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敏:如何應對互聯網下的教育馬太效應

微課 | 湯敏:如何應對互聯網下的教育馬太效應

國務院參事、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副理事長湯敏先生認為:在互聯網時代,數字鴻溝、知識鴻溝、技術鴻溝都來源於教育鴻溝。想讓互聯網填平教育鴻溝,就需要一場變革,需要傳統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適應信息化社會快速發展的需求,需要在資源的分佈上向農村地區、貧困地區、薄弱學校傾斜。

為此,湯敏先生帶領著友成基金會的團隊,與新公益夥伴攜手,先後發起並實施“雙師計劃”、“青椒計劃”和“鄉村振興領頭雁計劃”等公益項目,在全國進行試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用互聯網填平教育鴻溝,需要一場從內容、模式到資源配置的變革。”湯老師正在掀起一場教育變革,希望把優質的教育資源輸送到最貧困的地區去,讓更多人受益。

本文長度約4748字,閱讀全文大概需要8分鐘


微課 | 湯敏:如何應對互聯網下的教育馬太效應

湯敏——國務院參事、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副理事長

人類正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科技高速發展的新階段。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生物科學、新能源等為代表的新科技日益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十多年前,聯合國在提出防止出現“數字鴻溝”時就曾警告過,新科技的最先受益者往往是那些有識別能力、有購買能力的人群。而這些新技術與設備又加強了這些人在市場中的競爭優勢。反之,貧困人群往往是這些新技術最後才能觸達的受益人。與此同時,一系列新科技的出現對就業市場會有很大的衝擊。機器人、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等技術會使一些領域的就業機會大量減少,而低收入人群受到的影響會很大。如果政府的政策沒能對市場機制的不足未雨綢繆或做出彌補,高科技的馬太效應會越來越強。

從教育的角度看,互聯網、新科技有可能使教育更公平,但也可能使之更不公平。這是在我國,實際上也是在全世界範圍內都存在的一個大問題。在互聯網、高科技面前,未來的教育有可能會更不公平。

現在城市孩子從上幼兒園開始就在手機上、在平板電腦上開始玩、在學習。各種各樣最先進的教育理念,最先進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最先進的技術都在城市優質學校中在試驗,在使用。而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的農村學校,還是用傳統的方式在教傳統的內容。在互聯網時代、在人工智能時代,教育領域的馬太效應可能會更嚴重,城鄉之間、優秀學校與薄弱學校之間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用互聯網填平教育鴻溝:“雙師教學”與“青椒計劃”

數字鴻溝、知識鴻溝、技術鴻溝都來源於教育鴻溝。要讓互聯網填平教育鴻溝,就需要一場變革,需要傳統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適應信息化社會快速發展的需求,需要在資源的分佈上向農村地區、貧困地區、薄弱學校傾斜。

微課 | 湯敏:如何應對互聯網下的教育馬太效應

“雙師教學”就是作者親自參與的利用互聯網來促進教育公平的一個嘗試。從2013年起,我們與人大附中的劉彭芝校長就通過互聯網,把人大附中的一門數學課,上到了全國20個省的近200個鄉村學校中。經過我們多年實地調研發現,在西部教學實踐中,不能完全靠線上的方式教學,一定是線上跟線下相結合,一位遠程的優秀教師、一位當地的老師配合進行的“雙師教學”模式。

“雙師教學”的具體過程是:第一步,每天錄製人大附中老師講課並放到網上。第二步,當天晚上鄉村老師在網上先看一遍講課錄像,再對人大附中課中超出鄉村學校需要掌握的部分進行必要的剪裁。一般45分鐘的錄像剪輯成25到30分鐘左右。第三步,第二天在鄉村課堂上播放錄像。當視頻中人大附中老師提問人大附中學生時,現場鄉村老師把視頻停下來,讓當地學生來回答人大附中老師的問題。如果學生都答對了,就繼續放視頻。如果沒答對,現場老師就會用幾分鐘把這個概念講一遍。

“雙師教學”實驗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根據中央財經大學團隊對這一項目三年的追蹤評估,初中進校時實驗班和控制對比班的考試成績幾乎完全一樣,三年後的中考成績試驗班比控制班平均整整高出了二十分。學生除了學習成績大大提高,學習態度、學習興趣、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改變。

更有意義的是,我們發現參與試驗的鄉村老師受益更大。“雙師教學”的培訓模式像師傅帶徒弟那樣,課課示範、天天培訓,傳、幫、帶貫穿到整個學年的教學全過程。這是一場對鄉村教師全程教學方法進行言傳身教的培訓。很多參與二三年的雙師教學實驗的農村老師學到了好的教學方法,完善了教育理念,成為當地的優秀教師。經過了三年的試驗,這種模式正在全國推廣。2015年廣西教育廳發佈通知,決定在全區74個縣(市)的148所農村中小學推廣“雙師教學”模式。現在這種雙師教學模式已經在各地廣泛開展。

微課 | 湯敏:如何應對互聯網下的教育馬太效應

為了進一步推動用教育信息化來促進教育公平,我們又開始啟動了一個“青椒計劃”,全名為:“鄉村青年教師社會支持公益計劃。“青椒”,即“青教”的諧音。“青椒計劃”就是動員與整合社會力量,通過“互聯網+方式”,連接優質的師資培訓和課程資源,探索大規模、低成本、可持續的助力鄉村教師發展的新路徑、新公益、新模式。在國家教育部的支持下,從2017年9月起,連續兩年,面對全國20個省的8678所學校中的50783名鄉村青年教師,每週三晚與週六晚兩次課,在手機或電腦上參加“青椒”培訓。課程是由北師大、華東師大等機構組織的最優秀教育專家提供的專業課程,由公益機構組織提供的師德課程。動員了包括滬江網、洋蔥數學、愛學堂、三三得玖、凱迪拉克公司等一批企業;北京師範大學、21世紀教育研究院等一批學術機構;以及中國慈善聯合會、友成基金會、西部陽光、弘匯基金會等20多個機構跨界整合資源。每個機構充分發揮自己的“長板”作用,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資源出資源,為廣大鄉村教師提供專業、前沿、可持續的專業培訓,開創了鄉村教師大規模社群化學習的先河,成為了目前最受歡迎的教師培訓之一。

“青椒計劃”也可能是企業、學術、公益機構聯合起來第一次如此大規模、如此深度地參與的鄉村教師培訓計劃。目前,“青椒計劃”規模正在不斷擴大,培訓內容也在不斷深化。2019年我們又開始了新一輪10000名鄉村教師的“青椒計劃”,其中參加培訓的一半以上的青年教師是剛剛參加工作的特崗教師。

新科技成就終身教育:市場機制下名師出高徒

在今天,知識本身在科技大發展的時代在不斷迭代與更新。教育也進入一個混合式學習階段。一談到教育,我們很容易將之侷限於中小學教育、高等教育等學校中的教育。隨著知識爆炸,新科學、新技術的不斷湧現,終身教育成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從兩千多年前莊子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到今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終身學習是21世紀的生存概念”,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是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的重要戰略舉措,也是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任務。建立一個有效的、低成本的、多樣化的終身教育體系,國家、企業與個人就能在新經濟的激烈競爭中不斷靈活轉身,立於不敗之地。

從2018年開始,我們又開始嘗試把互聯網教育推廣到學校之外的地方去。我所在的中國慈善聯合會與清華大學、滬江網、中國農民大學、友成基金會等機構合作,開始了返鄉青年培訓項目,叫“鄉村振興領頭雁計劃。現在全國16000多名返鄉青年,通過手機、電腦每個星期五次地參加我們的遠程學習。主要由在農村創業成功的返鄉青年來講課。學員們選修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如鄉村振興政策解讀,鄉村旅遊、種植、養殖、農村電商、社區發展、農村金融等若干門課。優秀學員還被邀請到清華大學來進一步深造。配合國家的鄉村振興計劃,讓這些嗷嗷待哺的返鄉青年,還有一大批准備返鄉的青年,得到各種實用有效的培訓。

微課 | 湯敏:如何應對互聯網下的教育馬太效應

據統計,到目前為止,我國已經有750萬的返鄉青年。在他們回鄉創業的過程中,既有鮮花,也有荊棘。現在的問題是,不是農村青年不願意回去,而是他們不知道在家鄉如何能掙到跟城裡打工差不多的收入。事實上,這些年輕人正面臨著很多困難。一是缺模式。振興農村要靠各種各樣的產業發展,他們沒有這方面的技能。二是缺資金。地方政府可以給返鄉青年一些補助,返鄉青年自己也會帶回一部分資金,但是這還是很不夠。三是缺師傅。農村創業技術性很強,如果有創業成功的人當青年人的師傅,讓他們跟著學,則成功率更高。我們正在嘗試各種有效的方式給他們培訓。終身教育的需求極大,市場極大,但需要有與學校教育不同的模式。事實上,幾千年來,藝術、技能培訓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師傅帶徒弟。今天,很多新工人進廠還是由企業指定技能高超的師傅進行傳、幫、帶,三年學徒期滿後,由企業對其進行技能考核。師徒制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技術傳承方式,一直為各行各業所廣泛運用。

但是,這種師徒制的培訓方式也有著一些重大缺陷。師傅的水平決定了徒弟的水平。高水平的師傅能帶出高水平的徒弟。反之,如果師傅的水平不高,帶出的徒弟也好不到哪裡去。而高水平師傅是很有限的。現在中國僅農民工就有2億8千萬。中國產業升級換代需要工匠精神,兩億多農民工的技術普遍不高,將會大大制約我國企業的更新換代,也制約著農民工本身的收入提高。

為什麼不能找幾個電焊大師來,每個星期在網絡上由大師教幾招電焊絕技?參與學習的人不是初出茅廬的技校學生,而是已經在崗位上工作過一段時間的電焊工。他們可以在自己崗位上不斷練習跟大師學到的技巧,連續幾年,再配合國家有關部門的技術考級,企業按技術等級加工資,這樣就能形成一個新型的技能培訓的閉環。

微課 | 湯敏:如何應對互聯網下的教育馬太效應

“新師徒制”新在什麼地方呢?

一是“新”在規模上。傳統師徒制是一個師傅帶幾個徒弟,而“新師徒制”通過互聯網一個師傅可以帶幾千、幾萬個徒弟。二是“新”在師傅的選擇上。名師才能出高徒。傳統的師傅只能在本企業中挑選,而“新師徒制”的師傅可以在全省、全國甚至在全世界選。三是傳統的徒弟只能跟一個師傅,而在“新師徒制”下一個徒弟可以在互聯網上跟好幾個師傅,博採眾長更能出高徒。四是傳統的師徒之間有直接的利益衝突,“教好徒弟,餓死師傅”,因此師傅往往要留一手絕活,除非徒弟是你兒子,女婿都不行。而“新師徒制”下師徒之間物理間隔可能很遠,甚至永遠都見不著面,不會有直接的利益衝突。況且師傅之間也有競爭。你可以留一手,但別的師傅如果比你教得更好,教得更深,你的徒弟粉絲就可能流走了。

在市場機制下,這樣的培訓平臺可以是公益的,也可以對徒弟收費,給師傅重獎。甚至可以以網絡的方式,每個徒弟打幾塊錢賞,師傅馬上可以成百萬富翁、千萬富翁,你不幹,有人幹。即使是由政府組織的新師徒制培訓,對師傅也可以用提級、發“五一獎章”、冠“大師工作坊”等各種榮譽上的和物質上的獎勵進行激勵。

微課 | 湯敏:如何應對互聯網下的教育馬太效應

這種互聯網下的新師徒制可行嗎?我們正在做各種試點。事實上,上面談到的“雙師教學”就是一個新師徒制的典型。參與“雙師教學”的鄉村老師跟著人大附中老師,課課示範、天天培訓,傳、幫、帶貫穿好幾個學年的全過程,不就是活脫脫的“新師徒制”嗎?還有一個例子。深圳的龍崗區正在與深圳國泰安教育技術公司一道實施一個大規模的農民工培訓計劃。我參加了他們的多次討論,準備把這種新的培訓機制融合進大規模的農民工培訓中去。同樣地,在對返鄉青年的培訓中,我們也可以用新師徒制的方式,請在各地農村創業成功的人士來對他們傳、幫、帶。

今天,我們進入了一個新工業革命時代,需要一個全新的教育。要根據新工業革命引起的社會和經濟變化,從根本上改造目前這套為培養第二次工業革命人才而設計的教育模式。在新的教育改革中,要關注弱勢群體、關注教育公平,讓更多的人受益。對於中國人來說,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要讓我們國家矗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之中,在未來教育上一定要走在世界的前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