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前夜,妻子刷30萬,男子氣急跳樓:衝動消費還要毀掉多少人

近日一則報道轟動全網:

11月10日,四川瀘州一29歲男子王某在雙十一前夜,突然爬上天台圍牆想要輕身。

警察趕到現場後,才發現原因出在王某妻子身上。

溝通後得知,王先生的妻子平日就愛好網購名牌包、香水、衣服等物品,僅2018年一年,就通過透支、貸款等方式消費20餘萬元,而一家子只靠王先生每月幾千元的收入。

好不容易勉強還清,沒想到妻子不聽勸阻,今年雙十一又花了30萬,萬念俱灰之下,他萌發了年頭,於是想跳樓。

雙十一前夜,妻子刷30萬,男子氣急跳樓:衝動消費還要毀掉多少人

雙十一前夜,妻子刷30萬,男子氣急跳樓:衝動消費還要毀掉多少人

雙十一前夜,妻子刷30萬,男子氣急跳樓:衝動消費還要毀掉多少人

這事傳到網上,不少網友說:真不怪這男人,一個月幾千塊,一年也就幾萬元,全家就靠他一個人養著。去年能冷靜下來,拼了命還清20萬已經很難了;今年又變本加厲,誰扛的住?

是啊,多少人扛的住呢!

但在消費主義盛行的當下,很多人明明知道這是一條不歸路,但就是不回頭!

雙十一前夜,妻子刷30萬,男子氣急跳樓:衝動消費還要毀掉多少人

01

就在前年,花唄發佈了《2017年輕人消費生活報告》,數據顯示,在中國近 1.7 億 90 後中,開通花唄的人數超過了 4500 萬,也就是說平均每 4 個 90 後就有 1 個使用花唄。在購買手機時,76% 的年輕用戶會選擇分期付款。

而在這樣盛行的消費主義之下,【裸貸】、【套路貸】因此得以在年輕人裡蓬勃發展,有深陷其中的人回憶:

“最起初,我只是想買一隻剛上市的iphoneX。一個月還300,我完全可以負擔的起。誰知慾望和貪念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噩夢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我開通了花唄,借唄等一系列的借貸工具,拆了東牆補西牆。還不起就分期,分期不行就套現。竭盡所能,費盡心機把賬務做的滴水不漏。”

“我不敢考研,不敢辭職,只能一步一步向前。用房租和吃飯以外的每一分錢來償還透支的每一個明天。”

…………

縱觀身邊,這些都還算幸運,不幸的人,更在這樣極端消費之下,被逼無奈,付出生命:

今年8月,南京某大學男生因身負7.2萬餘元校園貸無力償還,最終選擇從南京一商業廣場28樓跳下。

一段貸款經歷,要了一條命。

假如時光能重來,假如他能看到最後的結果,看到父母悲痛欲絕的場景,我想他肯定不會選擇貸款消費。

可是,人生哪裡有假如?

雙十一前夜,妻子刷30萬,男子氣急跳樓:衝動消費還要毀掉多少人

02

聽過一個段子:“那些過度消費,多次貸款的人都怎麼了?”

回答:“一半在跑路,一半在計劃跑路的路上”。

笑過之後,有些扎心,原本想花錢讓自己過的光鮮亮麗,引人羨慕——最後結果卻是人憎鬼厭,東躲西藏。

朋友老馬年初給我分享了一件事:

他隔壁的鄰居家裡有個大學生吳謀,平日管的嚴格,絕不給多錢多消費。但他卻看重了最新款的蘋果手機,錢不夠,只能經人介紹去某貸款平臺辦理貸款5000元。

結果卻是簽了1萬的借款合同,其中5000是利息、服務費和押金等。

1個月後,到了還款時間,吳某無力償還,貸款平臺便將這筆債務“轉讓”給了另一家貸款平臺, 用貸來的錢“平賬”;幾個月後,這樣的“平賬”在好幾家貸款平臺上演,原本5000元的貸款,1年以後,竟累積到幾十萬元。

後來,貸款平臺通過吳某通訊錄,對吳某的親朋好友狂轟濫炸,恐嚇威脅吳某父母,父母無奈,只能變賣家裡唯一的房子抵債。

一臺蘋果手機,最後虧掉一套房,說起來,多麼令人滑稽!這其中固然有貸款公司的惡,但要不是自身慾望的膨脹,如何能釀成這樣的悲劇?

雙十一前夜,妻子刷30萬,男子氣急跳樓:衝動消費還要毀掉多少人

03

不過度消費,就活不下去了嗎?這些看似美好的東西,真的對我們有用?

我有時常常問自己,最終結論是:其實我根本不需要!

就在前段時間我一直想要買華為的新手機,但蘋果手機才買了2年,雖然這個消費不過我一週的工資,但最後我還是反覆做了確定,最後在瞭解大家客觀評價之後,我才意識到:我不喜歡拍照,要這麼高像素幹什麼?;曲面屏固然好,但對我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嗎?;芯片技術的確很牛,但能給我帶來什麼確實的價值?

歸根結底,我只需要一款手機,能打電話,上網,偶爾玩玩遊戲完全足夠了——更好更新的手機,並不能給我帶來更多的東西。

其他東西也是一樣:商家告訴你,購物節這個划算,非常便宜,花比日用品貴一點的價格,你就獲得奢侈品的享受——這都是虛假的誘惑。

大多數時候,我們買了一堆東西,都是閒置在家裡,要麼變成廢銅爛鐵,要麼又通過閒魚轉賣出去了。

除了生存以外,其他需求都是虛假的,不真實的,是各類廣告強加於我們身上的,我們要學會分辨和剋制,選擇最重要的東西。

雙十一前夜,妻子刷30萬,男子氣急跳樓:衝動消費還要毀掉多少人

04

你也好,我也好,我們每個人都一樣——要不了這麼多東西,也不會因為無法消費什麼就要付出生命。

別讓物質裹著我們的意志前行,你是誰,不是由你的消費說了算!

工作不能代表你,銀行存款並不能代表你,你開的車也不能代表你,皮夾裡的東西不能代表你,衣服也不能代表你,你只是平凡眾生中的其中一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