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榆中县兴隆山卧桥的故事

兴隆山卧桥位于榆中县兴隆山东山脚下,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 年),邑人唐铭筹资修建,故名“唐公桥”。后被洪水冲毁。嘉庆八年(1803 年),邑人李醇和再次主持重修,并取“迎拜善士”之意,名为“迎善桥”。后又遭洪水冲毁。光绪二十六年(1900 年),甘肃布政司拨银一千余两,再次重修,时榆中知县陈昌“以其桥架栖云、兴龙两山之间,取两山通气之意”,改名“云龙桥”。跨于栖云、兴龙两峰间的峡谷上,为古代榆中县八景之一。1981 年,兴隆山卧桥被公布为甘肃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由兴隆山风景管理处管理。

兰州市榆中县兴隆山卧桥的故事

原桥为拱形廊屋亭阁式木桥,桥头两端各建一座歇山顶廊亭,檐下施一斗三升斗栱,桥身为卷棚顶廊屋七间,中部五间,东西两侧各一间,总长 15.5 米,宽 3 米。两岸桥头廊屋底部挑起 45 度斜向木梁五层,至桥身中间高起,呈拱形结构。桥身两侧立柱,柱间置梁枋、栏杆、斗栱,木构件均施彩绘。榆中知县陈昌曾撰写楹联一幅:“云比泰山多,年年霖雨,苍生岂供仙人怡说;龙如沧海卧,面面林峦,翠霭都觉有灵往来”。1989 年,榆中县人民政府将原木桥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兰州市榆中县兴隆山卧桥的故事

2014年,经报请省政府同意,省文物局《关于公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的通知》(甘文局发〔2014〕300号)公布其保护范围为:“东至东桥亭外侧台基底部以东20 米,西至西桥亭外侧台基底部以西20 米,南、北以廊桥中轴线为基准向外延伸30 米。” 2018年,省文物局、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部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甘文局联发〔2018〕3号)公布其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外向东、西各外延伸50 米,向南、北各外延伸100 米。”

目的及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目的只为信息共享,无其他目的;

备注: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