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旅遊背景下旅遊吸引物如何重構?

一、全域旅遊的發展背景

農業旅遊背景下旅遊吸引物如何重構?

農業旅遊背景下旅遊吸引物如何重構?

發展全域旅遊有以下幾方面背景:

一是當前區域經濟發展需要探尋新動力。第一產業的整體規模、產業鏈條、綜合效益等均需要有效增加,第二產業面臨生態環境脆弱瓶頸,當前工業汙染面臨越來越大的社會壓力,而且受到區位條件制約,不是所有地區都適合發展傳統工業;第三產業受主導產業轉型升級的影響,需要及時提高整體發展活力。在此背景下,區域經濟發展需要新動力。

農業旅遊背景下旅遊吸引物如何重構?

二是國內旅遊繁榮趨勢明顯。旅遊接待規模保持穩固增長,2011年的26.41億人次增長到2017年的50.01億人次,年均增長率約為12%。旅遊收入規模保持穩固增長,收入規模從2011年的1.93萬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5.40萬億元,年均增長率約為15%。“十三五”以來,我國經濟增幅存在收窄壓力,尋找旅遊發展等新動力成為社會共識。在中央出臺的多項促旅政策和國家旅遊主管部門實施的“治旅方略”的等紅利政策推動下,我國旅遊消費保持高速增長。

農業旅遊背景下旅遊吸引物如何重構?

三是新的區域發展理念離不開旅遊業。旅遊業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等國家戰略方向一致;符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模式;帶動社會經濟全面發展;實現產業的有效轉型升級;實現強市富民,促進居民整體素質提升;優化城鄉建設風貌,打造宜居環境,有利於當地居民,塑造良好投資環境,塑造宜業環境;打造優秀旅遊產品,形成宜遊環境。

農業旅遊背景下旅遊吸引物如何重構?

二、全域模式和景點模式的區別

農業旅遊背景下旅遊吸引物如何重構?

農業旅遊背景下旅遊吸引物如何重構?

從旅遊供給角度來講,全域旅遊是弱化景區景點概念,將社會上非傳統旅遊資源轉化為新旅遊資源的發展方式。其相對於景點旅遊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無景點。傳統的觀光遊注重景點的打造,這類旅遊吸引物與旅遊者的關係是分離的。而全域模式沒有明確的範圍界限,遊客喜歡的地方就是景點。

農業旅遊背景下旅遊吸引物如何重構?

第二,空間開放性。全域旅遊是把景點處於完全開放的環境內,旅遊者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偏好自主選擇周圍的環境和事物。

第三,主客互動性。全域旅遊打破旅遊者和社區居民之間的壁壘,旅遊者能夠深度體驗異域生活,滿足旅遊需求。

農業旅遊背景下旅遊吸引物如何重構?

三、全域背景下的旅遊吸引物重構

農業旅遊背景下旅遊吸引物如何重構?

農業旅遊背景下旅遊吸引物如何重構?

1、景區全域化

全域旅遊背景下依然需要打造旅遊吸引物,景區就是吸引物,就是要打造更有吸引力的、有地域特色的、凸顯獨特資源優勢的景區,而不是僵硬地對景區進行升級。景區全域化就是要打通景區內外、行業內外、區域內外阻礙區域旅遊要素流動和優化配置的一切瓶頸,打破部門分割、行政分割等,促進旅遊要素在全域範圍內充分流動和優化配置,進一步釋放全域旅遊生產力,提高全域旅遊全要素生產率。

農業旅遊背景下旅遊吸引物如何重構?

2、全域產品品牌構建

全域旅遊的核心吸引物還是產品,絕不限於傳統的景區景點,還包括賴以生存的空氣、陽光、民風民俗、特色小吃、城鄉建築風貌等眾多資源,抓好特色開發,避免千篇一律。

農業旅遊背景下旅遊吸引物如何重構?

3、完善資本引入體系,平衡主企關係

東道主的主動服務和旅遊企業的先進管理技能對全域式旅遊目的地的建設同等重要,政府在兩者之間要扮演好協調人的角色,前期以旅遊開發公司為主,後期以東道主為主。在目的地不同的發展階段,確定主次關係來確定利益的分配,增加兩者的協同作用。

農業旅遊背景下旅遊吸引物如何重構?

4、加強區域特色文化底蘊

因為旅遊企業文化對目的地的影響是局部小範圍的,而且後期發展成熟階段,旅遊企業的作用會弱化甚至消失。因此可以放寬對旅遊企業文化融合的要求,最好的莫過於雙方能找到文化共同點,達到全域式的一體化建設。

農業旅遊背景下旅遊吸引物如何重構?

5、轉變管理方式

從行業管理上來講,全域旅遊是要改變以部門為核心的行業管理體系,構建起以旅遊領域為核心的社會管理體系。傳統景點觀光遊圈地經營,各部門各自為政,導致旅遊各個環節錯位不對。全域旅遊轉變管理方式能夠保證吸引物的連續性和動態性,始終以最新、最適合的狀態吸引住旅遊者。

6、全域的旅遊服務

全域旅遊示範區既是一個地方硬實力的體現,也是軟實力的體現,從業者素質提升是重點,也是難點。在景區打破藩籬之時,培養提高本區域人們的文明習慣也是實現全域化最大的挑戰。全域旅遊服務包括有償服務和無償服務,也包含各項規定內的服務和無規定的服務。有償的、有規定服務的飽滿度,無償的、無規定服務的主動程度考驗的是這一區域人的文明程度,即維繫全域旅遊服務的核心是該區域人的文明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