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手,不要輕易給孩子掏耳朵

孩子的耳朵裡有了耳屎,要不要給孩子掏呢?如果能掏,應該怎麼掏?可以像自己那樣用棉籤嗎?

住手,不要輕易給孩子掏耳朵

我們的耳朵,是一個結構很複雜的器官,包括外耳、中耳和內耳三部分。我們平時看到的,只是耳朵的外耳部分。

外耳道是一條自外耳門至鼓膜的彎曲管道,長約2.5~3.5 cm,其皮膚由耳郭延續而來。靠外面三分之一的外耳道壁由軟骨組成,內三分之二的外耳道壁由骨質構成。軟骨部分的皮膚上有耳毛、皮脂腺和耵聹腺。耵聹腺能夠分泌一種淡黃色黏稠的物質,醫學上稱為“耵聹”,民間俗稱“耳屎”。

很多家長覺得既然是“屎”,那肯定就是不好的東西了,所以發現孩子有耳屎了,總是想把它掏乾淨。甚至有的家長定期會給孩子掏耳朵,一定要把耳屎掏得乾乾淨淨的,覺得這樣可以保持衛生,能夠有助於孩子聽力更好。

耳屎的4大作用

其實啊,這種做法是非常錯誤的。人體的每個器官、每種分泌物都是有他的作用的,耳屎也不例外。具體來說,耳屎有四大作用:

1、隔水性

耳屎具有一定的油性成分,當寶寶在洗澡時,常常會有水流進耳朵。這時候,耳屎就可以發揮隔離水分及水源性微生物(如水蚤等)的功能,防止髒水滲透到耳朵深部,避免如外耳道炎、中耳炎等疾病的發生。

2、粘性

耳屎具有粘性,當寶寶在外玩耍時,遇到粉塵、汙垢或花粉等飛入耳朵時,耳屎會粘住它們,不讓它們進入耳朵裡面。

3、抗菌性

耳屎在耳道中提供了PH約為6.5的酸性環境,這不僅能抑制大多數細菌和真菌的生長,還會防止蟎蟲的滋生。耳屎中還有溶菌酶及免疫球蛋白,也可以起到殺菌的作用。

4、減震性

耳屎可以像消聲器那樣減低外來聲波的衝擊,進而保護鼓膜,保護聽力。

所以啊,耳屎對孩子的耳朵是有保護作用的,不要輕易給孩子掏耳朵。

有人可能會問了,如果一直不掏耳朵,那耳屎越分泌越多,不就把耳朵堵住了嗎?

這點您大可放心,我們人體的結構是很奇妙的,正常人的耳屎一般是乾性成片狀的,隨著頭位改變或運動以及咀嚼動作等,能夠向外脫落。也就是說,你不掏耳朵,耳屎也會自動排出的。

有時候,你看到孩子的耳屎很多,很可能並不是真的很多,而是薄薄一層耳屎正好排到外耳道口造成的假象。


給孩子掏耳朵,可能發生的意外情況

相對耳屎來說,不恰當的掏耳朵可能會給孩子造成更大的傷害。

1、會破壞耳道的自我保護

前面說了,耳屎對於外耳道和鼓膜是具有保護作用的,它其實是耳道的一種自我保護。如果你把耳朵掏得太乾淨了,一點耳屎都沒有了,那麼也就破壞了耳道的這種自我保護機制。

2、容易造成外耳道甚至鼓膜損傷

無論你是使用掏耳勺還是棉籤,或者其他器具,都很難避免對於孩子嬌嫩的外耳道造成傷害,容易引起外耳道破損傷、感染,導致外耳道癤腫、發炎、潰爛,甚至造成耳朵疼痛難忍,影響張口和咀嚼。還容易使外耳道皮膚角質層腫脹、阻塞毛囊,利於細菌生長。

由於耳道深處非常敏感,在掏耳朵的時候孩子經常會不自主地躲避,一個不小心,甚至可能造成鼓膜損傷。

所以,耳屎還是能不掏就不掏的好。

什麼情況要考慮給孩子掏耳朵

當然,凡事沒有絕對,耳屎有時候也會對孩子產生不好的影響。如果孩子有了下面這些情況,家長需要及時關注,確認是不是孩子已經出現耵聹栓塞,需要清理耳屎了。

1、懷疑寶寶聽力下降:比如叫寶寶的時候沒有反應,或者經常“啊?“”啊?”反問,看電視的時候音量調得特別大等;


2、出現耳部症狀:耳朵突然疼痛或者突然流水等,需要醫生檢查耳道或者鼓膜是否發炎;

3、出現不可避免的耳道進水前,需要取耵聹,預防外耳道炎;

4、先天畸形,耳道狹窄,這種情況如果不及時取出耵聹,可能會出現外耳道膽脂瘤。

如果覺得孩子真的需要清理耳屎,那麼建議家長帶孩子去醫院耳鼻喉科,由專業醫生來清理耵聹。醫院的醫生往往都比較有經驗,設備也都是比較專業的,一般不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傷害。

如果您不願意去醫院排隊,又對自己的動手能力非常自信,想要自己動手幫孩子清理耳屎,那麼首先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記得固定好寶寶的頭部!不要讓他亂動,防止發生意外。

然後用角度合適、亮度足夠的光源打好燈光,選擇肉眼能看見的、暴露在外的耳屎,用耵聹鉤或者膝狀鑷等輕輕鉤、夾出來。對於更深處的耳屎,一定要謹慎再謹慎,最好還是交給醫生來處理。

有的孩子耳屎特別多而且還有發硬的情況,這時家長也不要著急,更不要強行清除,那樣會造成孩子非常疼。

想了解更多育兒妙招,來壹點壹滴,和我們一起學習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