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怀一去难再返,电子游戏成了《数码宝贝》口碑的最大支撑

最近一段时间最具争议的游戏,除了小岛秀夫的《死亡搁浅》,就是Gamefreak的《宝可梦:剑/盾》,由于断代削图鉴、游戏风格的大改以及GF方面的说一套做一套引发了许多宝可梦粉丝们的不满。不管玩家们如何批评GF,如何不看好这一世代的新作,买还是一定会买的,它所承载的玩家们的情怀,是其他游戏所远不能比拟的。

情怀一去难再返,电子游戏成了《数码宝贝》口碑的最大支撑

但在另一边,与《宝可梦》几乎是同时出发,同样也是不少90后回忆的《数码宝贝》可就没这么幸运了,在不少人看来两部作品之间始终处于一个你来我往相互竞争的状态,一首“无限大”《Butterfly》响起来就能让不少人热血沸腾。事情确实如此,只不过在后续发展的过程中,《数码宝贝》可谓是辜负了粉丝们的期待,从一开始两部作品的定位就完全不同,如果说《宝可梦》选择的是全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而《数码宝贝》可谓是专攻于一条路最终撞到了墙。

“数码怪兽”

相信绝大多数人认识《数码宝贝》这个名字都是通过在2000年前后开播的TV动画,而了解这个IP的人都知道,《数码宝贝》这个名字在最初诞生时是以一种风格比较独特的“电子宠物”问世,早年间由万代出品的电子宠物玩具“拓麻歌子”在上市之后凭借可爱的形象以及极高的互动性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成功,而不论是从玩具造型还是游玩方式上来看,拓麻歌子都是面向女孩子们的玩具,鉴于这款玩具极具商业潜力,因此万代方面也打算推出一款面向男孩子们的电子宠物,名为“数码怪兽(Digital Monster)”。

情怀一去难再返,电子游戏成了《数码宝贝》口碑的最大支撑

初代数码怪兽游戏机(图为20周年复刻版)

直到今天,通过电视动画和周边产品推广玩具的营销手段依旧非常有市场,即便是《宝可梦》在最初播出的动画也是为了推广游戏,而”数码怪兽“也不例外,也为了推广自家的电子玩具推出了动画《数码宝贝大冒险》。凭借精良的制作以及深入人心的剧情设计,动画在全球领域都获得了相当高的评价,并且直到今天但凡是有二次元文化出现的地方都能见到《数码宝贝》的相关二次创作。动画的成功也直接推动了”数码怪兽“的销量,自1997年诞生到2001年期间,“数码怪兽”的销量高达2000万套。

情怀一去难再返,电子游戏成了《数码宝贝》口碑的最大支撑

初代动画主角团

定位

与《宝可梦》相比,《数码宝贝》的设定无疑要更“酷”一点,而且在剧情风格上更加偏向于青少年,动画中几位被选上的孩子在异世界与自己的数码兽建立羁绊并与邪恶的数码兽进行战斗,在战斗时还能够通过进化以提升战斗力,而数码兽的造型也是进化等级越高则越帅气。实际上,“数码怪兽”的玩具定位就是鼓励玩家培育自己的数码兽并与其他拥有数码兽的玩家进行对战,而在动画中绝大部分的人类角色几乎都处于同一阵营,虽然与玩具设定有出入,但也好歹是保留了“战斗”这一核心元素。

情怀一去难再返,电子游戏成了《数码宝贝》口碑的最大支撑

款式有很多,但玩法基本大同小异

但是,看过这部作品的人应该都能感受到,《数码宝贝》中主角的伙伴是“怪兽”,并且每一只怪兽都有能与人类主角进行交流的能力,导致人类与怪兽之间的关系比较平常,更像是人类驱使怪物去战斗,若非剧情设计则难以感受到双方之间的亲切感;而《宝可梦》虽然最初名为《口袋怪兽》,但所有的非人类角色几乎都是按照动物的形象进行设计,首先在造型上就更加的亲民,但两个种族之间会有一层无法直接交流的隔阂,剧情的塑造则是在这层隔阂的基础上循序渐进,通常是人类角色需要迁就宝可梦的性格而非宝可梦迁就人类,这个不起眼的设定促使剧情在表现上更加具有共鸣性。

情怀一去难再返,电子游戏成了《数码宝贝》口碑的最大支撑

需要知道的是,负责玩具销售的是万代,而负责动画制作的是东映,一直以来他们的都习惯“让动画的设计为玩具让步”,玩具怎么设计动画就要怎么设计,而不像《宝可梦》是动画跟着游戏走,这么做的最大弊端就是产品的销量直接与动画的制作质量捆绑,动画要是完了那玩具销量也就完了。因此,为了能够接连推出技术更加新颖的玩具,《数码宝贝》的动画也开始逐渐丰富世界观设定,甚至不在乎之前的设定另起世界观,虽然这么做勇气可嘉,但弊端就在于动画的设定几乎是一部一个受众群体,老粉丝们很难在新作品中被保留住,即出现了自二代之后每一代都有新粉丝加入,而每一代都有更多老粉丝脱坑的情况,以至于最新作《数码宝贝tri》即便让第一部的主角团全部回归,但却依旧让粉丝们有一种割裂感。

情怀一去难再返,电子游戏成了《数码宝贝》口碑的最大支撑

口碑崩坏的《数码宝贝tri》

保底

与《宝可梦》一样,万代方面除了以动画推广玩具,也推出了一系列周边产品,而游戏自然也是没有落下,毕竟“数码怪兽”本质上就是个游戏机。与游戏机不同的是,《数码宝贝》的游戏是按照动画片的设定进行制作的,毕竟一个电子宠物能有哪门子的剧情和设定。这就出现了一个意料之中的现象:若是没有看过动画,则一定不会对玩具和游戏感兴趣,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些周边产品基本都是粉丝向,质量上很难有保证。《数码宝贝》的游戏至今推出过几十款,掌机手机主机PC全部都有,他们也能被划分为大大小小的分支,其类型也是从RPG到休闲养成无所不有,这些游戏几乎是清一水的反响平平,甚至不会有太多的玩家会去关注。

情怀一去难再返,电子游戏成了《数码宝贝》口碑的最大支撑

PS平台《数码宝贝世界3》

2013年,万代方面曾推出过一款PSP平台独占的作品《数码宝贝大冒险》,这部作品可以说是整个《数码宝贝》游戏史上第一个取得成功的作品,很大程度上由于以整个第一部动画的剧情设计游戏流程,而另一方面游戏本身的素质也是可圈可点,作为一款纯粹的回合制RPG游戏来玩也非常不错,并没有严重的粉丝倾向。

情怀一去难再返,电子游戏成了《数码宝贝》口碑的最大支撑

《数码宝贝大冒险》

两年之后,负责游戏制作发行的万代南梦宫决定带着《数码宝贝》退出竞争激烈的子供向市场,转而向成人市场与海外市场,并推出了此前《数码兽世界》的续作《-next 0rder-》以及《数码宝贝物语》的续作《赛博侦探》,采用更加硬朗细腻的游戏画风,并且在人物设计上更加时尚帅气,而似乎《数码宝贝》系列无论做成什么类型也始终不如可玩性与策略性更强的RPG游戏,因此这两款游戏均采用了比较保守的RPG游戏模式,只不过前者注重养成,而后者则是比较传统的硬核向。这两款作品在RPG领域中均有着不错的口碑,只不过销量或许并不算非常理想,毕竟此前的老粉丝们已经被这个IP的动画消磨掉了全部的情怀,而这些游戏也就成了《数码宝贝》这个名字口碑上的唯一支撑。

情怀一去难再返,电子游戏成了《数码宝贝》口碑的最大支撑

《数码宝贝物语:赛博侦探》

结语

情怀一去难再返,电子游戏成了《数码宝贝》口碑的最大支撑

即将发售的《数码宝贝:绝境求生》

在饱经风雨之后的及时转变,算是保住了《数码宝贝》的最后底线,简单来说,对这个系列最具情怀的人群就是那些第一部动画的粉丝们,而如今这些人们早已成年,自然对于子供向的作品不再感兴趣,而后来这些较为优秀的作品定位就是面向这些人群,毕竟几乎每一代都有着各自的拥趸,无论是动画还是游戏都很难让全部粉丝都满足,不如优先取悦基数最大的群体。这么做虽然能够在当下稳住脚步,但注定不会走得太过长远,目前《数码宝贝》的社区环境正在逐渐变好,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数码宝贝》能够找到新的突破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