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盂縣有哪些民間藝術文化?

  

山西省盂縣有哪些民間藝術文化?

  

  霸王鞭

  用一米多長的木棒,彩畫各種條型花紋,兩頭扎彩色布條、銅錢或銅鈴等。最初霸王鞭表演時只有幾人,後來發展到幾十人集體表演。表演者手執霸王鞭,排列成行對打或進行跳打,故亦稱“打霸王鞭”。

  

山西省盂縣有哪些民間藝術文化?

  

  獅子舞

  獅子舞大多以5人為一組進行表演。兩頭獅子各由2人裝扮,另1 人手持綵球,逗引獅子表演仰臥、側翻、搖晃、跳躍、撲騰、搶球等各種動作。龍燈 也叫“龍舞”。身長20米左右,直徑60---70公分,內用鐵絲做成圓形,安上燈泡或蠟燭,外用紗布包裹塗色而成。舞龍者由數十人組成。1 人在前用繡球鬥龍,其餘全部舉龍,表演“二龍戲珠”、“雙龍出水”、“火龍騰飛”、“蟠龍鬧海”等動作。

  

山西省盂縣有哪些民間藝術文化?

  

  

  高蹺

  用兩根1至2米的木棍,各固定一塊登腳板即成。表演者用繩將木棍綁在腳與小腿上邊走邊舞,叫“踩高蹺”。通常是數人扮演傳統戲或現代戲中的人物,行進中翩翩起舞,多姿多采。低於高蹺者“踩茶”。南關的高蹺表演最為出色。旱船 用竹條或木條製成船的模型,周圍用各色彩布遮蓋。表演者每人一船。以歷史或現代劇目為內容,表演時,一人在船前划船引導,數人在後駕船,翩翩起舞,並變換各種隊形表演。東寨的旱船表演最為壯觀。

  

山西省盂縣有哪些民間藝術文化?

  

  

  牛鬥虎

  牛頭、虎頭用紙張裱糊,著色描繪,分別用布、綢、麻做的牛皮和虎皮連接而成。牛與虎各由2人組成。表演牛與虎撲打抵斗的各種動作。據考證,這種文藝形式為本縣群眾創造。白水村的牛鬥虎表演最出色。

  

山西省盂縣有哪些民間藝術文化?

  

  

  秧歌舞

  秧歌舞表演十幾人至幾十人不等,男女老少皆可參加。表演者化裝成各種人物,腰繫各色彩綢,舞步翩躚,身姿輕盈,群眾稱為“扭秧歌”。

  

山西省盂縣有哪些民間藝術文化?

  

  背擱、託擱、腦擱

  均為2 人表演,1 人選“底座”,身上固定鐵製框架,將一少年置於其上,少年一般扮作戲劇人物中的角色,其衣裙稍大,裙下著假腳,並配以小型導具,表示所扮角色。扮“底座”者以“十字步”、“剪子步”的舞行進。與少年雙臂搖擺緊密配合,舞姿優美,十分吸引觀眾。城關的白水、城武、北莊等村的表演獨具特色。

  

山西省盂縣有哪些民間藝術文化?

  

  

  燈火

  用竹、彩紙製成。以竹紮成花、鳥、魚、器具雜物等狀,糊以彩紙,中心燃燭。元宵節時張掛於縣城廣場四周或村鎮集會之地,供人觀賞。

  彩車

  在車輛上裝飾各種圖形、模型,或由人在上面進行表演,氣勢雄壯,燈火輝煌,是70年代後新出現的一種喜慶表演形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