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映像古村落】沙河西溝:小橋流水 浸透太行原始氣息

西溝村2016年被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2017年被評為第四批河北省歷史文化名村,2019年被評為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鄉愁•映像古村落】沙河西溝:小橋流水  浸透太行原始氣息


【鄉愁•映像古村落】沙河西溝:小橋流水  浸透太行原始氣息


【鄉愁•映像古村落】沙河西溝:小橋流水  浸透太行原始氣息


【鄉愁•映像古村落】沙河西溝:小橋流水  浸透太行原始氣息


村落環境

西溝村按地勢方位得名,因村莊坐落在鳳凰嶺下溝谷西側,遂名西溝。村莊始建於明代前,現全村約百戶,兩百餘人。西溝村四面環山,村西為海拔1080米的五郎山、村南為海拔780米的鳳凰嶺,村東為海拔800米的寨頂山,上有古代戰爭遺存的寨牆遺址,村北為海拔900米的蘆葦山,僅有一條路通向山外,自然風光無限,宛若世外桃源,可謂名副其實的群山深處藏古村。村北蘆葦山,山頂有600餘畝高山蘆葦,遍野生滿蘆葦、薰衣草、茜草等野生植物,“高山蘆葦”已成為遠近聞名的旅遊美景地,山頂還有一處天然湖泊,形如月牙,人稱月牙湖,山頂之上人跡罕至,有野驢散養其上。

【鄉愁•映像古村落】沙河西溝:小橋流水  浸透太行原始氣息

【鄉愁•映像古村落】沙河西溝:小橋流水  浸透太行原始氣息

【鄉愁•映像古村落】沙河西溝:小橋流水  浸透太行原始氣息

傳統建築

西溝明清時期古民居整體特徵與鄰村王硇、綠水池均有不同,其建築風格粗曠、奔放、簡易、不尚雕琢,浸透著太行山原汁、原味、原生態的淳樸、蒼勁、渾厚和敦實,是太行山區又一特有類型的傳統古村落。

村莊依山臨溪而建,呈不規則狀,街巷沿山勢延伸,院牆隨街巷彎曲,民居外牆多用當地紅石壘砌,屋頂多為紅石板搭建尖頂樣式,有三成為青瓦罩頂式挑脊樓房,室內為梁、檁、椽木架結構,門窗與門樓造型多樣,院內多建有影壁,所有建築門窗均朝院內敞開,不朝外留窗戶(民俗中,將留在牆外的窗戶稱“鬼耳朵”)。

村中心有座始建於明末清初的議事房(俗稱“官房”),主建築為“四梁八柱”結構,前牆為扇屏牆,上部牆體雕刻窗欞格,下部為木雕扇屏門,房頂所用荊木檁條直徑約35釐米,官房內西牆嵌有清嘉慶十六年重修碑。村西北龍王廟始建於清初,有三間主殿,紅石砌牆,青瓦罩頂,抱廈挑簷,雕樑畫棟,內牆繪彩繪壁畫,為村內現存面積最大的民俗文化建築物。

【鄉愁•映像古村落】沙河西溝:小橋流水  浸透太行原始氣息


【鄉愁•映像古村落】沙河西溝:小橋流水  浸透太行原始氣息


小橋流水

山溪穿村而過,村莊分列溪流兩側,溪流上建有大小五座單拱石橋,多為明清時期所建,橋體均用紫紅色山石斜砌,石料相互擠壓支撐,接合點不用灰漿粘連,其中一座石橋上建有露天古戲臺,戲臺西側有一排明代石房,稱“王家廓連”(方言:意為閒置院落)。走進西溝村,展現在眼前的是一種原生態的美,群山深處,石屋參差,溪流之上,石橋靜臥,如一處隱世桃源,綠樹遮蔽,流水潺潺,好一片純淨山水,一幅太行小橋流水人家之意境。

【鄉愁•映像古村落】沙河西溝:小橋流水  浸透太行原始氣息

【鄉愁•映像古村落】沙河西溝:小橋流水  浸透太行原始氣息

民俗特色

西溝村農業耕作至今仍沿用古代犁耕、樓耩、耮耙、點種等方式,村內至今傳承著古代“耩地耬”製作工藝,西溝村人制作的有一條腿耬、兩條腿耬、三條腿耬,曾遠銷邢臺、永年、武安、涉縣等地,村內周增奇、周進元為“耩地耬”製作工藝傳承人。西溝村不少農戶家中,仍可見一些清代傢俱,如錢櫃、三聯桌等。村內有一口始鑿於清代的水井,至今水質甘冽,仍為村民所用。太行山東麓古代民間傳統婚俗禮儀,在西溝村以活態形式完好傳承。村內特色小吃有炸黍面餜子和醃製山韭花。

【鄉愁•映像古村落】沙河西溝:小橋流水  浸透太行原始氣息


【鄉愁•映像古村落】沙河西溝:小橋流水  浸透太行原始氣息


【鄉愁•映像古村落】沙河西溝:小橋流水  浸透太行原始氣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