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你預測,五年以後農村會發生哪些深刻的變化?

新大風歌


①未來農村面臨深刻的變化,是很多農民面對突出問題,隨著老齡化增加,青壯有不願意留在農村生活,面對耕地不想種地,不願種地或者不提耕地,最為突出問題是分散自然村面臨消失,逐漸走向集中,道路規劃,村莊規劃,集中統一管理。

②耕地逐漸走向規模化,機械化,自動化枝術化發展,小農經濟可能消失。

③農村新產業興起,農業深加工,養殖業深加工,食品深加工的農村產業。

④農村山區旅遊業面臨新機遇,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農村旅遊業成為農村熱門話題。





董書林


西門觀點:五年後,農村有以下三大變化:

一、種地人大幅度減少,規模化、機械化、企業化、現代化耕作越來越多。

五年後,也就是2024年。2018年,農村土地確權結束,大多數農民的承包地都確權發證,從法律上保障了土地成本經營權牢牢掌握在農民手裡,也為下一步土地流轉鋪平了道路。

中國農民之所以收入太低,主要原因是地少人多,人均僅有二畝耕地,無論怎麼耕種,也致不了富。所以,要想提高土地耕種利潤,必須減少種地人數。一個人耕種20畝土地和耕種2畝土地的平均利潤絕對差別很大。

所以,土地必須集中在少數人手裡耕作,而土地確權就為土地流轉奠定了基礎。農民把承包地的經營權流轉出去,而承包權還在自己手裡,不擔心不給租金,而租用者手裡有經營權受法律保護,出租者也不敢在租期內隨便受賄經營權,種地人就可以放心投資,使土地更加肥沃,增加機械化耕作,降低種糧成本,收益高了,願意種地的人就多了,土地就升值了,農民就能收取更高的租金。

二、自然條件差的村子越來越少。

國家精準扶貧的目的就是減少農村貧困戶,而貧困戶集中的地方恰恰是偏遠山區農村,自然條件非常差、居住分散、人口稀少的小村子。

貧困人口貧困的主要原因就是程村環境太差,為了徹底改變這些貧困人口的生存狀態,國家投資了大量資金把這些村子裡的農民整體搬遷到自然條件、居住條件好的地方生活。這就是精準扶貧過程中的易地搬遷。這樣的村子會越來越少,逐漸消失。

三、小城鎮大村鎮越來越多,適合農民居住的房子越來越多,農村風貌有很大改變。

今年,國家加大了農村居住環境的建設力度,加快了城鎮化的進度。最近,國家住建部出臺《關於農村住房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而且已經形成方案。《通知》提出,要建設一批適合農民居住,功能現代、風貌鄉土、成本經濟、結構安全、綠色環保的宜居型示範農房,然後全面推廣,改善農民居住環境,提升農村風貌。

這一方案的時間步驟是:2020年,在各省(區、市)試點縣(市、區、旗)建成一批可以扶植推廣的示範農房,條件好的地方爭取2019年建成一批示範農房。2022年,多數縣(區、市)建成試點農房,其經驗得到推廣應用。2035年,農村建設普遍有管理,農民居住條件和環境和鄉村風貌普遍得到改善,大多數農民住上適應新的生活的宜居性農房。而且有設施齊全的配套設施,比如學校、醫院,超市等,農民上學難、看病難的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謝謝您的關注,期待您的看法!


西門白甫


以你預測,五年以後農村會發生哪些深刻的變化?

從小孩時候離開農村到城市裡生活,如今在回到農村去時不時都會感嘆一聲農村的變化真的啊。這種變化有好的改變,也有讓人心疼的改變。如果以現在2019年在往後看5年農村會有哪些深刻的變化,我想一定會有下面幾點。

1、農村人口會越來越少。很多地方變得荒蕪,人煙稀少,天地荒廢。其實現在很多農村已經呈現了這樣的景象。由於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很多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原本的小村落沒落。當然也會有建設的非常好的農村出現。大家也可以留言曬曬自己的家鄉。


2、斷親現象會越來越嚴重。在農村以前是很講究家族輩分觀念,人情味很濃。但是隨著時代不斷髮展,很多時候人情反而成了一種負擔,家庭越來越小。以前都是一家7、8口人,而現在農村的4口之間都是越來越少了。親戚之間走動也是越來越少,越來越向城裡靠齊了。

我認為當然也會有一些好的變化出現:

1、有些農村生活得條件會越來越好,向城裡看齊。國家一直提倡農村振興計劃,要發展農村,改善農民生活條件,在一些地區推出很好的政策。利於建統一住宅,幫助脫貧等等。都會讓一些農村的環境越來越好。

2、生產生活方式發生改變。隨著越來越多商品,文化產品等等從城市流向農村,農村的生活也會發生改變,例如網絡,無人機+農業的生產方式,等等都會改變農村發展與生活。

當然也會出現一些不確定的因素,例如:

1、環境汙染。雖然一直在治理農村的環境汙染問題,但是由於農村攤子大,管理難度大,再加上流行農村的商品越多產生的垃圾也會越多。如果沒有有效的資料,農村未來的環境會是一個大問題。


新農小夥


人們常說三年一小變,五年一大變。要說起五年後農村會發生那些變化。我覺得可能會有以5大最明顯的變化。

1.房子的變化。

現代的農村有錢💰的都去城市買房子,搬遷到城裡去了。沒錢💰的最起碼也得把老房子翻修一下吧,經濟差不多會選擇另建建一處房子。特別貧窮的號召國家政策移民搬遷,住個小區是不成問題的。

五年後農村的變化據我說還是房子的變化,除了土地,房子就是農民的根本。那時候基本見不到土木結構的房子了。農民住的不是小區就是自家建的別墅了。

2.人口的變化。

隨著二胎的開放和老齡化的加快。五年後可能孫子和小兒子一樣大的事,在農村比比皆是,成了見怪不怪的事了。老人不用說明顯的就會增多了。也就意味著老人和小孩成了農村的主力軍了。

3.村子的變化。

五年後許多小的村子就會被合併成一個社區。住進高檔的小區,人口密集了,管理更加的方便快捷。水電費都得像城裡一樣買卡充錢了吧!

4.路面的變化。

五年後可能泥濘坑窪的路面會成為一代人的回憶,隨之而來的就是柏油大馬路之少也得個硬化水泥路吧。

5.交通工具的變化。

以前的農村給人最大的不便,就是交通的不便。那麼五年後呢?私家車會越來越多,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輛小橋車。摩托隨之少了。自行車🚲反而多了。開橋車是發展的需要,騎自行車🚲是健康的需要。堵車也會成為司空見慣的事。偶爾還會多幾處紅綠燈。

五年後大的變化應該就是這5大變化吧。小的變化那就不用說多的去了。如果你覺得還有別的變化可以交流。





大少白話


五年以後的農村將發生哪些深刻的變化?


說實話五年的時間不是很長也不是很短,但是對於農村的發展來說,因為國家現在重視三農的問題,很多方面還是會有很大變化的,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說下:

種地人口方面

我國人口老齡化嚴重,加上年輕人很少有回家務農的,這就會導致種地的人將會減少,年輕人還是留在城市打拼,條件好的把父母接到城市養老,條件不好的,父母雖然已經年邁但還是得種地幹活,這是目前來說很多農村存在的實情,若干年後還是依然存在的!



孩子教育問題

農村的教育水平有限,師資力量有限,而且孩子是一年比一年少了,雖然國家放開二胎政策,但還是有很多家庭不願要二胎了,畢竟現在養一個孩子的投入也很多,孩子會越來越少,農村出去的年輕會把孩子就在城市上學,根本不會在農村上學,我家這邊就有很多這樣的,孩子越來越少就會把很多村的學校撤掉合併到鄉里,我認為孩子的教育問題不會有改善的,畢竟農村的教育水平和城市的相差太大,五年後學校會越來越少!



畢竟五年的時間還是太短了,很多規劃還是看不到效果的,但我相信很多農村的整體生活水平還是會提高的,尤其是那些在城市郊區離城市較近的農村,會因為城市的發展而被重新規劃,而農業方面對於土地確權以及流轉問題,將會大面積實現!

對此大家有什麼想說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草根小閆


五年以後,農村變化一定會很大,關鍵是哪些屬於“深刻”變化?

何謂“深刻”變化,應該就是範圍廣、程度深、影響大的變化,甚至是革命性的變化。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大力實施,農村變化也越來越快。私下認為,以下幾個方面應該有大的變化。

一是有些村莊會消失。城鄉一體化發展,是大勢所趨。隨著各地交通格局的改變,過去遍佈山山沖沖的自然村落,已不適應新的發展形勢,農村人口處於盡輸出狀態,有些走出來的人都不願再回去了。尤其是一些難以融進城鄉一體化格局的偏遠小山村,因進出不便,會加快消失。在易地扶貧搬遷、合村並鎮中,過去無序的農村佈局會重新洗牌。新農村會打破村組甚至鄉鎮界限,向交通幹線、城鄉結合部、自然資源稟賦較好的宜居地適度集中,形成“農村社區”。這種現象其實早已出現,不過在鄉村振興戰略推進中會加快。有些地方真的成了“回不去的農村”。



二是大多農村田地要數字化。一家一戶的田地承包模式已不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農村大片田地荒蕪就是證明。在維護農村穩定和現行農村土地政策的前提下,一定會加大對農村分散田地的整合力度,把小地塊變成大基地,讓田地向種養大戶、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公司集中,既解決田地荒蕪問題,又便於集約化、機械化、產業化,提高農業效益。如何整合,那就是將適宜成片耕作的農村土地,忽略地塊邊界,進行數字化登記,分到各家各戶的僅是一個面積數字,農戶按數字多少入股或分紅。


三是大量農民不再做農民。未來五年,應該是願意當農民的在家當農民,不願意當農民的會尋找其它出路。農民早已不被土地所束縛。當前的擇業觀會讓更多農村新一代年輕人,不願選擇當農民,或經商、或做手工業、或外出打工等等。沒有外出的,要麼會成為新一代的職業農民,當“農業老闆”;要麼走不出去的在家幫農業實體打打工。隨著農業效率的提高,農民數量會大量減少。當農民還是選擇幹其它事業,要提前做好準備。

四是農產品進市場變得容易。搞農業早已不是為溫飽,要有效益必須面向市場。過去農產品量少了賺不到錢、量多又愁沒人要的現狀,應該大有緩解。一方面,做現代農業的人,圍繞市場來生產的頭腦越來越靈光;另一方面,現在網絡信息發達,尤其農村電商的普及,讓優質農產品進入市場變得越來越容易。網絡就是一條信息高速公路,跨縣、跨省甚至出國銷售都不是問題。如果你的產品是名優特農產品,基本不愁銷路。



五是“兩棲家庭”越來越流行。一戶一宅的居住模式會被大大打破,農村有房子、城市也有房子的“兩棲家庭”較流行。農村人進城買房子,是為了家庭發展的需要;而城市人到農村做房子,是為了改善生活質量的需要。農村有鄉愁、有山水、有清新空氣、有安靜環境,是修身養性的好地方,而城市有謀生門路、有優質公共資源、有良好發展潛力,是走向遠方的好跳板。

六是農村弱勢群體甚至懶漢也有生活保障。社會越發展,農村的保障體系越完善。農村弱勢群體每月會有一定的生活保障金,確保基本生活無憂。甚至是懶漢也不用擔心會餓死,也會在保障之列。但懶漢若想過上好日子,必須勞動,必須奮鬥,再好的政策也不會養懶人。



五年後的農村,還有哪些深刻變化呢?歡迎大家參與討論交流。


上善崇陽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雷鋒鄉橋棚村在深山老林被世人遺忘的角落。村裡年輕人全出來了,自謀生路。這幾年美麗鄉村春風吹過來,外面好多村發展起來了。山高路遠鞭長莫及,村裡鄉里也想幫助發展起來。沒經濟基礎一切美好夢想付之東流,回家還是看不到希望。青山綠水金山銀山,美麗鄉村綠盎然。春風一次又一次吹過來,好像有一點波瀾動靜。依然雷聲大雨點小,村幹部不團結。各有各的想法,把好經念歪了。天台臨海電視臺報道樂安古道,修建口號好多年了。還是一籌莫展,中央電視臺影友園地報道:樂安古道今猶在,一石激起千層浪。雖然辦法想了又想,沒有資金一切等於零。大家去看看沒有一句話好說,鄰居南黃古道發展紅紅火火。應該學習她許多創意理念,知名度歷史各方面都比南黃古道久遠,依然徘徊原地。去年底張莊至橋棚高速隧道打通了,又是一次信心。相信春風一定能吹過來,樂安古道別來無恙。祝福送給你希望你早日迎來發展的春天,把自己打造成台州市天台山雷鋒鄉最美的黃金旅遊線路目的地,文峰橋回湍橋天靈橋綠情橋喜迎天下客……





範正偉2


依你預測,五年以後農村會發生哪些深刻的變化?

五年,是一個很樂觀的數字時間,不長不短,比較符合人們的預期,因此國人很喜歡提“五年計劃”這個詞,是一個吉利數字,很有期盼感。其實,早就有人說過,一個國家的經濟面貌,每一個五年都將會有一個較大的變化。五年目標,給人的壓力也不大,還能激發正能量。


那麼在農村,未來五年時間,又能發生哪些深刻的變化的呢?其實這個國家早就會有預測,不過主要都是大的方向,只要按部就班的執行到位,一般都能實現預期的規劃目標。從每年發佈的一號文件可以看出,未來的農村發展關鍵詞還是“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要實現什麼?就是農村美,農業強,農民富。那大體輪廓就出來了,未來五年農村發生的深刻變化就是,一是基礎設施建設更好,二是三農產業項目更多,三是土地流轉規模化經營更深入。就像一個網友說的那樣,五年以後的農村,一是房子更舒適宜居了,二是農村老人和小孩兒多了,三是路面交通更方便快捷,其實農村人家裡的小車多了。

以上說的,不過是能看到的表象,還有更深層次的變化。我倒是可以舉幾個例子,但也不會全面。不過都是圍繞鄉村振興發揮的。總的說來還是農村美,農業強,農民富。這也就是廣大農民期盼的結果呀。農村美,表現在不管是社區還是村莊,都乾淨有序,垃圾亂丟現象大大減少,農村廁所革命完成,家家通自來水,排汙廢水管網鋪設好了。農戶門口和公路兩邊栽滿風景樹木和花草。

農業強。小農農耕經濟和適度規模化經營並存,當然小農農耕經濟會慢慢縮小,最後除了偏遠山區全部實現連片成片集中經營,農村合作社和農業公司成為職業農民的集散地。大型機械化設備作業,大大降低了農業投入的成本問題。

農民富。土地流轉出去收入租賃金,村集體財產權益分紅,農村年輕人外出打工或者家門口創業成為今後農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通過技能培訓,從農村本土湧現出大量的有證書的職業農民,將來就是農村發現的生力軍。有機生態農業在農村興起,三農電子商務在農村快速發展,各地的農特產品通過物流網絡發往全國各地。

五年不長,彈指一揮間,讓我們一同見證。預祝農村人都有房有車,農村有房城裡有房,結婚生子不在發愁作難,剩下的大齡男青年都去國外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


農村老俗話


五年以後鄉村會變成什麼樣子,先看一下這些年鄉村的變化。

從“農村包圍城市”到“城市覆蓋農村”

無論是勞動力不斷外流、農業佔整體經濟比例下跌、還是農村人身份認同的變化,都反映出同樣一個問題:農村其實已經被抽掉了精神和脊髓,已經日益喪失了其文化的、社會的獨立地位,成為城市不折不扣的附屬品,或者稱之為“暫時還沒有成為城市的地區”。

中國今天的城市群格局,基本上是以產業集群和經濟發達程度劃分,輔之以縱橫全國的高鐵線相連接,形成城市網絡和所謂的23個“大型城市群”。

這些人口聚集工作、生活的地區,均是按照城市的需要和發展邏輯構建的,在其中,農村只是被人視為落後、愚昧、貧窮的一個邊緣角色,它能為城市提供最具有價值的東西,就是大量的廉價勞動力。

實際上,過去幾十年來中國經濟的“起飛”,是以兩次勞動力市場的“供給側改革”為核心。大量廉價勞動力在這個過程中被憑空“製造”出來。

第一次是上世紀90年代開始到新世紀之初,中國掀起了大規模的城市基建、地產建設,同時也走上了低端加工出口業。城鎮大量的用工需求讓很多農民放棄土地進入城市。這個過程至少把1億以上的農民變成了城裡的農民工和臨時工。

此後,中國經濟向第三產業的轉型又將原本的農民工和還沒進城務工的農民變成了城市的低端服務業從業者。來回這麼一折騰,大量的農民“不見了”,城市裡卻“多出來”一大群低端務工者。

這些人在過去的至少二十年裡用艱苦的勞動將自己變成了助推中國經濟騰飛的“燃料”,然而到頭來卻發現自己卻最終成為了既不能完全融進城市,同時也沒辦法回到鄉村的尷尬人群。經濟發展的貢獻由他們做了,但好處似乎沒有得到。

當然,這個現象說來也並沒有太值得大驚小怪的。考察中國曆次的社會變革,基本上都是城市的貴族享受利益和好處,農民和農村墊付大部分社會轉型的成本。這個並不公平的規律,從古至今一直奏效。

政治學家波蘭尼在《大轉型》一書中曾指出:在工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勞動力的市場化給了日益瓦解的社會秩序致命一擊。因為它徹底地破除了個人對傳統社會秩序,及其他的習俗、規則的依附關係。

在“市場經濟”的旗號下,市場顛覆了傳統的與社會之間的關係,包括價值觀、社會關係、人與社會之間的有機聚合、生存環境,把延續了千百年的傳統社會分解。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可以說:中國的工業化和市場經濟進程,其最大的代價就是農村勞動力流向城市造成的農村地區全方位的 “空心化”,農村經濟和社會因此徹底被分解。

並且,隨著現在中國產業結構的轉型,農業和傳統工業進一步萎縮,第三產業的比重和作用更加突出,一二線城市大多是金融、交通和服務業的中心,在經濟轉型升級中發揮的引領作用十分明顯,就業崗位多。

這意味著,城市群的膨脹和農村的加速萎縮,在未來還將持續。不少政府部門的專家依然認為,中國距離發達國家80%的城市化率還有很大距離,由此可見,城市化的推進速度未來不會減慢。

中國的所謂城市群,其實是農民大量進城務工的副作用。離開鄉土來到城市務工的人在並不長的時間裡增長數億之多,據統計,2017年末,中國城鎮常住人口已將近8.1347億人,比上年末增加2049萬人。這個數字早已超過了在農村居住的人口。

一二線城市顯然無法容納這麼多的人,於是,大城市周邊的市鎮和小城市開始容納這些進城務工者棲身。這些既不像城市又不像農村的地方也被稱為“城鄉結合部”。今天的城鄉結合部,實際上已經取代了傳統意義上的農村,成為中國最典型意義上的基層社會。

有人受不了城裡的競爭壓力,產生了“城裡套路深,我想回農村”的想法。但可惜,傳統的農村幾近消失,想回也回不去了。現在的中國,早已改變了“農村包圍城市”的經濟格局,走上了“城市覆蓋農村”的發展道路。

大城市就像是一座巨型工廠,持續吸納周邊的土地、人力、資本。普通人除了在城裡假裝高端人士繼續打工以外,其他可行的選擇非常有限。

至於說像空殼一樣被我們拋棄掉的農村,如今除了懷念,我們恐怕也不能再做些別的什麼,無非是隨著大流往前走,儘量不去想那些自己無力改變之事。這樣的情況我們早已習慣了,畢竟,在這個國家做人,總是要忍受很多的無奈、無語、無助與無力。











鄉村文旅


五年後農村人更窮,因為種地貼錢,去城裡打工又找不到活幹,回農村建房子的砂子、石頭按斤賣錢,大中華歷史五千年,那朝那代的砂石按斤賣錢?全都被有權有錢人籠斷,所以五年後農村人更窮。又因為汙染空氣不許磚廠燒磚,所以磚價長上了天,家裡有坑不許燒煙,8、90歲的老人總有凍死的那一天,農民不知該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