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再次點讚許昌“五湖四海畔三川、兩環一水潤蓮城”

既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取得成效,又在經濟建設中保持省內領先,河南省許昌市在高質量發展中脫穎而出。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黨建的引領。通過加強黨建,鄉村變得越來越美、致富的村民越來越多,良好的政企互動幫助民營企業提振信心、解決問題,生態環境的改善集聚了人氣、帶來了活力。

人民日報再次點讚許昌“五湖四海畔三川、兩環一水潤蓮城”

護城河內碧波盪漾,

芙蓉湖畔亭臺相連,清潩河岸林木成蔭……

110公里的城市生態水系和

10萬畝的濱水林海,

綴連成“五湖四海畔三川、兩環一水潤蓮城”的

水系生態格局。

人民日報再次點讚許昌“五湖四海畔三川、兩環一水潤蓮城”

這裡是河南許昌,先後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等榮譽。市民對許昌的宜居度、幸福感、獲得感和對生態環境的滿意度,均位列河南省第一。

與此同時,許昌有4家企業入選“2018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有6家民營企業躋身百億元俱樂部;市場主體多達27萬戶,貢獻了全市80%以上的生產總值、75%以上的稅收、90%以上的投資和就業……2016年至2018年間,連續三年GDP增速保持全省前列,經濟總量穩居全省第一方陣。

既有綠水青山,又有金山銀山,

許昌在高質量發展中脫穎而出,成為標杆。

這其中的秘訣是什麼?

“村子變得越來越美、致富的村民越來越多”

在河南許昌長葛市佛耳湖鎮崗李村,筆直的水泥路通往家家戶戶,房前屋後全是鬱鬱蔥蔥的綠植。在寬敞整潔的村民文化廣場,牆上的標語十分搶眼:“小蜜蜂,大產業,我們的生活比蜜甜!”

原來,崗李村已有200多年生產經營蜂產品和蜂機具的歷史,九成以上的農戶從事蜂產品和蜂機具的生產和銷售,有7家規模以上蜂產品企業、30餘家蜂機具生產企業,蜂產品和蜂機具暢銷全球。中國蜂蠟專業委員會總部就設在崗李村。

人民日報再次點讚許昌“五湖四海畔三川、兩環一水潤蓮城”

崗李村一名村民一邊查看倉庫監控,一邊整理快遞單據。

“雖然俺們村產業基礎好,但是村子變得越來越美、致富的村民越來越多,卻是近幾年的事。”村民李德坤說,“自從三年前村裡有了新兩委,村裡的變化翻天覆地。”

群眾富不富,關鍵在支部;支部強不強,要看領頭羊。按照許昌市“一編三定”黨建工作法,村支書史強妞把村裡無職黨員通過“編員進組”固定下來,定崗位、定責任、定獎懲,村兩委幹部包組,形成了“村支書帶頭幹、黨員主動幹、村民積極幹”的工作常態。

史強妞說:“不沾一身土氣,就接不到地氣。”黨支部有力量,黨員和群眾就心往一處想、智往一處謀、勁往一處使。通過抱團發展、藉助網絡電商,長葛蜂產業近年來發展迅猛,蜂產品淘寶網店超過1000家,從事互聯網銷售人員超過5000人,蜂產品年交易額達14億元,蜂機具銷售額達5億多元。長葛市蜂蠟出口量佔全國八成,蜂膠出口量佔全國3/4。

2018年,許昌市榮獲“全國城市基層黨建示範市”稱號。“黨建是幹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障,抓實了就是生產力,抓細了就是凝聚力,抓強了就是戰鬥力。”魏都區七一社區黨支部書記馬靜說。

“企業就像候鳥,哪裡氣候合適,就往哪飛”

瑞貝卡集團從走街串巷“頭髮換針”開始,發展成為全國知名的發製品專業公司;黃河集團開始只是一家編織袋廠,如今已成為排名世界前列的人造金剛石生產企業……“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成為許昌民營經濟的生動寫照。

作為國有企業,許繼集團多年來堅持自主研發,全力攻克核心關鍵技術,成為中國製造的名片。受益於許繼集團的“領頭雁”作用,許昌智能、大盛微電、森尼瑞電氣等後起之秀嶄露頭角,許昌電力裝備由一棵大樹變成一片森林,千億元級產業集群根深葉茂。

人民日報再次點讚許昌“五湖四海畔三川、兩環一水潤蓮城”

(森源集團生產的移動警務室 喬利峰 攝)

大樹參天,其下必有沃土。“企業就像候鳥,哪裡氣候合適,就往哪飛。”大盛微電董事長牛懷清感慨,良性的“政企互動”是許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制勝法寶。

近年來,許昌市積極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堅持“企業辦好圍牆內的事,政府辦好圍牆外的事”,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到行政審批事項全省最少,做到“親”不逾矩、“清”不遠疏,為民營經濟發展鬆綁、鼓勁、助力、鋪路。

去年以來,隨著外部環境發生變化、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一些民營企業面臨融資難融資貴、轉型升級緩慢等問題。許昌市立即謀劃實施專項行動,聚焦“解難題、增信心、促發展、建機制”,集中解決民營企業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幫助民營企業提振信心、渡過難關、加快轉型。

人民日報再次點讚許昌“五湖四海畔三川、兩環一水潤蓮城”

行動開展以來,27名市級領導、近200名縣級領導深入工業企業和項目工地現場辦公,幫助企業出謀劃策,及時協調解決具體問題;各級黨員幹部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站位全局,通力配合,設身處地幫助企業解決問題,真心實意為企業提供服務,推動專項行動取得了明顯成效。

截至今年9月底,市、縣兩級共收集問題2586條,已辦結2411條,辦結率93%,切實幫助一批企業化解了困難。

“上下同欲者勝,一張藍圖繪到底贏”

水,曾是許昌的短板和瓶頸,如今卻成為它的魅力所在。上世紀80年代,許昌曾被列為全國40個嚴重缺水的城市之一。2013年,許昌實施總投資81億元的56項水系建設示範工程,形成了以110公里環城河道、5個城市湖泊、4片濱水林海為主體的水系新格局。

人民日報再次點讚許昌“五湖四海畔三川、兩環一水潤蓮城”

在“花木之都”鄢陵縣,每到週末,花博園、五彩大地、建業綠色基地等景區遊人如織,其中來自鄭州等周邊城市的遊客佔了40%。一位許昌市民說:沒想到,一個乾渴的北方內陸城市,變成了“每天都在水聲中醒來的城市”。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生態經濟活力、生態紅利悄然在綠水青山間釋放,為許昌集聚了人氣、帶來了活力。2018年許昌市常住人口443.74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2.63%,比2013年分別增加14萬人、8個百分點。

人民日報再次點讚許昌“五湖四海畔三川、兩環一水潤蓮城”

回顧發展歷程,許昌市委書記胡五嶽說:“上下同欲者勝,一張藍圖繪到底贏。高質量黨建為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大的‘紅色動力’。”

今年6月開始,許昌市組成13個黨建調研組,用3個多月時間,深入各縣市區和市直各單位調研,梳理出了10個方面的熱點、焦點問題。9月12日,在全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動員會議上,胡五嶽表示,要繼續在破解突出難題上探索路徑、在建立長效機制上打造樣板、在增強工作實效上走在前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