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人性的鏡子,如何折射出愛情的本質?

黑格爾在《美學》中曾經說過:“愛情在女子身上顯得最美,因為女子把全部的精神生活與現實生活都集中在愛情裡和推廣成為愛情,她只有在愛情裡才找到生命的支持力;如果她在愛情方面遭遇不幸,她就會像一道火焰被第一陣風吹熄掉。”

《安娜•卡列尼娜》:人性的鏡子,如何折射出愛情的本質?

古今中外的許多文人墨客,一直把愛情作為文學作品永恆的主題,抒寫了很多關於愛情的喜怒無常、悲歡離合與酸甜苦辣。

有人為了追求愛情,勇於衝破世俗的阻隔,而失去了人格和尊嚴;有人為了找尋真愛,難以跨越心理的防線,而痛苦一生;更有人為了尋求靈魂的自由,不惜犧牲生命,而成為最具反抗精神的代表。

在這些最具反抗精神的代表當中,其中有一位女性,是來自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筆下的安娜。

安娜是列夫•托爾斯泰的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人物。在這本書中,安娜是本書的主角,也是書的靈魂人物。安娜的經歷讓這部作品無論從它的偉大思想、藝術價值還是考驗人性方面來說,都產生了強烈的社會反響。

這本書是19世紀現實主義的最具特色的一部作品。這部作品的成功,把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推向了最高峰。直到今天,還在得到人們的認可與推崇。

這部長篇小說,主要講述了貴族少婦安娜,為了尋求真正的愛情、人性的解放和靈魂的自由,不顧丈夫卡列寧的阻撓,敢於跨越世俗,和一個叫渥倫斯基的青年軍官相愛的故事。最終,安娜臥軌自殺,她的情人參加戰爭,這個悽美的愛情故事以失敗而告終。

《安娜•卡列尼娜》:人性的鏡子,如何折射出愛情的本質?

一、愛是考驗人性本質的基本條件

安娜是一個來自貴族階層的美少婦。 她為了勸說哥嫂的關係來到莫斯科,渥倫斯基為了接他的母親來到車站。安娜又與渥倫斯基的母親在火車上相伴同行。這是安娜與渥倫斯基的初相見。

安娜是一個高貴、柔美、謙和、善良、自然、真誠的女子,幾乎集所有女性的完美於一身,她的聰慧和才智,遠高於一般的貴婦。她的情人渥倫斯基是一個有同情心又英俊的青年軍官,跟上流階層有著良好關係的花花公子。這樣的兩個人相遇了。

初見是那麼美好而淡然,難忘而真實。相視一笑的眼神,一個微妙的動作,都在初見的瞬間散發著誘人的光芒。但在這種光芒的背後,卻掩藏著一絲絲陰暗。

這個嚴寒的日子,一個鐵路工人被碾於車輪之下。安娜親見了這個慘痛的事實。這也為安娜悲慘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安娜和渥倫斯基的關係進一步走近,是在謝爾巴茨基家的舞會上。渥倫斯基沒遇到安娜前,和吉娣之間保持著曖昧關係。吉娣為了能在舞會上博得渥倫斯基的愛情,精心打扮後,卻沒得到理想中的答案。

《安娜•卡列尼娜》:人性的鏡子,如何折射出愛情的本質?

羅·勃朗寧說:“愛情、希望、恐懼和信仰構成了人性,它們是人性的標誌和特徵。”

舞會上,渥倫斯基與安娜的迷人舞姿和眼神,深深傷害了吉娣的少女之心。安娜從嫂子處得知吉娣和渥倫斯基的關係,她決定返回聖彼得堡。安娜的笑容和眼神中顫動的光芒,一直深深燃燒著渥倫斯基的心。於是,他跟隨這列火車一同來到聖彼得堡。

人的本性就是如此:原本以為自己曾經擁有的是最好的愛情,當遇到更好的,就會把原有的一切,拋到九霄雲外。可謂是“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安娜與丈夫卡列寧的結合,是姑母一手包辦的。在當時俄國沙皇的統治時代,貴族們會在自家設宴,任由未婚的青年男女選擇理想的對象。正常社交外,一些公爵、紳侯也會讓有夫之婦紅杏出牆。

但卡列寧是一個思想固化的封建官僚機器,還有著令安娜討厭的、一對不相稱的耳朵。他比安娜大二十歲,卡列寧娶安娜僅僅是因為想擁有一個家庭,一個妻子和一個貌美如花的擺設。

安娜與渥倫斯基相遇後,更加厭惡與卡列寧的夫妻關係。渥倫斯基見到卡列寧的醜陋後,認為只有自己才能配得上安娜這樣的美人,更堅定了自己追求安娜的決心。

一個貌美如花且有智慧的女性,她的內心是豐盈的,內心的力量是強大的,她懂得活在當下。如果長時間在自己的丈夫身上得不到真愛,她的心會逐漸偏向於為自己送來溫情和愛意的那個人。

渥倫斯基對吉娣的態度,卡列寧長期對安娜情感的壓抑,這些愛都是考驗人性本質的基礎,也彰顯了人性最真實的一面。

《安娜•卡列尼娜》:人性的鏡子,如何折射出愛情的本質?

二、人性枷鎖的背後,掩藏著一份虛偽的愛

安娜回到聖彼得堡後,開始熱衷於跳舞和宴會等社交場合,目的是為了能經常遇到渥倫斯基。如果在哪一次的晚會上看不到渥倫斯基的話,她會變得失望、傷心。

她為了心中這份感情不再欺騙自己,不再把它當作一種苦惱,一種負擔,而是把渥倫斯基的追求看成是生活的全部寄託。

當安娜接到莫斯科的來信,說吉娣病得很重。她勉強地告訴渥倫斯基,請求他到吉娣面前求得吉娣的饒恕。但是,渥倫斯基卻告訴安娜,她已是他生命的全部。

雖然安娜已婚,但對於一個長期缺愛的女人來說,若遇到一個懂得欣賞自己的男人,她會把他當作自己唯一的一根救命稻草,緊緊地抓住,一刻也不放開。

渥倫斯基之於安娜窮追不捨他的愛是那麼熱烈,那麼瘋狂,那麼讓人措手不及。他的努力沒有白費,很快完成自己的目標,安娜被渥倫斯基的真情所感動,並深深與之相愛。

安娜與渥倫斯基的言談舉止,逐漸到了引人側目的地步。卡列寧認為安娜違背了上帝的安排,違犯了一些道德規範,勸安娜自重。安娜不想聽卡列寧的勸解,為了愛,她依然我行我素。

渥倫斯基是安娜最黑暗的心底上的一束微光,讓她激動,讓她興奮,讓她喜悅。儘管背叛了丈夫,儘管罪孽深重,儘管讓人難以啟齒,同時,她的內心還在經歷著痛苦地煎熬,她還是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堅持,選擇在一片新的天地裡,開始自由地過活。

她告訴渥倫斯基:一切都完了,除了他,她什麼都沒有了。兩個人的努力沒有白費,終於換來了他們神仙般地生活,以為不顧及世人的眼光和爭議,以為兩人只要真心相愛,便可以雙宿雙飛。

安娜的出軌,對於當時的上流階層來說,是很正常的事。但卡列寧寧可與安娜維持表面的夫妻關係,不肯與安娜離婚。因為離婚有損他的名譽,會換來眾人對他的恥笑,這對他來說是一種莫大的侮辱。

卡列寧用自己無形的人性枷鎖,緊緊束縛著安娜的追求與夢想。一個人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利、地位和社會關係,寧願讓安娜永遠活在卡列寧虛偽的遮羞布下,也不讓自己的女人去尋找屬於她的真愛。

《安娜•卡列尼娜》:人性的鏡子,如何折射出愛情的本質?

三、用人性的自私,換取靈魂的自由

賽馬會後,安娜告訴卡列寧,她是渥倫斯基的情婦。這讓卡列寧忍無可忍,卡列寧要採取一切手段,中止他們的關係,包括他們的兒子,這是安娜的軟肋。

卡列寧要讓安娜永遠活在痛苦與恐懼之中,甚至讓安娜只忠實作為妻子的一切權利,無須盡妻子應該盡的義務,以此來顧及他所謂的地位和麵子。

安娜沒有妥協,沒有被卡列寧的牢籠死死地困住,她為了自己的幸福和靈魂的自由,放棄了自己上流社會的地位、名譽,她選擇了反抗,選擇與命運抗衡。

安娜生下她和渥倫斯基的女兒之後,得了產褥熱。卡列寧對於自己和安娜的婚姻本身是虛偽的,但在安娜彌留之際還是選擇寬恕了她和渥倫斯基。

渥倫斯基經歷這一切後,感覺自己卑微至極,顏面盡失,與此時卡列寧的善良、偉大,形成鮮明的對比,產生了自殺的念頭。自殺未遂,卡列寧準備和安娜離婚之時,安娜和渥倫斯基丟下一切的職位、家庭、兒子以及丈夫,和她的情人去了國外。

不被人祝福的愛情,從一開始就是錯誤的、沉重的、自私的。她這一生都沒有辦法逃避這份自私,也沒辦法補償她對兒子的愛。這是她內心的悲哀,也是命運的不幸。

安娜和渥倫斯基從歐洲旅行三個月後,再次回到聖彼得堡。她想和兒子見上一面也很難。她又打算到戲院公開露面,渥倫斯基的勸說沒有阻擋住安娜。

叔本華說:“人性一個最特別的弱點就是: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 ”

在戲院,有人當眾侮辱了安娜。不管曾經的她多麼美麗、動人,在受人凌辱之後,她的心中是那麼孤寂、落寞、悲涼她敢於追求的這份愛,變得卑微、低賤和痛苦,這也是她的弱點和無奈。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安娜寫信給卡列寧,請求他同意離婚。在安娜和渥倫斯基等待卡列寧回信期間,兩個人又進行了激烈地爭吵,說渥倫斯基只顧享樂,並懷疑他不再愛自己。而渥倫斯基對安娜的所作所為,也有發自內心的冷漠和厭惡。

安娜為了贏得人性的解放和靈魂的自由,與渥倫斯基一再地吵鬧,她厭惡自己為什麼沒有死?那樣,不僅可以獲得卡列寧的饒恕,洗刷兒子身上的恥辱,也能永遠在渥倫斯基心中,保存一個完美的形象。

當她收到渥倫斯基十點才會到家的信。她決定:為自己的付出給眾人一個滿意的答案,只有死,才能讓愛永恆,讓渥倫斯基永遠後悔。

就如納蘭性德的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人生若是永遠留在初見,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啊。或許,再相愛的人也有相離、相棄之時。

安娜選擇了臥軌自殺。她的死是有價值的,不管正確與否,它是一種悲哀,是為了喚起這個時代的覺醒。渥倫斯基選擇了參加戰爭,以此來救贖自己。

《安娜•卡列尼娜》:人性的鏡子,如何折射出愛情的本質?

魯迅說:“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世人的嘲笑和冷眼相待,即使愛的力量再偉大,自私的、不被人祝福的愛,永遠承受不起渥倫斯基乃至整個社會的沉重壓力,只有以死來解脫自己,才能擺脫一切的罪惡和凌辱。

《安娜·卡列尼娜》這部愛情悲劇,托爾斯泰通過安娜為擺脫人性的枷鎖和靈魂的自由,勇於向命運挑戰。雖然以失敗而告終,但她的反抗精神卻令人深思:不僅僅是對安娜敢於追求愛情的推崇,更是對整個上流社會的批判和抗議。

敏敏唯一,煙臺市作家協會會員。閱讀與寫作,讓靈魂永遠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