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設急劇下滑 基建能否擔當支撐澳洲經濟的重任?

住宅建設急劇下滑 基建能否擔當支撐澳洲經濟的重任?

ACB News《澳華財經在線》11月14日訊 1989年,時任澳洲財長的保羅·基廷(Paul Keating)曾毫不掩飾地褒獎自己的成功改革贏得了公眾的支持,他說:“我保證,你走進澳洲任何一家寵物店,鸚鵡都在談論微觀經濟政策。”

30年後的今天,澳洲寵物店的鸚鵡都在談論的是“基礎設施”。

今年以來,各界都在不斷呼籲堪培拉放寬財政,將數十億澳元的財政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建設,用於創造就業、挽救經濟。

的確,目前大舉投資基建的最大理由是,借貸成本很低,合適的基礎設施項目有潛力提高未來經濟的生產能力。對基建投資會創造就業機會,也許還會對工資產生適度的上漲壓力。

但還有一個更為令人不安的理由是,住房建設已經跌入低谷,基建似乎不得不接棒擔綱拉動經濟和就業的重任。

住宅建設急劇下滑 基建能否擔當支撐澳洲經濟的重任?


住宅建築市場下跌深度超出預期

澳大利亞建築業高峰論壇(ACIF)預測機構本週警告,住宅建築市場下跌深度超出預期,經濟將更為依賴政府承諾的基礎設施支出來支持建築、就業和更廣泛的經濟。

ACIF的最新預測將今年住宅建築的下降預期從六個月前預測的5.7%擴大至8.4%,住房建築總價值從去年的1047億澳元下降至959億澳元。

ACIF建築預測委員會主席鮑勃·理查森(Bob Richardson)說:“不利的市場條件促使建築商退出新項目的開發;我們目睹了去年新住宅審批驟然下降,開工也有所下降。住宅建設活動的下降趨勢已定,這將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扭轉。”

上週五公佈的抵押貸款數據顯示,當前的住房價格上漲對刺激新住房開發無濟於事。與8月份相比,9月份房貸增長了4.8%,而新建住房的貸款下降了2.9%。向投資者提供的新貸款下降了4%。

澳央行週五下調了對今年新住宅投資的預期,證實了住房建設的惡化局面,這將使今年的建築業總產值減少1.7%,就業人數減少2%。

據安永首席經濟學家喬安·馬斯特斯(Joanne Masters)估計,作為一個勞動密集型行業,住宅建設吸納的就業人口約佔總就業人數的2%。(詳見: 《 》)

住宅建設急劇下滑 基建能否擔當支撐澳洲經濟的重任?

基建或難“抵消”住宅建築下滑

在住房建築業低迷的情況下,基礎設施建設能否抵消今年住房建築業的下滑?前景看起來並不樂觀。

住宅建設急劇下滑 基建能否擔當支撐澳洲經濟的重任?

ACIF顧問經濟師克里·巴里維斯(Kerry Barwise)估計,如果政府承諾的公共基礎設施支出無法實現,僅今年就將減少2.3萬個工作崗位。

儘管各州和聯邦政府的基礎設施支出計劃都加大了力度,但這項工作並未像承諾的那樣迅速展開。 ACIF截至2019年6月的年度數據顯示,由於實施計劃工作的延誤,基礎設施總支出625億澳元實際上比上一年減少5.5%。

大型項目的緩慢進展已經促使ACIF下調了未來幾年的基礎設施支出預期。今年5月預計今年的基建支出為732億澳元,目前預計為664億澳元。把對2021年的預測也從760億澳元下調至680億澳元。

巴里維斯說,新州去年WestConnex M4 East隧道和悉尼George Street輕軌鐵路建設的拖延就是一個例子。並且,問題不僅僅限於新州。去年澳洲大部分地區都遇到了基建拖延的情況。(詳見: 《 》)

住宅建設急劇下滑 基建能否擔當支撐澳洲經濟的重任?


PPP“缺陷”設障?

G20的全球基礎設施中心和牛津經濟研究院發佈的最新《全球基礎設施展望》稱,要想在未來維持經濟增長,則全球基礎設施支出需要大量增加。

該報告概述了從現在到2040年之間基礎設施支出可能短缺15萬億美元的情況,其中道路、電力和機場部門面臨最大的支出需求缺口。

報告稱:“世界將需要將其用於基礎設施佔GDP的比例提高到3.5%,而根據目前趨勢,這一比例為3.0%。”(詳見: 《 》)

儘管澳洲的大型基建項目,如悉尼的WestConnex和新的Metro,表明基礎設施支出激增,但這些項目不一定對澳大利亞最大的承包商有利。

據墨爾本大學的一份報告中在28個已完成的大型項目(價值5億澳元以上)中,利潤率從1%到43%的不等。實際上,從2000年開始,參與大型項目的承包商的資產負債表損失了60億澳元。

這個數字表明,澳大利亞每個已竣工的大型項目平均每年損失2.15億澳元,這給當地承包商帶來了巨大壓力,並且建設行業出現了巨大的洗牌,到現在全澳只有三個大型一級承包商,即CIMIC、John Holland和Lend Lease,同時許多外國承包商現在已經進入澳洲。

然而值得慶幸的是,澳洲有能力在本地和海外為基礎設施項目融資,尤其是從美國、西歐和、亞洲。

NAB全球基礎設施負責人Jaron Stallard表示,基礎設施支出隨著全球城市化進程的持續進行非常強勁。有大量的基礎設施需要追趕建設,而且全球經濟相對疲軟,各國央行在貨幣政策上更為寬鬆,從而又向全球釋放了許多廉價資本。並且大量私人資本也在進入基建領域。

但澳洲的問題在於,大型承包商對一些基建項目持謹慎態度,雖然公私合夥制模式在澳大利亞“行之有效”,但政府不願鎖定保證的承包商回報率,因為如果採取這種措施,可能會導致高昂的政府“埋單”,使項目無法執行。(詳見: 《 》)

他說:“關於PPP的問題一直存在爭議,特別是當事情進展不順利時,但不可否認的是私營部門帶來了很多項目專業知識,尤其項目持續運營成本方面,這是政府沒有的。”

在2019年澳大利亞基礎設施審計啟動儀式上,該組織主席朱莉安·阿爾羅(Julieanne Alroe)談到,儘管澳洲的大都市和較大的城市都有良好的基礎設施,但在許多地方,基礎設施提供水平低於高度發達國家所能接受的水平。解決這些不平衡問題,是各級政府的當務之急。

(鄭重聲明:ACB News《澳華財經在線》對本文保留全部著作權限,任何形式轉載請標註出處,違者必究。圖片來自網絡)

Tags: 基建經濟住宅建築業GDP地產房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