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得了肺炎是“咳嗽”咳出來的嗎?這裡幫家長解密肺炎種種問題

孩子得了肺炎是“咳嗽”咳出來的嗎?這裡幫家長解密肺炎種種問題

是肺炎嗎?

又是一年的冬季到了,我們老生常談“肺炎”這個不請自到的“老毛病”,許多家長打電話諮詢:孩子又咳嗽、發燒,這一“咳”就不停,真愁人。醫生告訴我們:孩子得了肺炎,是病毒引起,也有的說是細菌引起,還有說是得了支原體肺炎。可是我們哪裡知道肺炎要這麼區分、那麼分類,真是一頭霧水,簡單點說吧,聽“咳嗽”聲音能不能知道孩子得了肺炎?得的是什麼肺炎?什麼情況下我們需要去醫院看病治療?

話又說回來,一聽見孩子“咳嗽”,家長就著急,的確是啊,咳嗽是孩子冬天呼吸道最常有的症狀,大多數孩子在生長髮育過程中,都會有過咳嗽和患肺炎的經歷,而咳嗽的症狀也有許多不同,因此就會有不同的肺炎類型,而各種類型的肺炎也是根據基本病因、病原體進行分類,分類的目的是為了找準病因,有的放矢的針對病原體進行治療。

孩子得了肺炎是“咳嗽”咳出來的嗎?這裡幫家長解密肺炎種種問題

咳嗽了

一、從咳嗽的症狀區分肺炎:

1、以“喘憋”為主的咳嗽:這類咳嗽多為病毒感染引起的喘息型肺炎:患兒以喘憋、三凹徵和氣促為主要症狀。

喘憋具有年齡特點:喘憋多是嬰幼兒肺炎的特點,一般2~6個月或2歲以下嬰幼兒肺炎容易發生喘憋,而年長兒童較少見。

主要病原體:為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及鼻病毒等感染引起。

喘憋時主要症狀:患兒呼吸時總是伴隨從喉部發出的“噝噝”樣痰鳴音,似乎有痰咳不出;或呼吸時發出“呼嚕-呼嚕”樣的痰鳴音。嚴重時喘憋伴有較明顯的呼吸短促、鼻翼扇動和呼吸三凹徵(胸骨上窩、鎖骨上窩及肋軟骨凹陷),呼吸節律改變及呼吸暫停,患兒煩躁、哭鬧、拒哺乳、口周發紺、面色蒼白、多汗、易驚、尿少。

這裡需要強調:嬰幼兒持續喘憋具有很高的危險性,因為喘憋短時間就可以造成孩子持續的低氧血癥和呼吸困難,表現發紺、呼吸三凹徵、鼻翼扇動、肺動脈高壓和心力衰竭,所以,要注意觀察小嬰兒是否有喘憋和呼吸節律的改變,一旦發現孩子發紺和呼吸急促就儘快就醫。

嬰幼兒患喘息型肺炎,是由於病毒感染導致炎症反應綜合徵,呼吸道分泌物持續增加,很快堵塞氣管、支氣管及肺泡,患兒咳嗽咳痰調節機制不健全,無法排痰,加之炎症刺激,呼吸道痙攣狹窄,因此表現持續的喘憋。

2、痙攣性咳嗽:多為細菌感染(或異物)引起的陣發性痙攣性咳嗽。

痙攣性咳嗽的症狀表現:主要為喉部受刺激引起的一種咳嗽,表現突然陣發性劇烈咳嗽,咳嗽時為一聲連著一聲,似上氣不接下氣的急促咳嗽,咳嗽時面紅耳赤,發出“空-空”類似於老人咳嗽的聲音,有時引起聲門痙攣而發出哨笛音(口哨聲)和哮鳴音。

這類咳嗽多見於細菌感染引起的支氣管肺炎早期、百日咳、急性喉、支氣管炎,氣道異物和支原體肺炎。

痙攣性咳嗽是百日咳和喉支氣管炎最具特徵性咳嗽,百日咳多是百日咳桿菌引起,顧名思義,晨起咳嗽時間可長達百日。

3、 咳嗽症狀的改變及伴隨症狀:

◇ 咳嗽的規律:在肺炎初期多為頻繁的刺激性乾咳或痙攣性咳嗽,晨重午輕;發病的極期(病情進展期)咳嗽反而較初期減少,咳嗽有痰鳴音;恢復期咳嗽減少,以咳痰為主,大部分為白色泡沫痰,學齡前兒童患大葉性肺炎以咳鐵鏽色痰為特點,很容易區別。

◇ 小嬰兒咳嗽特點:多無痰,由於嬰兒咳嗽咳痰反射調節能力差,一般咳嗽不伴有咳痰,以口吐白沫和喘憋、氣促見常,咳嗽為陣發性單聲咳嗽,能聽見短促的“空-空”咳嗽聲,喉部有“噝-噝”的痰鳴音,似乎有痰咳不出。

◇ 學齡前兒童咳嗽特點:一般兒童咳嗽多為陣發性單身咳,呈“啃-啃”聲,無痰,多見於細菌性肺炎;也有刺激性、痙攣性乾咳或伴聲音嘶啞,多見於百日咳、急性喉、支氣管炎和支原體肺炎;還有以喘息為主的咳嗽,連續發出“呼-呲、呼-呲”樣咳嗽聲音,多見於病毒性肺炎和咳嗽變異性哮喘;出現發自胸腔內“空-空”犬吠樣或哨笛音樣咳嗽多見於急性喉支氣管炎及白喉。

二、 從病原體區分肺炎:

1、 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此肺炎以喘憋、氣促為特點;有輕度的發熱,往往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而中、重度會出現明顯的呼吸困難、喘憋、口唇發紺、鼻翼扇動及呼吸三凹徵。

2、 腺病毒肺炎的幾大特點:

◇ 季節性特點明顯,冬春季流行;

◇ 嬰幼兒好發病,主要在6個月至2歲兒童發病;

◇ 多有起病急驟而進展快、病情重,感染中毒反應重;

◇ 發熱,體溫高達39℃以上,熱程可持續2~3周;

◇ 喘憋明顯伴有呼吸困難、紫紺及呼吸三凹徵等缺氧表現;

◇ 多伴有嘔吐、腹瀉,嗜睡、驚厥、面色蒼白及尿少或無尿等多系統中毒症狀。

孩子得了肺炎是“咳嗽”咳出來的嗎?這裡幫家長解密肺炎種種問題

腺病毒是這樣的

3、 流感病毒肺炎特點:

除流感症狀如發熱、咳嗽、流涕打噴嚏外,伴有明顯的喘息及呼吸困難、紫紺和心力衰竭的表現。大兒童容易合併細菌感染、流感嗜血桿菌及支原體感染,因此,病情遷延時間長和感染不易控制。

4、 肺炎鏈球菌肺炎特點:5歲以下兒童多見,年長兒以大葉性肺炎表現,主要症狀以發熱、寒戰,體溫38~39℃,咳嗽、咳痰、呼吸急促、鼻翼扇動及胸痛,初期無痰,後期有白色泡沫痰或鐵鏽色痰。經過細菌培養及敏感菌試驗,抗生素治療效果較好。

5、 流感嗜血桿菌及肺炎克雷伯桿菌肺炎特點:

此類肺炎一般病情都比較重,因肺實變及壞死,遷延時間長,易產生耐藥菌,故治療比較困難,預後較差。

◇ 起病初期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如發熱、咳嗽、打噴嚏等,因此容易忽視;

◇ 感染中毒表現重如持續發熱,精神萎靡、嗜睡、咳嗽頻繁、呼吸困難、面色蒼白、口周發紺等休克表現。

6、肺炎支原體肺炎特點:近年來,支原體肺炎越來越被人們重視,是因為它具有非常明顯的特徵:

起病緩慢:容易忽視,咳嗽時間長,一般2~3周;

有年齡段特點:即多在5歲以上學齡兒童發病;

主要症狀為劇烈的刺激性乾咳:而且咳嗽比較頑固,有“一咳”就停不下來的特點。

發熱:但以中等熱度為主,體溫38~39℃之間;

一般肺部體徵不明顯:與胸片結果相反,聽診無囉音而胸片顯示斑片狀陰影。

只有紅黴素或阿奇黴素治療有效:

支原體是介於細菌和病毒之間的特殊微生物,即不同於細菌無細胞壁,也不同於病毒能夠複製,因此一般抗生素及抗病毒藥物治療無效,只有大環內酯類如紅黴素及阿奇黴素針對有效。

孩子得了肺炎是“咳嗽”咳出來的嗎?這裡幫家長解密肺炎種種問題

何時找醫生看病?

三、家長怎麼判斷孩子得了肺炎,何時去醫院比較合適呢?

上面我們把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咳嗽症狀特點及肺炎類型簡單的分析了,可能家長還是不太清楚怎麼知道孩子得了肺炎,下面我們把不同年齡段孩子容易出現的症狀再簡單介紹一下,對家長可能是一個啟發:

1、 新生兒(0~28天):新生兒肺炎往往沒有發熱、咳嗽,甚至有時候出現低體溫,體溫36.5℃以下;孩子表現少吃、不哭、少動,精神差,反應能力弱,容易嗆奶和口吐白沫。這時候家長就要儘快去醫院就診,特別是孩子突然精神萎靡和不吃奶,這種情況家長是來不及自己處理的,一定要及早就醫。

2、 嬰兒(1歲以內):往往先有明顯的咳嗽,漸漸加重,隨之會出現發熱,呼吸增快、喘息、甚至鼻翼扇動和呼吸困難,病情發展迅速,孩子不吃奶及嗆奶、煩躁哭鬧和精神萎靡,這時候也是應儘快去醫院就醫,不能耽誤。

3、幼兒(2~3歲):這個年齡段孩子最容易反覆呼吸道感染,起病先是發熱及上呼吸道感染症狀,繼之咳嗽。當孩子咳嗽劇烈、高熱不退2~3天,就會出現精神萎靡不振、煩躁哭鬧,就要積極就診。

反之,如果體溫下降,咳嗽減少,孩子可能僅僅是上呼吸道感染,而不是肺炎,家長可以繼續觀察,給孩子對症處理,如多喝開水,通通風,體溫高時用布洛芬降降溫即可。

4、學齡前及學齡兒童:這個時期孩子患支原體肺炎幾率多,也會有繼發細菌感染性肺炎,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的咳嗽,如果咳嗽增加並加劇,伴有發熱,體溫高而不退,這時候就要就診。

四、肺炎的重點預防:

最讓家長揪心的就是孩子得了肺炎怎麼能好的快些,其實,要讓孩子絕對不咳嗽或不得肺炎,這也是很難做到的,不如我們學習一點肺炎預防知識,在孩子日常的照護中,儘量做好肺炎的預防,減少患病的幾率,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養成房間開窗通風的好習慣和空氣淨化消毒:開窗通風可以減

少病原微生物的聚集,避免微生物侵襲;當然通風時主要不要讓孩子在對流的風口,家裡有條件的可以定期做空氣消毒。

2、堅持讓孩子適當戶外運動,增強體質:在陽光明媚的天氣裡,

適當戶外運動,即可以增強體質,同時還可以吸取新鮮空氣,有利於孩子儘早適應外部環境,減少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3、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尤其是冬春季呼吸道疾病流行時,規避交叉感染的幾率,同時,習慣在人群中戴口罩,避免空氣飛沫感染。

4、 生活規律: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以增強體質,增加免疫力。平時多飲水,促進循環和代謝。

5、 按時做好肺炎疫苗的預防接種:肺炎疫苗雖然不是計劃免疫範圍,但是,對於兒童是有必要接種肺炎疫苗,肺炎疫苗13價、18價及23價均是根據當前微生物菌株滅活後研製出來的,針對性很強,預防細菌感染是有效的。

孩子得了肺炎是“咳嗽”咳出來的嗎?這裡幫家長解密肺炎種種問題

五、 兒童患肺炎中家長容易產生的幾個誤區:

1、 肺炎是“咳”出來的:孩子一旦咳嗽,家長們就會擔心咳嗽“咳”出肺炎來,趕緊吃止咳藥吧;其實這是一個誤解,孩子咳嗽是因為致病菌和病毒導致肺部感染,才會引起咳嗽,絕不是咳嗽引起肺炎。

2、過早應用止咳化痰藥物干擾病情觀察:家長們習慣於凡是孩子咳嗽就止咳,諸不知咳嗽是人的一種反射,當肺炎初期,發生炎症反應時,炎症刺激呼吸道,反射性的引起咳嗽,這是一種信號,如果我們過早的應用止咳藥物,把咳嗽抑制住了,就不容易觀察病情變化。另外在極期,炎症滲出的過程就是要通過咳嗽運動將痰液咳出,所以不能過早止咳化痰,而是積極的抗感染治療。

3、操之過急、頻繁換藥:在臨床上經常遇見,一些家長見孩子2、3天體溫不降,就開始急躁並懷疑醫生在用藥方面準確性,就想換藥,但是,迄今為止也沒有什麼靈丹妙藥,任何藥物輸入體內都要經過血液運輸、吸收、代謝、發揮作用直至清除體外的過程,不可能立竿見影。

一般用藥2~3天見效是比較順利的治療結果,往往是3天以後病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嚴重時,醫生是會考慮調整用藥或換藥,比如根據炎症控制及耐藥菌情況調整抗生素;根據中毒反應應用特殊方案如激素、丙種球蛋白及支氣管、肺灌洗等,所以,一般情況家長應配合治療才能使孩子病情向好的方向發展。

4、 對抗生素、激素應用牴觸:肺炎應用抗生素治療一般都是有療程的,如果一味考慮副作用而半途終止療程,等於細菌沒有滅完,存活的一部分細菌會成為培養基而死灰復燃, 這樣病情遷延時間更長,假如用藥時間長了出現耐藥菌更麻煩,就如同我們爬上到半山腰堅持不了下來,如果再上去將會花費比原來數倍的力氣和時間。

激素應用主要是降低機體的炎症反應,干預腦水腫、休克等其他中毒反應,臨床應用激素是有原則的,短期應用激素是不會產生諸如庫欣氏綜合徵等不良反應的。

5、 覺得X光線有輻射,不願意拍胸片:看病是需要用一些特殊方法幫助我們分析病情和診斷的,前面我也談過,比如支原體肺炎,是間質性肺炎,也就是說炎症多彌散在肺間質而不在氣道里,一般聽診是聽不到囉音的,而拍片就可以瞭解炎症的分佈和肺門淋巴結的改變;

小嬰兒肺炎多數是病毒感染,分泌物堵塞氣管和支氣管、肺泡,病情演變非常快,也許短時間內就發生肺不張或肺實變,通過拍片可以幫助醫生儘快分析判斷病情,調整治療。

至於X射線,拍片的輻射量是非常小的,這是醫學影像學專家多年研究的結果,而且射線也是一過性,孩子是完全可以耐受和安全的,比起孩子肺部感染的侵害,拍片就不能相提並論了,家長不必糾結於此,要相信醫學科學的發展。

孩子得了肺炎是“咳嗽”咳出來的嗎?這裡幫家長解密肺炎種種問題

孩子戶外活動,健康快樂

總而言之:咳嗽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一個反射性運動,肺炎又是兒童在氣候變化、病毒及細菌感染等因素導致的最常見的呼吸道疾病,孩子咳嗽是否就是肺炎,以及什麼情況下需要就醫是家長最想知曉的,怎麼讓孩子少得肺炎,俗話說聽話聽音,我們就教大家聽“咳嗽”聲音,來辨別肺炎,最關鍵還是做好肺炎的預防,在日常生活中照料好孩子的穿衣戴口罩,一旦孩子得了肺炎需要就醫並配合醫生治療,減少孩子患病幾率。

\u001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