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光天色,山水寶地

遊·達坂城 | 湖光天色,山水寶地

遊·達坂城 | 湖光天色,山水寶地

湖光天色,山水寶地

――烏魯木齊市柴窩堡湖國家溼地公園

從新疆烏魯木齊向東南出發,在距離約45公里的東天山博格達峰下的蘭新鐵路南側盆地,便是聞名遐邇的柴窩堡。

據清代《林則徐日記》記載:“地名柴窩堡,設有昂吉爾圖軍臺”。

現今的柴窩堡,因其轄區辣子雞一條街揚名天山南北。遠客近友,慕名到來。而近鄰的烏魯木齊柴窩堡湖國家溼地公園,就近在咫尺。

游·达坂城 | 湖光天色,山水宝地

緣起一個湖泊

柴窩堡地處烏魯木齊市達坂城區西部。一個由地名命名的天然冷水性湖泊――柴窩堡湖,猶如一枚成熟的核桃,鑲嵌在柴窩堡盆地中央。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盛夏時節,伴著清風面湖而立,遠眺北部的博格達峰高聳入雲、氣勢磅礴,近處白藍色的湖水清可鑑人,被鬱鬱蔥蔥的植被環抱,四周林立的風車隨風而動、悠閒自在,好一派美妙動人的畫卷。山水相依、混然天成。

游·达坂城 | 湖光天色,山水宝地

柴窩堡湖,屬烏魯木齊五大流域之一。經考據,在萬古滲流的天山融水河流滋養下,這裡曾是烏魯木齊早期人類文明的發源地和生存地,湖東岸土丘壘壘,為漢、晉時期遊牧民族古家。

關於柴窩堡湖,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王母娘娘壽辰,玉皇大帝派金童玉女送出兩顆明珠作為賀禮,行至半路大風吹來,盤中兩顆明珠掉落下來,一顆落在山北,化作天池,一顆落在山南,是為柴窩堡湖。

水是生命之源、萬物之本。作為烏魯木齊重要水源地,柴窩堡湖曾為城市人居和經濟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淡水資源,為首府周邊涵養水源和生態調控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毋庸諱言,21世紀初,由於柴窩堡盆地蒸發量遠大於降水、烏魯木齊市地下水位急劇下降,湖水入不敷出、幾盡乾涸。至2013年,柴窩堡湖水面積由多年前近30平方公里縮至0.24平方公里。昔日碧波盪漾、魚蝦豐饒的景象不復存在,水面枯萎、景觀退化,生態安全受到威脅,治理恢復迫在眉睫。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國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戰略指引下,樹立“保護優先、科學修復,適度開發、合理利用“理念,烏魯木齊市下定決心維護柴窩堡湖生態系統健康、保護溼地生態功能,守護首府東大門生態屏障。從2013年起,先後投入2.2億元資金,實施供水廠限採,休耕還草面積2.1萬畝,關停農用機井30餘眼,限停周邊2條河流農業灌溉用水,縮減地表用水量1500萬立方米,減少地下水開採2100萬立方米。

多管齊下、多措並舉,極大緩解了柴窩堡地表地下水日益減少的窘境。

守護一方溼地

隨著烏魯木齊柴窩堡湖國家溼地公園2016年12月通過國家驗收,柴窩堡湖溼地保護工作進入了快車道。

幾年努力,終見成效。作為烏魯木齊市唯一一家國家級溼地公園,目前,柴窩堡湖國家溼地公園所轄面積6.75萬畝,周長26.42公里。截止2019年6月,溼地公園主體柴窩堡湖面積達19.46平方公里,且呈幾何狀增長;溼地植被面積不斷增加;生物多樣性得到拓展。

游·达坂城 | 湖光天色,山水宝地

柴窩堡湖溼地,是典型的溫帶乾旱區湖泊溼地。溼地公園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區,乾旱少雨多風,晝夜溫差大。動植物種類豐富,共有高等植物59科、249屬、488種,以溼生、中生草甸植物為主。野生脊椎動物,共有4綱26目58科153種。得益於優良的水資源環境,溼地鳥類資源尤為豐富,僅直接觀測到的鳥類就達205種。

近年來,溼地公園建設以保護乾旱區珍貴淡水湖泊、沼澤溼地和重要鳥類棲息地為核心,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以優美的溼地生態景觀和厚重的溼地生態文化為特色,開展溼地保育、科研監測和生態旅遊。當前,溼地公園劃分為有溼地保育區、恢復重建區,科普宣教區、合理利用區等5個區域。

游·达坂城 | 湖光天色,山水宝地

2018年7月投入使用的溼地公園科普館,佔地1300平方米。一層為自然生態景觀與野生動植物展示區,集中展現溼地生態環境和與之共存的白鷺、綠頭鴨、野兔、環頸雉、天山馬鹿等野生動物標本30件,植物臘葉標本40件、浸製標本20件,兩棲爬行類標本1組,並配有自然宣傳圖片。二層為觀景臺及科普知識宣傳和民族團結模範事蹟展示區,設置3架高倍望遠鏡,供遊客觀察溼地全景和珍稀鳥類;採取地面互動投影、虛擬翻書、VR體驗等技術,讓觀者從視覺、聽覺和觸覺上全方位感受自然世界,提高對野生動植物的認知。

同時,溼地公園管理處積極引進高學歷專業人才,建成1座現代化實驗室和相關附屬設施,配備有先進的科研儀器,能夠開展溼地水質、土壤分析測定,昆蟲收集分類,氣象實時檢測和預報,鳥類觀測等科研活動。

奮鬥一群人

柴窩堡的發展,離不開廣大支邊知青的辛勞付出。1966年,江蘇、上海先後選派3批265名青年來到柴窩堡林場。他們抗風沙、戰嚴寒、鬥酷暑,參加植樹造林,荒漠變成綠洲,極大地改善了柴窩堡湖和周邊生態環境。逐年成活的8600畝知青林,已然綠樹成蔭、鬱鬱蔥蔥。

游·达坂城 | 湖光天色,山水宝地

溼地公園轄區的柴窩堡知青苑,是當年知青生活、學習和娛樂的主要場所。作為烏魯木齊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烏魯木齊柴窩堡湖國家溼地公園管理處自籌資金、想辦法修葺一新的知青苑主體知青宿舍、大禮堂均保持原貌,佔地1580平方米,院內放置馬車、吉普、人力車等交通工具,室內陳列知青使用過的生活用品、生產工具,真實還原了那段激情歲月的場景。

以夢為馬,不負韶華。歷經歲月洗禮,時逢風華正茂的熱血青年,已是年過古稀的垂暮老者。

游·达坂城 | 湖光天色,山水宝地

林隊一小隊隊長羅生琳說,“我20歲就在上海一家運輸公司當保管了,可我想支援邊疆,父親不同意,把我綁起來,我就跑了,父親在後邊追,我的鞋子都跑掉了。”記者問她:後悔過嗎?她說:“雖然有委屈,也不叫苦,真的沒後悔。”談起最令人難忘的事情,羅生琳微笑著說,“1967年夏天發洪水,我們為了保護水閘,全都跳下去用身體擋。”她用兩隻手比劃著:“這麼大的石頭我們往毛驢車上搬,再坐毛驢車顛簸三四個小時去修水渠。晚上就住在馬圈。”

一直定居在柴窩堡的上海知青周玲珍,回憶1969年結婚時的情景,已是頭髮花白的周玲珍淡然一笑:“就是買點紅紙寫個喜字,兩張木板床並上,鋪上羊毛氈子,買點糖和煙給大家吃吃,就算結婚了,這在當時算條件很好的了,很多人都是在地窩子結的婚,連結婚照都沒有!但那段經歷是我人生中的一筆精神財富!”

腳下沾著多少泥土,心中就能沉澱多少真情。傳承的力量,照亮前進的初心。幾十年間,一代代奮鬥者用汗水,踐行守護這片土地的誓言。幾經變遷,使命依然。

經過自然恢復和人工治理,溼地公園已初現往日“枝繁葉茂萬般綠,雲湧水動百鳥飛”的盛景。“面向未來,我們將把這裡建成集溼地保護與修復、歷史文化展示、科研監測、溼地生態旅遊等功能於一體的高標準國家級溼地公園。”烏魯木齊柴窩堡湖國家溼地公園管理處處長楊獻榮說。

“達坂城區零距離”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