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長為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外資流入穩居全球第二

  對外經貿是連接國內經濟和世界經濟的紐帶。新中國成立70年來,從11.3億美元到4.6萬億美元,我國成長為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對外貿易實現歷史性跨越,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全面開放新格局。進入新時代,我國對外經貿發展走勢如何?又該如何進一步做好外貿工作?記者採訪了業內人士和專家。

中國成長為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外資流入穩居全球第二

去年突破30萬億元——

  貨物貿易提質增效

  首次突破30萬億元大關,佔全球份額達11.8%,這是去年我國貨物進出口規模交出的高分成績單。登高望遠,就“量”而言,未來我國貨物貿易能否再邁上新臺階?

  “我國貨物貿易規模仍然有繼續擴大的空間,這是進出口共同作用的結果。”對外經貿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說。看進口,我國製造業仍在快速發展,對外國自然資源、資本品的需求持續增長;居民消費能力不斷提高,消費需求日益多樣,對外國消費品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長。看出口,我國製造業的全產業鏈優勢將維持一段時期,中低端消費品的競爭力仍然較強,而中高端資本品、消費品的研發和生產能力也在不斷提高;隨著“一帶一路”倡議、自貿區戰略等深入實施,外國需求與國內產能的對接將更加順暢。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高凌雲有同樣判斷:“隨著我國國民收入日益增加,以及構建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新格局,未來我國貨物進口貿易規模將加速擴大”。但他同時指出,考慮到外部需求增長趨緩、我國生產要素成本上升等因素,未來貨物出口貿易保持較快增速的難度較大。

  再看“質”,未來我國貨物貿易商品結構是否會繼續優化升級?

  根據商務部數據,今年1—10月,機電產品出口佔比達58.3%。其中,集成電路、光伏、挖掘機、醫療器械等高質量、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出口保持快速增長。

  “結構優化升級將力度不減、步伐不停。這表現在主要出口商品由以往的勞動密集型製成品或加工組裝的機電產品為主,逐步轉向高附加值的中間產品和資本品為主,同時消費品出口也由以往的代工轉向自主品牌、自主設計的中高端消費品。”屠新泉認為,未來對外貿易的主流將是大型機械設備、機電產品的核心零部件、高端時裝、電子產品等。

  高凌雲認為,應多措並舉促進外貿提質增效。跟蹤技術發展前沿,加大和境外研發機構在新興科技的技術研發、標準制定、產品製造等領域開展合作的力度;鼓勵國內企業尤其是製造業加速轉型升級,著力提高出口產品的質量、檔次和附加值;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向品牌、研發、分撥和結算中心等產業鏈高端延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