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系列之“子”字

男人称“子”本来是公侯的头衔,后来表示尊贵的意思。

识字系列之“子”字

孔子是庶子出身,在当时是没有资格参加祭祀的。有一次他去参加宴会,杨虎站在门口不让他进,因为他家主人请的是士子,未请庶子,你还不够级别。

孔子从那之后就开始发奋学习了。所以年轻人多经历点事还是有好处的。后来孔子就提出一个说法:君子称子,不是士子才能称子。

从这时,“子”由官称变成了尊称。孔子的“子”,明显是尊称。实际上也透露了当时孔子的尴尬境地。

识字系列之“子”字

故事2了一为子。

人能知一,万事毕。知一者,无一之不知也。不知一者,无一之能知也。道起於一,其贵无偶,各居一处,以象天地人,故曰三一也。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生,神得一以灵。

什么意思呢?我们我们尊称古代有学问的大家叫子呢?因为在圣贤看来,人只要能知一,则什么事情都知道了。换句简单点的,叫格物致知,一门深入。行行皆有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那么从万事万物中,反过来由万物逆推到三,由三格物到二,由二格物到一,当你真正了一了,你就真正了道了。

就是孔子云: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矩即检,能心所欲了,自然不逾。矩,必须要到70才始,才能不矩,因为圣人之心没有一日是不自检的。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么这个检也是自孔子15岁立志学,再到30立,40不惑,50知命,60耳顺。皆凡矩之日,孔子当日毕检心。

检也可作捡,捡心,捡点其心,迹去不善以归于善。又因身心若一,检身则心亦必检,可以通过规范自己的穿着,言行,举止来检心。来了一。

一切都是为了达到子。了一。

当了一了,就子。子者,子子孙孙,生生不息。。如字。就是子后衍生之意。

下回我们聊字。汉字的字。

识字系列之“子”字

许叔重:许慎,字叔重。东汉学者,师事贾逵,攻古文经学,著《五经异义》、《说文解字》等书。 汉人称赞许慎经学博通之语。语出《后汉书.儒林传.许慎》:“(许慎)少博学经籍,马融常推敬之,时人为之语曰:‘五经无双许叔重’。”清.谭嗣同《石菊影庐笔识.思篇.四五》:“五经无双许叔重,说经不穷戴侍中,惟我元征齐年,泱泱其风。”

许慎在其著作《说文解字》里说道:子,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爲偁。象形。凡子之属皆从子。,古文子,从巛,象发也。,籀文子,囟有发,臂胫在几上也。 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爲偁。象形。凡子之属皆从子。(李阳冰曰:“子在襁緥中,足并也。”)

什么意思呢?翻译成现代文就是说《说文解字》:子,在十二地支之中,“子”代表十一月,这时阳气发动,万物滋生,人假借“子”作称呼。字形像幼儿的形象。所有与子相关的字,都采用“子”作边旁。,这是古文写法的“子”字,字形采用“巛”作边旁,巛,像幼儿的头发。,这是籀文写法的“子”字,头顶有头发,手臂与小腿都放在几案上。

识字系列之“子”字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十一月昜气动。万物滋。

律书。子者、滋也。言万物滋于下也。律历志曰。孶萌于子。

人㠯爲偁。

人各本譌入。今正。此与以朋爲朋攩、以韦爲皮韦、以乌爲乌呼、以来爲行来、以西爲东西一例。凡是说“以···为···”者、皆许君发明六书叚借之法。子本阳气动万物滋之偁。万物莫灵于人。故因叚借以为人之偁。

象形。

象物滋生之形。亦象人首与手足之形也。卽里切。一部。

古文子。从巛。象发也。

换句话说,就是因为人能生子,故让文与文合,文与字合,字于字合。音,形、意。三者合而成字。这就是真正古代造字法。

而“文”字,也作“彣”。以毛饰画而成彣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