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專題」類滯脹下行情如何演進 1113

核心觀點:滯脹對股債的影響存在很大差異,通脹是債券的天敵,而股票對通脹則具有一定免疫力,股票更害怕的是“滯”。短期市場的最小阻力線方向是震盪向下的,我們需要暫時尊重這種市場聲音。但中期可以積極佈局賠率,等待穩增長信號。

滯脹的股債影響——美林時鐘的視角

(一)通脹是債券天敵

從未來現金流貼現的角度看,債券是固定的現金流,通脹的上升會自然蠶食其未來固定利息,從而導致債券的價值縮水。所以,不管是過熱的通脹上升,還是滯脹的通脹走高,對債券都是不利的。

(二)股票更害怕經濟下行

股票對通脹則具有一定的免疫力,因為股票未來的現金流是可變的,而且在通脹高企的過熱階段,企業盈利都會高增長,企業未來現金流會隨之而增加,股票通常還會上漲。比如2006-2007年和2009-2010年的過熱環境下,股票經歷的都是大牛市。

那為什麼在滯脹的環境裡,股票往往表現不佳呢?關鍵點不在“脹”,而在於“滯”

。表面上看2013年的類滯脹對股市有所打壓,但轉過年到2014年上半年,通脹壓力已經消失,但“滯”的問題依然延續,此時股市繼續低迷。直到2014年底,政策開啟新一輪寬鬆,股市才開啟新的行情。

目前類滯脹下,股債雙雙調整

當前的狀態有點像2013年的類滯脹,尤其是10月CPI快速上行後,對股債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我們選取9月20日作為觀測起始點,因為這一次的LPR下調不及預期,市場開始隱約覺察到通脹的苗頭對貨幣政策放鬆的制約。

從9月20日至11月8日,10年期國債利率上升了17個bp,這是今年以來債市第二次大的調整。貨幣政策放鬆的預期減弱,疊加CPI通脹的快速上升,債市的調整較為迅速而激烈。

相比較而言,同期股市的調整是相對溫和的,並不是趨勢性的調整。9月下旬,股市也遭遇了降息不及預期的打壓,但滬指僅從3000點調整到2900點附近,就展現了較強的韌勁,10月份以來,市場則在這100點的狹窄區域震盪,並未產生趨勢性的調整。

為什麼股的反應要遲鈍一些呢?關鍵是滯脹的“滯”在經過二三季度的釋放後,市場已經得到了充分的反饋。而且根據上市公司三季報以及過去的盈利週期規律,A股短期盈利有望觸底回升。如果“滯”已經並不可怕,那麼“脹”對股市的壓力就是紙老虎。股債反應的這種差異,與我們前面美林時鐘的分析邏輯是一致的。

後續市場的演進:等待穩增長的信號

(一)短期聽從市場的聲音

短期市場的最小阻力線方向是震盪向下的,近期一些利好出來,市場不漲反跌,預示了這一走向:

其一,11月5日,央行非常意外的下調了MLF利率5個基點。本應該是放量大漲的格局,但市場走向是衝高回落,當日滬指衝破3000點,最高探至3008點,最終收在3000點下方,表明市場對持續“降息”並不抱有太高的期望。

其二,11月7日下午,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過去兩週中美雙方牽頭人就妥善解決各自核心關切,進行了認真、建設性的討論,同意隨協議進展,分階段取消加徵關稅。當晚美股較為活躍,創下歷史新高。但11月8日A股反應並不積極,最終滬指反而下跌0.49%。

其三,11月8日下午,再融資鬆綁、ETF期權和股指期權擴容等資本市場制度改革措施出臺。市場對中長期利好視而不見,11月11日滬指重挫1.8%。

我們需要暫時尊重這種市場聲音,再疊加11月大致是國內政策的真空期,市場或還會承壓。

(二)中期佈局賠率,等待穩增長信號

在短期是風險,在中期可能反而是機會,抓住時間的錯位產生的機會也是投資藝術的一種體現

正如前面論述的,如果政策大概率要託底,“滯”的底盤短期已經鎖住的情況下,滯脹對股市而言也就變得不再可怕。我們建議,靜待短期市場風險的釋放,並伺機佈局未來穩增長的發力端。

風險提示:政策寬鬆不達預期,經濟下行超預期,外圍環境大幅惡化

「策略專題」類滯脹下行情如何演進  1113

一方面,10月CPI同比上漲3.8%,創下2012年1月以來的新高,似乎通脹在不斷走高;另一方面,10月非食品CPI同比僅上漲0.9%,是2015年4月以來的最低水平,而且10月PPI同比下降1.6%,經濟仍面臨下行壓力。這就是當下的“類滯脹”格局,對於它的影響,A股市場分歧較大,分成兩個陣營:

陣營之一:悲觀派,認為豬通脹會在一定程度上傳導至其他食品及非食品領域,而且快速上升的CPI容易形成通脹預期,貨幣政策會受到很大的制約,短期內難以再放鬆,A股行情受到壓制。

陣營之二:樂觀派,認為當下的通脹僅僅是豬肉供給的問題,經濟下行才是當下的主要矛盾,貨幣政策仍會繼續放鬆,甚至還會在信用或財政端發力,A股行情並無大礙。

面對巨大的市場分歧,後續行情會如何演進呢?股債變化又有何區別?

「策略專題」類滯脹下行情如何演進  1113

一、滯脹的股債影響——美林時鐘的視角

為什麼不管是債市,還是股市,都談滯脹而色變呢?其實股債在面對滯脹的邏輯是完全不同的。

(一)通脹是債券天敵

從未來現金流貼現的角度看,債券是固定的現金流,通脹的上升會自然蠶食其未來固定利息,從而導致債券的價值縮水。所以,不管是過熱的通脹上升,還是滯脹的通脹走高,對債券都是不利的。

「策略專題」類滯脹下行情如何演進  1113

回顧歷史,可以發現,債券收益率對通脹高度敏感:

在2006-2007年的過熱背景下,CPI通脹從1%迅速攀升至8%以上,同時10年期國債收益率則從3%上升至4.5%。

在2009-2010年的過熱背景下,CPI從-1%迅速飆升至6%以上,同時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2.7%升至4%附近。

在2013年的類滯脹背景下,CPI雖然僅是衝破3%,但同樣對債券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裡很大程度上有“錢荒”的疊加影響),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3.5%升至4.5%附近。

(二)股票更害怕經濟下行

股票對通脹則具有一定的免疫力,因為股票未來的現金流是可變的,而且在通脹高企的過熱階段,企業盈利都會高增長,企業未來現金流會隨之而增加,股票通常還會上漲。比如2006-2007年和2009-2010年的過熱環境下,股票經歷的都是大牛市。

那為什麼在滯脹的環境裡,股票往往表現不佳呢?關鍵點不在“脹”,而在於“滯”。表面上看2013年的類滯脹對股市有所打壓,但轉過年到2014年上半年,通脹壓力已經消失,但“滯”的問題依然延續,此時股市繼續低迷。直到2014年底,政策開啟新一輪寬鬆,股市才開啟新的行情。

「策略專題」類滯脹下行情如何演進  1113

二、目前類滯脹下,股債雙雙調整

當前的狀態有點像2013年的類滯脹,尤其是10月CPI快速上行後,對股債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我們選取9月20日作為觀測起始點,因為這一次的LPR下調不及預期,市場開始隱約覺察到通脹的苗頭對貨幣政策放鬆的制約。

「策略專題」類滯脹下行情如何演進  1113

從9月20日至11月8日,10年期國債利率上升了17個bp,這是今年以來債市第二次大的調整。貨幣政策放鬆的預期減弱,疊加CPI通脹的快速上升,債市的調整較為迅速而激烈。

相比較而言,同期股市的調整是相對溫和的,並不是趨勢性的調整。9月下旬,股市也遭遇了降息不及預期的打壓,但滬指僅從3000點調整到2900點附近,就展現了較強的韌勁,10月份以來,市場則在這100點的狹窄區域震盪,並未產生趨勢性的調整。

為什麼股的反應要遲鈍一些呢?關鍵是滯脹的“滯”在經過二三季度的釋放後,市場已經得到了充分的反饋。而且根據上市公司三季報以及過去的盈利週期規律,A股短期盈利有望觸底回升。如果“滯”已經並不可怕,那麼“脹”對股市的壓力就是紙老虎。股債反應的這種差異,與我們前面美林時鐘的分析邏輯是一致的。

「策略專題」類滯脹下行情如何演進  1113

三、後續市場的演進:等待穩增長的信號

(一)短期聽從市場的聲音

短期市場的最小阻力線方向是震盪向下的,近期一些利好出來,市場不漲反跌,預示了這一走向

其一,11月5日,央行非常意外的下調了MLF利率5個基點。本應該是放量大漲的格局,但市場走向是衝高回落,當日滬指衝破3000點,最高探至3008點,最終收在3000點下方,表明市場對持續“降息”並不抱有太高的期望

其二,11月7日下午,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過去兩週中美雙方牽頭人就妥善解決各自核心關切,進行了認真、建設性的討論,同意隨協議進展,分階段取消加徵關稅。當晚美股較為活躍,創下歷史新高。但11月8日A股反應並不積極,最終滬指反而下跌0.49%。

其三,11月8日下午,再融資鬆綁、ETF期權和股指期權擴容等資本市場制度改革措施出臺。市場對中長期利好視而不見,11月11日滬指重挫1.8%

「策略專題」類滯脹下行情如何演進  1113

(二)中期佈局賠率,等待穩增長信號

在短期是風險,在中期可能反而是機會,抓住時間的錯位產生的機會也是投資藝術的一種體現。

正如前面論述的,如果政策大概率要託底,“滯”的底盤短期已經鎖住的情況下,滯脹對股市而言也就變得不再可怕。我們建議,靜待短期市場風險的釋放,並伺機佈局未來穩增長的發力端。

可以重點關注三個方向:

(1)地產竣工鏈。當下地產竣工的缺口巨大,未來迎來一波竣工高峰的概率較大,可以關注受益於精裝修房的廚電、以及玻璃。

(2)耐用品消費端。消費的刺激符合未來增長動力切換的方向,我們認為是明年穩增長的主要發力點,耐用品的汽車、家電板塊值得重點關注。

「策略專題」類滯脹下行情如何演進  1113

(3)基建鏈。為了緩和房地產投資的下行,基建投資頂上是大概率事件,建築材料等相關板塊值得潛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