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运营:如何从0到1?

合伙君说

社群运营重点是经营用户,同回报后置的运营逻辑一样,核心在于能够给群员提供价值,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才能谈流量变现。

一说到社群运营,很多人会联想到微信群管理、海报裂变等,这样的等同理解未免过于狭隘。群组是用户载体,裂变是手段,这些都是社群运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追本溯源,社群一直存在,俱乐部、圈子、部落、小组乃至社区,都有社群的影子。严格意义上来讲,社群即某种共同价值观下的精神联合体和利益共同体。而社群运营,仍然遵循营销的本质:构建一切可以与人产生联系的方式,洞悉需求、满足需求。

社群运营:如何从0到1?

01 社群价值

做社群,看运营者定位。比如产品内测阶段,需要进行小范围的用户测试,搜集第一手用户的体验反馈,以便做好产品后期的迭代优化;再或者项目上线初期,利用社群的种子用户,完成一定范围内的引爆;更或者是企业在用户增量遇到瓶颈时,考虑社群作为用户增长的新方式。无疑,有着轻量见效快特点的社群是比较好的选择。

做社群,看用户需求。一般来说,有学习,获取资源人脉拟或利益诱导的浅层次需求,也有寻找共鸣、寻找共同认可的长期目标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只有同时满足运营者和用户的需求,加上群内话题的引导,持续性地高频输出价值,社群才能够走得更长远。

拿我曾组建的某地域群为例,创建之初,我希望通过不定期免费群分享和线下活动(视情况收费)的方式与这批年轻群员建立链接,一段时间后,彼此有了信任和归属感,能够协助预热双微活动及参与到线下活动当中去;其次,当时举办一个摄影赛事,参与用户以中老年为主,亟需挖掘精准的年轻人群体,为赛事阶段性预热准备。

而我负责的另一个项目,手上有足够的KOL讲师资源,私下接触中发现,他们有着强烈的表达欲及对扩大自身粉丝群体的需要,并且我方新媒体平台可以给予一定的曝光。互动过程中,各方需求得到很好地满足,这样的模式可以被无限复制、持续性地运行下去,完成社群价值的小闭环。

02 社群商业模式

1.精细运营,内容变现

这类强运营模式有着严密的社群管理流程,人员分工明确,班委督促打卡学习,像一些知识付费类学习型社群皆是此类。

2.会员社群,输出服务

一些成熟的学习型社群,需要进一步地筛选目标用户,设定新的准入门槛,付费享受更优质的社群服务;另外,一些相关垂直行业高端资源群,缴纳会费后免费做资源对接,达成商务合作,或者通过落地活动做社交链接。

3.社群代言,有偿推广

作为流量载体,社群也是一个广告投放渠道,这种依托群主强大的社交关系链,辅以利益诱导的方式,在相对成本不大的情况下取得不错的传播效果。当然,广告本身内容不至于太差,有趣还有料,每个群员都是一个新的传播源。甚至有时品牌主直接砸钱群冠名,我在的某PR行业群就是这样做的。

4. 社群带货,分成提佣

联合一些流量社群或网红达人做商品售卖,按实际售出效果提成佣金。

03 社群引流渠道

我之前运营的旅拍群是非常精准的用户群体,在建群引流阶段确实下了一番苦力。当时通过什么方式把目标用户导入微信群呢?确定了明晰的用户画像后,我是这样做的;

第一步:利用已有可触达的用户渠道,低姿态引入,针对性一对一深入沟通,并做了用户问卷调查,了解核心人群的需求;

第二步:精选外部渠道,投放广告,利用社群提供的服务作为噱头,留下群二维码或个人号,吸引目标人群主动加入;

第三步:考虑到广告党或泛意向人群的存在,人为筛选并洗群,沟通的过程中既要达到筛选目的又要建立彼此间信任,将精准用户拉入最终的群;这一拨成为早期最忠实的种子人群。

关于引流渠道,这里推荐几个,事实上,碰到合适的引流渠道,一两个足够。

1.可以制作一些适用于外部平台类型的内容进行投放,精准吸粉;

2.购买合适的引流脚本,进入目标群体app,利用程序完成关注、私信、评论一系列动作,优化话术,平台多开,被动引流至个人号;

3.考虑到圈层效应,利用已有的粉丝群体或联合同业社群,通过线上活动迅速裂变。

社群运营:如何从0到1?

如当时在群里组织的老带新活动

04 很重要的一些东西

这些是我在社群运营过程中的个人感悟,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丝启迪。

高质量社群不在于有多少人,每天交流999+信息,社群运营只是运营的一种手段,社群的本质是链接,链接的核心是信任。而内容、服务正是链接媒介之一,输出价值的过程中,建立群员对社群的信任感、依赖感。曾有一位运营负责人和我讲过,人人都是一个独立的点,只有连成了线,进而连接成蜘蛛网状的面,这样的社交关系网才是最牢固的,这个决定他对社群的依赖度。因此,高互动频次、群员彼此连接人数、彼此较高信任度会是高质量社群的参考标准。后续接入变现商业化环节,其实也是在消费社群的信用。

一个社群,灵魂人物至关重要,特别是在社群初期中心化管理中尤其是,提供的服务、内容固然是吸引用户加入的原因,但一个灵魂人物会左右到成员对社群价值的预估,这会决定成员对这段社群关系持有时间。而在后期运营模式更多是去中心化的,灵魂人物的影响慢慢会被淡化。

不是所有的业务都适合做社群,简单说,无利不起早,利润率越高、购买频率越高、决策门槛越高的业务线越适合做社群。

做社群不可尽信社群,做社群的原因很多,足够轻量,互动及交易成本低廉,找到合适的机会裂变,流量指数级增长,但很多传统思维管理者过于迷信社群裂变的魔力,认为没什么是裂变解决不了的,不出人力、精力、资源,不痛不痒的服务、内容,没有跑通的业务逻辑却要寄希望于社群来解决,太天真!

合理的理解社群周期,任何事物都是有生命周期的,社群也不例外,大部分社群都熬不过最初的一个月甚至是前几个星期,能够持续良好运营一年以上的更是少之又少。明明已经不能输出价值的社群陷入沉寂甚至变成广告群,可以考虑解散或深度洗群,不然对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社群品牌是一种消耗。

《小群效应》提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人人都想加入大群,人人多在小群中活跃。

过多的人数带来过载的信息量对其他人是一种打扰,在人数和用户体验之间做好平衡,可以让社群持续良好地运营下去。

大部分社群运营还只是停留在群运营,工作简单机械,但大佬级别的运营,有资源,有内容,有手段,群不在大,在圈层的部分。那些微商界大佬才是社群运营的鼻祖。

05 写在最后

流量打法已成历史,基于用户(或用户池)的打法正在崛起,并将统治后续的营销和传播。 --《小群效应》

流量思维到用户池思维的转变,放在社群运营这里,即是建群思维到养群思维的转变。社群运营的重点在于经营用户,同回报后置的运营逻辑一样,核心在于能够给群员提供价值,建立信任,在此基础上,才能谈流量变现。

上周,腾讯一则《关于利诱分享朋友圈打卡的处理公告》传遍运营圈,自此,朋友圈成为流量运营禁区,尚存想象空间的私域流量池仅存微信群、个人号,这对社群运营同行来说,真不是一个好消息。

社群运营解决了客源问题,如果需要综合解决门店业绩问题,还需要解决员工问题,那么门店合伙人+社群运营就是一种综合解决方案。

真格基金创始人提出:合伙人的重要性超过了商业模式和行业选择,比你是否处于风口上更重要。

未来的趋势不是雇佣制,而是合伙制。

什么是门店合伙人?而阿米巴、股权激励和门店合伙人的区别是什么?门店合伙人的核心价值有哪些?又适合哪些场景呢?

社群运营:如何从0到1?

社群运营:如何从0到1?

社群运营:如何从0到1?

社群运营:如何从0到1?

社群运营:如何从0到1?

1、喜家德水饺通过358合伙人机制快速裂变出500家门店和百万年薪的店长们;

2、X连锁快餐通过餐厅合伙人体系不花一分钱吸引多位大咖入伙做强平台,并迅速裂变几百家门店;

3、海尔把阿米巴和人单制升级到“平台+合伙人”模式,并快速裂变出2000多家“小海尔”,彻底实现激活人才、激活组织;

4、不用招商,不用招人,不用管人,实现门店自我裂变、自我管理(裂变店长、裂变店员、裂变门店);

5、老板把自己的店“卖”给员工,让员工“出钱、出心、出力”变成合伙人,让自己“省钱、省心、省力”,变成投资人;

6、老板不出一分钱,不占一个股,还能掌控门店,照样赚钱;

7、老板做强平台,让合伙人开店更容易更赚钱,让更多人愿意加盟合伙;

8、与合伙门店“对赌”,让店长、店员玩命干拼命干,赶不走骂不跑;

9、与加盟商和代理商合伙,既能实现快速跑马圈地,又能克服同床异梦,实现合伙共赢;

10、把现有老店(直营店、加盟店)转为合伙店;

11、激发区域经理、督导和后勤部门人员抢着给门店做贡献,争着入股门店;

12、把客户和渠道商变成合伙人,持续给门店引流和做宣传;

13、15年前,马云锁定18罗汉,成就了今天阿里巴巴的神话。

阿里巴巴的案例告诉我们:

合伙可以吸引人才(蔡崇信);

合伙可以留住人才(18罗汉);

合伙可以融资(孙正义);

合伙可以打市场(与雅虎合作);

合伙还能控股(马云不到10%控制公司)

为什么要推行合伙制?

社群运营:如何从0到1?

社群运营:如何从0到1?

常见实体店的3大“痛点”:招不来员工,留不住员工;没有客人进店消费;拓店慢,拓店难。

而解决这3大“痛点”只需要4招。

1、门店合伙人解决员工问题。门店做合伙制,可以从大企业吸引优秀人才,留住人才;

2、社群运营解决客源问题。总部做社群运营,赋能门店,帮助门店带来客源;

3、城市合伙人解决拓店问题。区域城市合伙,让每个城市合伙人来招商开店,解决了资金问题,也提升拓店速度;

4、强平台解决根基问题,是解决3大“痛点”的根基。

为了帮助更多企业家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我们会持续分享关于合伙人+社群运营的案例和实操干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