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人坚持手工编苇席40余年,年轻人不愿学,害怕手艺从此失传


在河北省雄安新区,69岁的徐三响老人在当地编苇席40余年,手艺那是杠杠的,远近闻名,就连她的名字也是有来历的,一般村民一天最多做一个,徐三响一天可以做2-3个。直到现在,村民都称她“巧手”三响。不过,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学习编苇席了,手艺濒失传。图为一把自制的铁质“编刀”伴随徐三响数十载,“编刀”被磨得发亮。

苇席是用芦苇编织的产品,以前,村民们都喜欢用苇席晒粮食、晒枣、盖垛遮雨,麦收时节以前还用苇席做粮囤,储存粮食。

徐三响在熟练地编苇席。“从嫁到端村到现在,基本上天天在编苇席,手上活计基本上没有断过。”徐三响蹲在未完成的苇席上低着头边干活儿边说,只见她双手熟练地将长短不一的芦苇条织在一起,家里大厅就是徐三响编苇席的工作场地。

徐三响在熟练地编苇席。“从嫁到端村到现在,基本上天天在编苇席,手上活计基本上没有断过。”徐三响蹲在未完成的苇席上低着头边干活儿边说,只见她双手熟练地将长短不一的芦苇条织在一起,家里大厅就是徐三响编苇席的工作场地。

徐三响对苇席的感情非常深,对当前的生活状态非常满足。“几十年做过来,舍不得丢下这手艺,我就坚持每天做一两个,权当找点事做。”徐三响说。现在徐三响每做一个完整的苇席可卖二十多元。

每天,徐三响都在坚持编制苇席。

每天,徐三响都在坚持编制苇席。

在她家的院子里,徐三响囤积许多编苇席的原材料,保证常年够用。

现在徐三响每做一个完整的苇席可卖二十多元。徐三响说,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学习编制苇席的手艺了,她最害怕的就是这门手艺在她手里从此失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