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玉山下镇集市,六旬老人自制“植物肉”,1斤3元卖百斤


行在旅途,分享见闻。江西省玉山县下镇旅游,恰逢当天为赶集日。当地方言称赶集为“赶嗬”,来集市赶嗬的大都是中老年人,有位60多岁的老人,晚上做豆腐白天卖,一年赚6万。

玉山下镇,地处浙赣交界处,与浙江江山市的新塘边、大桥、贺村毗邻,而赶嗬的很多是江山的村民,边界贸易非常频繁。

一位80岁的老人,浙江江山人,带着茶叶及绿豆赶嗬,茶叶分手工及机器茶两种,分别为30、25元。他手捧茶叶,让我们闻一闻,确定清香。他告诉我,手工茶,口感更好。

老人自己钟的绿豆,碧莹莹,颗粒饱满,6元1斤。夏季高温,煮点绿汤豆,祛暑利湿。勤快的老人,虽然近八旬,但语言流畅,思维清晰,是否与长期劳动有关呢?

问起老人这么大年龄,为什么不在家好好休息?老人却说,闲不住,不习惯不做事。不仅来下镇赶集,还到玉山的八都等地方赶,挺热闹的。原来80老人赶嗬,是图个热闹。真佩服老人的身体,等我80岁,不知道还能与老人一样到处走走?

下镇,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江山市山水相连,语言相通,到外省赶个集,是很普遍的现象。浙江江山新塘边有位74岁老人,骑电瓶车,来下镇赶嗬。

老人带来腌菜、茶叶,绿豆,坛装的腌菜,酸脆,小时候的味道。记得母亲夏天做菜,喜欢放点这酸菜,既开胃又好吃,菜不容易坏了,天然的防腐剂。老人说,这酸菜是春天做的,家里吃不完。其实做腌菜,是个繁杂的过程,逢晴天砍下青菜,如果砍下的青菜,恰逢连日雨天,那就全部浪费了。

青菜,晒一两天太阳,清洗,再晒,晾干水分。而后切碎,放盐,用手搓,搓出一点点水分,再装入坛密封。看似普遍的腌菜,却需要技术与经验相结合,太干和太湿都不行,容易变坏。老奶奶的腌菜,干湿刚刚好。问老人卖了多少钱?她笑着说,没几何,才15块洋田。辛苦的老人,骑行8公里,虽然没赚多少线,但仍然笑呵呵。

集市中有位卖豆腐的师傅,生意挺好。豆腐是传统食品,被人们称为“植物肉”。62岁的毛师傅,是下镇毛宅村人,做豆腐已经很多年,晚上做,白天卖。


摊位上黄黄的香干,有烟熏的味道,白白的豆腐,淡淡的清香。毛宅豆腐,在玉山小有名气,与临湖豆腐一样,深受百姓喜爱,成为餐桌上一道美食。

高山出好水,好水出好豆腐。豆腐的品质与水的质量息息相关,而位于毛宅村上游的毛宅水库,为制作豆腐提供了充足的纯净水源。

为了保证豆腐的新鲜,毛师傅天天从深夜到凌晨制作豆腐,当人们沉浸在梦香中,豆腐人就开始“黑加白”的工作。曾经为了拍临湖豆腐制作过程,晚上12点赶到豆腐坊,从“碾磨、煮浆、凝固、滤水、分盒”,到凌晨5点,全程拍摄传统工艺。

所以深知豆腐人的辛苦,3元1斤,却付出“黑夜加白天”的汗水。毛师傅加工好的豆腐,开三轮车到各集市去卖,一次上百斤。他说,虽然辛苦,但一年也能赚5—6万块钱。豆腐师傅的故事,是否告诉人们,只要勤劳,终有回报?

勤劳的人们,不仅是老年人,年轻人在乡村也打开一片市场,小吴就是其中之一。她在集市卖年糕、米粉、饺子皮等加工食品,生意挺好。

小吴是下镇本地人,俩个孩子的宝妈,因为要照顾孩子,选择在家创业,在附近乡镇赶集赚钱。她家的年糕2.5元1斤,饺子皮3元,米粉4元。

当问起一个月赚多少钱时,她微笑地说,大概3000—4000元左右。没出去,赚的钱不多,主要是能陪伴小孩。乡村,能有父母陪伴的小孩,是幸福的。很多乡村,父母为了赚钱,小孩托付给爷爷奶奶照顾,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缺失了父爱与母受。

集市的蔬菜,大都两三元,玉米2元,茄子3元,很便宜。但猪肉有点贵,20多元。这位大姐说,这段时间猪肉涨得太快了。你所在的城市,肉价涨了吗?

下镇热闹的集市,两省边界百姓贸易之地,也是交流之所。乡村赶嗬,感受浓浓的人间烟火。你的家乡,赶集也叫赶嗬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