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AB面:买得起的产品与买不起的“梦想”

双十一终于结束,拼多多的百亿补贴却还在持续,这意味着其与淘宝、京东之间的战争将是一场持久战。

拼多多AB面:买得起的产品与买不起的“梦想”

在2018年拼多多上市前的员工大会上,创始人黄峥曾说过未来三年要在GMV上超过京东。今年10月10日晚,拼多多四周年庆的动员会上,黄峥表示,拼多多真实支付GMV已经超过京东,目前提前两年完成。

任何事物都有AB面。拼多多的A面,属于电商市场——业绩快速增长、产品价格便宜;B面则属于梦想——反向定制,狼性竞争。

01

A面:买得起的产品

2014年我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网上零售市场,背后的底层是以互联网用户的快速增长为支点。不过,随着”互联网人口红利“的消失,流量成本攀升,电商的发展止步于部分市场、部分需求之外。为此,电商开始了新的转型,将目光转到农村、乡镇乃至三四线市场。

拼多多AB面:买得起的产品与买不起的“梦想”

2015年,淘宝和京东高调进军农村市场,采用代理、刷墙等方式拉新,虽然营销成本低,也能教育用户,但从现在来看,效率似乎有些低;诞生于当年9月的拼多多则打着“拼的多省的多”的口号,采用“低价引流+消费者裂变”的方式,将用户对品牌价值的认同转移到好友信用背书,创造新的消费场景,带来高频属性。

拼多多AB面:买得起的产品与买不起的“梦想”

运用独特的模式,拼多多用更少的成本触及用户,迅速崛起,营收从2016年的5.05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131.2亿元,并于2018年7月26日于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上市当天,拼多多便涨了40.53%,市值295.78亿美元。

上市之后的拼多多底气也更足,2019年618期间首次启动“百亿补贴”大促,这样做的效果很显著,当日日活量达到1.35亿,同比增长48%,虽然低于手机淘宝的2.99亿,但大幅超过京东的0.88亿。

9月29日,拼多多(PDD)宣布以“0%到期收益率和0%票息”成功完成总计10亿美元的可转债发行,目前资金已经全部到账。有了资金,加上次成功的经验,拼多多双十一再次上线”百亿补贴“,针对3C产品用户推出“低价”iPhone、索尼耳机等。小编身边一位北京朋友便购买了1000多块钱的索尼耳机,在她看来,现在淘宝的双十一套路越来越多,其实购买并不划算,而拼多多是实打实的便宜,比京东、淘宝上的最低价还便宜100多元。

在此情况下,拼多多的市值也比肩京东,甚至一度超过后者。

02

B面:买不起的“梦想”

拼多多创始人黄峥2年前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文章《把“资本主义”倒过来》表示,在资本主义时代,“穷人”需要向“富人”购买抗风险能力,我在想“后资本主义”时代里,存不存在一些机制能让穷人也能卖“保险”给富人,卖一些自己的“软实力”、自己的意愿、抗风险能力给富人?

这很好的解释了拼多多的经营模式——C2M反向定制,去年拼多多推出多多果园,摆脱之前“人找货”的思路,遵循“货找人”的逻辑,为用户提供可选择的水果产品,利用游戏的方式在app上虚拟栽种,然后平台将需求信息发送到指定果农手中,进行采摘、发货。

拼多多AB面:买得起的产品与买不起的“梦想”

黄峥用“Disney+Costco”来形容这种全新电商形态。多多果园主要是利用Disney模式,黄峥认为“Disney”是一种新的交互方式,是一种“娱乐+通讯”的模式,可以高明的获取流量。另外,在早期的供应链环节上,拼多多不用中间商,直接采取产地直采、工厂直采,产品低价引来很多消费者,这也是“极致低价+精选商品”的Costco模式。

但目前来看,拼多多只是学到皮毛。首先,拼多多信奉的Costco模式,是物美价廉,但目前拼多多在货品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其次,Costco主要靠会员制赚钱,但拼多多目前的月卡依旧采取低价风格,且为了吸收会员还在大笔补贴,单靠会员费肯定无法赚钱。

对于很多人来说,拼多多以便宜著称,因此平台更愿意给9.9元包邮的商品导流,但这样的产品越多,其质量升级的空间就越小。为改变这一困境,拼多多开始进入五环内,将“更便宜、新鲜”的农产品卖给城里人,也采用补贴的方式将3c产品低价卖给这些消费者,从双十一来看无疑是成功的,这也验证了黄峥的“我们的核心不是“便宜”,而是满足用户心理占便宜的感觉”。

不过,这些表面的数据和流量都来源于百亿补贴,如果没了补贴,不知道拼多多还能留下多少用户?

03

流量之争

上述女士表示,如果没有补贴,我肯定不会上拼多多买东西,那些需要分享才能便宜的东西懒得去弄,还不如在淘宝上买,种类多,选择也多。

拼多多便宜的基因是其难以转变的关键原因。拼多多永远是拼多多,它无法去做专卖店的生意。更难以在经济增长物质与生活得到改善的同时还有更多人喜欢去上拼多多。很多人都是抱着好奇心想价格补贴去的,这和瑞幸、共享单车的模式很类似。瑞幸此前大幅发放2.8折、3.8折券的时候,小编也经常没事就去喝一杯,但随着折扣力度越来越小,反而不如去买星巴克或者711便利店的咖啡。拼多多也是一样,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

在上市后的采访中黄峥提到拼多多之所以在电商江湖中有一席之地的根本在于:我们与淘宝是错位竞争,争夺的是同一批用户的不同场景,错位才会长得更快。

但这一情况在2019年似乎发生了质的变化。拼多多费力往一二线奔跑的同时,京东和淘宝也开启了三四线城市的战争。

京东则凭借物流优势,发起“千县万镇24小时达”计划,重点针对低线城市城区、县城以及周边乡镇,加力争夺“下沉市场”。

淘宝 2019 年发布的直播生态趋势报告中显示,淘宝直播的核心用户中有近 6 成来自五六线城市。此外,其也将限时低价特卖的聚划算被重新整合,并与天天特卖、淘抢购整合,借此与拼多多打价格战。淘宝上的网红们也不局限于直播间,而是用“走播”的方式带货。2018年,主播湘西九妹帮村民卖山货,两天时间卖出四十万元滞销猕猴桃,13天卖出200万斤橙子。

拼多多AB面:买得起的产品与买不起的“梦想”

无论怎样,拼多多和淘宝的战争不可避免。

电商是货和人匹配的生意。电商的本质是,提供足够丰富的商品,将这些商品充分有效展示出来产生购买行为。从这点来看,淘宝似乎更胜一筹。

黄峥一直强调,淘宝、京东都是搜索引擎式的电商,就是电商版的Google,对于拼多多而言,更想做一个电商版的Facebook。

说到底都是流量的竞争,怎么去到别人的领地,才是商业游戏的终极博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