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文旅观察」全域旅游: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机遇与未来

今年的十一黄金周,青岛西海岸新区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再次刷新了记录——183万人,同比增长28.3%。据西海岸新区文化和旅游局统计数据,黄金周期间该区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7.3亿元,同比增长30.5%。

高速增长的游客数量背后,是西海岸新区利用5年时间对旅游业的不断升级。这座国家级新区自成立以来就被赋予了“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增长极”“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新旧动能转换的引领区”“高质量发展的国家级新区典范”等战略定位,而实现这一系列高起点战略定位的策略之一,便是升级改造旅游业,使之成为西海岸新区乃至整个青岛市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国家级旅游城市迎来“国家级新区”

2014年6月3日,国务院批复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这也是我国第九个国家级新区。西海岸新区由原青岛市黄岛区和胶南市组成,位于环渤海和长三角中间地带,与日韩隔海相望,是沿黄流域主要的出海通道和新亚欧大陆桥东部的重要节点,拥有前湾港和董家口港两个世界级大型深水港。

从这一角度来说,西海岸新区的成立奠定了青岛市打造“一带一路”双向桥头堡、海洋强市,山东打造海洋强省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西海岸新区的“新”字,与“新动能”密切相关。

青岛市政府去年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总体规划的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西海岸新区将形成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而依据西海岸新区的既有资源和可开发利用资源,旅游业也成为了该区新动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实上,以旅游业发展推动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西海岸新区并非首创。根据上海浦东新区文化和旅游局统计数据,2015年该区旅游收入实现了581.44亿元,“十二五”期间旅游业直接收入和总收入年均增长超过15%。浦东新区也在今年提出了到2020难实现旅游业对GDP综合贡献率超过10%的目标。

作为第九个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在发展旅游业上不仅具有先天优势,更有着充足的自信。

去年发布的《青岛西海岸新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对青岛西海岸新区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做了总结,即区划调整、国家级新区设立的历史机遇、旅游需求增长的市场机遇、交通改善的区位支持机遇和龙头项目建设的带动机遇。

毫无疑问,四大机遇为西海岸新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动力。但面对我国旅游市场不断更新的的需求与特征,旅游业如何发展,去往何处,成为西海岸新区面临的一个时代命题。

“全域旅游”的出现,则为西海岸新区的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以全域旅游擎起新旧动能转换大旗

《关于推进实施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总体规划的意见》提出,西海岸新区的重点任务之一,便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去年,山东省政府印发《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细则》,则将旅游业作为需要加快改造的传统产业之一,提出“山东旅游实施新旧动能转换,要构建起全域旅游发展体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曾公开表示,全域旅游可以促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服务业现代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信息化。

因此,作为青岛市唯一一个国家级新区,西海岸新区被青岛乃至整个山东省寄予厚望的同时,也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构建全域旅游格局的历史重任,以全域旅游为抓手,推动西海岸新区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从而擎起新旧动能转换的大旗。

在青岛这一国家级旅游城市的版图上,青岛西翼无疑是一片亟待发掘的“宝藏之地”。受限于经济、交通等因素,原黄岛区的城市旅游资源和原胶南市的乡村旅游资源此前都未能支撑起青岛西部旅游业的发展。而西海岸新区的成立,在打破原黄岛区、胶南市行政分割的同时,使海洋、山地等旅游资源的整合成为可能,也为后期实现城乡旅游资源统筹发展创造了空间。

根据《青岛西海岸新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西海岸新区具有区位条件、海洋科技、国际航运、产业集聚、政策环境等方面的综合优势,这也成为了该区旅游业发展的动力:能够为旅游业提供良好的发展基底和外部推力,有力支持旅游业的规模增长;促使旅游管理能级提升,创新平台隆起,有利于旅游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

与此同时,按照国务院此前的批复意见,西海岸新区确立了“承接新战略,培育新产业,建设新城区,探索新机制”的总体发展思路,这也对西海岸新区打造全域旅游格局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全域统筹城乡旅游资源,做好旅游与创新产业跨界融合。

「山东文旅观察」全域旅游: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机遇与未来

全域旅游,西海岸新区怎么做?

李佐军曾对全域旅游的概念进行解释,全域旅游包括地域全覆盖、全资源整合、全产业融合、全社会参与、全需求满足和全过程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与西海岸新区遥遥相望的青岛崂山区在近日入选了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但与崂山区以崂山风景区为主体打造“上山下海”的全域旅游目的地不同,西海岸新区的旅游资源更加分散,这也注定了西海岸新区需要根据自身特点,以涵盖各产业的龙头项目为依托,整合旅游资源的同时,提升旅游竞争力,打造具有西海岸特色的全域旅游格局。

如今,以东方影都为支撑的影视文化旅游,以金沙滩啤酒城为支撑的啤酒文化旅游,以凤凰岛旅游度假区、灵山湾旅游度假区、唐岛湾景区、琅琊台风景区、珠山国家森林公园、大珠山景区为支撑的自然风光旅游等资源,构成了西海岸新区打造全域旅格局的重要基础。

一系列文旅地标不断崛起的背后,是西海岸新区打破传统旅游业的壁垒,向着更加丰富多样的全域旅游格局迈进的步伐,而这些跨界融合的新文旅产业,也为西海岸新区的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除此之外,根据去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构建全域旅游格局需推进服务智能化,打造智能化旅游服务系统。

为此,2017年,国内首家官方旅游目的地服务平台——西旅心度假网上线,据该网站主要运营方青岛亿联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华清波介绍,西旅心度假网是充分利用智慧城市特别是智慧旅游、智慧交通等建设成果,整合优势度假资源和产品,搭建集资源展示、咨询顾问、区间交通、预定销售、数据掌握、服务评价、投诉监管、营销推广于一体,以管理智能化、服务个性化、营销精准化为特征,包括线下运营中心和线上服务平台两大板块的西海岸度假目的地公共服务平台。

同时,为了实现旅游资源整合后的服务智能化,西海岸新区正在建设全域旅游的“智慧大脑”——全域旅游运营中心,华清波解释说,“该中心建成后,可实现对西海岸全域旅游的整体运营。”

据介绍,依托西旅心度假网和该运营中心,西海岸新区各景区将实现涵盖票务、停车、导览等多项目的智能化,各景区的车流、客流、交易等大数据也将实时传送回运营中心,并由运营人员进行分析后,给出运营建议。

《青岛西海岸新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提出,到2020年,青岛西海岸新区实现接待国内游客299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突破270亿元;实现接待入境游客40万人次,入境旅游收入4.3亿元。

面对即将到来的2020年和快速增长的游客数量,西海岸新区各旅游景区通过网络实现联动运营并实时调整运营策略,不失为一个有效尝试。

可以预见的是,融合新兴产业、智慧化程度提高,不断增强的旅游“内功”正在成为支撑西海岸新区崛起的新动能。作为青岛“一带一路”桥头堡上的灯塔,西海岸新区以“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为青岛市乃至整个山东省提供了一个以旅游业发展为抓手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范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