展,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他们学习汉族的统治,所以这时候单一依靠武力是无法进行消灭这些少数民族的,这时候的社会进入了一个民族融合的时代,其实就是少数民族被汉化的年代,最后,虽然少数民族占领我们大部分的地区,但是最终少数民族被融合。

由于少数民族的崛起,所以北宋无法消灭这些政权,只能采取以之对峙的局面,往后看,其实是民族的融合时代,所以宋王朝无法实现大一统的局面。

四、党争葬送了宋朝的发展

文人具有一个性格“恃才傲物”,我们都知道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这些人在文学上的成就是相当的辉煌了,但是他们的政治主张不同,所以,这些人就像九龙治水一样,谁也不服谁,以各自为一体,没有将他们的才能融合在一起,这样就造成了北宋一直处于改革的时代,没有一个的政治主张能实施下去。

总结,北宋由于广开科举之路,的确为朝廷选拔了一批治世能臣,但是由于政治体制、领导集团、文人自身的局限性,所以导致北宋众多名臣无法实现兴国。


天骄傲狂


名相兴国,也得看兴的是哪个国、处的是哪种形势以及玩的是哪种兴法。

大多数的时候,不是名相兴盛了国家,而是强国成就了名相。

春秋战国,最好别拿来比权量力。一群诸侯军阀打来打去,比之后世王朝,形势不够复杂、任务不够挑战,简单说就是难度系数太低。

所以,堪称强势王朝的,主要是秦汉隋唐。宋朝要对标,就只能对标这四个朝代。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都没法与宋朝相提并论。你无论怎么比,宋朝都比这些王朝强太多。



西晋是短暂统一了,但西晋居然能搞出一个白痴当皇帝,接下来一个丑皇后废了自己半条命,然后一群宗室王互相残杀、自己把自己杀死了。北宋就是再不堪,也比西晋强,而且强太多。

01.名相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堪称划时代意义的名相,第一个应该是李斯。开创中央集权制,足以让后世各色名相竞折腰。你们就是再牛,也是百代皆行秦政制,那就谁也跳不出李斯划定的疆界。



汉朝呢?萧何本事很大,“收秦丞相府图籍”,“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而且还能自污名节、主动搞好君臣关系。但这些本事没一样能让萧何晋级名相的。萧何最大的历史贡献,也可以说是让他能够跻身名相的,就是照抄秦法秦制,把李斯开创的制度给延续了下来。

唐朝的雄主盖过了一切名相。大唐盛世,你能说是哪个名相兴起的吗?真心没有。名相,体现在治国理政,而唐朝却是一个武功盛世。名相的作用,统统打了折扣。即便有名相,也会在盛世之下暗淡无光。

唐之前的隋朝,也是这个套路。大隋府库可谓富甲千古,但主要是隋文帝攒出来的家底。而后期,隋炀帝各种折腾,这期间有哪个名相强颜直谏了。根本就没有,大家就是看着杨广败坏了偌大家业。

什么是名相?不是有名就行了,而是要有成就,而这个成就,一定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否则,就不是名相兴国,而是强国兴相。而细数历代统一中原的大王朝,你也找不出几个名相来。退一步说,即便是名相兴国,往往也是先有了一个帝国雏形;然后再以此为蓝图绘制其划时代的成就。没有秦一六国,就不会有李斯的郡县天下;没有大汉一统,也就没有萧何秩序天下。

02.宋朝就真得那么不堪吗

说宋朝好多名相,却没能兴国,而且搞成了一副烂摊子。这么说,有两个先入为主的成见:一个是兴国就是打遍天下无敌手;一个是没能打遍天下的宋朝就是一副烂摊子。

这两个说法,一个都不成立。

秦汉隋唐都打遍了天下,但打遍天下的代价是高昂的。在这些王朝打遍天下之后,几乎马上就从盛世跌入困世。打到盛世之前,老百姓忍饥挨饿;盛世跌落之后,老百姓继续忍饥挨饿。所谓强大帝国就是这么兴盛起来的。我们比祖宗的时候,往往拿秦皇汉武说事,因为武功卓著。但假如穿越,又有几个愿意穿越到那个时代、充当炮灰。比之秦汉隋唐,宋朝也有自己的兴盛。而这种兴盛在历史上也是一种碾压式的成就。



北宋仁宗执政了四十二年。就在这42年的时间内,宋朝人口增加了379万户,相当于唐太宗贞观年间的全部人口户数。42年时间,硬是长出一个大唐太宗朝。同时,仁宗朝的财政收入,是大唐开元最盛时的4倍。这两项数字,在历史上就无人能比。

从这个角度说,宋朝怎么也不是一副烂摊子。宋朝受制于辽国和西夏,但其与辽和西夏的关系攻略,堪称另一个翻版的国际关系。而此前的秦汉隋唐虽然都能打遍草原,却一直是暴力输出地劳民伤财。就处理与草原和胡人的关系上,宋朝人也有自己的方法和手段。

03.宋朝的名相有哪些成就

王朝前期的成就,很多都是雄主的功绩,简单说就是要先打出一个王朝来。所以,赵普的功绩可以忽略不计。

宋朝的名相,主要集中在真宗朝和仁宗朝。宋真宗的老师李沆,堪称圣相,以自己的君子之风和人格魅力,足足把宋真宗管了七年。其后的王旦,则是以道德魅力和关系攻略,取得了皇帝的绝对信任。真宗皇帝要发圣旨,往往都是先让王旦先拿意见,等王旦写完了,圣旨就直接照抄。君臣之间的信任,能够达到这种程度,远比刘邦和萧何强多了。仁宗时期的名相,更是数不胜数,几乎一朝都是贤相在位。



这些名相集体干了一件事情,即实现了对皇帝权力的有效牵制。简单说,就是宋朝皇帝不能任性。南北朝时期,各种皇帝中二事件,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这些皇帝做不出的。隋朝就是被隋炀帝的各种任性操作下给玩死的。唐朝也好不到哪里去,宰相根本看不住皇帝,也左右不了政局。篡位都能篡出个女皇帝,各种宫廷斗争更是花样翻新。玄宗朝虽然盛世顶峰,但君不信臣、臣不信君,甚至连太子都成了皇帝的时刻提防的对象。

但,宋朝的君臣关系和朝堂风气,却是另外一番天地。至北宋灭亡,都没有篡位的宫廷斗争和造反的举国内战。而这一切的功绩,都应该归功给那些士大夫名相们。

名相士大夫的见识,虽然难免迂腐,却也非常有见地。就宋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来说,司马光的定位是富邻居与穷邻居。西夏一直是个刺猬。原因就是太穷了,所以自尊心低破了水准线。像这种穷邻居,你就得照顾它的面子、恩威并施。这跟现在某些国家的心态如出一辙。而宋朝的士大夫们在当时就已经有了这种认识。



至于宋朝为何没有秦皇汉武的功绩,主要是形势不允许。北方草原并非停滞不前,到了契丹建国之时,已经发展到了王朝和帝国层面,再不是从前的部落联盟了。所以,宋朝名相就是再有本事,也只能在时代的局限下发挥作用。

李斯的中央集权,是一种划时代意义的成就。但法家治理的问题就是一切都是力量说了算。所以,这套制度设计根本控制不住内部的权力斗争。皇帝一旦暗弱,那就等着内乱,比如秦二世。宗室诸侯一旦野心,那就等着内战,比如七国之乱。隋朝和唐朝也都是这个套路。翻看隋唐历史,处处都是宫廷斗争和造反内乱的桥段故事。

而宋朝却在风气上改变了这个路径依赖,可以说是给中央集权的王朝打了补丁。当时的方法就是不断强化的祖宗之法。后世虽然沿袭的不好,因为皇权强势碾压,但文官政治已经成为传统。于是,在力量决定一切之外,还有一个道义的存在,而这恰恰是宋朝名相完成的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