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普通人更適合買基金,而不是去炒股?

基金和炒股對廣大投資人來說總是難以分辨取捨,二者作為投資選擇各有長處,然而以今年到目前來看,基金勝出了,“炒股不如買基金”。

過往的三個季度的股票市場,讓普通投資者感受到投資難度加大,辛辛苦苦炒了大半年,收益卻差強人意。相比之下,今年的基金投資卻相對容易得多。今年以來,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兩大類基金算術平均收益率幾乎一樣,令不少老股民驚呼,“炒股不如買基金”。

1、研究個股相比研究基金更加困難和費時

投資股票,首先需要一定的宏觀能力,看懂經濟形勢和行業;其次需要很多財務知識才能看懂企業的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和利潤表這三大表,有很多很多數據指標,光資產收益率就有ROE、ROA、ROI、ROIC、扣非ROE等指標,需要專業知識才能理解透徹,第三,即使看懂了財務,這還只是皮毛,公司的估值才是更困難的,有些估值方法還需要很強的數學計算能力。

研究基金相對來說容易多了。如果買指數基金,重點研究指數就行了;如果是債券基金,則需要分析久期、利率等情況。如果是買主動管理型基金,重點研究基金經理的風格和能力就行了。雖然也不簡單,但相對個股還是容易些。

研究基金的效率也更高更快。A股市場的行情常常是結構性的,熱門板塊變化很快,比如2019年的行情主線就豬肉、5G、科技、新能源等。如果你想參與相關概念行情,等你研究完個股,恐怕行情都快要結束了。如果研究基金,不管是指數型還是主動型,速度都會快很多,或許幾天就能選定個買入品種並迅速參與進去。

大多數基金,特別是指數型基金,變化也不會很大,一次研究,長期受用。

股票波動性更大,個股風險較大,基金波動和風險相對更小

股票一天一個天地板誰受得了,地天板就美滋滋,有些股票一週內波動50%都是有可能的事情,如果遇到暴雷事件,一週五個跌停板這是多麼令人難受的事情,對心態的打擊十分之大。對於股票是否繼續持有還是割肉都難以做出抉擇,而且一般這類股票經歷大幅下挫後,難有好的反彈表現,一般持續陰跌的走勢。

個股不光受到系統性風險影響,還會有來自自身的非系統性風險,即使再好的公司,也可能遭遇黑天鵝,有時候甚至無法賣出,投資者如果無法做到足夠分散,將會承受很大損失。

股票型基金分散持有一籃子股票,波動比較小、一天跌個3%已經算很多了。風險也較小,即使持有的個股遇到黑天鵝,基金的淨值也不會受到很大影響。

普通投資者,一般都承受不了很大的波動。波動相對更小的基金,持有過程不會那麼痛苦,更適合新手和風險嫌惡的投資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