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希望每個人家門口,都有一家這樣的小店

在鄉小愁家樓下,有一個小飯館。

它味道一般(過於清淡),但看得出食材、餐具都很乾淨。

​本以為這家店不會存活太久,可沒想到十幾年間,一直有常客捧場。

為什麼呢?

真希望每個人家門口,都有一家這樣的小店

《記住鄉愁》在紹興書聖故里拍攝時,就遇到過這麼一家情況類似的糕點鋪。

糕點鋪老闆叫胡志慧,是位85後的小夥兒。

他做這門生意的理由很單純,因為奶奶愛吃糕點。

真希望每個人家門口,都有一家這樣的小店

糕點鋪開業後,胡志慧就以給家人做糕點的標準,經營著小店。

但由於用的都是純原料,一些酥脆的糕點在口感上差一些,生意並不如預期。

真希望每個人家門口,都有一家這樣的小店

為了幫助胡志慧提高銷售量,店裡的師傅去採購原料時,買回一包特殊“材料”。

胡志慧打開後,一股化肥的味道刺痛著他的鼻腔。

師傅告訴他,加了這味添加劑,糕點吃起來會非常酥脆。

賣吃的嘛,核心還是口感。口感提升了,自然會吸引顧客。

胡志慧理解師傅的心情,然而,一想到添加劑的氣味,他就覺得良心不安。

真希望每個人家門口,都有一家這樣的小店

平時吃自家糕點的,不是家人就是街坊,如果以損害他們身體健康為代價,這錢賺得丟人。

於是他跟所有店員強調,寧可犧牲口感,也不要添加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生意做不好,還可以從頭再來,可良心壞了,做什麼都補不回來。

如今,這家糕點鋪已經開了3年多。店主選了經營中最難的一種模式,也許未來會有風浪,但只要堅持,這家樸實的小店一定能夠走得長遠。

真希望每個人家門口,都有一家這樣的小店

話說回鄉小愁樓下的那家小店。

每次在這家店吃完後,好多食客都暗戳戳下決心,“沒啥滋味,再也不來了”。

可沒過幾天,在快餐重油重鹽的麻木下,食客們又回到這裡重啟自己的味蕾,給自己不堪重負的腸胃一次休假。

有時候,你也能看到店主放學的女兒,坐在結賬臺吃著和食客一樣的午餐。

真希望每個人家門口,都有一家這樣的小店

在我們的邏輯當中,飯店只有味道好才能存活。

趨勢也的確如此,大廚們不停地在味道上精進,有些為了攬客,甚至不惜走“捷徑”、下猛料。

可越是這種大環境,我們身邊那些把食客當家人對待的小店,越顯得彌足珍貴。

因為在賺錢和無愧於心面前,他們節制而溫情地選擇了後者。

真希望每個人家門口,都有一家這樣的小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