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春風不度的玉門關,原來有此般壯美的風景


玉門關,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境內,為漢代西陲兩關之一,是絲綢古道西出敦煌進入西域北道和中道的必經關口,自古為中原進入西域之門戶。 因西域輸入玉石時取道於此而得名。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玉門關是古代絲綢之路必經關隘,也是重要的軍事關卡。歷史上玉門關共有三處,分別是西漢玉門關、隋唐玉門關、五代宋初玉門關。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和田的美玉不斷地從“玉門”經敦煌傳入長安,長安的絲綢也不斷地經敦煌出“玉門”傳入西域。後來,漢武帝在河西“列四郡、據兩關”,才有了玉門關和陽關,才有了絲綢之路。可想而知,早在絲綢之路開通之前,前人已築“土門”和 “玉門”孤守大漠,迎來送往。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玉門關長城,漢長城是漢代河西地區軍事防禦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西漢王朝構建整個北方防禦工程的歷史縮影。隨著兩千多年風雨流沙的破壞,部分長城被夷為平地,多半長城保存下來,但也只剩土堆。其中玉門關西面黨谷隧一帶的長城保存較好,是我國目前漢代長城保留最完整的一段。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經過兩千年的歲月洗禮,玉門關早已繁華不在,失去了曾經的險關輝煌,現在我們能看到的只是一個大約三層樓高的遺址,就那樣任憑風吹水打與自然風化,靜靜的矗立在荒涼的戈壁灘上,沒有修飾,也沒有美化,或者這才是歷史的本來面目。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玉門關斑駁的土壁壘中,每一個縫隙裡都彷彿在訴說著,過往的風起雲湧,兵戈鐵馬。輝煌,不僅僅是燈火璀璨,也可以是斷壁殘垣。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在詩人的筆下玉門關不僅僅是一個軍事要塞的邊關,更是一種保家衛國、征戰沙場、視死如歸等精神體現。從漢代開始,玉門關身上就被人們綁上了鄉愁。班超曾慨嘆“臣不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作為一種文學意象,玉門關和陽關早就刻在中國人的心中。每當吟詠起敦煌兩關,我們每個人的眼前都會出現黃沙漫天,孤城落日的景象,總會產生縱馬疆場,建功立業的豪情,而這就是敦煌留給我們內心深處的力量。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