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國家央行都在追捧的負利率,究竟有何利弊?

淡淡禪風


太瘋狂了!還會有負利率,著實讓人不可思議。

不要以為這是風花雪月,負利率確實在日本、瑞士和歐元區正在執行。

9月12日,歐洲央行公佈了降息10個基點的決定,把存款利率由-0.40%下調至-0.50%,維持貸款利率不變。並且決定自11月1日起重啟QE,以每月200億歐元購買資產負債。

歐洲央行首先打破了降息的短暫沉默,歐元兌美元短線急促下跌至1.0927。這正是歐洲央行想要的結果——歐元貶值,但是,歐元像一個淘氣的孩子,固執地堅持了上漲,歐洲央行的希望也化為了泡影。

豈不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美聯儲的降息的預期一浪高過一浪,歐元貶值純粹是一廂情願。

發達國家央行以利率為博弈手段,爭相貶值本國貨幣到底為了什麼?它們甚至不惜使用負利率政策,難到負利率只有好處沒有害處嗎?

日本、瑞士和歐盟等發達國家紛紛採取存款負利率的政策,其原因是各懷鬼胎,莫衷一是,但最終的目的卻是完全相同的,萬法歸一。

雖然,日本、瑞士和歐盟的各自國情不同,但是,其目的卻是一致的,都是為了本幣貶值。對外保持足夠的競爭力,擴大出口,拉動經濟增長。對內促動通貨膨脹上升,擴大內需,增加消費投資,也會拉動經濟增長。不謀而合,因為相同的需求。

一,從日本長期以來保持的較低物價水平(日本CPI數值僅為0.5),和日本社會習慣了較低的物價這個現象中,我們就可以看出,日本在步入老齡化社會後,消費內動力正在枯竭。日本想要通過日本本土的消費力僅存的幾點汗水,來驅動日本經濟的增長,確實難上加難。根本不如日本倒轉槍口增加出口來得容易。所以,日本在2016年就開始執行了負利率,讓日元持續保持對全球其他國家貨幣的貶值趨勢,來為日本的出口業護航。

日本也確實從負利率中得到了不少的好處,這個國家也越來越依賴出口了。

二,瑞士的出口業顯然不如日本繁榮,但是瑞士的國內消費內在的潛力卻好於日本。CPI為零值,並且保持了很多年,這是難以想象的。

瑞士的負利率顯然瞄準了通貨膨脹這個經濟的引擎。

三,歐盟在全球金融危機後,經濟狀況就沒有好轉過。包括希臘、西班牙、意大利相繼陷入了債務危機中,歐盟一直在蕭條中掙扎。歐盟的負利率其中一個重要的考慮,就是債務的問題。負利率和QE可能會使這些國家擺脫債務危機的困擾。

當然,歐盟一再下調經濟增長預期,也是一個不能排除的因素。

德國的經濟在歐盟中算是表現的最好的,其經濟總量對歐盟經濟增速的貢獻也是最多的。而德國出口,也必須仰仗歐元的貶值。

應該說日本、瑞士和歐盟在實行負利率的政策的原因上,各懷鬼胎,莫衷一是。但是,它們的基本需求是不矛盾的,都是把經濟增長作為一個籠統的大前提,而實現的路徑不外乎從匯率的角度謀求本幣的貶值以擴大出口,和開發內在的消費潛力驅動通貨膨脹的上升。

說到至深處還不是從老百姓的口袋裡下手,所以是各懷鬼胎,莫衷一是了。

而以上這些原因的構成,也充分展示了負利率可能帶來的好處。

負利率好處一大堆,所以才執行了,難道就沒有一點的害處嗎?

這個問題我想從不同的角度和大家探討一下。

一,存款人的角度:

作為存款人,不論富貴貧窮,歐洲央行一律執行-0.5%的負利率,一視同仁。

1,堅持存款只有被動地接受每年以0.5%的勻速的財富的縮減。

2,不想存款,就得另謀出路,只有債券和風險較高的股票、期貨了。對於不專業的投資者來說,損失可能會比存款要大。

3,不存款和不投資,也不會繫上保險帶的。通貨膨脹率0.5%,過一年,購買力就會跌去0.5%的幅度,錢也會越來越少。

4,出國旅遊花了算了。匯率波動,本幣貶值,換匯目的國的貨幣也會減少,也會不經花了。

好像手裡錢已經沒有了任何去向了,不論如何都無法避開貶值和減少的套路了。

二,銀行的角度:

貸款利率沒變,存款利率為負值,利潤空間加大了,會賺很多錢吧。

1,看似賺錢的機會來了,但是,貸不出去的錢要是存到央行的賬戶上去,豈不是上交0.5%的年利率。

2,經濟不景氣,貸款的人會越來越來少,來了一個貸款的人,當神仙拜。

3,存錢的人越來越少了,資金出現了問題,找央行借點,不是給央行打工了。

怎麼看都是賺錢的買賣,最後卻變成不賺錢的買賣,銀行金融業的壓力可能是前所未有的。

三,貸款人的角度:

負利率來啦,社會資金相對充裕,貸款容易了,我們是不是要選擇更低利率的貸款了。

1,等著銀行的人上門放貸款,利率有的商量了。

2,社會閒餘資金這麼多,我們是不是還有銀行以外的選擇。

3,要不要把高利率的貸款還了,找個低利率替補一下。

4,經濟上行乏力,貸款白白交利息不化算了,必須貸款更低利率。

從這三個角度最後的厲害關係裡,只有貸款人是佔據利好的。但它不是這個現金流中唯一獲得好處的人,還有央行。負利率時代,存錢的和銀行可能是這個利益鏈上受害至深的。

從這些利害關係來看負利率確實是不好玩賺的。

<strong>但是,匯率貶值,和通貨膨脹是必需的經濟增長的前提,調低利率和充分釋放流動性就成了不得不做的事了。日本在實行了負利率後,並沒有激發出更多的國內消費,同樣瑞士也是如此,通貨膨脹率仍然一蹶不振,歐盟在過去已經執行了-0.4%的負利率,預期也是不佳。他們執著於此,這是因為他們沒有別選擇了。負利率確實是一個不好玩賺的東西,弄不好可能會引發更深層的社會經濟問題,最後會得不償失。


以上所述,純屬個人觀點,歡迎在評論裡發表不同見解,我們一起探討~


行走吧木頭


任何一種刺激手段都有其利弊,也有在不同情況下,作用效果不一的情況。所以評判負利率不應該只關注其有何利弊,更重要的是在當下情況,去權衡利弊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以及是否應當出臺負利率。

一、負利率的失效和隱患。

第一,歐日央行負利率的失敗。

歐日央行於2015年起開始實施負利率,並且持續擴大負利率的規模,但是負利率並未推升通脹或者對歐日的GDP有明顯貢獻,並且留下了負面影響,可以說是失效的計劃。

對於歐日負利率的失效,有很多分析,其中主要原因包括了幾點:

首先是在缺乏有效的財政刺激手段的背景下,負利率推升的流動性並未被引導進入需要刺激的實體領域,反而推升了資產泡沫,侵蝕了經濟增長。

其次是在流動性氾濫的背景之下,流動性增加的邊際效應遞減,陷入了流動性陷阱,使流動性的釋放效果下降。

最後是在美國經濟的強勢復甦之下,歐日央行帶來的流動性流出本國市場,投入美國股市與金融市場,使美國經濟泡沫得到推升而並非有利本國經濟。

第二,負利率帶來的負面影響。

負利率帶來的首要衝擊就是壓縮了銀行系統的盈利,在負利率的背景下雖然銀行可以低利率從銀行取得現金,然而卻受限於較低的貸款利率從而難以盈利。有批評者認為,這樣帶來了金融行業的整體低迷,難以對實體經濟進行拉動。

另一方面,負利率帶來的流動性,如果沒有有效的引導,會迅速地流入金融市場,抽乾實體經濟等融資,因此會推升資產價格和泡沫,帶來經濟下行時更大的風險和衝擊。

二、負利率的正面作用和目標。

第一,推升通脹拉動經濟。

負利率最為直接的目標是擴大流動性的釋放,從而推升通脹。由於流動性基礎較高,因此流動性的規模增加伴隨著效果遞減,從而要達到預期目的,需要更強大的流動性。在這種情況下,負利率作為極端的非常規貨幣手段,就有它存在的必要了。

決策者希望負利率帶來的更強大流動性能夠使通脹上升從而牽引生產端的投資慾望,帶來經濟的整體增長。

第二,解決長期停滯的理論限制。

按照薩默斯等人提出的長期停滯理論,稱在歐美髮達國家市場中,均衡實際利率有時會低於零利率陷入複製而如果利率政策,以零為下限,意味著實際利率永遠不可能降低到0,這帶來的影響就是降息無法釋放有效的流動性。

而負利率則是對這一理論的回應,打破了原本央行基準利率為0的下限,從而從理論上可以將實際利率在任何情況下都降低為0。

第三,擠壓銀行系統資金。

這既是負利率帶來的缺點,但也是負利率推出的原本目的,因為在西方發達國家市場當中,由於資本分配容易傾斜向資本方和金融市場,導致金融行業能在經濟增長中獲得更多的收益,抽取實體經濟的活力。

而負利率通過擠壓銀行業的盈利空間,從銀行系統和金融日常釋放更多投資,從而對經濟進行支撐。

所以我們看到,負利率從目標上來說是有利於經濟的,但在實踐當中由於種種限制卻未能發揮應有效果。

三、負利率真的弊大於利嗎?

拉加德在一次發言中稱歐洲負利率,實際上利大於弊,這話帶來了廣泛的批評和爭論,尤其對於銀行業從業者而言,負利率並未推升經濟反而帶來了很多隱患,因此認為負利率是失敗的。那麼負利率真的弊大於利嗎?

第一,寬鬆手段的不足和無奈。

在08年次貸危機和歐債危機的影響之下,歐洲陷入了持續的經濟增長緩慢和通脹低迷,在這種情況之下需要更多的刺激。而歐元區由於其體制問題,統一的財政刺激幾乎不可能出臺,因而歐央行只能孤軍奮戰,獨立應對經濟低迷的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歐央行幾乎窮盡了所有寬鬆手段,在降息的同時,推出大規模的量化寬鬆資產購買計劃。而流動性總需要更多的釋放才能對市場產生刺激,在利率降低為0的基礎之上,更多的流動性釋放,需要突破原本的理論極限,這就是負利率必須被使用的原因。

第二,如果不使用負利率會發生什麼?

我們看到負利率使用之後,並沒有達到歐央行原本期望的效果,並沒有帶來經濟增長和通脹上升,而且還導致了一系列的隱患和問題。然而拉加德還是評論負利率的使用利大於弊,這是因為,也許使用負利率,效果一般,但如果不使用負利率,則可能導致更為嚴重的後果。

央行在經濟增長緩慢和通脹低迷是對市場的干預,是央行本來的職能,在需要採取行動時,央行應當採取所有可行的方案。如果銀行沒有這麼做,就意味著市場喪失了未來,持續好轉的預期,市場信心會把經濟增速拖到更沉重的深淵。在窮盡當前所有寬鬆手段之後,負利率也就是央行的唯一選擇了,因此我們不能夠苛求歐央行去考慮降息到負值的後果,對於他們而言,採取手上一切能夠使用的工具是應有的職能。

綜上,負利率會帶來銀行盈利被壓縮,資產泡沫推升等不良後果,同時也是發達經濟體,促進經濟增長和推升通脹的最後希望。但在使用時,央行可能更多考慮不是負利率手段的利弊,而是應不應當及時的採取所有能夠使用的手段。


諮詢師天生


我把負利率看成是經濟轉型至更公義和更合乎自然的必要手段。

負利率可以減少財富累積在少數人手中,也減輕了整體經濟因利息膨漲的債務逼使我們經濟必須無止境增長的壓力。

負利率的奧妙在:和其他經濟政策相比,設定利率只需中央銀行或聯儲局大筆一揮就可以,但大家也會想到,如果存款在銀行不只沒有利息,銀行反而收你錢,你還會存錢進銀行嗎?取錢自己收起來就可以避免銀行收費了。所以人們普遍以為負利率根本不可能出現。

但事實上,負利率現象已經普遍存在,小柒下面來分析負利率現象,以及負利率對經濟和金融市場的影響。

中央銀行負利率:央行和銀行之間的事

當我們聽到日本和歐洲央行實施負利率,其實這代表什麼?這個「負利率」是針對銀行存放在中央銀行的儲備金,以前銀行把儲備金存放在中央銀行是有少量利息收入的,如果央行實施負利率,也代表銀行把錢放在央行,央行反過來要向銀行收取費用。

銀行能否好像存戶一樣,見到負利率便取錢走人?某程度上是「不可以」,因為所謂的「儲備」並不是銀行把一疊疊錢放在中央銀行,「儲備」只不過是數字。銀行收了多少存款,借了多少出去,再撇除自己的投資,剩餘的便是「儲備」。只要銀行有借不出去的錢,那數字都是銀行放在央行的儲備。銀行當然不會或不敢亂借錢,因為有機會血本無歸,況且一般就是經濟不好才要減息,息口低至負數更反映經濟差到沒有什麼借錢好去處。

銀行能否把央行的負利率轉嫁存戶?這個能力是有限的,因為存戶真的可以大不了取錢走人,如果收存戶負利率太多,大量客戶決定取錢,銀行更有擠兌風險。所以銀行一般最多隻會把存款利率降至零,或者逼不得已才向大額存戶徵收小量收費。為什麼是大額存戶?如果你在銀行有一萬元,銀行收你錢你可以拿出來把現金放在保險箱;但如果你在銀行有一億元,要把一億提走便困難很多,首先分行有沒有這麼多現鈔,其次是那一億現鈔找哪裡存放?要買幾多個夾萬防盜防火?況且戶口有一億可能有很多大額的業務往來,不可能上百萬上千萬元的交易下下用現金,所以最終也只好接受負利率。所以你可以說負利率是有助減少貧富懸殊,因為這收費只收到有錢人,收不到窮人。

現時實施負利率的主要中央銀行包括瑞士、日本、瑞典、丹麥和歐洲中央銀行。瑞典中央銀行在2009年7月把存款利率降至-0.25%,是第一個推行負利率的國家,然後丹麥、瑞士和歐洲央行在2014年陸續減息至負數,最震撼的是長年零利率兼量化寬鬆的日本,在2016年把利率減至-0.1%。現時央行利率最低的是瑞士,為-0.75%。

國債負利率:穩賠不賺的投資?

買債收息大家聽得多,負利率(或負收益率)國債是什麼?其實是如果你以市場價格購入國債,持有至債券到期,你是肯定虧錢。當然不是買了債券之後你還要派息給政府,而是舉例你買面值十萬元的債券(也就是到期政府還十萬給你),但現在你買這債券要十萬零五千元,如果這債券沒有利息的話到期你便損失五千元;就算債券每半年派一千元息,一年派兩次息之後到期你還是虧三千元。

時下市場上大約有15萬億美元的債券以負收益率交易,主要是日本和歐洲國家的國債(政府債券),德國和瑞士已經是短中長期(長達30至50年)全線負利率,德國10年期債券收益率一度低見-0.73%,現於-0.7%左右,日本負利率債券涵蓋10年期以內債券,歐洲已有超過一半國債收益率為負,由相對發達國家(如德國、法國、荷蘭、奧地利、丹麥、瑞典)到前東歐國家(包括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亞)的10年期債券都跌入負利率範圍,較短期債券利率只有更低。相比之下,收益率1.5%的美國十年國債已算是「高收益」了。

一個顯淺的問題是,明知虧錢的東西為什麼還有人去買?

解釋主要有兩個:

第一個是「撿漏」,中央銀行推行量化寬鬆(QE),在市場上見國債就買;銀行面對央行負利率,例如歐洲中央銀行是-0.4%,銀行把錢花在買-0.2%收益的國債(假設該國財政穩健)而不放進中央銀行也是相對有利;還有債券基金有資金流入,章程所限必須持有相當比例的債券而不能全倉現金,也只好在市場買貨。

第二個解釋是「短炒」,買負利率國債「肯定蝕錢」的只限持有到期者,如果賭短期內利率進一步向下(也就是債券價格上升),投資者可以買入債券短時間內見利率下降馬上出售,賺取價差。

負利率國債持續一段時間會出現一個更離奇的現象,就是政府以負利率發行國債,市面上以負利率交易的國債所指的都是二手市場,當中賺蝕也只是在投資者之間。但是政府要是能以負利率發債,也意味著發售一刻從投資者收到的錢已經多過到期要還的錢,變相「借得越多,債務越少」!這類型的債券發行,在歐洲和日本政府已經出現。

總結

根據這幾年在歐洲和日本的經驗,一個輕微的負利率並不會對銀行和金融體系帶來重大沖擊以致混亂,但要說正面效果的話,無論主流金融市場關心的刺激信貸和增長,或者站在社會公義和可持續性的減少貧富差距和債務負擔,同樣在現時的負利率看不到。

也許我們應該這樣想,負利率的用處不是為了刺激增長,而是為了適應一個難以再增長的經濟。


漆小柒


發達國家央行並沒有刻意追求負利率,而是因為經濟發展失去動力的無奈之舉,利率政策屬於反週期政策,當經濟擴張時,央行會逐漸增加利率,防止經濟過熱,同時也為了把利率提到高位,留下降息空間,當經濟衰退時,降低利率,釋放流動性,刺激經濟發展,

歐洲日本因為人口增長停滯甚至是負增長,再加上歐洲日本的科技創新也沒有突破,因此歐洲日本經濟增長乏力,央行為了刺激經濟發展,利息是一降再降,直到出現大面積的負利率,

與歐洲日本相反,美國則因為人口保持不錯的增長率,再加上美國科技創新引領世界,因此美國經濟增長動力強勁,增長速度在發達國家中最高,因此美國利率保持高位,事實上在美聯儲六月份降息之前,美國經歷一個加息週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也有不錯的空間,不像歐洲日本有大量的負收益率國債,

負利率因為意味著資金成本低,可以刺激消費和投資,拉動經濟增長,不過這只是理論上的,現實中反倒是正利率的國家投資和消費旺盛,因為資金需求強烈才導致利率上升,

負利率的副作用是不利於銀行和養老基金,利差是銀行的利潤,負利率降低利差空間,讓銀行無利可圖,利潤下降,生存艱難,養老基金一般是投資安全資產國債,而負利率讓國債收益率下降,讓養老基金縮水,這又進一步降低了居民保障水平,收入水平,不利於消費提升,讓經濟增長進一步失去動力,


萬事皆空70


理論上,負利率沒有什麼不合理,利率可以為正,也可以為負。我們多次講了那個故事,費雪在《利息論》裡面提及的,如果你借出的是無花果,利率是負數就很正常,因為容易腐爛,如果借出的是壓縮餅乾,如同《無主之城》,壓縮餅乾的借貸就應該是正利率的,因為適合保存。

但是,一切都是理論上,現階段多個國家,日本和歐盟實施的,存款倒貼,貸款有償本身並不準確。實際上,不管歐洲央行如何調節基準利率水平,對於個人的存款,商業銀行大部分不會去實施負利率,一般是無利息吸收存款。銀行系統不會用犧牲自己的方式來放棄存款差價。而現實是,負利率在歐洲和日本,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有可能,還會導致更嚴重的危機。

負利率的作用原理:

一般央行是資金最終提供方,商業銀行從老百姓獲得儲蓄,從央行獲得最終流動性。商業銀行也將一部分準備金存入央行,也就是存款準備金。從負利率的目的看,就是央行對商業銀行在央行的超額準備金部分徵收管理費,強制要求他們將資金貸款貸出去。準備金小銀行存大銀行,大銀行存央行。而負利率其實就是徵收管理費。這樣資金就從商業銀行系統逼出。大家都知道“華爾街金錢永不眠”,出來的歐元需要變換成一種獲利模式,當然就會去投資,這樣就帶動經濟。不是所有人都會將資金存在床底下。

負利率不可行的原理:

1、負利率不可行在於商業銀行依託儲蓄存在。如果沒有儲蓄,那麼商業銀行就沒有意義了,整個行業就會垮掉。所以不管負利率是0.25%還是0.7%,銀行不會自斷生路,用管理費驅趕存款用戶。考慮負利率的時候,其實並沒有考慮商業銀行整個行業,有可能因為負利率而消亡。特朗普的負利率觀點在華爾街遭遇很多反對,原因就在於此。現代金融體系核心都是保護商業銀行,即使次貸危機,受到打擊的是投資銀行,在1929年,人類從大蕭條中總結出的核心經驗,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最好分開。而日本,整個90年代,00年代都在救他的商業銀行,因為日本是間接融資為主的國家。金融的穩定性,確切的說,就是存款的穩定性依託於正利率。所以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即使實施了負利率,他們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2、自由流動的貨幣市場導致寬鬆的結果是資本外溢和流出。由於歐盟和日本都保證了貨幣的自由兌換,從而促使了跨國套利,從而使得流動性是外溢,而不是保持在國內拉動經濟。不可能三角是,穩定的貨幣,獨立的貨幣政策和貨幣自由兌換不可能同時實現。現階段,歐盟和日本都成就了龐大的海外投資,尤其是日本。人稱日本國內一個日本,日本國外還有一個日本,指的就是日本在海外的投資。另外,巴菲特回購股份也是利用發行日元債,科技公司很多也是如此。這正是一種跨國流動的存在,導致了貨幣成為一種水流流失,沒有到達目的地。

綜上,我們看到兩方面的問題十分的簡單,正利率是來自於自由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如果人是理性的話,通過利率調節,按道理資金會離開銀行,然後去買資產,買股票和房子。既然是倒貼給你貸款,為什麼不是如此呢?但可惜這個人為的階段會讓銀行系統受到很大的壓力,這些壓力會導致系統性風險。儲蓄不足反過來會導致銀行流動性緊張,這會形成更大的恐慌,更多資本流出這個國家。

為什麼還有如此多的國家相信負利率?這是一種思潮,認為商業銀行將逐步被淘汰,人類社會可能會變換為直接融資主導的經濟形態。股市和債市,比商業銀行應該佔據更多的權重。但實際上,人類社會每一次告別舊體系,都會造成巨大的鎮痛。這也不應該是一個人為的過程。傳統的儲蓄依然值得推薦,不要一味寬鬆,剝削儲蓄者,補貼貸款人。傳統的自由經濟理論建立在理性人假設之上,容易瞭解事物根本,但是當人不理性的時候,就會產生扭曲。

比如歐盟和日本,雖然寬鬆到零利率,通脹依然不見起色。比如阿根廷,雖然利率提升到60%,貨幣依然以火箭速度繼續貶值。當你走過頭了,那就是一種錯誤。央行易綱說得好:“再過幾年,如果哪個國家、特別是哪個主要經濟體,還保持正常的貨幣政策,那麼這樣的經濟體應當是全球經濟的亮點,也應該是市場所羨慕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