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不听话?那是因为父母总是用”条件反射式“教育

网友留言:

我是一个5岁孩子的妈妈,以前觉得自己性格还挺温柔的,一般不会跟人随便置气,但是自从有了孩子之后我才发现,我的性格原来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好。

前两天吃饭的时候,孩子边看着电视边吃饭,我提醒了他很多次,专心吃饭,吃完饭再看,他不听,气的我就把电视给关了。结果孩子看到电视被关后,脾气也来了,把吃剩的米饭都倒到了地上。

我一下就火了,上去就给了他一巴掌,教训他,让他捡起来。结果最后孩子也不捡,跟我又哭又闹,我则是气的又打了他屁股几下。

现在的我特后悔,觉得我对不起孩子,我怎么变成了这样的一个妈妈?

孩子叛逆不听话?那是因为父母总是用”条件反射式“教育

这位妈妈的情形其实很普遍,至少就我个人来说,经常都忍不住想揍孩子,但是现在我脾气好来,还能克制住了。但是很多时候我仍然忍不住大声的训斥孩子。

就拿前几天发生的一件小事来说,我女儿每天晚上都有几个固定的任务:学悟空识字,画画,看15分钟小视频,因为学悟空识字和看视频都是在手机上进行的,所以我一直跟她强调这两个任务要错开,不要连在一起做,预防近视。结果前几天孩子看完视频后又再接着学悟空识字,我就火了,“都跟你说几次了,这两个任务别一起做,你还要不要眼睛?也想近视?说不说就没点记性。”噼里啪啦的教训了孩子一顿。然后过了一会我就后悔了,怎么就不能平心静气的的跟孩子好好说话呢?

那么,为什么当父母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时,总忍不住要用批评打骂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呢?

为什么父母习惯用批评打骂来教育孩子

父母之所以习惯用批评打骂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是因为保护自己的本能。

因为当父母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时产生了大量负面情绪,而出于人体保护自身的本能,父母需要把这些负面情绪发泄出去,从而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于是就产生了发泄情绪的需要。而这时候恰好面对孩子,孩子又是负面情绪的来源,所以父母就开始对孩子大吼大叫,甚至对孩子进行体罚。

发泄情绪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本能,跟人体的其他反射行为类似,比如烧到手后立刻缩手、绊倒了会用两手撑地……都属于一种条件反射,目的在于保护人体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因此这样的教育方式被称为条件反射式教育。

条件反射式教育是指当父母受到孩子的不良行为刺激后,不加思索的就做出相应的应急反应,其中以批评打骂方式为主。在这个教育过程中,孩子的不良行为是刺激源,而父母的批评打骂则是对刺激的直接反馈。

孩子叛逆不听话?那是因为父母总是用”条件反射式“教育

正因为条件反射是人的一种本能,所以当父母受到孩子的不良行为刺激后,也就不由之主的采用条件反射式的教育方式,攻击孩子。只要是人,有思想感情,就会有这样的条件反射,因为这是人的本能。所以父母面对孩子不良行为式有批评打骂的倾向也就不足为奇。

条件反射式教育并不适合教育孩子

虽然面对不良行为,父母首先做出条件反射式的教育是正常的,但是这合适吗?这种方式适合教育孩子吗?我们毕竟是教育孩子,所以虽然行为没问题,但我们应该思考这种教育方式是否适合。

其实仔细分析下我们就可以看出,条件反射式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教育孩子,而是为了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如果是真为了教育孩子,那么父母应该选那种利于孩子理解和接受的教育方式,而反射式教育显然不属于此行列。

条件反射式教育具有很强烈的攻击属性,通常是对孩子大吼大叫、批评辱骂,甚至体罚,这种教育方式通常会贬低孩子自尊,甚至伤害孩子的身体,因此也必然会受到孩子的抵制。毕竟谁都不喜欢被人训斥。即使这种方式有一定的教育效果,但是教育过后留下的伤害也往往是很大的,会严重破坏亲子关系。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父母在运用条件反射式教育后又深深后悔、自责的原因,因为他们感到伤害了孩子。

而父母之所以习惯采用这种教育方式,只是因为它可以发泄父母心中的负面情绪,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只不过顺带的有一定的教育作用,于是被父母自欺欺人的说“批评打骂是为了教育孩子”,掩饰自己的无能。

所以,条件反射教育与其说是教育孩子,不如说是为了保护自己,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当然,条件反射式教育也肯定不是最优的教育方式。

孩子叛逆不听话?那是因为父母总是用”条件反射式“教育

“三问法”教育

那么当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时,父母应该如何教育他们呢?

事实上,父母可以采用“三问法”的方式来寻求最优教育方式。

1、为什么——孩子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

早上孩子起床起不来

晚上做作业拖拖拉拉

睡觉时磨磨叽叽

当父母面对孩子的这些不良行为时,往往怒发冲冠,不去思考孩子背后的行为原因,只是简单的认为“孩子就是惯的”,或者“就是没记性”。

这种想法可以有,但这是孩子出现不良行为的根本原因吗?

孩子早上起不来可能是没有时间观念

做作业的拖拉可能是他不会又不敢问你

晚上睡觉磨叽可能是他还有事情没做完

只有当父母发掘出这些不良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我们才能做出正确的反馈,运用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2、是什么——此时此刻,我要教会他什么?

找到原因后,父母就应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用什么来解决呢?这就需要父母考虑可以传授孩子什么样的技能。

记住,父母是辅助,孩子才是主体。父母不要事无巨细的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或者给予他们惩罚逼迫他们解决,而是想想想可以传授给孩子什么样的技能,让孩子自己独立的、负责的解决自己的问题。

比如孩子起来晚是因为孩子没有时间观念,父母不能说“既然孩子没有时间观念,那以后就每天都叫他起床”,而应该是让孩子掌握时间观念,从而可以自己掌控时间,自己独立起床,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

3、怎么做——该怎么做效果最好?

有了目的,那么父母就应该思考用什么样的手段,如何更好的把技能传递给孩子。

逼迫、打骂等手段虽然也可以做到教育的目的,让孩子掌握我们传递的知识,但这显然不是最优解,需要父母挖掘自己孩子的特点,结合孩子的年龄、认知特点、当前的环境等来选择最合适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引导孩子尽快的掌握理解。

孩子叛逆不听话?那是因为父母总是用”条件反射式“教育

总结

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

父母在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时,常问自己这三个问题,坚持训练,就可以跳出条件反射式的教育,从而做出更有效的反馈,找到最适合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