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猪头——熟面熟面

潮汕歇后语“火烧猪头——熟面熟面”,前半截讲烹制猪头的一道重要程序烧毛,经过炉火燎烧的猪头毛焦皮黑,半生不熟;后半截说明这种情形就像生活中突然遇到一个有点儿脸熟,似曾相识但又叫不出名字的人。

火烧猪头——熟面熟面

用作供品的猪头

有人也许会说,为什么要烧毛呢?用刀刮不是更直接吗?其实不然。理由一是刀刮的效率和效果远远不及火烧,所谓火烧一大片,更不要说猪耳猪鼻等一些无法下刀的部位了;二是烧毛能够产生特别的烹饪效果。有一句叫“瘦狗肥燃(音:篮)”的潮汕俗语,是说经过烧毛之后,即使是瘦狗都会流出油水;三是去除异味。《吕氏春秋·本味》借伊尹之口说:“夫三群之虫,水居者腥,肉攫者臊,草食者膻。”这些动物的异味,多数存在于皮下脂肪层中,经过明火烧烤之后往往能够去除。

按照潮菜的传统,猪头肉最常见的烹饪方法是卤制。潮式卤猪头肉的方法与卤狮头鹅差不多,除了大小茴香、丁香、桂皮等香料,还要加入大量的南姜。卤时要整副猪脸皮卤制,不能贪图方便切成小块。我在汕头市郊乡村见到的准备用作供品的卤猪头,猪耳和猪嘴都较完整,看上去肉色红亮,品相俱佳,虽是农家自制,手艺已臻一流,潮菜卤制技术之高,由此也可见一斑。

火烧猪头——熟面熟面

潮式卤猪头肉

供品就是供奉给祖先神明的物品。按潮俗敬神的“三牲”多用猪肉、鸡、鱼三种,较隆重的祭典才会用猪首代替全猪。潮汕俗语:“愚神唔食猪头肉”,是说猪头肉是很好吃的肉食,只有愚蠢至极的神才不吃,延伸义是比喻笨蛋才会这样做。

传统的潮州菜虽然重视精细和美味,但本质上走的却是家常路线,其最大特点是粗菜精制,常能将各种普通之物点化成美味佳肴。潮菜中的鱼饭、菜脯卵、蔬菜烙和护国菜,多是平常或废弃之物,但最终都能化腐朽为神奇并卖出大价钱。再以猪头和猪腹内(下水)来说,无论是卤猪头肉还是胡椒猪肚和咸菜大肠,都达到了美味的极致。

火烧猪头——熟面熟面

胡椒猪肚

日常中卤猪头肉往往和卤鹅肉配搭着卖,常切成大块的薄片,浇上一点卤汁,蘸料要用蒜泥醋。那真是一种价廉味美的好东西,肥而不腻,味美香浓,即使在物价飞涨的今天,花一个饭盒的钱就能买到一饭盒的猪头肉。

潮南贵屿和峡山的熏猪头肉,与熏猪肠、熏鸭脯同法制作,先用香料盐水腌卤入味,再用甘蔗粕低温烟熏。著名的有南阳街“老和合”等商号,为200年前潮糖畅销大江南北时即已创制。熏猪头肉咸甜香酥,回味无穷,吃时注意要大块蒸熟后才切片。

火烧猪头——熟面熟面

熏猪头肉

澄海则有一种称为“猪头粽”的名产,将猪头肉卤香后去脂切碎模压,滤去卤汁,变成几何状的干硬肉块。“猪头粽”有点像品客牌筒装薯片——不是天然的马铃薯切片,而是用马铃薯泥挤压成大小形状一致的那种薯片。有意思的是,最著名的猪头粽商号“老山合”,已经传承八代共200余年,真不知道创始人黄钦山当年是如何想出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