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央行都在追捧的负利率,究竟有何利弊?

淡淡禅风


太疯狂了!还会有负利率,着实让人不可思议。

不要以为这是风花雪月,负利率确实在日本、瑞士和欧元区正在执行。

9月12日,欧洲央行公布了降息10个基点的决定,把存款利率由-0.40%下调至-0.50%,维持贷款利率不变。并且决定自11月1日起重启QE,以每月200亿欧元购买资产负债。

欧洲央行首先打破了降息的短暂沉默,欧元兑美元短线急促下跌至1.0927。这正是欧洲央行想要的结果——欧元贬值,但是,欧元像一个淘气的孩子,固执地坚持了上涨,欧洲央行的希望也化为了泡影。

岂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美联储的降息的预期一浪高过一浪,欧元贬值纯粹是一厢情愿。

发达国家央行以利率为博弈手段,争相贬值本国货币到底为了什么?它们甚至不惜使用负利率政策,难到负利率只有好处没有害处吗?

日本、瑞士和欧盟等发达国家纷纷采取存款负利率的政策,其原因是各怀鬼胎,莫衷一是,但最终的目的却是完全相同的,万法归一。

虽然,日本、瑞士和欧盟的各自国情不同,但是,其目的却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本币贬值。对外保持足够的竞争力,扩大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对内促动通货膨胀上升,扩大内需,增加消费投资,也会拉动经济增长。不谋而合,因为相同的需求。

一,从日本长期以来保持的较低物价水平(日本CPI数值仅为0.5),和日本社会习惯了较低的物价这个现象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日本在步入老龄化社会后,消费内动力正在枯竭。日本想要通过日本本土的消费力仅存的几点汗水,来驱动日本经济的增长,确实难上加难。根本不如日本倒转枪口增加出口来得容易。所以,日本在2016年就开始执行了负利率,让日元持续保持对全球其他国家货币的贬值趋势,来为日本的出口业护航。

日本也确实从负利率中得到了不少的好处,这个国家也越来越依赖出口了。

二,瑞士的出口业显然不如日本繁荣,但是瑞士的国内消费内在的潜力却好于日本。CPI为零值,并且保持了很多年,这是难以想象的。

瑞士的负利率显然瞄准了通货膨胀这个经济的引擎。

三,欧盟在全球金融危机后,经济状况就没有好转过。包括希腊、西班牙、意大利相继陷入了债务危机中,欧盟一直在萧条中挣扎。欧盟的负利率其中一个重要的考虑,就是债务的问题。负利率和QE可能会使这些国家摆脱债务危机的困扰。

当然,欧盟一再下调经济增长预期,也是一个不能排除的因素。

德国的经济在欧盟中算是表现的最好的,其经济总量对欧盟经济增速的贡献也是最多的。而德国出口,也必须仰仗欧元的贬值。

应该说日本、瑞士和欧盟在实行负利率的政策的原因上,各怀鬼胎,莫衷一是。但是,它们的基本需求是不矛盾的,都是把经济增长作为一个笼统的大前提,而实现的路径不外乎从汇率的角度谋求本币的贬值以扩大出口,和开发内在的消费潜力驱动通货膨胀的上升。

说到至深处还不是从老百姓的口袋里下手,所以是各怀鬼胎,莫衷一是了。

而以上这些原因的构成,也充分展示了负利率可能带来的好处。

负利率好处一大堆,所以才执行了,难道就没有一点的害处吗?

这个问题我想从不同的角度和大家探讨一下。

一,存款人的角度:

作为存款人,不论富贵贫穷,欧洲央行一律执行-0.5%的负利率,一视同仁。

1,坚持存款只有被动地接受每年以0.5%的匀速的财富的缩减。

2,不想存款,就得另谋出路,只有债券和风险较高的股票、期货了。对于不专业的投资者来说,损失可能会比存款要大。

3,不存款和不投资,也不会系上保险带的。通货膨胀率0.5%,过一年,购买力就会跌去0.5%的幅度,钱也会越来越少。

4,出国旅游花了算了。汇率波动,本币贬值,换汇目的国的货币也会减少,也会不经花了。

好像手里钱已经没有了任何去向了,不论如何都无法避开贬值和减少的套路了。

二,银行的角度:

贷款利率没变,存款利率为负值,利润空间加大了,会赚很多钱吧。

1,看似赚钱的机会来了,但是,贷不出去的钱要是存到央行的账户上去,岂不是上交0.5%的年利率。

2,经济不景气,贷款的人会越来越来少,来了一个贷款的人,当神仙拜。

3,存钱的人越来越少了,资金出现了问题,找央行借点,不是给央行打工了。

怎么看都是赚钱的买卖,最后却变成不赚钱的买卖,银行金融业的压力可能是前所未有的。

三,贷款人的角度:

负利率来啦,社会资金相对充裕,贷款容易了,我们是不是要选择更低利率的贷款了。

1,等着银行的人上门放贷款,利率有的商量了。

2,社会闲余资金这么多,我们是不是还有银行以外的选择。

3,要不要把高利率的贷款还了,找个低利率替补一下。

4,经济上行乏力,贷款白白交利息不化算了,必须贷款更低利率。

从这三个角度最后的厉害关系里,只有贷款人是占据利好的。但它不是这个现金流中唯一获得好处的人,还有央行。负利率时代,存钱的和银行可能是这个利益链上受害至深的。

从这些利害关系来看负利率确实是不好玩赚的。

<strong>但是,汇率贬值,和通货膨胀是必需的经济增长的前提,调低利率和充分释放流动性就成了不得不做的事了。日本在实行了负利率后,并没有激发出更多的国内消费,同样瑞士也是如此,通货膨胀率仍然一蹶不振,欧盟在过去已经执行了-0.4%的负利率,预期也是不佳。他们执着于此,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别选择了。负利率确实是一个不好玩赚的东西,弄不好可能会引发更深层的社会经济问题,最后会得不偿失。


以上所述,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在评论里发表不同见解,我们一起探讨~


行走吧木头


任何一种刺激手段都有其利弊,也有在不同情况下,作用效果不一的情况。所以评判负利率不应该只关注其有何利弊,更重要的是在当下情况,去权衡利弊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以及是否应当出台负利率。

一、负利率的失效和隐患。

第一,欧日央行负利率的失败。

欧日央行于2015年起开始实施负利率,并且持续扩大负利率的规模,但是负利率并未推升通胀或者对欧日的GDP有明显贡献,并且留下了负面影响,可以说是失效的计划。

对于欧日负利率的失效,有很多分析,其中主要原因包括了几点:

首先是在缺乏有效的财政刺激手段的背景下,负利率推升的流动性并未被引导进入需要刺激的实体领域,反而推升了资产泡沫,侵蚀了经济增长。

其次是在流动性泛滥的背景之下,流动性增加的边际效应递减,陷入了流动性陷阱,使流动性的释放效果下降。

最后是在美国经济的强势复苏之下,欧日央行带来的流动性流出本国市场,投入美国股市与金融市场,使美国经济泡沫得到推升而并非有利本国经济。

第二,负利率带来的负面影响。

负利率带来的首要冲击就是压缩了银行系统的盈利,在负利率的背景下虽然银行可以低利率从银行取得现金,然而却受限于较低的贷款利率从而难以盈利。有批评者认为,这样带来了金融行业的整体低迷,难以对实体经济进行拉动。

另一方面,负利率带来的流动性,如果没有有效的引导,会迅速地流入金融市场,抽干实体经济等融资,因此会推升资产价格和泡沫,带来经济下行时更大的风险和冲击。

二、负利率的正面作用和目标。

第一,推升通胀拉动经济。

负利率最为直接的目标是扩大流动性的释放,从而推升通胀。由于流动性基础较高,因此流动性的规模增加伴随着效果递减,从而要达到预期目的,需要更强大的流动性。在这种情况下,负利率作为极端的非常规货币手段,就有它存在的必要了。

决策者希望负利率带来的更强大流动性能够使通胀上升从而牵引生产端的投资欲望,带来经济的整体增长。

第二,解决长期停滞的理论限制。

按照萨默斯等人提出的长期停滞理论,称在欧美发达国家市场中,均衡实际利率有时会低于零利率陷入复制而如果利率政策,以零为下限,意味着实际利率永远不可能降低到0,这带来的影响就是降息无法释放有效的流动性。

而负利率则是对这一理论的回应,打破了原本央行基准利率为0的下限,从而从理论上可以将实际利率在任何情况下都降低为0。

第三,挤压银行系统资金。

这既是负利率带来的缺点,但也是负利率推出的原本目的,因为在西方发达国家市场当中,由于资本分配容易倾斜向资本方和金融市场,导致金融行业能在经济增长中获得更多的收益,抽取实体经济的活力。

而负利率通过挤压银行业的盈利空间,从银行系统和金融日常释放更多投资,从而对经济进行支撑。

所以我们看到,负利率从目标上来说是有利于经济的,但在实践当中由于种种限制却未能发挥应有效果。

三、负利率真的弊大于利吗?

拉加德在一次发言中称欧洲负利率,实际上利大于弊,这话带来了广泛的批评和争论,尤其对于银行业从业者而言,负利率并未推升经济反而带来了很多隐患,因此认为负利率是失败的。那么负利率真的弊大于利吗?

第一,宽松手段的不足和无奈。

在08年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之下,欧洲陷入了持续的经济增长缓慢和通胀低迷,在这种情况之下需要更多的刺激。而欧元区由于其体制问题,统一的财政刺激几乎不可能出台,因而欧央行只能孤军奋战,独立应对经济低迷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欧央行几乎穷尽了所有宽松手段,在降息的同时,推出大规模的量化宽松资产购买计划。而流动性总需要更多的释放才能对市场产生刺激,在利率降低为0的基础之上,更多的流动性释放,需要突破原本的理论极限,这就是负利率必须被使用的原因。

第二,如果不使用负利率会发生什么?

我们看到负利率使用之后,并没有达到欧央行原本期望的效果,并没有带来经济增长和通胀上升,而且还导致了一系列的隐患和问题。然而拉加德还是评论负利率的使用利大于弊,这是因为,也许使用负利率,效果一般,但如果不使用负利率,则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

央行在经济增长缓慢和通胀低迷是对市场的干预,是央行本来的职能,在需要采取行动时,央行应当采取所有可行的方案。如果银行没有这么做,就意味着市场丧失了未来,持续好转的预期,市场信心会把经济增速拖到更沉重的深渊。在穷尽当前所有宽松手段之后,负利率也就是央行的唯一选择了,因此我们不能够苛求欧央行去考虑降息到负值的后果,对于他们而言,采取手上一切能够使用的工具是应有的职能。

综上,负利率会带来银行盈利被压缩,资产泡沫推升等不良后果,同时也是发达经济体,促进经济增长和推升通胀的最后希望。但在使用时,央行可能更多考虑不是负利率手段的利弊,而是应不应当及时的采取所有能够使用的手段。


咨询师天生


我把负利率看成是经济转型至更公义和更合乎自然的必要手段。

负利率可以减少财富累积在少数人手中,也减轻了整体经济因利息膨涨的债务逼使我们经济必须无止境增长的压力。

负利率的奥妙在:和其他经济政策相比,设定利率只需中央银行或联储局大笔一挥就可以,但大家也会想到,如果存款在银行不只没有利息,银行反而收你钱,你还会存钱进银行吗?取钱自己收起来就可以避免银行收费了。所以人们普遍以为负利率根本不可能出现。

但事实上,负利率现象已经普遍存在,小柒下面来分析负利率现象,以及负利率对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影响。

中央银行负利率:央行和银行之间的事

当我们听到日本和欧洲央行实施负利率,其实这代表什么?这个「负利率」是针对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储备金,以前银行把储备金存放在中央银行是有少量利息收入的,如果央行实施负利率,也代表银行把钱放在央行,央行反过来要向银行收取费用。

银行能否好像存户一样,见到负利率便取钱走人?某程度上是「不可以」,因为所谓的「储备」并不是银行把一叠叠钱放在中央银行,「储备」只不过是数字。银行收了多少存款,借了多少出去,再撇除自己的投资,剩余的便是「储备」。只要银行有借不出去的钱,那数字都是银行放在央行的储备。银行当然不会或不敢乱借钱,因为有机会血本无归,况且一般就是经济不好才要减息,息口低至负数更反映经济差到没有什么借钱好去处。

银行能否把央行的负利率转嫁存户?这个能力是有限的,因为存户真的可以大不了取钱走人,如果收存户负利率太多,大量客户决定取钱,银行更有挤兑风险。所以银行一般最多只会把存款利率降至零,或者逼不得已才向大额存户征收小量收费。为什么是大额存户?如果你在银行有一万元,银行收你钱你可以拿出来把现金放在保险箱;但如果你在银行有一亿元,要把一亿提走便困难很多,首先分行有没有这么多现钞,其次是那一亿现钞找哪里存放?要买几多个夹万防盗防火?况且户口有一亿可能有很多大额的业务往来,不可能上百万上千万元的交易下下用现金,所以最终也只好接受负利率。所以你可以说负利率是有助减少贫富悬殊,因为这收费只收到有钱人,收不到穷人。

现时实施负利率的主要中央银行包括瑞士、日本、瑞典、丹麦和欧洲中央银行。瑞典中央银行在2009年7月把存款利率降至-0.25%,是第一个推行负利率的国家,然后丹麦、瑞士和欧洲央行在2014年陆续减息至负数,最震撼的是长年零利率兼量化宽松的日本,在2016年把利率减至-0.1%。现时央行利率最低的是瑞士,为-0.75%。

国债负利率:稳赔不赚的投资?

买债收息大家听得多,负利率(或负收益率)国债是什么?其实是如果你以市场价格购入国债,持有至债券到期,你是肯定亏钱。当然不是买了债券之后你还要派息给政府,而是举例你买面值十万元的债券(也就是到期政府还十万给你),但现在你买这债券要十万零五千元,如果这债券没有利息的话到期你便损失五千元;就算债券每半年派一千元息,一年派两次息之后到期你还是亏三千元。

时下市场上大约有15万亿美元的债券以负收益率交易,主要是日本和欧洲国家的国债(政府债券),德国和瑞士已经是短中长期(长达30至50年)全线负利率,德国10年期债券收益率一度低见-0.73%,现于-0.7%左右,日本负利率债券涵盖10年期以内债券,欧洲已有超过一半国债收益率为负,由相对发达国家(如德国、法国、荷兰、奥地利、丹麦、瑞典)到前东欧国家(包括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的10年期债券都跌入负利率范围,较短期债券利率只有更低。相比之下,收益率1.5%的美国十年国债已算是「高收益」了。

一个显浅的问题是,明知亏钱的东西为什么还有人去买?

解释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是「捡漏」,中央银行推行量化宽松(QE),在市场上见国债就买;银行面对央行负利率,例如欧洲中央银行是-0.4%,银行把钱花在买-0.2%收益的国债(假设该国财政稳健)而不放进中央银行也是相对有利;还有债券基金有资金流入,章程所限必须持有相当比例的债券而不能全仓现金,也只好在市场买货。

第二个解释是「短炒」,买负利率国债「肯定蚀钱」的只限持有到期者,如果赌短期内利率进一步向下(也就是债券价格上升),投资者可以买入债券短时间内见利率下降马上出售,赚取价差。

负利率国债持续一段时间会出现一个更离奇的现象,就是政府以负利率发行国债,市面上以负利率交易的国债所指的都是二手市场,当中赚蚀也只是在投资者之间。但是政府要是能以负利率发债,也意味着发售一刻从投资者收到的钱已经多过到期要还的钱,变相「借得越多,债务越少」!这类型的债券发行,在欧洲和日本政府已经出现。

总结

根据这几年在欧洲和日本的经验,一个轻微的负利率并不会对银行和金融体系带来重大冲击以致混乱,但要说正面效果的话,无论主流金融市场关心的刺激信贷和增长,或者站在社会公义和可持续性的减少贫富差距和债务负担,同样在现时的负利率看不到。

也许我们应该这样想,负利率的用处不是为了刺激增长,而是为了适应一个难以再增长的经济。


漆小柒


发达国家央行并没有刻意追求负利率,而是因为经济发展失去动力的无奈之举,利率政策属于反周期政策,当经济扩张时,央行会逐渐增加利率,防止经济过热,同时也为了把利率提到高位,留下降息空间,当经济衰退时,降低利率,释放流动性,刺激经济发展,

欧洲日本因为人口增长停滞甚至是负增长,再加上欧洲日本的科技创新也没有突破,因此欧洲日本经济增长乏力,央行为了刺激经济发展,利息是一降再降,直到出现大面积的负利率,

与欧洲日本相反,美国则因为人口保持不错的增长率,再加上美国科技创新引领世界,因此美国经济增长动力强劲,增长速度在发达国家中最高,因此美国利率保持高位,事实上在美联储六月份降息之前,美国经历一个加息周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也有不错的空间,不像欧洲日本有大量的负收益率国债,

负利率因为意味着资金成本低,可以刺激消费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不过这只是理论上的,现实中反倒是正利率的国家投资和消费旺盛,因为资金需求强烈才导致利率上升,

负利率的副作用是不利于银行和养老基金,利差是银行的利润,负利率降低利差空间,让银行无利可图,利润下降,生存艰难,养老基金一般是投资安全资产国债,而负利率让国债收益率下降,让养老基金缩水,这又进一步降低了居民保障水平,收入水平,不利于消费提升,让经济增长进一步失去动力,


万事皆空70


理论上,负利率没有什么不合理,利率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我们多次讲了那个故事,费雪在《利息论》里面提及的,如果你借出的是无花果,利率是负数就很正常,因为容易腐烂,如果借出的是压缩饼干,如同《无主之城》,压缩饼干的借贷就应该是正利率的,因为适合保存。

但是,一切都是理论上,现阶段多个国家,日本和欧盟实施的,存款倒贴,贷款有偿本身并不准确。实际上,不管欧洲央行如何调节基准利率水平,对于个人的存款,商业银行大部分不会去实施负利率,一般是无利息吸收存款。银行系统不会用牺牲自己的方式来放弃存款差价。而现实是,负利率在欧洲和日本,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有可能,还会导致更严重的危机。

负利率的作用原理:

一般央行是资金最终提供方,商业银行从老百姓获得储蓄,从央行获得最终流动性。商业银行也将一部分准备金存入央行,也就是存款准备金。从负利率的目的看,就是央行对商业银行在央行的超额准备金部分征收管理费,强制要求他们将资金贷款贷出去。准备金小银行存大银行,大银行存央行。而负利率其实就是征收管理费。这样资金就从商业银行系统逼出。大家都知道“华尔街金钱永不眠”,出来的欧元需要变换成一种获利模式,当然就会去投资,这样就带动经济。不是所有人都会将资金存在床底下。

负利率不可行的原理:

1、负利率不可行在于商业银行依托储蓄存在。如果没有储蓄,那么商业银行就没有意义了,整个行业就会垮掉。所以不管负利率是0.25%还是0.7%,银行不会自断生路,用管理费驱赶存款用户。考虑负利率的时候,其实并没有考虑商业银行整个行业,有可能因为负利率而消亡。特朗普的负利率观点在华尔街遭遇很多反对,原因就在于此。现代金融体系核心都是保护商业银行,即使次贷危机,受到打击的是投资银行,在1929年,人类从大萧条中总结出的核心经验,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最好分开。而日本,整个90年代,00年代都在救他的商业银行,因为日本是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金融的稳定性,确切的说,就是存款的稳定性依托于正利率。所以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即使实施了负利率,他们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2、自由流动的货币市场导致宽松的结果是资本外溢和流出。由于欧盟和日本都保证了货币的自由兑换,从而促使了跨国套利,从而使得流动性是外溢,而不是保持在国内拉动经济。不可能三角是,稳定的货币,独立的货币政策和货币自由兑换不可能同时实现。现阶段,欧盟和日本都成就了庞大的海外投资,尤其是日本。人称日本国内一个日本,日本国外还有一个日本,指的就是日本在海外的投资。另外,巴菲特回购股份也是利用发行日元债,科技公司很多也是如此。这正是一种跨国流动的存在,导致了货币成为一种水流流失,没有到达目的地。

综上,我们看到两方面的问题十分的简单,正利率是来自于自由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如果人是理性的话,通过利率调节,按道理资金会离开银行,然后去买资产,买股票和房子。既然是倒贴给你贷款,为什么不是如此呢?但可惜这个人为的阶段会让银行系统受到很大的压力,这些压力会导致系统性风险。储蓄不足反过来会导致银行流动性紧张,这会形成更大的恐慌,更多资本流出这个国家。

为什么还有如此多的国家相信负利率?这是一种思潮,认为商业银行将逐步被淘汰,人类社会可能会变换为直接融资主导的经济形态。股市和债市,比商业银行应该占据更多的权重。但实际上,人类社会每一次告别旧体系,都会造成巨大的镇痛。这也不应该是一个人为的过程。传统的储蓄依然值得推荐,不要一味宽松,剥削储蓄者,补贴贷款人。传统的自由经济理论建立在理性人假设之上,容易了解事物根本,但是当人不理性的时候,就会产生扭曲。

比如欧盟和日本,虽然宽松到零利率,通胀依然不见起色。比如阿根廷,虽然利率提升到60%,货币依然以火箭速度继续贬值。当你走过头了,那就是一种错误。央行易纲说得好:“再过几年,如果哪个国家、特别是哪个主要经济体,还保持正常的货币政策,那么这样的经济体应当是全球经济的亮点,也应该是市场所羡慕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