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漫画打脸中国父母:千万别让孩子被“撒谎式”育儿毁掉一生…

孩子撒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不作为、不理解、不原谅。

有时候,孩子撒谎的原因,可能就藏在父母的某一句话或者某一个行为里。

闺蜜和女儿然然的这件小事就很经典。

闺蜜在每天睡前,都会催促女儿然然刷牙,之后还会确认,每次然然的回答都是:刷了。可在一次偶然间,却发现然然撒谎了。她的怒火一下子就被点燃了,并大声问责起来,然然被吓得哇哇大哭。

爸爸闻声而来,和然然沟通之后才发现,原来是牙膏太辣了,孩子没办法接受,才不想刷牙……

然然很了解妈妈的暴脾气,生怕被问责,所以选择了撒谎。当你在问责孩子时,无形之中,也是给孩子创造了更多撒谎的条件。而爸爸却通过沟通来解决问题,然然说了实话。

家庭教育决定孩子的言行,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几乎都是对父母的投射。孩子撒谎,也大多与所处的家庭环境息息相关。

因此,

父母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到孩子,而孩子会撒谎的原因,也都能在父母身上找到。

当孩子撒谎时,我们要做的是去看看背后的原因,而不是着急地给孩子下判决书、惩罚孩子,这样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表现。

一幅漫画打脸中国父母:千万别让孩子被“撒谎式”育儿毁掉一生…

02

每一个孩子撒谎的背后,

父母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幅漫画:

一幅漫画打脸中国父母:千万别让孩子被“撒谎式”育儿毁掉一生…

​这幅图里面所描述的事情,应该是很多孩子的真实写照。

当孩子老实地告诉爸爸,是自己弄花了爸爸的领带时,爸爸骂了孩子并让他不要乱动东西;紧接着,孩子打碎花瓶,因为害怕被责骂,就说花瓶是被小猫给碰翻的,虽然撒了谎,但是爸爸却表扬了他。

很明显,爸爸的做法是在给孩子创造了撒谎的条件。这个漫画也告诉我们,父母的一言一行,甚至态度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孩子是否会撒谎也和父母息息相关。

(1)模仿大人的言行举止。

纪录片《镜子》中说道,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这就意味着,你什么样,孩子就会是什么样。

可能当你不想去上班时,曾当着孩子的面打电话给领导说,身体不舒服要请假。而孩子就会有样学样,不想去上学,想出各种借口。

“妈妈,我肚子疼,今天不能上学了。”
“妈妈,我身体没有力气,可不可以不去上学 了?”


“妈妈,今天天气不好,去不了学校了。”
……

孩子清楚地知道这样做,就可以不用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他的目的就达到了。

这不就是父母的“撒谎式”育儿吗?

还有,平常我们信手拈来的话语,也是撒谎式育儿的表现。比如为了不让孩子吞下口香糖,就骗孩子说吃下去会粘住肠子;怕孩子偷吃花生,就说吃了就会在头上长芽;怕孩子哭,就骗孩子说警察会把他抓走……

最后,当孩子知道这些是谎言时,就懂得原来是可以撒谎的,自然而然就学会了撒谎……

所以,大多数孩子学会撒谎是从父母开始的。

一幅漫画打脸中国父母:千万别让孩子被“撒谎式”育儿毁掉一生…

(2)吸引大人的目光,渴求关爱。

这一点在二胎家庭尤为明显,应该会感触颇深。

老大刚出生时,父母的目光全部聚焦在老大身上,而老二出生时,又把精力分给了老二,就会导致老大觉得爸爸妈妈不再爱他了,就会采用撒谎的方式,只为吸引住大家的目光。

田亮的女儿森碟在弟弟刚出生时,感受到自己失宠了,心里很不高兴。于是就趴在地上说脚疼。田亮夫妇连忙关心起森碟来,没多久,森碟又开心地跑去玩了。

很明显,森碟以为弟弟把爸爸妈妈的爱都分走了,才会用谎言吸引爸爸妈妈的注意,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当田亮夫妇来关心她的时候,很快就恢复了常态。

有时候孩子撒谎,往往是父母的行为在不经意间,给孩子营造出了“不爱自己”的假象,才会采用撒谎来试探父母,试探他们是否还爱自己。

这样的孩子,真叫人心疼啊!

(3)不信任父母或者是为了逃避惩罚,而做出的自我保护。

日剧《追忆潸然》中有这样一句扎心台词:“小孩子是从说真话大人却不相信的时候开始,才选择说谎的。”

确实如此,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你是如何学会撒谎的?

有一位网友分享了他的成长故事。

小时候因为贪玩,天黑了才回家,父亲很生气。他因为害怕受到责罚,就谎称在同学家做作业。父亲不相信,就说:你说实话,不然揍你。最后,他说了实话,但还是挨揍了。直到现在,他还会因为害怕挨揍,而习惯性地撒谎。

当你犯了错,父母希望你诚实。然而,在你诚实之后,换来的不是对诚实的嘉奖,而依旧是责备和打骂时。谁还愿意说实话呢?

撒谎,也是孩子保护自己的一种手段。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父母的任何一句话、任何一个行为,都有造成孩子撒谎的可能。孩子撒谎,父母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其实,孩子撒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不作为、不理解、不原谅。我们作为父母,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帮助孩子渡过难关。

一幅漫画打脸中国父母:千万别让孩子被“撒谎式”育儿毁掉一生…

03

面对孩子撒谎,我们该怎么做?

没有做错事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当发现孩子撒谎时,请不要立马怒气冲冲地责问他,也不要轻易定下“撒谎”的标签,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你的哪一个行为、哪一句话会给孩子造成极大的伤害。

第一步,先平复自己的心情,无条件接纳孩子,来获得孩子的信任。

当家长意识到孩子在撒谎时,一般的做法就是打骂孩子或者设圈套

你可能还不知道打骂孩子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哲学家罗素说过:“孩子不诚实几乎是恐惧的结果。”

而我同事和她儿子东东的这件事,可以说展现得淋漓尽致。

有一天,我去同事家玩,中途5岁的东东放学回家,手里拿着一张奖状,高兴地和家人分享自己获奖了的喜悦。结果同事却发现,奖状里的名字被儿子涂改过,用幼稚的笔迹书写着。

她知道儿子撒谎了,并大声质地问东东为什么要这么做?孩子被吓坏了,立马跑进房间钻进了床底,不敢出来,一边哭一边在不停地说:“我是坏孩子”。所有人听了,都不由得心疼起东东来。

东东有钻床底这样的行为,早已经证明了同事在教育孩子这方面,采取了过于粗暴、或者过于严厉的方式,导致东东对即将到来的危险充满了恐惧,更不敢说实话了。

这样方式只会逐渐消磨孩子对你的信任,同时也是给孩子的内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带来不可磨灭的阴影 。

设圈套更是不可取,因为你这样,孩子就要想出更多的谎言来圆谎,更加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比如说,兄弟两个玩着玩着,老二不小心打碎了桌上的花瓶,妈妈来了问是谁干的。老二立马心虚地指向老大,说是老大干的。这时候你已经看出老二在撒谎,可如果你反问他:真的是这样吗?他肯定会顺着你说,甚至会编出更多的谎言,那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千万不要打骂孩子或者设圈套,只有用平和的心态,去接受孩子的不完美,他才会愿意接受你,才能建立有效的沟通。

第二步,进一步赢得孩子的信任,引导他说出真相。

何洁和儿子在《不可思议的妈妈》中,有一个“是否给陌生人开门”的测试环节。在测试开始前,何洁曾叮嘱七宝,不可以给陌生人开门。最后七宝还是开了门,还被拿走了很多东西。

何洁回来后,问正在嚎啕大哭的七宝是不是开门了,因为害怕受到惩罚,他心虚地摇摇头。当知道何洁保证不会打骂时,他终于勇敢地承认自己撒了谎。

孩子有意识之后,发现只要自己做的事情不符合爸爸妈妈的期望,就会受到责骂和惩罚。根据经验,孩子当然会采取对自己有利的方式。

七宝一开始的撒谎,就是害怕被打骂。作为父母,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让孩子足够地信任你。你可以向孩子保证:

不管你说出来的真相是什么,爸爸妈妈都能接受,并且不会打骂你。

这是给了孩子进一步信任你的条件。就像何洁给了七宝足够的信任,七宝才能勇敢地说出实话。这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教导,从而也告诉孩子,只要你不撒谎,爸爸妈妈都能原谅你。

孩子不仅学到了正确的面对问题的态度,更不会在下一次犯错误的时候,首先想到的,要如何逃避父母的责骂了。同时,也是给自己和孩子沟通的机会。

一幅漫画打脸中国父母:千万别让孩子被“撒谎式”育儿毁掉一生…

第三步,肯定孩子承认错误,鼓励孩子说真话。

这一步格外重要,因为孩子非常害怕,在自己说出真相之后,爸爸妈妈就不再爱他了,害怕被失去。

所以,当孩子肯承认自己的错误时,你要做的就是要肯定他,或者给他一个拥抱,并告诉他很高兴他能说出实话,即使他撒了谎,你依旧爱他。

你也可以通过孩子心目中的“偶像”或者“美好的人”来鼓励和引导,比如说男孩喜欢的奥特曼、女孩喜欢的白雪公主。通过这些“偶像”,告诉孩子为什么大家都非常喜欢他们,因为他们从来不撒谎,而且非常善良等这样的言语,来鼓励孩子朝着他们的“偶像”去努力。

最后,你再告诉他,用撒谎来解决问题是无效的。如果下次再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以选择告诉爸爸妈妈,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

等他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就不会用撒谎来代替了,反而会用诚实来换取这样的鼓励和帮助。

04

其实,想让孩子不撒谎,最重要的还是父母以身作则。你若成为孩子的榜样,就会是他一生最棒的教科书。

但如果发现孩子撒谎,你也不必惊慌,撒谎是每一个孩子必须经历的成长过程。

只要每一位父母,都能耐心引导和陪伴孩子,分三步走,相信一定能帮助孩子顺利地渡过这个艰难的阶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