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光天色,山水宝地

游·达坂城 | 湖光天色,山水宝地

游·达坂城 | 湖光天色,山水宝地

湖光天色,山水宝地

――乌鲁木齐市柴窝堡湖国家湿地公园

从新疆乌鲁木齐向东南出发,在距离约45公里的东天山博格达峰下的兰新铁路南侧盆地,便是闻名遐迩的柴窝堡。

据清代《林则徐日记》记载:“地名柴窝堡,设有昂吉尔图军台”。

现今的柴窝堡,因其辖区辣子鸡一条街扬名天山南北。远客近友,慕名到来。而近邻的乌鲁木齐柴窝堡湖国家湿地公园,就近在咫尺。

游·达坂城 | 湖光天色,山水宝地

缘起一个湖泊

柴窝堡地处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西部。一个由地名命名的天然冷水性湖泊――柴窝堡湖,犹如一枚成熟的核桃,镶嵌在柴窝堡盆地中央。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盛夏时节,伴着清风面湖而立,远眺北部的博格达峰高耸入云、气势磅礴,近处白蓝色的湖水清可鉴人,被郁郁葱葱的植被环抱,四周林立的风车随风而动、悠闲自在,好一派美妙动人的画卷。山水相依、混然天成。

游·达坂城 | 湖光天色,山水宝地

柴窝堡湖,属乌鲁木齐五大流域之一。经考据,在万古渗流的天山融水河流滋养下,这里曾是乌鲁木齐早期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和生存地,湖东岸土丘垒垒,为汉、晋时期游牧民族古家。

关于柴窝堡湖,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王母娘娘寿辰,玉皇大帝派金童玉女送出两颗明珠作为贺礼,行至半路大风吹来,盘中两颗明珠掉落下来,一颗落在山北,化作天池,一颗落在山南,是为柴窝堡湖。

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本。作为乌鲁木齐重要水源地,柴窝堡湖曾为城市人居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淡水资源,为首府周边涵养水源和生态调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毋庸讳言,21世纪初,由于柴窝堡盆地蒸发量远大于降水、乌鲁木齐市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湖水入不敷出、几尽干涸。至2013年,柴窝堡湖水面积由多年前近30平方公里缩至0.24平方公里。昔日碧波荡漾、鱼虾丰饶的景象不复存在,水面枯萎、景观退化,生态安全受到威胁,治理恢复迫在眉睫。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指引下,树立“保护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理念,乌鲁木齐市下定决心维护柴窝堡湖生态系统健康、保护湿地生态功能,守护首府东大门生态屏障。从2013年起,先后投入2.2亿元资金,实施供水厂限采,休耕还草面积2.1万亩,关停农用机井30余眼,限停周边2条河流农业灌溉用水,缩减地表用水量1500万立方米,减少地下水开采2100万立方米。

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极大缓解了柴窝堡地表地下水日益减少的窘境。

守护一方湿地

随着乌鲁木齐柴窝堡湖国家湿地公园2016年12月通过国家验收,柴窝堡湖湿地保护工作进入了快车道。

几年努力,终见成效。作为乌鲁木齐市唯一一家国家级湿地公园,目前,柴窝堡湖国家湿地公园所辖面积6.75万亩,周长26.42公里。截止2019年6月,湿地公园主体柴窝堡湖面积达19.46平方公里,且呈几何状增长;湿地植被面积不断增加;生物多样性得到拓展。

游·达坂城 | 湖光天色,山水宝地

柴窝堡湖湿地,是典型的温带干旱区湖泊湿地。湿地公园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干旱少雨多风,昼夜温差大。动植物种类丰富,共有高等植物59科、249属、488种,以湿生、中生草甸植物为主。野生脊椎动物,共有4纲26目58科153种。得益于优良的水资源环境,湿地鸟类资源尤为丰富,仅直接观测到的鸟类就达205种。

近年来,湿地公园建设以保护干旱区珍贵淡水湖泊、沼泽湿地和重要鸟类栖息地为核心,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以优美的湿地生态景观和厚重的湿地生态文化为特色,开展湿地保育、科研监测和生态旅游。当前,湿地公园划分为有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科普宣教区、合理利用区等5个区域。

游·达坂城 | 湖光天色,山水宝地

2018年7月投入使用的湿地公园科普馆,占地1300平方米。一层为自然生态景观与野生动植物展示区,集中展现湿地生态环境和与之共存的白鹭、绿头鸭、野兔、环颈雉、天山马鹿等野生动物标本30件,植物腊叶标本40件、浸制标本20件,两栖爬行类标本1组,并配有自然宣传图片。二层为观景台及科普知识宣传和民族团结模范事迹展示区,设置3架高倍望远镜,供游客观察湿地全景和珍稀鸟类;采取地面互动投影、虚拟翻书、VR体验等技术,让观者从视觉、听觉和触觉上全方位感受自然世界,提高对野生动植物的认知。

同时,湿地公园管理处积极引进高学历专业人才,建成1座现代化实验室和相关附属设施,配备有先进的科研仪器,能够开展湿地水质、土壤分析测定,昆虫收集分类,气象实时检测和预报,鸟类观测等科研活动。

奋斗一群人

柴窝堡的发展,离不开广大支边知青的辛劳付出。1966年,江苏、上海先后选派3批265名青年来到柴窝堡林场。他们抗风沙、战严寒、斗酷暑,参加植树造林,荒漠变成绿洲,极大地改善了柴窝堡湖和周边生态环境。逐年成活的8600亩知青林,已然绿树成荫、郁郁葱葱。

游·达坂城 | 湖光天色,山水宝地

湿地公园辖区的柴窝堡知青苑,是当年知青生活、学习和娱乐的主要场所。作为乌鲁木齐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乌鲁木齐柴窝堡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自筹资金、想办法修葺一新的知青苑主体知青宿舍、大礼堂均保持原貌,占地1580平方米,院内放置马车、吉普、人力车等交通工具,室内陈列知青使用过的生活用品、生产工具,真实还原了那段激情岁月的场景。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历经岁月洗礼,时逢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已是年过古稀的垂暮老者。

游·达坂城 | 湖光天色,山水宝地

林队一小队队长罗生琳说,“我20岁就在上海一家运输公司当保管了,可我想支援边疆,父亲不同意,把我绑起来,我就跑了,父亲在后边追,我的鞋子都跑掉了。”记者问她:后悔过吗?她说:“虽然有委屈,也不叫苦,真的没后悔。”谈起最令人难忘的事情,罗生琳微笑着说,“1967年夏天发洪水,我们为了保护水闸,全都跳下去用身体挡。”她用两只手比划着:“这么大的石头我们往毛驴车上搬,再坐毛驴车颠簸三四个小时去修水渠。晚上就住在马圈。”

一直定居在柴窝堡的上海知青周玲珍,回忆1969年结婚时的情景,已是头发花白的周玲珍淡然一笑:“就是买点红纸写个喜字,两张木板床并上,铺上羊毛毡子,买点糖和烟给大家吃吃,就算结婚了,这在当时算条件很好的了,很多人都是在地窝子结的婚,连结婚照都没有!但那段经历是我人生中的一笔精神财富!”

脚下沾着多少泥土,心中就能沉淀多少真情。传承的力量,照亮前进的初心。几十年间,一代代奋斗者用汗水,践行守护这片土地的誓言。几经变迁,使命依然。

经过自然恢复和人工治理,湿地公园已初现往日“枝繁叶茂万般绿,云涌水动百鸟飞”的盛景。“面向未来,我们将把这里建成集湿地保护与修复、历史文化展示、科研监测、湿地生态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高标准国家级湿地公园。”乌鲁木齐柴窝堡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处长杨献荣说。

“达坂城区零距离”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