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郭松龄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太阳没有泪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一次对张学良的访谈中,张学良坦言道:茂宸在时,奉军战斗力很强。若他不死,日本未必会进犯。

张学良这里说的茂宸,是指郭松龄。

(郭松龄旧照)

我们知道,郭松龄曾经反奉,被张作霖杀掉后,还暴尸三日。可是,张学良为什么却说出这样的话呢?

郭松龄于1883年出生在奉天,族谱记载他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后裔。在人生的头二十年里,郭松龄继承了父亲的志向。他想要考取功名,复兴祖上的辉煌。然而在1905年,日俄战争的爆发,使得郭松龄无法继续专心致志去研学。他的家乡处于日俄交战区中,无数房屋被毁,无数居民被杀。郭松龄受到很大的触动,他由此改变了入仕的想法,转而进入了陆军学堂。

毕业后,郭松龄进入盛京将军衙门卫队,并很快得到了陆军统领朱庆澜的赏识。之后几年中,郭松龄跟随朱庆澜去四川进行革命活动。

1911年武昌起义后,朱庆澜遭到排挤,被迫出川,郭松龄也就回到了奉天。

1912年,郭松龄考入北京将校研究所,次年又考入中国陆军大学。在学习的这几年中,郭松龄积累了大量军事理论知识,这也使他能在后来的战争中大放异彩。

1917年,郭松龄前往广东追随老领导朱庆澜。后来护法运动失败,郭松龄再一次返回奉天,成为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的一名教官。

在这里,郭松龄遇到他人生中的第二个贵人张学良。

在张学良的推荐下,郭松龄成为奉系军官。

在随后爆发的多次战争中,郭松龄为奉系立下汗马功劳。

可是,1925年,郭松龄却选择起兵反奉。不过,在合伙人冯玉祥的背叛,以及奉军与日本关东军的夹攻下,郭松龄最终还是失败了。他和夫人一同遭到枪杀,并且还被张作霖曝尸三日。

(张作霖旧照)

那么,郭松龄本来是奉军主力,怎么会走上反奉的道路呢?

郭松龄在加入奉军后,很快成为一名团长。在1920年发生的直皖战争中,张作霖以调停为由,挥师南下,郭松龄的部队很快抵达了前线。在同皖系军队的作战中,郭松龄以一个团的兵力,成功击溃了皖军两个旅。虽说当时的皖军本来就已经阵脚大乱,并没能完全发挥出实力。但郭松龄以区区一个团的兵力,就兵不血刃解决了敌人,也着实展现出了他的能力。此战之后,张作霖将郭松龄提拔为了混成第八旅旅长。

1922年的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在奉军前线溃败的情况下,郭松龄与张学良领导的东路部队,与数倍于自身的直军进行作战。最终,他们击败吴佩孚部队,成功突破了山海关。这也使得张作霖最后能够全身而退。

在1924年的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作为第三军副军长的郭松龄,带领部队大破直军,其军事才华展现得淋漓尽致。

不过,有一件事让郭松龄的命运发生了转折,这就是他和姜登选的关系。

郭松龄与姜登选同属张作霖帐下的五虎将之列,并且郭姜二人还都曾追随过朱庆澜,可以说是共事很久的老同事了。但郭松龄偏偏因为一些小事,最终残杀了姜登选。

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姜登选的第一军率先传来捷报,眼看已经快要立下大功。然而此时张学良却命令郭松龄亲自带队,增援第一军战场。看起来似乎有让郭松龄“抢功”之嫌。

(姜登选旧照)

会后,第一军副军长韩麟春讽刺郭松龄说:“这计谋好,你也可以露露脸。”郭松龄勃然大怒道:“我郭某绝不沾别人光,我还是从山海关正面打过去!”随即他愤怒地离开了大营。姜登选随即说:“这打破了我们的全盘计划,如此妄为,该当何罪?”接着他便让韩麟春到张作霖那里去告了一状。郭松龄由此开始嫉恨姜登选。

战争结束后,张作霖论功行赏,张宗昌、杨宇霆等人都得到了各省督军之位。而本属于郭松龄的安徽督军,却被姜登选抢占。这让郭松龄更加厌恶姜登选。

1925年11月,郭松龄倒戈之后,姜登选亲自拜访郭松龄,想劝他不要铸成大错。结果郭松龄反劝姜登选反奉,遭拒绝后,便将姜登选闷死棺中。

说起来,郭松龄之所以反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在日本期间得知了张作霖与日本密谋的计划。郭松龄认为张作霖卖国,随即便举起爱国旗帜与冯玉祥合作反奉。这也是很多人认为郭松龄是民族英雄的重要原因。

不过,人们质疑郭松龄的一点,也恰恰是因为他实际上并非全然是因为民族大义。在他与冯玉祥合作反奉的计划中,目的是要全面接管东北三省。这就让郭松龄的行动动机不纯。

并且在一些人看来,郭松龄冲动的行为,大大削弱了东北军的力量。也为日本后来的入侵提供了机会。也就是文前张学良说的那句话。

当然了,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历史已然无法改变。对于郭松龄的看法,也是后人们见仁见智了。


张生全精彩历史


郭松龄此人不贪财不好色不喜赌,做事严谨认真,治军严格,从来不徇私舞弊。在夫妻生活上,郭松龄算得上是一个好丈夫,尽管妻子多年来未曾生育,但他依旧不纳妾,一直与原配妻子恩爱有加。在部队中,他又算得上是一个好军官,他从来不贪污受贿,与士兵同甘共苦,对没有背景却有能力的士兵他都会尽可能提拔。


1925年的某一天,手握奉军七万精锐部队的郭松龄突然宣布反奉,通电张作霖要求其下野,让张学良主持东北大局,否则就率领大军攻打奉天。郭松龄此举很明显是为了个人私心,他口口声声宣扬反对内战,全国团结一致抵抗列强。可是实际上郭松龄带领七万奉军精锐打起了内战,导致东北军实力大损,这也给了日本人可趁之机。

郭松龄带领他的七万大军一句势如破竹,当时许多人都以为郭松龄必然可以打败张作霖,奉军高层许多军官都收拾好东西准备溜之大吉,结果这时候日本人突然插了一手,帮助张作霖攻打郭松龄,再加上郭松龄七万精锐都是张学良的老部下,在张学良的一番心理战下,许多人都选择倒戈相向,郭松龄因此失败了,他与他夫人都被杀。



日军曾提出帮助郭松龄打败张作霖,前提是让郭松龄签订满蒙条约,维持日本在华的利益,郭松龄立马就拒绝了日本人。郭松龄没有因为个人利益而抛弃国家利益,从这点上我尊敬他,他起码算得上是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


麦地传奇


历史上真实的郭松龄是个很复杂的人物。

郭松龄出身农家,清末进入奉天 陆军速成学堂读书,后 考入陆军大学,在奉军中属于有学识、有思想的少壮派军人。与郭松龄关系甚笃的齐世英在其回忆录中这样评价郭松龄:

郭先生体格修长而健壮,经常着军服,好读书,生活严肃,思想前进,治军甚严,恒以天下国家为己任。不近烟酒,不贪污,不受馈赠,亦不治生产。与夫人韩淑秀女士伉俪情笃,其夫人虽无所出,亦不纳妾、不嫖,家庭生活极为朴素,毫无当时东北高官之奢靡情形,诚为后来东北新军之楷模。

郭松龄曾加入同盟会,陆军大学毕业后,辗转至广东到孙中山手下任职,后回家乡任东北讲武堂教官。当时张学良正在讲武堂学习,所以两人有师生之谊,私交甚好。张学良毕业后升任奉军卫队旅旅长,邀郭松龄到其手下任团长,郭从此进入军界,直接带兵打仗。后来奉军整编,张学良出任第二旅旅长,郭松龄出任第六旅旅长。张学良是太子式的军人,一切事物均委托郭松龄处理,这两个旅实际上是郭松龄一个人说了算。郭松龄生性严肃,不含糊,凡事能行则行,故有人背后称之为“郭鬼子”(意即日本式作风)。

奉军属于家族式军队,最讲关系,奉军将领大部分是奉天人,与张作霖都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中国的军阀政治》一书中将军阀之间的关系由强到弱分为3类12级,大体情况如下:

第一类:父子、兄弟。

第二类:师生、亲属、结义兄弟。

第三类:上下级、同乡、同僚和同学。

郭松龄是陆军大学出身,奉军高层中同学不多,但他是辽宁当地人,与张作霖和不少高级将领都属于同乡关系,并且她当过东北讲武堂教官,奉军中许多基层军官都是他的学生,所以郭松龄在军队特别是新军中有一定人脉。郭松龄与张学良关系最近,既是师生,又是同事和同乡,事实上他们是关系最好的朋友。

郭松龄对张作霖逐鹿中原、穷兵黩武的政策不满,常持批评态度。他认为东北资源丰富,交通方便,富可敌国,并且周围日俄虎视眈眈,所以应该休养生息,建设好东北,以抵御外侮为重。至于整个国事,各方应坐下商量,以政治解决为主,最好不要诉诸武力。郭松龄这番思想常对齐世英提起,齐世英对此印象颇深,他在回忆录中说:“我只知道郭有实力,有抱负,对东北现状不满,我从没想到他心里会另有什么打算!”

1925年11月,带兵在关内作战的郭松龄在滦州通电起兵。郭松龄致电张作霖,要他息战下野,将政权交给张学良,并表示要班师出关,更改省政,收毁滥钞,免除苛捐杂税,实行文治以抵御外侮,永远不要参与内战,优待劳工,振兴教育,开发宝藏以臻东北于富强。

郭松龄的这份通电背后有没有什么其他私人考虑不得而知,但他的观点今天看来无疑是正确的。起兵后,与郭松龄有私人恩怨的奉军大将姜登选途径滦州时被郭扣押,随即枪杀。姜留日出身,曾加入同盟会,与黄兴等人有旧,为人诚实,为官清廉,不唯荣利,治军严明,平易近人,在奉军中口碑很好。郭松龄杀姜是个大大的失策,就连郭的亲信人物也认为没必要置姜于死地——由此可见郭松龄为人狡诈且心胸不够宽广的另一面。

郭军势如破竹,一路打到巨流河畔。12月23日,郭军与奉军在巨流河鏖战,由于内部人员有人暗中投降张学良,加上日本关东军帮助奉军,郭军失利,郭松龄携夫人于24日凌晨突然出走,郭军遂作鸟兽散。

24日,郭松龄夫妇被奉军捕获,在押往奉天途中被就地枪决,尸首运回奉天小河沿体育场,暴尸三日,境况甚惨。

被张作霖暴尸的郭氏夫妇

至此,那曾经感动山河的郭军回师壮举,犹如过眼烟云,一切都吹了,散了,郭松龄本人也由此走进了历史,任凭后人评说。


民国年间那些事


披革命理想假外衣,行小人得志猖狂事。

郭松龄,字茂宸,1883年出生于沈阳东郊渔櫵寨村,据说是大唐郭子仪的后人。父亲郭复兴有心仕途,却半道荒废做了一名私塾先生,一方面郁郁不得志,一方面教书育人,这对自小跟父亲读书识字的郭松龄影响颇大。

20岁时,郭松龄到奉天董汉儒先生的书院读书,但随着日俄战争的爆发,民生凋敝,郭松龄痛感唯有从军才能救国于水火。

1905年,盛京将军赵尔巽设立奉天陆军小学堂,郭松龄恳求在将军衙门当差的远房亲戚做保荐人,以优异成绩考入陆军小学堂,次年到奉天陆军速成将弁学堂学习,毕业后凭借人高马大,进总督衙门做了卫队哨长。

卫队出身的军人多忠义,但郭松龄打破了这个惯例,忠犬之下,其人有豺狼之心。他“郭鬼子”的绰号鲜活地印证了这一点,人长的像洋鬼子,心思亦如此,像鬼子。

郭松龄在未加入奉军前,很长一段时间是跟陆军统领朱庆澜混的,朱庆澜到哪里,他跟到哪里。

随朱庆澜入川后,郭松龄受程潜等人的影响,成为同盟会成员。保路运动在四川闹起来后,时任营长的郭松龄因不愿和起义者发生流血冲突,被川督赵尔丰以通匪嫌疑撤职。

不久,四川各地纷纷独立,朱庆澜虽当上了军政府副都督,但很快被川籍将领排挤出局,同为外乡人的郭松龄只好返回奉天,继寻出路。

这时候的郭松龄是个有革命情怀的热血青年。回到奉天后,他邂逅认识了对其一生影响深远的那个女人,也就是他后来的老婆,韩淑秀。

郭松龄和韩淑秀相遇,情投意合下其实隐藏着巨大的隐患。这女人是革命激进派,很容易步入歧途的主儿。和郭松龄在一起,她没有起到缓冲其弱点的作用,相反将其狭隘的性情放大成了更危险的偏激。

当然,这些在当时是看不明显的,但苗头已出。

在韩淑秀的影响介绍下,回奉天没多久的郭松龄就参加了张榕领导的“联合急进会”起义,结果遭到张作霖残酷镇压,郭松龄本人更是被捕后被押赴刑场,准备处死。

命悬一线时,韩淑秀上演了美女救英雄,她冒死拦下刑车,声称郭松龄回乡只是为了和自己成亲,根本不是革命党。考虑到郭松龄此前一直跟朱庆澜干,赵尔巽不想把事情做绝,于是挥挥手,把郭松龄放了。

大难不死,郭松龄跟韩淑秀正式结为夫妻。

大概是受了韩淑秀的影响,随后的郭松龄自我镀金的意识很强烈。1912年,他先是考进了北京将校研究所,次年又入陆军大学学习了三年,毕业后被特聘为北京讲武堂教官。

这一段经历是他日后成为奉军陆大派领袖的基石。

1917年,护法运动开始,郭松龄再次追随老领导,时任广东省省长的朱庆澜。据说在这阶段,他见到了孙中山,并表达了“欲谋真正共和,须由军人革命”的思想。

但很显然,郭松龄的革命理想是不坚定、不纯粹的,随着护法运动失败,他没有选择流亡,而是转身回了奉天,投靠了他从一开始就反对的奉系军阀张作霖。

那时候的张作霖正称霸东北,很有些乱世枭雄唯才是举的意思,所以明知郭松龄的黑历史,他还是收留了这个日后给他带来大麻烦的野心家。

照张作霖的说法,回来就好,我不管你是什么,我只要人才。

时势能造出英雄,也能造出可怕的野心家。

不久,郭松龄遇到了在奉天讲武堂学习的张学良,并很快与之成了亦师亦友的莫逆之交。

攀上这实为草包的太子后,郭松龄以他的军事才华及正义包裹下的野心,步步高升。

必须承认一点,郭松龄是悍将之才,其在第一、第二次直奉大战中的表现的确亮眼。

但也正因为如此,他的野心以及狭隘在这个过程中被凶猛地唤醒了。尤其是第二次直奉大战后,功劳全让杨宇霆、姜登选等人攫取了,这让他十分恼怒。

据说,这个阶段,曾有相士给郭松龄夫妇算命。相士说,松龄脑后有反骨,行将以兵叛;其妇杀气溢眉宇,皆当流血死。

郭松龄反奉的契机来源于1925年到日本参观秋操。

阴错阳差间,张作霖拟以承认二十一条为条件,从日方购买军火,进攻国民军的内幕让他知道了。

对羽翼正丰的郭松龄来说,这是打着革命正义实现个人野心绝佳机会。

于是他找到了一同在日本观操的国民军代表韩复榘,表现想和冯玉祥合作。

冯玉祥何许人也?郭松龄的同道中人。

于是两个善打正义旗号的野心家外加一个李景林结成了三角反奉联盟。

互相没诚心,各自有野心。从一开始,郭松龄结成的这个联盟就是他最大的战略失误。怎么讲呢?郭松龄反奉的大幕一拉开,冯玉祥、李景林想的不是精诚合作,而是浑水摸鱼。

这足以说明郭松龄玩政治的段位很低级,底色不过是偏激莽撞的幼稚之人。

郭松龄不光有偏激莽撞幼稚的毛病,此人在大事临头时还有优柔寡断的致命伤。

究其根本,那是因为他既想做野心家,又想树贞洁牌坊,两头都想靠,两头都靠不牢。

对待日本人的态度就是一个有利的例证。他既不想和日本人媾和,又不想得罪日本人,不干不脆,模棱两可。张作霖在这一点就老辣多了,先利用再说,完了再周旋。

其提出的反奉口号亦是如此,反张家老子不反张家儿子,其实明眼人谁看不出来,他不过是想借张家儿子上位罢了。

大旗扯得如此虚伪,这一点注定了稍遇不顺,其人心必散。

随后战事的演进过程残酷地印证了这一点。

一开始,郭松龄因出其不意,的确势如破竹,但进入天时地利人和的纵深较量后,局面马上就变成了四面楚歌。天时上,一场罕见的大雪冻伤了七千多士兵;地利上,反军卡在锦州进退两难;人心上更要命,奉军一句张家人不打张家人,直接让反军丢了军心。

加之日本人的阻挠,奉军援兵的及时杀到,一个多月后,郭松龄的反军土崩瓦解。

兵败后,郭松龄夫妇曾躲在菜窖中避难,但最终还是被百姓告发了。张作霖接到报告,曾想当面质问郭松龄,到底哪一点对不住他?

但随后就改变主意,将郭松龄就地处决了。

的确,这样的质问毫无意义,相反还能给他义正言辞的机会。

但话又说回来,虽然郭松龄最终没能实现自己的野心,但他却是大动时代奶酪的那个人。

他的反叛至少产生了四个重大影响:一、断送了张作霖称霸中原的野心;二、为张作霖惨死皇姑屯埋下了伏笔;三、间接导致了张作霖之后,东北政治乏力,军事无柱的困境;四、未有此事,他若不死,九一八也许不会发生。

所以,他这个野心家的悲剧不仅是他个人的,也是整个时代的。

因其野心,毁掉的其实是原本可能的力挽狂澜。

实在是可惜!可叹!可悲!


黑句本


郭松龄,1910年加入同盟会,奉军著名将领,曾为张学良之教官。郭松龄历任张作霖麾下第二团团长、第八旅旅长、第三军副军长、津榆驻军司令部副司令,在与段祺瑞、曹锟、吴佩孚作战中取得军功,并与张学良要好。民国十四年,郭松龄在冯玉祥支持下起兵反张作霖,后兵败被俘处决。

郭松龄是奉系历史上唯一大规模武装反对张作霖的人,郭松龄是什么样的人可以从他反奉失败这件事上得知一二。

首先,郭松龄是有将才而无帅才,能将兵而不能将将。他虽然受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立志铲除军阀,实现民主政治。但没有认真分析孙中山领导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因此也不会利用当时全国反奉这一有利的政治形势,深入宣传反奉的意义,建立联合统一战线和政治组织,全靠部属关系、同学和师生关系维系内部团结,基础很不牢固。另外,也没有提出比较激进的许诺,广大官兵不明确打倒军阀之后建立什么样的政权,“民治”主张仅是一个抽象的口号,并无具体方案。特别是官兵最关心的土地问题,没有纳入政治纲领,不能把反奉行动与广大官兵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起来。

其次,做事不果断不坚决。考虑与张学良的友谊,郭松龄打出的旗号是由张学良代替张作霖,“反父不反子”,这样也影响其攻张的坚定性,一些军官的犹豫性也影响士气。没有提出、也不敢提出明确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政治主张,尤其对张作霖勾结日本的行为,为了不给日本制造干涉借口,仅仅使用了一些闪烁隐晦之词,没有把张作霖的反动面目彻底暴露出来。


国家人文历史


这几年,随着电视剧《少帅》的大火,少帅张学良亦师亦友的黄金搭档郭松龄再一次火遍了观众的视野。那历史上的郭松龄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有书君认为他是一个极度复杂但却又十分简单的人。

说复杂是因为他这个人一身技能,心思却永远让人捉摸不透。说简单,则是因为无论他如何选择,始终不忘民族大义,保留着一颗赤胆忠心。下面,有书君将就“历史上的郭松龄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做具体阐述:

一、严于律己,军事技能卓著的人

郭松龄出生于奉天,就是那个奉系军阀老巢所在地的奉天。他家家世比较渊源,据说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后人,可惜,祖上再荣耀,也敌不过一句“家道中落”。

19岁之前的郭松龄,家里的境况用一贫如洗来形容也不为过。好在,天不亡郭,郭松龄19岁时,家里的条件终于好了起来,而他也第一时间重新回到了学堂。

这次,郭松龄没有选择普通学堂,而是去了奉天的陆军小学堂。因为,当时社会比较动荡,亲历过日俄战争的郭松龄内心阴影重重,生出了想要从军报国的念头。毕业后,郭松龄被分配去了盛京将军衙门做卫队哨长。在这里,郭松龄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朱庆澜。朱庆澜将他视作左膀右臂,去哪儿都带着他。

然而,好景不长,朱庆澜的部队发生兵变,势力被架空。郭松龄呢,自然也惨遭无妄之灾,无所立足,只好回了老家奉天。

所以说啊,人这一辈子,有时候真的是命中注定。郭松龄被迫归乡,本如丧家之犬,甚至还十死九生,差点就魂归黄泉,可命运恰恰在此时给予了他最大的反弹——他遇到了他人生中最大的贵人——张学良。

与张学良亦师亦友的情谊,使得他迅速成功打入奉系内部,成为了奉系军阀的中流砥柱。在这里,郭松龄多年学习到的军事技能得到最大传播。

他拿出了在讲武堂当教官时候的心力,先以身作则,然后以近乎严苛的标准要求部下。

可以说,奉系整体实力得到最大提升,都在郭松龄加入之后。也是在此时,郭松龄卓越的军事技能才得到最好验证,得到了奉系上下的交口称赞。

1920年,张作霖出面插手直皖战争,抱着试探的目的派了郭松龄主打先锋。你道郭松龄完全不知情?太天真!为了一炮而鸣,郭松龄豪赌了一把,以一个团的兵力击溃了皖军的两个旅。

一个标准团大约1500人,一个旅的人数在7000人左右,一千五百人对上一万四千人,11%的概率,显而易见,郭松龄赌赢了。

经此一役,张作霖彻底将郭松龄视为了嫡系,将他提升为了混成第八旅的旅长。两年后,郭松龄再次发威,在第一次直奉战争时送了张作霖一份大礼。

他在面对奉军全线吃紧僵局时,果断带领其第八旅和张学良的第三旅逃脱,然后伺机与数倍于自己兵力的追兵展开了厮杀,这才使得奉系主力得以保存,主帅张作霖也得以有命安然退回老巢。

其后,在第二次直奉战争里,郭松龄仍然没有让张作霖父子失望,立下了累累战功。多年后,张学良会坦言,“奉军也只有茂宸(郭松龄的字)在的时候有点战斗力”。有书君想,这句话应该是对郭松龄军事技能卓越最大的肯定吧。

二、自尊心过强,心胸狭窄之人

于郭松龄而言,卓越的军事技能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他还有一个弱点也是众所周知的,那就是自尊心过强,心胸有些狭窄。为什么这样说呢?事情要追溯到第二次直奉战争的时候。

当时,战况十分危急。少帅张学良当机立断,派了郭松龄的第三军进行正面直攻,姜登选的第一军进行侧面佯攻,一起围攻山海关。

可是,山海关可不是那么好登陆的,郭松龄使出了吃奶得劲,仍没有吃到第一个螃蟹腿,让姜登选抢了先登陆。本来,打仗嘛,各有输赢,郭松龄也无话可说,只能生几天闷气。

然而,张学良作为主帅,一心只想着做赢家,就在此时,却在之后召开的军事会议上,提出了要郭松龄抽出部分兵力去增援姜登选部的提议。

按理说,张学良的整个部署是没有问题的,这一点,姜登选也是同意的。可事情麻烦就麻烦在,张学良的部署,会让本受独宠的姜登选产生危机感——可笑!郭鬼子(郭松龄的绰号)这是要来抢功呀?!

郭松龄呢,人精一样的,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心里也是各种膈应。可帅命难违呀,再膈应也得去。谁曾想,正在此时,姜登选的部下韩麟春坐不住了。

也不知道他是情商低还是咋的,反正他直接就说了,说郭松龄这是要来平白分一杯羹。郭松龄自诩铁骨铮铮,从不食嗟来之食,这样的话无异于当面甩他耳光。

这不,郭松龄就大怒了,毫不犹豫地就回了自己的战场。为了不影响战局,张学良只好忍痛演了场“月下追韩信”。最终,郭松龄虽然还是按照部署做了那让自己不齿之人,且战果斐然,但与姜登选的梁子却就此结下了。后来,他开始公报私仇,遇到能打击到姜登选的机会就绝不肯放过。

而姜登选呢,也是倒霉。1925年,郭松龄倒戈反奉,他竟然敢自告奋勇上门去做“来使”。郭松龄正愁没法手刃仇人呢,毫不客气就违反了自古以来约定俗成的规矩——“不斩来使”,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将将姜登选给处死了。更可怕的是,韩麟春多年后为姜登选迁坟,发现姜登选的遗骸双手被绑,棺木内遍布爪痕,是被活活闷死的。

姜登选和郭松龄曾经同是朱庆澜的部下,后来又同在奉军做虎将,同僚多年。郭松龄因为旧怨,直接提起了屠刀,心胸之狭窄确实也有些可怕。

三、为求民族大义,不惜身死的人

所谓硬币有两面,其实人也一样。有书君一开始就说过,郭松龄是个既复杂又简单的人,他虽不能避免性格上的缺陷,但却实实在在有一颗赤胆忠心,为求民族大义,不惜身死。这里,主要说的是他反奉这件事。

彼时,随着第二次直奉大战的结束,亲眼目睹了多年军阀混战使得国家残败景象的郭松龄终于暴走了。尤其是,当时奉系内部还发生了激烈的地盘之争,而郭松龄功劳甚高,还落了个两手空空,这件事直接成了他准备倒戈反奉的导火索。

后来,郭松龄带着夫人去日本参观,好巧不巧地又得到了张作霖要卖国求荣,和日本人签订了秘密协定的消息。

这件事,彻底摧毁了郭松龄对奉军最后的期许,他很快就与冯玉祥联系,谋划起了倒戈事宜。

回国后,郭松龄开始马不停蹄地发电讨伐张作霖,提出的口号是“反对内战,主张和平”。

也就是基于此吧,郭松龄并没有像一般草莽英雄一样,落得个晚节不保的下场,而成为了人人称颂的民族英雄。

可惜的是,郭松龄识人不淑,错选了“倒戈将军”冯玉祥做搭档。眼看胜利的果实马上就到嘴边了,冯玉祥却再次倒戈,反抢起了郭松龄的地盘。

再加上,日本人反间郭松龄不成,得到了张作霖的首肯,也开始对郭松龄施压。郭松龄多面受敌,孤立无援,很快就成了张作霖的阶下囚,一代枭雄就此陨落。

然而,郭松龄的举动,虽然没有结束军阀混战的局面,可他为举国抗日播下了火种,这是不争的事实。

综上,有书君认为,郭松龄虽然身有弱点,自尊心过强,心胸有些狭窄,可他军事技能过硬,又怀有一颗赤胆忠心,为了国家和平不惜身死,实为不可多得之民族英雄。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郭松龄字茂宸,出生在奉天(沈阳)东郊渔樵寨村,自称大唐名将汾阳郡王郭令公郭子仪的后人。不过关这未经考证,可能是他吹牛的。这么多年以来,本来对他感兴趣的人不多,除了专业学历史的,或者研究奉军的,少有人关注。但随着电视剧《少帅》热播,郭松龄一下子成了网红,关注这位郭鬼子的人越来越多。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真实的郭松龄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郭松龄早年追随朱庆澜,加入过同盟会,后来返回奉天密谋起义,结果事情泄露,起义首脑们被张作霖一网打尽,郭松龄也在其中。本来,张作霖是要把他们全部处死的,但郭松龄的未婚妻韩淑秀拦下囚车,说郭不是革命党,只是回来和自己成亲。张作霖一来佩服韩的胆量,二来也怜惜郭的才华,故而刀下留人,放了郭松龄。这,就是张作霖和郭松龄第一次见面,谁能想得到他们后面还有那么多故事。

后来,郭松龄考入了中国陆军大学。毕业后,先是留校任教一段时间,然后去广东参加孙先生领导的护法运动,历任粤赣湘边防督办参谋、广东省警卫军营长,韶关讲武堂教官。护法运动失败以后,郭松龄被北洋政府通缉过,只好回到老家奉天。说实话,除了军事以外,郭松龄其他啥也不会,所以为了养家糊口,他在东北讲武堂当起了战术教官,算是得到了一份比较稳定的职业。

谁能想到,这成了郭松龄飞黄腾达的起点。在担任战术教官的时候,他部下有一名非常特殊的学员——奉军的太子爷小张。小张一心要学习军事,于是老帅就把这位少帅扔到讲武堂,让他体会一下普通军人的生活,顺便学习一下军事。刚巧,小张成了郭松龄的学生。少帅后来在唐德刚先生为他记录历史的时候曾经说过,他当时在学校里,最佩服的就是郭教官,军事素质过硬,军事理论先进,最关键的是和自己交情深厚。正是凭借着和少帅这份亦师亦友的关系,郭松龄得以步入升官快车道,不久就被张作霖委任为团长,进而又升为旅长,从一名普通的讲武堂教官成为奉军高级军官。

当时的奉军垂垂老矣,虽然武器装备非常先进(大多来自日本),但那批出身绿林的奉军老将已经暴露出不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而郭松龄和少帅指挥的第8旅和第3旅则是一番崭新的气象。他们用新法练兵,联合办公,并通过剿匪战争磨练这两支部队,使之成奉军中的两支劲旅。

第一次直奉大战爆发,以张景惠和张作相为首的奉军老将们不堪一击,完全不是吴佩孚的对手。奉军眼看就要全军覆灭,东北都可能不保。在这个危急时刻,郭松龄和少帅站了出来,指挥第3旅和第8旅,担当起了掩护全军撤退的重任。特别是郭松龄,率军多次击败直军的追击,并采用“胜利中突然后撤”的方式,在损失很小的情况下,挡住了直军,为奉军保住了元气。

战后,张作霖才看明白,依靠老兄弟的时代过去了,他们虽然忠心,但能力毕竟有限。于是,张作霖成立东三省陆军整理处,让为人宽厚,德高望重的老把弟张作相担任名义上的总办,实际并不管事,而让少帅和郭松龄分别出任正副参谋长,负责整个东北陆军的编练整训。张作霖对郭松龄的器重,可见一斑。

郭松龄虽然才华出众,军事素质过硬,但为人桀骜不驯,甚至有点小肚鸡肠。他和奉军另几位中生代将领如杨宇霆和姜登选等,都不是很和睦。幸亏一切有小张协调照应,才不至于反目成仇。可能奉军中,唯二能让郭松龄低头的就只有张家父子,尤其是小张。这位少帅曾经说过:我就是茂宸(郭松龄),茂宸就是我,除了老婆不能换,其他一切都不分彼此。能让张学良说出这样的话,两人关系自然确实是好得如同一个人。

第二次直奉大战爆发,奉军在郭松龄的调教下,今非昔比,已经可以和直军堂堂正正摆开架势打上一仗。在决定奉军命运的九门口战场,郭松龄再一次因为桀骜不驯,和顶头上司、九门口前敌总指挥姜登选闹了起来,甚至一度把部队撤下来,撂挑子了。少帅知道后,非常愤怒,骑马追上郭松龄,要他回去继续打仗。郭松龄不肯,执意要撤。张学良被逼无奈,拔出手枪说:我是你的上级,也是你的学生,你在讲武堂时一直告诫我,在战场上要绝对服从上级,今天你要走,我拦不住你,请你用这把手枪打死我,然后再走。郭松龄听到这里,抱住张学良嚎啕大哭,小张也嚎啕大哭。于是,郭松龄指挥军队回归到前线,夜袭直军,取得了九门口大战的胜利。

随着冯玉祥倒戈,张作霖取得了第二次直奉大战的胜利,并控制了北京政府。战后论功行赏,杨宇霆得到了江苏地盘,姜登选得到了安徽地盘,李景林得到了河北地盘,连外来的张宗昌也得到了山东地盘。可认为自己功劳最大的郭松龄什么都没捞到,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据说张作霖为了安慰郭松龄,对他说:咱还要什么地盘,你和小六子(张学良)什么关系,都穿一条裤子,咱爷俩又是什么关系,等我两眼一闭,这天下不都是你和小六子的嘛?

后世很多专家都分析过,张作霖对郭松龄那是相当器重,虽然没有给地盘,却把最精锐的7万奉军主力全部交给郭松龄.或许,他是用李世民对李绩的方式对待郭松龄,把提拔重用的机会交给小张,而不是自己,这样可以让郭松龄对少帅感恩戴德。或许是张作霖认为战争还远没结束,直系余部和国民军冯玉祥都虎视眈眈,这个时候,最能打的郭松龄不能离开部队。张作霖觉得没给郭松龄地盘没关系,郭松龄和自己儿子的关系摆在这里,郭松龄应该可以理解自己的苦心。

但张作霖错了,完全错了,大错特错。郭松龄就是一个小肚鸡肠的人。这次没分到地盘,而且他的死对头杨宇霆和姜登选都得到了一省的地盘,郭松龄怎么咽得下这口气。再加上冯玉祥在中间煽风点火,郭松龄终于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指挥手下最精锐的7万奉军造反,推翻张家父子,自己来做奉天的主人。于是,奉军历史上最惨痛的一幕爆发了:奉军打奉军,郭松龄反了。

战争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在日本人的帮助下,张作霖顶住了郭松龄开头的三斧子,并在随后的巨流河大战中,由少帅出马,师生好友沙场搏杀,最终学生击败了老师。而且,郭松龄被张作霖下令就地枪决,结束了一生。

郭松龄的失败,看似偶然,其实必然,这和他的个性有关。之前说过,他是一个心胸狭窄,小肚鸡肠的人。他起兵的时候,正赶上姜登选的专列经过他这里。他因为和姜登选有私人恩怨,就立刻下令杀了姜登选。姜登选在奉军中以宽厚待人著称,人缘非常好。姜登选的死,让郭松龄的高级将领们不寒而栗。尤其是参谋长邹作华,他觉得郭松龄连宽厚的姜登选都容不下,不是一个做大事的人。

用太子的名义造反,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好的策略,可以迅速取得军心和民心。但有一个前提,太子必须死了。比如秦末用扶苏的名义造反,隋末用杨勇的名义起兵。可郭松龄用小张的名义起兵,而小张还活着。毕竟父子一心,小张怎么可能站在郭松龄这边反对自己老爹?所以,郭松龄弄巧成拙了,最终惨败身死。

郭松龄的一生是复杂的,他参加过革命,也热衷于军阀混战,谋取私利。他看着大公无私,不贪财,不好色,却为一己之私,出卖了最好的朋友,导致兄弟师徒反目成仇。笔者无意去评价郭鬼子一生的功过得失,只想告诉大家一个完整的郭松龄。

1. 唐德刚:《口述历史》

2. 范克明、周亚兰:《张XX传》

“许述工作室”核心成员查佳峰主答


脑洞大开的历史


郭松龄(1883年-1925年12月25日)。字茂宸,奉天府(今沈阳市)深井子镇渔樵村人,祖籍山西省汾阳县,据说是唐朝将领郭子仪后人。清末民初奉系将领,曾为张学良之教官。后起兵反奉失败被杀。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郭松龄入奉天陆军小学堂。因成绩优秀,翌年被保送陆军速成学堂。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毕业。在北洋陆军第三镇实习后,回到奉天,被任命为盛京将军衙门卫队哨长。1909年(宣统元年),随朱庆澜换防,转赴四川省任卫队管带。其间,经方声涛、叶荃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宣统三年),四川省的革命派发动起义,局势混乱,郭松齢乃回到奉天,策划革命。但是,赵尔巽和张作霖通过执法部门将其逮捕并监禁。经过同期学生的支援,郭松龄终于被释放。

1912年(民国元年),郭松龄入北京将校研究所学习。以优秀成绩毕业后,郭松龄回到奉天。郭松龄任奉天督军署少校参谋,1913年(民国二年)秋,考入北京陆军大学(今陆军指参学院)深造班(研究班)第三期。1916年(民国五年)毕业,任北京讲武堂教官一职。

1917年(民国六年)7月,孙中山开始护法战争。8月,孙中山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郭松龄投奔孙。适逢前上司朱庆澜在广东省任省长,郭遂被委任为粤赣湘边防督公署参谋、广东省警卫军营长,后转任韶关讲武堂中校教官。:当时,他还和孙中山会面,就桂军势力增大的对策进行过商议。1918年(民国七年),护法军政府改为总裁制。5月,孙在军阀压迫之下,通电辞职,郭无法留在广州,便又重返奉天,经陆军大学同级生、奉天督军署参谋长秦华推荐,进入奉天督军署任少校参谋。

1919年(民国八年)2月,张作霖重建东三省陆军讲武堂,郭调任战术教官,因而结识张学良在讲武堂学习。张学良对郭优秀的能力和见识怀抱敬意。1920年(民国九年),张学良由讲武堂毕业,张作霖升他为东三省巡阅使署卫队旅旅长,遗缺第二团团长,张学良力荐郭松龄兼代。当时张学良依靠父亲任命郭松龄为该旅参谋长兼第二团团长。

郭松龄任参谋长后,从事军队训练工作,使张学良的卫队旅成为奉系屈指可数的精锐部队。同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郭松龄被张作霖任命为先锋司令,站在直系一方参战,在天津小站歼灭皖系的2个旅。此后,郭松龄在中国东北讨伐匪贼颇有贡献,逐渐获得张作霖信任。

1921年(民国十年)5月,张作霖兼任蒙疆经略使,扩充奉天陆军为10个混成旅。此时,张学良被任命为第三混成旅旅长,郭松龄升任第八混成旅旅长。第三旅和第八旅组织了联合司令部。张学良将军队的运作和训练事宜都交给郭松齢负责。1922年(民国十一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后,奉系大败。张学良、郭松龄率第三混成旅、第八混成旅十分善战,未受损失并井然有序地撤退。此后,张作霖设陆军整理处,张学良任该处参谋长,郭松龄代理参谋长,负责军队的整理、训练。郭松龄向张作霖进言,提出休养民力与内政的近代化,但未被接受

1924年(民国十三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郭松龄任镇威军第三军副军长兼第六师师长。郭松龄为奉系的胜利作出贡献。张学良和郭松龄分别被任命为京榆驻军司令部司令及副司令。[11]但是,当时镇威军总司令部参谋长(总司令为张作霖)杨宇霆将郭松龄视为最大的政敌,企图加以排挤,两者对立加深。而且郭松龄对张作霖继续战争的方针不满。郭夫人韩淑秀是燕京大学毕业生,与冯玉祥老婆李德全是同学,感情甚好,过往亦密。而此时已与“第三国际”挂钩,北与苏联驻华大使加拉罕,南与鲍罗廷都在暗中往还。[至于苏联对冯氏“国民军”支援弹械,和共产国际在冯军中之顾问活动,也早已不是秘密。凡此种种,对郭都是新鲜刺激。倒张之后如再与冯连成一气,并得到苏联奥援,则华北大定。因此,在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郭早就同冯联络,企图打倒张作霖。

1925年(民国十四年)10月,郭访问日本视察军事。其间,他得知持续进行军事扩张的张作霖的后盾是日本,张作霖也为日本扩张各方面利益提供了方便。为此,郭越发对张作霖和日本感到不信任与反感。11月中,郭在日本观操奉召归来,便与冯订七条攻守同盟密约。郭接受张学良的委托,在天津组织第三方面军(由3个军构成)。郭被任命为第十军军长。

11月,奉军同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发生冲突,张作霖命令郭奉讨伐国民军,被郭拒绝。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之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者之一林长民时任秘书长,知悉了张作霖、杨宇霆的讨伐图谋。林长民曾于1924年发表《敬告日本人》的公开信,批判日本的对华政策。郭企图拥立张学良。不过,张学良对郭松龄的停止内战的主张表示赞同,但对实行兵变表示反对,

张作霖的奉军与冯玉祥麾下的国民军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同孙传芳、吴佩孚的军队也持续对立。11月22日,郭要求张作霖下野,并发动兵变,以打倒张作霖、杨宇霆为目标的军事活动开始。郭的部队共5万人,是奉军中最精锐的部队。]郭发出通电,突然叛奉自立,号称“国民四军”或“东北国民军”。 历时不过一月零一天。张作霖全无防备,派遣张学良收拾人心。11月26日,张学良专程乘镇海号炮舰到达秦皇岛,电邀昔日教官郭面谈,被郭拒绝。11月26日,郭将于11月23日在滦州所扣下的前安徽督办姜登选枪决,藉表反奉倒张之决心,以及回应郭军队伍于山海关遭张座相截击之事。11月28日,郭松龄攻下山海关。11月30日,司令部移驻山海关,部队更名“东北国民军”。12月1日进入满洲,12月7日占领锦州。在强大的攻势下,张作霖一度考虑下野。

日本人本不喜欢奉张父子,但是两害相权取其轻,日本人更怕“国民军”带有共产色彩进入满洲。这时,日本方面一方面考虑到满洲军阀世代交替的可能性存在,另一方面也考虑到郭同冯玉祥联合,警惕其可能受中国国民党的影响。关东军判断郭的意图为“驱逐张本人,明确实现中国国民党的三民主义,将东三省卷入战乱,将苏联的势力招徕入满洲,诱致发生日本的国防和满蒙政策所不能原谅的事态”。满铁社长安广伴一郎认为,郭的叛乱成功会使“东三省遭到赤化运动蹂躏,恐怕会出现一个没有满铁和关东州存在的“自由地带””因此,他担心日本的权益受损。

奉天的吉田茂总领事和天津的有田八郎总领事向外务省当局报告,指郭如掌握了满洲,会使国民党出入满洲更加频繁,赤化的威胁加剧,认为应当继续维持张作霖势力的现状。日本政府方面则认为满洲问题是中国的“地方情势”,而且1924年任外相的币原喜重郎此前已经调整对华外交政策,确立“合理维护合理的权益,不干涉中国内政”的新方针。宇垣一成陆相认为“(日本)帝国对处于既倒之下的张作霖给予强有力的支持,采取积极行动,这样甚为危险”。

但是,在郭松龄军事上不断胜利的情况下,日本方面借机向张作霖索取更多在满洲的利益。12月7日,日本和张作霖商定《日奉密约》。日本人终于决定不让郭军穿过南满铁路,并将日本“驻屯军司令部”移入沈阳。12月8日,关东军对郭发出警告,称南满铁路附属地20里以内禁止作战。奉天稳固,张作霖就定率部反攻。

12月20日,郭军攻占新民,前锋部队抵达巨流河(沈阳西南)西岸,已经可以看见奉天府城灯火,只等主力部队到达,即将渡河攻击。12月23日,郭军发动攻击,侧翼突然遭到日本关东军袭击,攻击失利。12月24日晨,郭军总参谋长邹作华逼迫郭投降,郭率卫队突围,当晚逃至白旗堡附近,与夫人韩淑秀双双被奉军吴俊陞部之旅长王永清所俘虏,解往沈阳受审。

12月25日,王永清等将郭松龄夫妇解往沈阳的途中,接到杨宇霆亲自下达的命令:就地正法,因此,郭松龄夫妇在奉天省辽中县老达房被枪决,尸首被运回奉天的府城──沈阳,并在小河沿体育场曝尸3日。郭松龄年43岁。韩淑秀年35岁

12月初,冯玉祥挥戈东向,向已宣布“脱离奉系”之直隶督办李景林大举进攻,抢夺直隶省,霸占天津;也突然夺取阚朝玺热河省。在北京,冯玉祥驱策段祺瑞。事后,冯玉祥被追逼。1926年(民国15年)1月初,张作霖父子乃整编残部,率师再度入关。守关原“叛将”魏益三不支,率其“国民四军”逃往保定。张学良精锐乃占领滦州,直指天津。冯玉祥宣布下野,并经外蒙古逃往苏联。【以上资料从近代和当代的历史名家中查找所得,仅供学习,别无它意】


逆飌


郭松龄是张作霖奉系的重要军事将领,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名将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1925年,郭松龄举兵反奉,失败后被枪杀。

郭松龄

了解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郭松龄有个外号叫“郭鬼子”,是他富有计谋还是其它什么原因,让他有了这样一个外号呢?

奉军中的白俄士兵

原来是俄国1917年“十月革命”后,一些白俄流落到中国东北,参加了奉系军队。这些白俄士兵身材高大,穿粗布军服。

郭松龄与夫人韩淑秀

而郭松龄也身材高大挺拔,生活上极为简朴,平素穿一套和士兵一样的粗布军服。郭穿布军服又长得像白俄一样高大,因此遂被人呼为"郭鬼子"。

电视剧《少帅》中的郭松龄

郭松龄早年曾参加“同盟会”,并在护法运动中投奔孙中山,被委任为粤赣湘边防督办参谋、广东省警卫军营长,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电视剧《少帅》中郭松龄与张学良

郭松龄历来反对军阀混战,在奉军中参加了二次直奉战争。1925年,郭松龄得知张作霖在向日本购买武器要与南方国民军开战,遂起兵反奉。

张作霖为击败郭军,以出卖国家利益为条件,得到了驻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的支持。在奉军和日军的夹击下,郭松龄不敌战败。郭松龄与夫人化装逃跑,被奉军逮捕。1925年12月25日,郭松龄与夫人韩淑秀被押至辽中县老达房枪杀,张作霖命令曝尸三日方可收葬。


林城布衣10001


提起民国必然提北洋军阀,提起北洋军阀军阀就必然要提奉系军阀,郭松龄作为奉军中的将领,在奉系军阀的发展中脱颖而出。作为张学良的老师,张作霖的部下,张氏父子给郭松龄二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奉军七万精锐尽归其掌管。

然而,1925底,正是奉系如日中天,气势如虹准备统一全国的时候,郭松龄反奉,致使奉系元气大伤,随着在后来的国民革命军北伐中被挫败。郭松龄的反叛对东北政治军事局势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今天纵横就来讲讲郭松龄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奉系中的中流砥柱

据说郭松龄祖上是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但是郭松龄这辈已经时纯粹的农民了,郭松龄先是进入奉天陆军小学堂学习,毕业后担任盛京将军衙门卫队哨长,获朱庆澜赏识,后来加入同盟会,并且随朱庆澜入四川驻防,四川保路运动后,郭松龄在四川也待不下去了。

回奉天之后参加起义,但是被清政府逮捕,后来经后来的妻子韩淑秀冒死相救才得以释放,1913年郭松龄考入中国陆军大学,前往广州投奔孙中山,在那几年,孙中山也不好过,在护法运动失败后,郭松龄又回到了奉天。

可以说,郭松龄在乱世之中并没有找到自己的舞台,后来多亏张作霖不介意他的同盟会身份,让他担任东北讲武堂战术教官,在此期间结识张学良,才一飞冲天。

纵横在这个部分打了一个小标题是奉军中的中流砥柱,实际是扯淡,郭松龄有没有能耐,肯定是有,但是能够得到上天,完全是拜张学良所赐。

针对郭松龄和张学良的关系,张作霖评价说,穿一条裤子都嫌肥!张学良也是逢人便说,我即茂宸,茂宸即我。

带的都是最好的士兵,拿的都是最好的装备,只要差不多的就不会打败仗,既是这样,郭松龄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依然违背作战纪律,不听指挥,要不是张学良拦着,估计也没他好果子吃。

充满革命理想,却又野心勃勃

郭松龄这个人习惯很好,不抽烟不赌博不好色,不喜欢阿谀奉承(其实他对张学良的那种应该算是迎合,只不过他仗着张学良这层关系,看不上其他的领导)。

这样的人,他说自己充满革命理想,实际则是目中无人,野心勃勃,早年曾参加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几天就感觉自己是革命人士了。

说到底就是野心勃勃。在冯玉祥的煽风点火下,郭松龄也就不讲什么恩情,不讲什么知遇之恩,不讲什么江湖道义,率兵反攻奉天。

关于郭松龄反奉,杨宇霆说的最恰到好处,就是给惯的!

很多人都说在第二次直奉大战后,分赃不均是引起郭松龄反奉的重要原因,其实这就是民国版的农夫与蛇的故事,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中,郭松龄没有按照既定行军计划,本来就应该没有功,战后反而认为自己功劳盖世。

张作霖口中的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按照道理来讲,反叛就反叛,这个谁都管不了,人不要脸也就如此了,放在现在社会来讲跳槽是正常现象,反过来再给一刀也正常,但是我最看不上郭松龄的一点是,他反叛的时候还盗用张学良的名义,这把张学良弄的是里外不是人。

张学良这个人一身毛病,但是有一点很可贵,就是对朋友两肋插刀,你跟我好,就好的都不行不行的,然而,郭松龄这一下子,打的是清君侧,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最后张学良派飞机撒传单,揭露了郭松龄的真面目,士兵都说吃老张家饭,不打老张家人。

再加上冯玉祥从后面倒戈,郭松龄孤立无援,最终兵败被俘,暴死三日才得以收尸。

死后,当地报纸就刊出了指郭松龄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词,其实,郭松龄纵然这般不是,引发了东北局势的动荡,但是有一点也表现了郭松龄的气节,就是郭松龄在进攻沈阳的行军途中,日军代表来商议,要郭松龄承认日本的在华利益,郭松龄不为所动,如果当时郭松龄与日本达成妥协,或者签订更多的卖国条约,则鹿死谁手还不知呢!

从这方面来说,郭松龄还是有点民族情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