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鬆齡率7萬精銳打到奉天城下,究竟為何以失敗告終?

張同天


導讀:郭松齡其實是一個不成熟的三民主義者。他早期參加同盟會深受三民主義的影響,對國內軍閥混戰的情形非常不滿。但是他的衝動不成熟也導致他的反奉起義不但沒有起到推到軍閥、抵禦日本的目的,反而讓日本進一步完成了對東北的滲透。嚴格意義上說正是郭松齡的衝動和冒失才誘發了日後的皇姑屯事件的爆發和日本殖民滿蒙的後果。至於他的失敗是註定的,帶領著所謂七萬沒有革命思想的所謂精銳,攻打自己的衣食父母老張家,在奉系和日本的雙重打擊下直接奔潰。


郭松齡其人

郭松齡在近代史上也算有一號的,在單田芳老爺子的《亂世梟雄》中更是有重點刻畫。當然如果站在以張作霖為主角的評書當中郭松齡做事確實不太講究。而實際情況是郭松齡是個早期加入中山先生同盟會有初步革命思想的人。

1906-07年郭松齡在當時東北總督趙爾巽創建的奉天陸軍學堂學習軍事,他也是從這裡開始接受同盟會成員的初步民主思想的薰陶。畢業參軍後再調防四川的這段時間內加入了同盟會。在中山先生組織護法運動期間曾經投奔國中山先生,後因護法失敗只能返回老家奉天。

返回奉天后郭松齡在東北講武堂做了老師傳授自己的軍事知識,由此和張學良結識為後來的反奉提供了前提條件。在朝夕相處中,這對師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郭松齡也在潛移默化中逐步的向張學良滲透自己的進步思想。


其實郭松齡最原始的想法也很簡單,就是通過影響少帥張學良當少帥接班後順理成章的完成軍閥向愛國軍隊的轉變。但是郭松齡的衝動和自大打破了這種循序漸進的方式實行武力兵諫,結果被張作霖和日本關東軍聯合絞殺。


郭松齡反奉失敗的具體原因


第一:打的旗號不對

也許郭松齡也明白自己的帶領兵諫的這七萬人都是奉系出身,從後勤給養和裝備來說都是張作霖的。即使郭松齡在軍中的威信再高是不是也不能擺脫不仗義的前提啊。況且張學良是非常信任這個亦師亦友的郭松齡的,所以才放心的把部隊交給他。這時候他在起兵叛變,這本身在道義上就有師出無名的虧欠。

郭松齡也怕自己的威信不足,所以叛變的時候打的是少帥張學良的名義。都是老張家人,兒子反對老子也不是不能接受總歸是肉爛在了鍋裡嗎?但是當張學良明確自己的態度,並且旗幟鮮明的和張作霖一起宣佈郭松齡是叛軍的時候軍心何在?


第二、郭松齡所謂的起義部隊民主思想沒有得到徹底的滲透。

作為加入過同盟會並有較民主思想的郭松齡來說,他沒有把這些先進民主思想在軍隊中推廣開來,更別提以民主思想武裝軍隊了。也許他根本沒辦法推行,按照張作霖的治軍策略,肯定是軍隊要完全服從和忠誠於老張家。這是毋容置疑的,也絕對不會給郭松齡傳播進步思想的機會。

沒有現進思想武裝的奉系軍隊面對敵我力量懸殊且後路被友軍馮玉祥切斷的的情況下怎麼可能有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必勝信念。


第三、結盟對象馮玉祥不給力

本來郭松齡在反叛前和西北軍閥馮玉祥商量好的共同對付張作霖,在出關作戰的同時郭松齡留下李景林鎮守直隸看家。但是當郭松齡打出山海關進攻奉天的時候馮玉祥趁機從背後佔領熱河並進兵為郭松齡守家李景林所鎮守的直隸。

郭松齡前方吃緊,後方同樣被隊友馮玉祥給抄了後路焉能不敗。


第四、張作霖的有援軍,尤其是日本關東軍

郭松齡起兵確實打在了張作霖的要害上,首先關外張宗昌被郭松齡和李景林截斷無法抽調。奉系還有其他的龐大的黑龍江和吉林需要駐防,所以在奉天收編只有少量的部隊所以張作霖只能電告前線的張作相父子堅守馬上就會有援兵。

其實哪裡有援兵啊,原水不解近渴啊。當張學良率領的殘兵敗將逃回奉天這才又攢雞毛湊撣子湊了幾萬人;同時黑龍江督軍吳俊生率領幾個騎兵師前來支援才勉強頂住。日本關東軍趁火打劫聯絡雙方想在一方獲勝後獲取東北利益,但是郭松齡斷然拒絕。這讓日本關東軍非常生氣。

這時候梟雄本質的張作霖哪管那一套,日本提的條件先答應下來過了這關再反悔。反正他這麼做也不是一回兩回了。他那裡知道就是這次郭松齡事情過去後他斷然拒絕履行條件才惹來了殺身大禍-皇姑屯事件。

當日本的要求被口頭滿足後,關東軍介入了戰爭。在南滿鐵路的運動下,關東軍和奉系軍隊得到了迅速的調動和佈防。前有飛機和大炮重型武器的圍剿;後路被馮玉祥截斷,缺少棉衣的郭松齡部終於崩潰。郭松齡夫婦被抓後被處死。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歷史縱橫帝


奉軍內部有三大派系。

第一大派系,是以張作相為首的元老派。這一派,是張作霖起家的老班底、老弟兄,與張作霖的感情最深厚,也最得張作霖的信任。但這些老傢伙打仗不行。碰上硬仗,不堪一擊。

第二大派系,是以楊宇霆為首的留日派。這些人,全都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科班出身,打仗有一套。而且年輕力壯,是奉軍中的少壯派,與元老派分庭抗禮。

第三大派系,就是以郭松齡為首的陸大派。陸大的前身,是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是中國最老牌的軍校,很多軍閥都出自此校。

和留日派相比,陸大派一直勢弱,不太受到張作霖待見。

但隨著張學良進入東三省講武堂學習、郭松齡進入講武堂做教師,這種情況發生了轉變。郭松齡傍上了少帥張學良。

張學良畢業後,郭松齡便與他捆綁在了一起。兩人亦師亦友,隨著張學良不斷升遷,郭松齡也是水漲船高,在奉軍內部的地位越來越高。

陸大派和新興的講武堂派合二為一,團結在張學良身旁,成為新的派系——少帥派。

因為有了張學良做靠山,少帥派後來居上,成為力壓元老派和留日派的奉系第一派系。

大家知道,少帥的私生活比較豐富。所以,帶兵打仗的事情,全都仰仗郭松齡。少帥派如日中天,也就是郭松齡如日中天。

元老派倒是沒什麼意見,因為他們傍的是老帥張作霖。但留日派不滿意了。因為他們是是靠能耐吃飯,眼看著以前的對頭郭松齡傍上了少帥,如日中天,便開始眼紅,便在老帥面前給郭松齡上眼藥。

老帥呢,對此其實也不太滿意。他覺得應該是少帥駕馭郭松齡,而不是相反。張作霖曾經提醒張學良:你倆都快穿一條褲子了。

但張學良並不以為意。

郭松齡與老帥以及留日派的矛盾,在第二次直奉戰爭後激化。原因是,立功最大得郭松齡,受賞太小;反而是立功不大得留日派,大受封賞。

郭松齡一怒之下,帶著張學良的部隊造了反。

一開始,張作霖以為是張學良反了。後來才發現,反得只是郭松齡,兒子還是忠誠的。

即便如此,郭松齡叛軍勢如破竹,眼看著就要打到奉系的老巢奉天。張作霖甚至不得不做好搬離大帥府的準備。

當然,後來的形勢發生了逆轉。

最重要的原因是日本人的介入。

日本人幫助張作霖平叛。但張作霖不得不答應給與日本人諸多好處,並簽字畫押。

後來,張作霖贏了,便步認賬了。因為當初簽字的是楊宇霆。張作霖便說,這是楊宇霆自己的主意,與他老張無關,所以他不認賬。

日本人哪兒能吃這啞巴虧了,便在皇姑屯炸死了張作霖。

說到底,郭松齡死於張作霖之手,而張作霖又間接死於郭松齡之手。


趣談國史


郭松齡原本是張學良的老師,他也是張學良以一人之力捧紅的奉軍將領,他畢業於河北保定軍校,畢業後轉戰於各個軍閥之間,最終確立了幫助張學良,經介紹郭松齡成為張作霖創辦講武堂中的一名教師,他非常擅長於山地作戰,在二次直奉大戰中表現出驚人的戰鬥力,因此成為了張學良的左膀右臂,張作霖對此不聞不問,他相信張學良還是能夠降的住郭松齡的。

郭松齡為何反奉

郭松齡是非常聰明的將領,但奉軍中除去張學良沒有一位手握重權的人看的起他,因此他心中不服,例如:第二次直奉大戰,軍功卓著的郭松齡曾經與張作霖的心腹楊宇霆不和,最終京榆駐軍副司令的職位,對於這件事情郭松齡咬牙切齒,張學良為認為這件事情不公,可在奉軍中張作霖說什麼就是什麼。


楊宇霆的本事不大脾氣不小,孫傳芳將其打敗後,張作霖並沒有做任何處罰,此時的郭松齡認為張作霖用人特別不公,加上自己張學良非常信任郭松齡的原因,京榆駐軍他名義上是副司令可由於張學良不管事的原因,他有著領導全軍的能力,張學良的大本營並不在京榆這也更加讓郭松齡獨掌大權。


大權在握的郭松齡不滿足此前的現狀,楊宇霆丟一個省張作霖不處罰,自己立下了汗馬功勞,最後還是一個副司令,不久後馮玉祥與張作霖不合,大戰在即,郭松齡做出了清楚的判斷,他認為自己繼續給張作霖賣命,最後的功勞還是會算在楊宇霆等張作霖親信身上,還不如乘自己手握軍權,反奉。


郭松齡成功了就是東北王,並且當時京榆駐軍裝備精良,自認為是奉軍中最精銳的部隊,加上馮玉祥的挑撥離間,郭松齡心中的小宇宙終於爆發,與馮玉祥站在統一戰線,一起對戰張作霖,張作霖根本沒有想到郭松齡會反,張學良也一定沒有想到,馮玉祥也沒能相信郭松齡能反。

郭松齡為何能打到奉天城下

裝備精良,郭松齡是非常聰明的,反奉開始就給自己立了一杆大旗,為張學良獲得東北王的位子,當時京榆駐軍的人都是張學良一手帶出來的,自然希望張學良做東北王的位子,戰鬥開始,武器裝備精良的京榆軍,拼了命的與奉軍作戰,加上郭松齡軍事能力一直是屢戰屢勝。


可張學良開始並不知道,張作霖以為張學良要反,準備與張學良的京榆駐軍展開殊死搏鬥,後才知道郭松齡自己反叛,與張學良無關,並且有日本人的支持,張作霖大怒直接找日軍領事館,許諾去在東北的各種特權,希望日軍能夠幫助奉軍擊潰京榆叛軍,日軍答應了下來。


這也是郭松齡能夠屢戰屢勝的原因,那就是其之前聯繫日本人,許諾其在東北的鐵路權,卻沒有想到張作霖居然把大批的特權全部送給日本人,這樣的做法無異於將東北送給了日本人,對於這種做法又加大了郭松齡的聲勢,但日軍的軍隊是在是訓練有素,郭松齡根本抵擋不住。


此時的張作霖自然也看到了敵我雙方的差距,並且利用完日本人後,一腳踹開,早已忘記了當初的承諾,才會有了皇姑屯事件。

郭松齡敗北的原因

日本人直接介入是一個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日本幫張作霖則張作霖勝,日本幫郭松齡則郭松齡勝,由此可見日本當時對中國軍隊的影響,這就在於郭松齡給的好處多還是張作霖給的好處多。


張作霖的頭腦比較靈光,雖然答應了日本人,但不一定兌現,而郭松齡古板,答應下的事情一定會辦,因此日本人當初要是幫助郭松齡,說不準東三省當時就丟了,而自命軍事家的張作霖,不僅利用了日本人平叛,還獲得了很多好處。


郭松齡政治頭腦不靈光也是他敗北的主要原因之一,加上馮玉祥並沒有按照約定好的計劃一同發動進攻,郭松齡腹背受敵,雖然七萬軍,但這都是張學良的,張學良利用飛機發文書,告知京榆軍張家人不打張家人。軍心一散郭松齡只能失敗。

郭松齡的能力很強,可政治頭腦太過於簡單,兵敗後郭松齡被槍決。


摯潷畫畫紅塵



說打到奉天,那是言過其實了,是打到新民的巨流河,就受到張作霖的兒子張學良的阻擊。

郭松齡的這支部隊,是奉軍最精銳的勁旅,總司令是張學良,副司令是郭松齡,由於郭松齡是張學良的教官,而且張學良和郭松齡是最好的朋友,也是張學良最信任的朋友,郭松齡的權利,是由於張學良的舉薦,得到了張作霖的批准才得到了副總司令的爵位,張學良放權,把一切指揮大權交給了郭松齡,這樣郭松齡在這支部隊就有了一定的指揮和說話權。



這話的從第二次直奉戰爭說起,第一次直奉戰爭,張作霖敗給了吳佩孚手下,但張作霖那樣的人能甘心嗎?於是他又休養幾年,進行了第二次直奉戰爭?調集了25萬部隊,分五路進攻山海關,天津,河北,北京,赤峰等地,其中最難打的就是山海關九門口,這一路軍由張學良和郭松齡帶領,他們經過幾天的激戰,由於張郭有空軍優勢,奉軍的空軍狂轟濫炸,還有海面艦艇的炮擊,吳佩孚的部隊徹底失敗,吳佩孚由秦皇島坐船逃走,奉軍佔領天津,熱和,並擠走了先佔領北京的馮玉祥,張作霖成了中華民國的統治者,號稱陸海空大元帥,設立文武大臣總理等人,並在各省市設立直隸總督,張忠昌為山東直隸總督,湯玉麟為熱和直隸總督,並在江南一帶和上海設立了直隸總督。



在封官時,郭松齡由於戰功卓著沒有得到及時封賞,可能張作霖會另有安排,郭松齡還是副總司令,在他的心中就產生了怨氣,於是他就打著張學良的旗號,叫靜難清君側。帶走7.5萬勁旅從天津一路出發,打得很順利當時,張學良不在部隊中,張學良是在瀋陽,當郭松齡的部隊打到錦州以後張作霖組織人馬叫張學良到巨流河一帶去阻擊,由於張學良的喊話,叫奉軍不要打奉軍,很多部隊外逃,或歸降,還有郭松齡的參謀長,不願自己人打自己人,叫炮兵團放空炮,所以張學良這邊的部隊損失很小。



還有很大的原因就是部松齡要打到奉天,得經過南滿鐵路,日本的關東軍出來干預,這也是他失敗的原因。最後,郭松齡夫婦逃到遼中的一個村莊,藏到地窖裡,被人舉報抓了出來,他們夫婦都被槍斃,暴屍奉天的小河沿七天,供人觀賞。

實際上,郭松齡不應該反奉,他的權利是張作霖爺倆給的,而且他的部隊也是張作霖的部隊。他為了權利是不仁,不義,不忠,也是罪有應得。



遼北老代


1925年11月22日,張作霖帳下五大將之一郭松齡突然武裝反奉,起兵灤州,七萬大軍迅速佔領了錦州,營口,直逼奉天。張作霖知道這件事後,幾乎都要收拾家當北逃旅順。但是郭松齡最後卻失敗了,這各種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郭松齡這次反奉其實是一時衝動,熱血上頭,一場私人情緒的徹底爆發。郭松齡先祖是唐朝大將郭子儀,所以郭松齡身上一直有著父輩留下來的復興祖業,愛國奉獻的熱情。他早年參加過同盟會,跟隨孫中山參加過護髮運動,所以骨子裡有著“三民主義”的執著。他和夫人在考察日本的時候,聽說張作霖購買日本武器,和日本有來往密切。沒有一系列的細緻調查,郭松齡義憤填膺的回家起兵反奉了。後來,一些細節上我們也可以看得出張作霖其實並沒有要為了自身利益賣國,要不然也不會在皇姑屯被炸死。


還有郭松齡在講武堂作為張學良的老師被張學良介紹給自己的父親張作霖。張作霖對郭松齡十分賞識,郭松齡的才華也在張作霖處得到了展現。第一次直奉戰爭和第二次直奉戰爭,郭松齡作為司令,有著出色的表現,深得張作霖,張學良信任。所以郭松齡反奉時,他的兵和將都是張作霖的,所以當時有“吃張家,穿張家,跟著郭鬼子造反真冤家”。(郭松齡身材高大,濃眉白淨,長的像俄國人所以叫“郭鬼子”)所以張學良喊出“張家人不打張家人”時,郭松齡軍心就已經散了。在情義上,郭松齡過不去。


還有郭松齡反奉的時候聯繫了馮玉祥 ,但是馮玉祥臨陣倒戈,沒有作為,反而自己佔了不少地。郭松齡致電日本等外國使館,不要插手。本來已經選擇中立的日本在張作霖答應了延長鐵路和在東北地界給予諸多好處後,出兵攻打郭松齡。郭松齡在盟友不作為,日本人夾擊的窘境下兵敗。但是時候,張作霖對日本開始賴賬,這也為後來他在皇姑屯被炸死埋下伏筆。

最後郭松齡反奉的旗號打的是自己的學生“張學良”,意思就是要張學良逼老父親下位,為此張學良差點被張作霖槍決。所以師生陳兵巨流河最後一站的時候,張學良對當初和老師一起模擬的巨流河地形瞭如指掌,郭松齡的兵其實也是張學良的兵,因為兩人多次以正副司令的身份出現在戰場,張學良自然在氣勢上佔優。郭松齡反奉之前,槍決了同為張作霖五虎將的姜登選。姜登選為人仗義與士兵同甘共苦,深受士兵愛戴,姜登選不願反奉,甚至罵郭松齡忘恩負義。郭松齡便將其槍決,這無疑傷了一部分士兵的心。



反奉失敗,郭松齡夫婦被槍決。


紅雨說歷史


1925年 11月21日,郭松齡對外發出討伐張作霖通電,提出三大主張:一是反對內戰,主張和平;二是要求張作霖下野,法辦楊宇霆;三是擁護張學良為首領,改革東三省。

11月23日,郭松齡將所部整編為5個軍,合計七萬餘人,他親任總司令,然後率大軍浩浩蕩蕩向奉天進發。自此,郭松齡倒戈戰役正式拉開帷幕。

說起這位郭松齡,就必須提張學良,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兩人的關係,就如同是韓信和蕭何,郭松齡的快速崛起,張學良功不可沒。當時人們評價說:“張對郭推心置腹,而郭對張也鞠躬盡瘁。總而言之,郭是張的靈魂”。張學良自己也說:“我就是茂宸,茂宸就是我”。

但是,就是這樣兩人親密無間的人,最後卻兵戎相見,當時在張作霖和馮玉祥交戰時,郭松齡卻暗中與馮玉祥往來,他還拉攏奉系高級將領李景林,三人結成攻守聯盟,一同對付張作霖。



最初,郭松齡因為準備充分,且時機又抓得好,再加上還是打著張學良的旗號,說是要替張學良獲取東北王的位子,當時京榆的駐軍都是張學良一手帶出來的,自然也希望張學良能執掌東北。

在這種背景下,郭松齡的大軍一路勢如破竹,一口氣直接打到奉天城外。 但後來,張學良得知消息後,便親自寫信勸阻郭松齡,但被郭松齡拒絕。於是張學良便派飛機在郭軍上空投撒傳單,揭露郭松齡盜用自己名義倒戈反奉,並告誡郭松齡的士兵,總而言之,張家人不打張家人。

見此,郭松齡就不再盜用張學良的名義,而是以東北國民軍總司令的名義發表通電,同時還把自己的部隊也更名為“東北國民軍”。

這樣一來,郭松齡麾下的士兵終於知道,搞了半天,原來是郭松齡自己想當東北王。由此,郭松齡的軍心開始出現渙散。



緊接著,當郭松齡與張作霖父子的戰鬥處於白熱化狀態時,正需要他的盟友馮玉祥和李景林的聲援。但就在這個時候,馮玉祥卻突然率軍大舉進攻李景林的部隊。

原來,馮玉祥覺得如果支持郭松齡統一東北,自己根本討不到什麼好處。因為,這相當於就是送走了一個張作霖,又來了一個郭松齡。

在這種背景下,馮玉祥便覺得,還不如趁東北軍在關外打得熱火朝天之時,趕緊搶佔奉系在關內的地盤。當時,奉系在關內的地盤,主要就是直隸省、天津和熱河省,其中直隸省和天津是郭松齡盟友李景林的地盤,而熱河省則是郭松齡心腹闞朝璽所掌控。

於是乎,馮玉祥便直接率軍進攻進攻李景林,搶奪了直隸省的地盤,並霸佔了天津作出海口。這讓郭松齡開始陷入了孤軍奮戰的境地。緊接著,馮玉祥又趁這個機會突然出兵,奪取了熱河,這下直接把郭松齡的退路都給斷了,這樣一來,形勢對郭松齡越來越不利。



就在這個時候,日本又跑來給了郭松齡最後一刀。本來,在郭松齡起兵之初,他特意與日本人達成和議,許諾其在東北的部分鐵路權,日本則保持“嚴守中立”和“不干涉”。但是,在戰爭進行到此事時,日本覺得有利可圖,便又再次找到郭松齡,提出更多的無理要求。

對此,性格剛直的郭松齡直接明確拒絕,於是日本人轉而與張作霖接觸。在此危急時刻,張作霖慌不擇路,便向日本人表示,只要能保住他的地位,一切要求都好商量。日本人乘機提出增築吉會等7條鐵路、獲得商租權等諸多要求,張作霖為一時之急,同意了日本人的無理要求,雙方訂立了反郭密約。

隨後,白川司令官將遼陽、奉天、撫順、鐵嶺、開原、長春等14個鐵路沿線重要城鎮劃為禁止武裝部隊進入區域,禁止郭松齡的軍隊通過。同時,日本還假借“護橋”、“換防”的名義,從日本國內和朝鮮緊急調入兩個師團來幫助張作霖,還派出飛機轟炸。

在裝備精良的日軍面前,郭松齡的大軍很快兵敗如山倒,他本人也被抓起來槍決。事後,張作霖對日本人所作的承諾全部反悔,日本人懷恨在心,便在皇姑屯將其炸死。至於馮玉祥,則成為最大的贏家,他趁機拓展了自己的地盤,東起天津、西迄蘭州,長城內外的草原牧場,盡成他馮玉祥國民軍的天下。


我是趙帥鍋


說起郭松齡這個奉系中舉足輕重的人物,可以說是張作霖、張學良父子的左膀右臂。


但在1925年,手握重兵的郭松齡突然起兵叛亂張作霖父子,率領7萬精銳部隊,打的張作霖節節敗退,甚至打到了奉天城下。但是雖然郭松齡的反奉運動聲勢浩大,但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

那麼郭松齡為何最終會失敗呢?像素以為有以下三點,而且郭松齡的失敗是必然的!


第一點、郭松齡雖有7萬精銳部隊,但反觀張作霖盤踞東北已有十數年,早已根深蒂固,真正實力要比郭松齡大的多得多。郭松齡在前期之所以可以壓著張作霖父子打,主要在於郭松齡突然反叛讓張作霖猝不及防。

此外張作霖的人馬上並不比郭松齡少,還有就是張作霖物資充足,擁有補給上的優勢;而郭松齡可以說所以物資供給都跟不上。例如在大雪天裡穿著單衣和張作霖的部隊作戰,能不吃大虧麼?還有就是吳俊升偷襲了郭松齡的倉庫後,那時郭松齡的部隊士氣已然遭到了沉重打擊,在等到張作霖的援軍趕來之時,敗局已定。

第二點、張作霖忽悠日本人給予了更優厚的條件。一開始日本人對郭松齡開出了條件,郭松齡也答應了日本人在東北的利益,這也是郭松齡敢反叛的先決條件。不過郭松齡沒想到的是,張作霖向日本人開出了更高的條件,最終日本毀約,轉而出兵幫助張作霖平叛,最終在日本人的干預之下郭松齡兵敗。

但是在平定郭松齡叛亂之後,張作霖就反悔,無論日本人說什麼,張作霖打死也不承認當初為了平定郭松齡叛亂許下的承諾,寫才有了後來的皇姑屯事件。

第三點、郭松齡其主要依仗的還是第三軍團,雖說這7萬的精銳部隊,是郭松齡帶出來的,但說到底還是張學良的直系部隊,所以這其中有很多人本就不願意跟著郭松齡一起反奉。

所以在郭松齡反奉的過程中,這七萬人就已經在主和、主戰之間鬧分歧,所以在張學良用飛機在巨流河撒傳單的時候,就有很多人脫離了郭松齡,回到張學良的身邊,特別是這一點瓦解了郭松齡的勢力。

綜上所述,這三點說明了郭松齡為何會輸,失敗其實是必然的,當然不乏有日本人的助力、內部的瓦解,供給的跟不上等等。


像素說歷史


1925年11月22日,郭松齡於灤州統帥7萬精銳奉軍倒戈,反奉。

郭松齡軍一路克山海關,佔錦州,下新民,勢如破竹,所向披靡。張作霖巢穴奉天城(今瀋陽市)近在咫尺。攻下奉天城,推翻張作霖舊軍閥窮兵黷武的暴政,實現早年參加同盟會跟隨孫中山先生就有的民主思想。

嚴寒的東北,缺衣少食的郭松齡叛軍,在張學良的宣傳招降下,倒戈大半。郭松齡苦苦期盼的馮玉祥國民革命軍的聯合出兵遙遙無期。在被郭松齡拒絕合作的日本關東軍換上東北軍的軍裝炮火攻擊下,郭松齡軍兵敗巨流河。

郭松齡夫婦被俘,於奉天小河沿遇害。




繽揚


郭松齡兵敗的原因很多,而最主要原因是日本的直接介入,導致他功敗垂成。

郭松齡反奉的原由

郭松齡原本是東三省陸軍講武堂的戰術教官,後來因為當時在講武堂讀書的張學良賞識他的才能,所以大力提拔。此後郭松齡又在第一次直奉大戰時表現出色,所以很快成為奉系干將之一。

在第二次直奉大戰時,張作霖擊敗吳佩孚,控制了北洋政府大權,並奪取了河北、山東、江蘇、安徽等地盤。郭松齡在戰爭期間也是表現不錯,立下了不少戰功,本來也想著去撈個督軍噹噹。

然而張作霖的心腹楊宇霆和郭松齡一直不和,在他的攛掇下,郭松齡最終一無所獲,只得了一個京榆駐軍副司令的職位,統帥部隊坐鎮灤州。京榆駐軍司令名義上是張學良,不過因為他一向把軍務交給郭松齡處理,所以實際上是郭松齡以副司令的名義統帥全軍。

奉系的大舉擴張最終引起了其他軍閥的聯合反對,孫傳芳出兵攻打江蘇、安徽。奉系將領楊宇霆和姜登選大敗,兩省地盤全部被孫傳芳奪走。郭松齡原本就因為楊宇霆和姜登選從自己手裡搶走江蘇、安徽地盤有所不滿,此時更是覺得張作霖用人不公。

而張作霖為了和馮玉祥爭奪河北、綏遠地盤,有意對馮玉祥開戰。郭松齡認為自己賣命不過便宜了楊宇霆等人,而此時的直隸軍務督辦的李景林也擔心戰事會損害自己的利益,兩人於是逐漸走近。最終郭松齡、李景林和馮玉祥達成聯合反奉的協議。

起兵之初,郭松齡佔據了絕對優勢

郭松齡起兵依靠的就是他統帥的京榆駐軍,京榆駐軍下轄6個步兵師、1個騎兵師和兩個炮兵旅,共計7.5萬人,是奉軍最精銳的一支軍事力量。

而此時張作霖雖然號稱有40萬大軍,但是在江蘇的奉軍已經被孫傳芳打的大敗,暫時失去了戰鬥力。山東的張宗昌又忙著應付日益逼近的孫傳芳部隊。直隸李景林已經和郭松齡達成了默契。再扣除京榆駐軍,張作霖手下還有大約11萬,數量雖然比郭松齡要多一些,但是質量差距甚大,而且分散在東三省和熱河駐守,一時間難以聚集。擋在郭松齡和瀋陽之間的奉軍,僅有4個步兵旅、1個步兵團和1個騎兵旅。

因此在1925年11月24日,郭松齡通電反奉時,在局勢上佔據了絕對優勢。27日就攻佔了山海關,12月3日奪取了興城,5日突破奉軍在連山的防線,隨即佔領錦州,可以說是勢如破竹,長驅直入。

所以在12月6日時,局勢大為不利的張作霖召開軍事會議,考慮主動宣佈下野。

日本的干涉給了張作霖喘息之機

然而一直把東北當作自己勢力範圍的日本,卻將此次事變作為干涉東北的大好良機。日本一面宣佈嚴守中立,增派軍隊前往東北,一面派出代表去會晤張作霖和郭松齡,對他們進行拉攏和要挾。

最終郭松齡拒絕了日本的要求,而張作霖卻全部答應,日本於是決定全力支持張作霖,並迅速付諸行動。日本以中立為由,禁止郭松齡部使用南滿鐵路和在南滿鐵路附近活動,遲滯郭松齡的進軍速度,同時卻以南滿鐵路將吉林和黑龍江的奉軍運到前線,加上從連山敗退下來的部隊,奉軍很快集中起了6萬多人。

為了加強奉軍的戰鬥力,日本關東軍還抽調大批現役軍人去奉軍充當顧問,甚至直接加強到奉軍作戰部隊中去,在奉軍的炮兵部隊裡,就有大量的日本炮兵直接操作大炮,參加了之後的戰鬥。

李景林的態度轉變削弱了郭松齡的力量

而此時李景林的態度也起了轉變,郭松齡起兵以後,嶽維峻的國民二軍進攻河北。而國民二軍在北京政變時曾經是馮玉祥的盟友,所以李景林認為這是嶽維峻要和馮玉祥一起要搶自己地盤。加上日本也派代表遊說李景林,明確告知會支持張作霖,所以李景林決定轉而支持張作霖。

於是李景林一面禁止馮玉祥部通過天津去增援郭松齡,一面扣押了郭松齡存放在天津的後勤物資。郭松齡因此不得不分兵駐守山海關,防止李景林攻擊自己後路,而且郭部經過長途行軍後,部隊已經疲憊不堪,冬衣又被李景林扣押,凍傷、患病者不少,這麼一來,實際上抵達巨流河,和奉軍展開決戰的郭松齡軍,數量已經不足5萬,反而少於了奉軍。

而且郭松齡軍中有些人也和張學良偷偷聯繫,參謀長鄒作華更是命炮兵部隊不要瞄準奉軍陣地開炮,這種情況下,郭松齡最終遭到失敗也就很正常了。

結語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郭松齡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日本干涉,給了張作霖喘息之機無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


不沉的經遠


郭松齡失敗的原因有很多,既有郭松齡自身的原因,也有馮玉祥和李景林的原因,同時還有日本人的原因。


郭松齡是張學良的老師,也是張學良的好朋友,張學良和郭松林的關係非常好,張作霖曾經評價說:

“你除了不能把老婆給郭松齡,什麼好的東西都能給他!”


張學良能夠在兩次直奉戰爭中立功,主要都是靠著郭松林的幫助。郭松齡名義上在張學良帳下做副手,實際上是張學良部隊的總指揮,兩個人搭檔打了很多打仗,郭松齡也因此成為奉軍名將。

在第二次直奉戰爭時期,郭松齡在戰場上立功最多,張作霖卻沒有給他應有的封賞,郭松齡因此心懷不滿。第二次直奉戰爭時期,張作霖和馮玉祥是同盟的關係,第二次直奉戰爭結束後,張作霖想要攻打馮玉祥,下令讓郭松齡回來整軍備戰。


郭松齡一直反感軍閥戰爭,希望張作霖能夠擊中力量抵禦外侮,而張作霖一直不停地進行軍閥混戰。在接到張作霖的命令後,郭松齡便開始聯繫馮玉祥和李景林,準備舉兵叛變張作霖。

1925年11月郭松齡公開起兵討伐張作霖,他提出了三個要求:

  • 1、反對內戰主張和平,

  • 2、親日的張作霖下臺,

  • 3、張學良主政東北。

郭松齡的部隊都是奉軍精銳,在郭松齡叛亂前期,張作霖的部隊根本不是郭松林的對手。郭松齡軍隊攻克了山海關和錦州,攻佔奉天只是時間的問題,張作霖甚至想要下野讓位。此時的郭松齡幾乎已經勝券在握,然而在這個關鍵時刻,郭松林的盟友卻發生了內訌。馮玉祥為了奪取地盤,攻擊了李景林的直隸,又北上攻打了熱河的奉軍。

馮玉祥和李景林開打,讓郭松齡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地步,不過此時的郭松齡仍然具備一定的優勢,張作霖的主力還沒有集結完成。


日本人看到郭松齡的力量削弱,趁機威脅郭松齡出賣東北利益,郭松齡嚴詞拒絕了日本人的無理要求,不允許日本人參與戰爭。日本人隨即去找張作霖談判,狡猾的張作霖趁機向日本人許諾了大量的特權,獲得了日本人的幫助。在日本人的威脅下,郭松齡軍隊進攻的速度緩慢下來,張作霖趁機集合了數萬軍隊,同郭松齡在巨流河對峙。

張作霖派遣張學良作為前線指揮官,郭松齡的部隊都是張學良的舊部,看到張學良出現在對岸,他們都不願意繼續作戰。張學良派飛機在郭松齡軍隊上空撒傳單,郭松齡部隊軍心動搖,張作霖的主力也已經集合完畢。在進退兩難的情況下,郭松齡放棄軍隊逃走,最終被張作霖的手下抓住後處死。

郭松齡選擇了錯誤的盟友,在外交上不如張作霖圓滑,最終導致了他的失敗。在郭松齡戰敗被殺後,日本人向張作霖索要之前許諾的特權,張作霖全部反悔,惱羞成怒的日本人將張作霖炸死。假如郭松齡像張作霖一樣圓滑,先假裝許諾日本人特權,最後再反悔不予兌現,那麼郭松齡叛亂很可能會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