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激烈交鋒,紅星美凱龍究竟是天使還是惡魔?

有這麼一間家喻戶曉的上市公司,大部分媒體對它一片盛讚,稱其“業績亮眼,出現逆勢增長”。

與此同時,有少部分媒體持截然相反的觀點,認為其“粉飾業績”。此外,美凱龍還因借款負債擴大、利潤大幅度下降等問題遭到上交所問詢。

這家在輿論場存在一定爭議的便是家居行業的巨頭美凱龍(601828.SH)。

然而,輿論分歧之下,美凱龍的股價卻幾乎是沒有太多抵抗的單邊向下,真相究竟是什麼?


據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數據顯示,業績增長、財務風險以及轉型是輿論對於美凱龍最為關注的點。

業績增長之謎

根據美凱龍的三季報,今年1-9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8.24億元,扣非後淨利潤23.1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8.34%和5.13%。部分媒體稱其“業績亮眼,出現逆勢增長”。

然而,以《界面》為首的少數媒體,卻出現截然不同的看法。

數據上看,媒體宣傳”逆勢增長“不過是扣非之後淨利潤出現小幅增長,如果以淨利潤來看,這一數值在2019年甚至出現衰退。

輿論激烈交鋒,紅星美凱龍究竟是天使還是惡魔?

《界面》重點關注到美凱龍在會計政策上的操作。美凱龍的淨利潤中,包含大量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以2018年年報數據為例,淨利潤中包括17億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根據會計準則,公司用於出租、出售的房地產,可以計入“投資性房地產”。和傳統的固定資產相比,投資性房地產的計提折舊方式稍微靈活一些。有兩種計提折舊的方式:一是和傳統固定資產一樣計提折舊,二是可以不計提折舊,並且在出具報表的時間點進行評估,如果評估增值,可以計入利潤,體現為“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房地產龍頭萬科,按照傳統固定資產模式計提了折舊,報表相對穩健。美凱龍則在第二種方式上屢試不爽,2014年以來靠評估增值的利潤高達百億元之多。

在此不做未來房價的判斷,但隨著房地產行業的降溫,降價的城市越來越多,一旦開始出現評估減值,公司的淨利潤將大踏步的走向下降通道。

自媒體《透鏡公司研究》對於美凱龍的“神操作”做了更為詳細的闡述。提出美凱龍主營業務的實際盈利能力,遠非其表面財務數據那麼強悍,旗下賣場所在的物業資產升值每年貢獻了近4成利潤。更值得關注的是,

美凱龍甚至新的商場項目仍處建設階段,並未完工驗收,更未投入實際使用的情況下,就急於確認鉅額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

2018年年報顯示,紅星美凱龍所取得的17.67億元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收益並非主要來自其在持物業,而是主要來自其在建工程:紅星美凱龍67.29億元的在建工程,在2018年貢獻了9.55億元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佔其當年最終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總額的54.05%,佔當年淨利潤近20%,並在其他年份存在類似的操作。如此會計處理的合理性和動機也不得不令人起疑。

大量網友感到疑惑,美凱龍究竟是家居之王還是炒房之王?

財務風險驟增

通過評估增值,能夠在一定時間內美化業績,但卻無法帶來真實現金流,因此美凱龍的經營性現金流量淨額低於淨利潤。

近年美凱龍的資產負債率一直都在增加,從2015年底的48.58%提升至2018年的59.1%。截至2019年9月末,美凱龍的資產負債已經達到740.3億元,負債率升至60.67%。

高負債導致公司財務費用高企。據華西證券統計,美凱龍前三季度期間費用率整體上升4.08pct至36.61%。前三季度公司銷售費用率、管理費用率、研發費用率、財務費用率分別同比變動+1.43pct、+0.54pct、+0.09pct、+2.02pct至12.8%、9.7%、0.2%、13.8%,其中財務費用增加系2018年下半年新增融資致使有息負債規模上升,以及市場借款利率上升所致。

今年4月,標普曾發佈評級公告,將美凱龍的主體信用評級從“BBB-”下調至“BB+”,原因為其流動性弱化與再融資風險上升。

企業可以通過會計手段讓報表更為華麗,但卻無法改變企業的真實經營面貌和財務狀況。

行業下行 轉型走向何方?

房地產行業下行以及新零售衝擊使得傳統家裝行業遭遇到了巨大挑戰。

我國地方性家居品牌眾多,渠道分散,行業集中度低,即使強如紅星美凱龍,也深陷困局,加之行業景氣度的下降,為吸引更多客流,公司試圖增加新業態,重塑線下門店,完成數字化升級,尋找轉型新路徑。

轉型是美凱龍近年頻頻強調的戰略關鍵詞,通過搜索引擎也可以發現,市場上充斥著有關美凱龍轉型的報道,用的字眼包括“三駕馬車成型”、“健身房+X”、“海王101計劃”以及“聯手阿里轉型新零售”等等,看似非常華麗的辭藻,但實際效果又是如何?

《藍鯨財經》刊登的文章觀點相對謹慎,在認可美凱龍轉型中所處的競爭優勢的同時,提到公司出現高速擴張的負債問題。

《經濟觀察報》則對美凱龍的轉型效果比較悲觀,認為紅星美凱龍過去的轉型,並沒有解決傳統家居賣場C端用戶的痛點;新零售的目的應該是以“人”為中心,減輕C端用戶的負擔,但目前紅星美凱龍的新零售轉型還難以企及這個目標。

搜狐財經網刊登的一篇名為《紅星美凱龍人氣下滑,何興華髮布的海王100計劃難以成功》的文章對美凱龍的轉型有更為詳細的闡述:

業內認為,目前美凱龍的努力並不成功,因為在降低消費者決策的難度和成本,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的效果上並不明顯,只是揚湯止沸。 在銷售之前,美凱龍所謂大數據生成的設計方案還比較粗糙和原始,消費者還需要親自體驗和選擇方案;在銷售中,面對炫目的品牌,消費者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並沒有明顯提高,有時實際效果恰恰相反;在銷售後,美凱龍的家裝工藝與以往沒有太大區別,也缺乏引人注目的新事物。

實際表現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這一問題。根據美凱龍2018年年報,報告期內,通過網絡平臺銷售線下門店26.9萬家,營業額81.6億元。對於門店覆蓋6億多人的美凱龍來說,這個數字並不理想,如果與零售巨頭相比,差距更大。


放眼未來,美凱龍不僅在經營上面臨行業下行和轉型的難題,財務報表上也可能將迎來評估減值的負面衝擊,屆時業績增長將面臨更為巨大的壓力。二級市場上,美凱龍股價表現疲軟,目前投資者信心尚未完全建立,而美凱龍作為一隻老次新股後續還將面臨天量解禁潮,未來擺在美凱龍面前的挑戰有增無減,屆時輿論的聲浪或接踵而至。(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

輿論激烈交鋒,紅星美凱龍究竟是天使還是惡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