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垂涎欲滴的“包皮面”:山西面食中的佼佼者

讓人垂涎欲滴的“包皮面”:山西面食中的佼佼者

讓人垂涎欲滴的“包皮面”:山西面食中的佼佼者

北方人喜好麵食,猶如南方人愛大米,真可謂“情有獨鍾”。

北方人喜好麵食尤以山西人獨具,一日不食麵,總感覺嘴上無味,肚不殷實,唯有一碗熱氣騰騰,清香美味的麵食,方可撫慰舌尖上味蕾,讓遊離的魂魄找到安生之處,讓浮躁的身心煥發出別樣的精彩。

北方面食文化的代表有北京的炸醬麵,陝西的臊子面,山西的刀削麵。三大面食要數山西面食花樣繁多,手擀麵、撅片、抿角、撥面、燜面、貓耳朵等,毫不誇張的講:山西面食唯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就品相而言,色澤豔麗,湯汁濃郁,麵食勁道,爽滑可口。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山西面食受多元飲食文化的相互滲透,聰明的山西人以敏銳的嗅覺,抓住開放、包容、吸納、創新的理念,極大地豐富了山西面食文化的內容,在山西面館,北京的炸醬麵、陝西的臊子面已悄然走進大眾的視野。山西人聰明,在引進各種麵食文化的同時,大膽探索,在製作工藝上突出山西人口味“叼”的特性,在原料的選用上精心改良,把北京的炸醬麵和陝西的臊子面巧妙地融入了地方面食的靈魂,讓山西面食文化大放異彩。

讓人垂涎欲滴的“包皮面”:山西面食中的佼佼者

在山西面食中我最鍾情於地方面食----包皮面。包皮面誕生於困難時期,凝結著大寧人的聰明智慧,計劃經濟時期,由於物質匱乏,供應糧食細糧較少,平常家庭為了調劑日常生活飲食,巧婦們挖空心思粗糧細作,創新出獨具地方特色的麵食。包皮面,這是兒時最美妙的記憶,也是勤勞、慈祥、仁愛母親的象徵。包皮面烹飪程序比較繁瑣,在配料的選用上也比較講究。豆角選用夏天開水焯過,並在烈日下晾曬乾,食用時提前用溫水發泡,用刀切成指節大小的小段;土豆去皮,切成菱形小塊;西紅柿去皮切碎;黃豆芽選用粗壯較短的;燒肉切成筷子粗細的長條,配料備齊後,起鍋倒油,油溫升高放入燒肉,大寧特產香料敇麻花爆香,依次加入配料、鹽和醬油,注入適量的水。在湯菜熬製過程中,開始製作包皮面。玉米麵和白麵的比例是1:2,玉米麵用溫水攪拌捏成團,玉米麵團不宜過軟,否則包皮易破;白麵用溫水拌成絮狀,揉成光滑、柔軟的麵糰,在面板上用擀麵杖擀成中間厚四周薄的小圓形,把玉米麵包裹成麵糰,包口收緊朝下,再次用擀麵杖推成薄厚均勻的薄片,用刀切成等量長塊,待湯菜熬製成熟,把長塊面切成粗麵條,依次入鍋,出鍋前放入菠菜點綴,一鍋清香濃稠,爽滑可口的包皮面就這樣銘刻在記憶裡。

這是現代版的包皮面,艱苦歲月包皮面的配料唯有幹豆角,南瓜和豬油。包皮面出彩在於燒肉和幹豆。

北極星文學編委

總顧問 : 楊克

顧問團委員:

楊克 周瑟瑟 綠島 大槍 雪野

林栩 風過園林 鄒曉慧 班琳麗

雲子 張黎明

(排名不分先後)

總策劃師:陽坡牛

副總策劃師:任晉渝 苗旭宏 綠蔭

總編:空城

副總編: 陽坡牛

執行副總編: 青春

現代詩歌榮譽主編 陽坡牛

現代詩歌主編:郭宗社 副主編 特霞

麥先森 龍洋 桑根 原振東

古詩詞主編: 素心禪客 副主編 破劍 編輯 牛魔王

散文主編:忠明 編輯 :紫雲兒 閒庭信步

稿件管理:雪紛飛

北極星文學群主編: 雪紛飛 副主編: 阿蘭 車森

管理員: 影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