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打人”怎么解决?不能一概而论,3岁前后的解决方案不同

昨天妈妈群里有个宝妈说道自家孩子有喜欢大人的倾向,就好像每次到小区里面和小伙伴们玩耍,很多时候都是玩得很和谐很亲密,但是有时候难免会因为一些推搡,争端的问题,自家的孩子就喜欢直接上手了。

弄得自己也很尴尬,小朋友哭了,也要带着自家的孩子到处去道歉,和孩子讲:"不可以随便乱动手。"孩子点点头,到后面依旧我行我素。

有些家长则是紧接着说:"孩子爱打人这个习惯可不好,一定要制止呢!"因为他们家宝宝这是刚好相反,每次被其他小朋友无意识抓到或者推到,家长虽然心疼但也要和孩子说:"没关系的,这是他们和你玩呢,不小心的,他都和你道歉了我们接受好吗?"

是呀,很多时候,家长们都不想双方闹僵,但是又不知道这个爱打人的底线规则在哪里,我们该怎么处理这种社交情况,考验的可是父母的智商和情商了!

孩子“爱打人”怎么解决?不能一概而论,3岁前后的解决方案不同

3岁前后的孩子为什么那么爱打人,爱动手呢?

  • 三岁前:

孩子已经大部分已经可以理解他人的感受和情绪,但是不经意间就会流露出打人等攻击性的行为。

这是为什么呢?

1. 婴幼儿期孩子的大脑前额叶皮层负责的自我控制、理性思维等远远还没有成年人那么的成熟和了如指掌。不能很好的想大人那样---深思熟虑,所以就会表现出容易冲动,行事莽撞。

2. 身体动作发展的敏感期:这个时期的婴儿学会了随地的爬或者是行走,手作为孩子的第一玩具,当然要好好利用小手的力量去探索摆弄世界。就会表现为咬人、踢人、打人、捏人、抢东西等不好的行为。

3. 语言能力不足:孩子还不会说话或是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自我的肢体动作已经发展的很灵敏,讲不出来的他们很容易就直接用动作告诉他人。

并且1-2岁的孩子并不会意识到这是伤害别人不好的行为。

孩子“爱打人”怎么解决?不能一概而论,3岁前后的解决方案不同

  • 三岁后:

缺乏安全感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们会变得怯弱,胆小,畏缩;致使孩子会带有攻击性的外衣来保卫自己。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这也取决于孩子的性格。

他们会希望让父母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让别人注意到自己,宣示主权。通过打人的方式来宣告自己的能力,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以自我为中心。

难以控制情绪,不自信

三岁后的孩子有的时候只是因为喜欢你,想要和你交朋友就打了你一下脸,这也是孩子害羞不敢去表达的意思。

还有一种就是孩子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生气不开心都会统统的写在脸上。一着急,看到父母的斥骂,其他孩子的抢夺,怒火中烧的他们会不管不顾的打人。

自我意识萌芽,想要认可

三岁后的孩子自我意识非常敏感,他们这个时候会把自己的东西和领域看的非常重要。不要说其他的小朋友拿了他的玩具,哪怕是父母拿了孩子的吃的,孩子绝对会非常的生气,直接上手去打人。

孩子年幼,在觉得自己的界限被他人侵犯,第一反应绝对是简单粗暴的去维护自己的主权。他们要得到他人的认可,"打人"可能只是他的心里语言,或许不存在恶意。

孩子“爱打人”怎么解决?不能一概而论,3岁前后的解决方案不同

如何纠正三岁前孩子用"小手"解决问题的思想呢?

给予关怀

孩子既然缺乏安全感和存在感,父母就要给孩子充足的精神满足感,让孩子觉得快乐和满足。长期不关注孩子,你不会了解到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状况,容易变得暴躁易怒。

父母给予孩子多多的陪伴,在放学后,多问问孩子的学习状况和社交,多和孩子参与一些亲子活动,饭后的夜跑,周末的游乐园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发现孩子沮丧或者是不对劲的时候,一定要多多注意,孩子不愿意讲出来或者是不会讲就问宝宝:"你是身体不舒服吗?有人欺负你吗?你是不是不开心啊?"

演示对的行为,不要过度反应

既然孩子对于动作非常的灵敏,父母也就可以从肢体语言入手。当孩子"打人"后,千万不要过的反应,激烈的反问和阻止孩子:"你干什么啊?不可以打人!不对的!"孩子一看到父母为自己如此紧张和激动,就会觉得好玩,原来这就是打人啊!

妈妈可以用手轻轻拉住孩子,或者是抚摸来和孩子进行无声的交流,让孩子能感性认知情感。教会孩子拥抱,亲吻,抚摸来表达自己的喜爱和感恩。

孩子“爱打人”怎么解决?不能一概而论,3岁前后的解决方案不同

父母该如何引导三岁后孩子顺利度过"爱打人"的阶段期?

重视真挚的道歉过程

这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且进行反思,还教会孩子犯错误不可怕,不承认错误不道歉才是最可怕。

就好比如,孩子和其他小孩在玩耍中争夺打闹,我们可以等孩子平复好心情,再引导孩子:"你看,你把自己的好朋友都打哭了,你是不是要过去说对不起?"这是第一步陈述事实,接下来就要说说其后果,"你看看吧,他肯定很难过,被你打的手都红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最后可以鼓励孩子勇敢的去道歉,用真挚的语言,可以一起握手或者是拥抱。还锻炼了孩子的社交能力。

明确坚定的表达自己的立场

很多父母在孩子婴儿期就埋下了祸根,宝宝不小心打了长辈的脸,他们会顺势开玩笑道:"呀,小坏蛋,居然还打人。"虽然配上夸张的表情会引得宝宝大笑,但以后就有你哭的。

从小就要给孩子立下一条界线,一旦触碰后果会非常严重。比如5岁的孩子发脾气不肯吃饭打翻了碗,还狠狠推开妈妈的手。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妈妈要严肃,放下手中的事情,用平静坚定的眼神明确的告知孩子:"刚刚做了什么?你打了妈妈。打人是不对的,只会让妈妈受伤,还会很难过。"

最关键的就是让孩子知道你的底线,知道你想要表达的核心内容。

孩子“爱打人”怎么解决?不能一概而论,3岁前后的解决方案不同

细心观察,找出原因

首先弄清楚是不是真的攻击行为,如果只是孩子不小心错误的表达了自己的意思,父母就要告诉孩子如何是表达自我的友好。比如可以拍拍伙伴的肩膀,扯扯他的小手。

父母不要焦急去否定和斥骂孩子,至少我们要先倾听,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找出真正的原因。后面可以模拟情景,让孩子用第三者的立场去看到底该怎么做。

比如:"你怎么不开心了?是不是你和他抢滑滑梯了?一着急就打了他是吗?告诉妈妈打人对不对?是的,是不对的,你看你如果是他,你会怎么做?被打了,你是不是会很难过?"

孩子爱打人可不是一概而论,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模一样的,我们要分情况而定。爱打人是每个孩子的必经之路,父母一定要区分好,然后引导得当,教会孩子如何正确表达自我的情绪,提升社交能力。

孩子“爱打人”怎么解决?不能一概而论,3岁前后的解决方案不同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于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