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怎麼獨立的?

參商lux


二戰結束後,隨著民族獨立和解放運動的發展,東南亞各個殖民地或“保護國”相繼擺脫殖民統治,建立起獨立自主的國家,走上“當家做主”之路。但在這些國家中,有一個小國的獨立卻並非出於本心,幾乎是含著眼淚被迫獨立。這個“奇葩”的國家,便是新加坡。


新加坡又稱新嘉坡、星洲、星島或獅城,位於馬來半島最南端,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為鄰,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尼相望,由新加坡島及周圍63個小組成,面積只有719平方公里,僅相當於香港的65%。由於新加坡扼守馬六甲海峽的“咽喉”,溝通太平洋和印度洋,所以地理位置、航運價值和軍事地位極端重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新加坡是個多民族混居的城市國家,人口總數約為561萬,其中華人佔總數的74.2%,祖先大多來自中國福建、廣東、海南等省份。除此之外,新加坡境內還生活著馬來人(13.3%)、印度裔(9.1%)和歐亞裔/混血(3.4%)等族群,相互間相處融洽,堪稱多民族和諧共處的典範。與此同時,新加坡還是一個多語言的國家,其中馬來語為國語,華語、英語、馬來語及泰米爾語則同為官方語言。


早在3世紀起,中國史籍便已經提到新加坡,並先後稱呼其為“蒲羅中”和“淡馬錫”,而早在元朝之前,便有中國移民遷居到新加坡。從8世紀開始,新加坡隸屬三佛齊王國,14世紀時接受馬六甲王朝的統治,18世紀至1824年則成為柔佛王國的一部分。1824年新加坡淪為英國的殖民地,二戰期間被日本佔據3年,日本投降後則重受英國的統治。



二戰結束後,全球掀起民族獨立和解放運動的高潮,受此影響,新加坡民眾也開始進行不懈的鬥爭,要求獲得更多、更大的自治權。有鑑於此,英國政府在1959年被迫做出妥協,將殖民地升級為自治邦,允許當地民眾投票選舉自治政府。在首次進行的選舉中,人民行動黨獲得大勝,黨魁李光耀得以出任總理。


隨著英國人準備撤出新加坡的局勢愈發明朗(此前2年,馬來西亞已脫離英國而獨立),李光耀清醒地意識到,島小民寡、經濟落後,甚至連淡水都需要馬來西亞供的新加坡,單憑自己的力量根本無法保障獨立和安全。所以,為謀求可靠充足的生存空間,李光耀在1963年毅然做出決定:帶領新加坡加入馬來西亞聯邦。



新加坡加入聯邦之初,馬來西亞總理東古尚且抱著歡迎的態度,然而沒過多久,他便深深地感受到來自李光耀的“可怕力量”。李光耀極富遠見和政治鼓動力,再加上華人在馬來西亞強大的影響力,所以在很短的時間裡,人民行動黨的勢力便急速發展,大有取代“巫統”(馬來人執政黨),贏得新一屆聯邦選舉的勢頭。如果那樣的話,華人將統治整個聯邦,這絕非東古所樂見。


正因如此,從1964年開始,東古領導的聯邦政府便開始有計劃地打壓新加坡,並在後者境內製造種族騷亂,由此引發激烈的族群衝突。與此同時,聯邦政府還推行一系列針對華人的經濟歧視政策,企圖使馬來人享有特殊的高等待遇。東古的種種舉措令李光耀甚為不滿,雙方間的齟齬不斷,多次協商均是無果而終。



為將新加坡對聯邦的“危害”降至最低,東古權衡再三,最終決定通過修憲的方式來解決難題。1965年8月9日,馬來西亞國會緊急通過修改憲法,以126票贊成、0票反對的結果,宣佈將新加坡“踢出”聯邦。同一天,當李光耀得知消息後,只能含著眼淚宣佈新加坡獨立。就這樣,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成為東南亞唯一被迫獨立的國家。


多年之後,李光耀仍在回憶錄中遺憾地寫到:“對新加坡來說,1965年8月9日不是什麼值得慶祝的日子。我們從沒爭取新加坡獨立...在居住著1億多馬來回教徒的群島上,我們華族人口簡直微不足道。新加坡是馬來海洋中的一個華人島嶼。我們在這樣一個充滿敵意的環境裡如何生存呢?”(見《風雨獨立路-李光耀回憶錄·第一章·新馬分家》)。



新加坡被迫獨立後,已無退路可走的李光耀為了國家的生存和發展,便緊緊抓住世界經濟發展的脈搏,實施一連串的措施來發展金融、石化、航運、服務業,在90年代又大力發展電子業,積30年之功,終於把一個地狹民稠、資源匱乏的彈丸小島,變為一個富庶文明的發達國家,並在國際舞臺上擁有極強的影響力。


如今的新加坡雖然名義上還是發展中國家,但人均GDP卻將近5.3萬美金(超過中國人均GDP的5倍),完全屬於發達國家標準,早已把馬來西亞(人均GDP1.1萬美元)遠遠地甩在身後。而所有這些成就,跟李光耀的功勞密不可分。


史料來源:《新加坡史》、《風雨獨立路-李光耀回憶錄》


文史磚家


如今提到新加坡,你可能會想到超級厲害的新加坡國立大學,想起李光耀,想起上個世紀的亞洲四小龍。但是,你可能不知道,新加坡一開始並非獨立國家,它曾經屬於馬來西亞。

那麼,新加坡是怎麼從馬來西亞獨立出來的呢?

說出來你可能會不相信,新加坡的獨立並非是主動為之,而是被馬來西亞掃地出門的。聯想一下如今兩國的經濟狀況,這簡直不可思議!馬來西亞哪裡來的勇氣驅逐新加坡?

這就說來話長了。其實,那個時候的新加坡還沒有如今這麼強勢。

1961年,馬來亞首相東姑想把馬來亞、文萊、砂拉越、北婆羅洲和新加坡這幾個小地方整合起來組成一個大一點的國家——馬來西亞。對此,李光耀在新加坡舉行全民投票,結果,百分之七十多的人都表示同意。1963年,新加坡被併入了馬來西亞。

然而,自打新加坡併入馬來西亞以後,矛盾就沒有停止過。

矛盾的根源是馬來西亞中央政府的排外性。當時,馬來西亞的高層都認為華人是馬來西亞的負擔,是當地土著的競爭者,所以,他們十分警惕華人,擔心華人將來會成為馬來西亞的主宰者。在馬來西亞,新加坡的華人比例最高,所以,馬來政府看新加坡很不順眼。

後來,新加坡州長李光耀提倡建立“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而當時包括首相東姑在內的馬來政府高官都傾向於建立“馬來人的馬來西亞”,所以,東姑等人對李光耀極其有意見。1964年,新加坡發生了種族動亂,李光耀指責動亂是中央政府推行“種族沙文主義”政策所致,這無疑又觸怒了馬來高官。

馬來政府為保護土著,逐漸出臺了一些對新加坡不公的政策。比如,對新加坡加稅,這讓新加坡商人受到打擊,再者,中央政府還關閉了在新加坡營業的中國銀行,原因是懷疑中國銀行暗中資助馬來西亞共產黨。

在這種趨勢下,“馬來人至上”的觀念走上政治舞臺。東姑認為,只有將以華人為主的新加坡排斥出去,種族矛盾才能被徹底平息。於是,在領導班子換屆的時候,國會趁機修改了憲法,將新加坡驅逐出去的提議獲全票通過,這一年是1965年,新加坡併入馬來西亞的第三年。

就這樣,新加坡被馬來政府掃地出門。李光耀得知這個消息以後,痛哭流涕——新加坡國土面積狹小,連自來水都要從馬來西亞進口,得不到馬來西亞這個“大國”的庇護,他為新加坡的未來感到擔憂。然而,多年以後,危機感變成動力,新加坡人在李光耀的領導下將自己的小城邦打拼成舉世震撼的發達國家。

龐衛東:《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分離原因探析》,《史學月刊》,2012年第9期。

龐衛東:《新馬分離與合併研究:1945-1965》,廈門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9年。


歷史研習社


我是雪上長留馬行處,見字如同見面。

新加坡地處東南亞,由新加坡島和周圍63個小島組成,面積僅為719平方公里,人口560萬,其中華人佔74.2%,是一個以華人為主體的國家。

二戰結束後,全球掀起了民族獨立和解放運動,英國政府被迫撤出了東南亞及新加坡,1963年,新加坡加入了馬來西亞聯邦。


由於新加坡在1959年就獲得了自治權,人民行動黨在選舉中大勝,組建了自治政府,加入馬來西亞聯邦後,馬來西亞當局感到了來自人民行動黨的壓力,怕下一屆聯邦政府選舉中人民行動黨贏得大選,這樣就會造成華人統治整個聯邦的局面,為此,1965年8月9日,馬來西亞國會通過修憲,將新加坡“請出”聯邦。

這樣,8月9日,新加坡被“請出”聯邦的那天起,就成了新加坡的獨立日,可以說,新加坡的獨的,說的好聽點是“請出去的”,說的難聽點是“踢出去的”,新加坡的前總理李光耀曾說過:“對新加來說,1965年8月9日不是什麼值得慶祝的日子,因為我們從未爭取過新加坡獨立。”



謝謝閱讀


雪上長留馬行處


新加坡早年是英國的殖民地,二戰時一度被日本佔領。

二戰後,新加坡取得自治權並於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

然而,僅僅過了2年,新加坡就從馬來西亞獨立了出來。

不過,您要是按照固定套路以為新加坡為此付出了多大流血犧牲之類的話,那可是想多了。


事實上,新加坡並不是主動獨立,而是被馬來西亞掃地出門的。

看清楚了——是掃地出門!



原來,在英國撤出後,馬來西亞人認為新加坡成了本國的負擔,而以華人為主的新加坡是異己,是當地土著的競爭者;

之後,在“馬來人至上”的觀念下,馬來政府出臺了各種保護本地土著的政策,但這些政策非但沒有緩和反而助長了種族之間的矛盾。

此外,鄰國印度尼西亞因為馬拉西亞的合併而斷絕了其外交關係,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經濟由此遭遇重創。



在內外交困的局面下,馬來西亞方面認為要平息事態,倒不如將新加坡驅逐出去,這一提議在國會獲得全票通過。

馬來西亞的分家宣言是這麼寫的:

“自1965年8月9日起,新加坡不再是馬來西亞的一個州,它將永遠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邦國,從此脫離並不再依賴馬來西亞。”

注意看“依賴”這個詞,原來,在馬來西亞官員的眼裡,新加坡就是個負擔!



對此,新加坡首任總理李光耀也不無感傷地說:

“一些國家原本就獨立,一些國家爭取到獨立,新加坡的獨立卻是強加在它頭上的。

……對新加坡來說,1965年8月9日不是什麼值得慶祝的日子。我們從沒爭取新加坡獨立。

……新加坡沒有腹地,就連飲用水也來自柔佛州,該怎麼生存下去?”

之後,在李光耀的帶領下,新加坡在艱難中創業,最終成為星光閃耀的“亞洲四小龍”之一。

現在,該輪到馬來西亞把腸子都悔青了吧?


坑爹史冊


一言以蔽之,新加坡獨立是被馬來西亞趕出來的。

歷史上,新加坡就是馬來西亞的一員。新加坡開國總理李光耀曾直言“我這一代人一直都相信新加坡和馬來亞是一體的”。二戰以後,英國人從日軍手裡接過東南亞,將新加坡從原來大的海峽殖民地中分開出來管理。。1959年,新加坡取得自治邦的地位,李光耀任新加坡首任總理。


以李光耀為首的新加坡一直謀求加入馬來,李光耀當時的想法是,單獨靠新加坡自己是沒辦法生存的。但馬來西亞從一開始就不想讓新加坡加入,原因很簡單:新加坡華人多,馬來人害怕新加坡的加入會打破其種族結構。1963年,在英國人的勸說下,馬來西亞終於鬆口,同意讓新加坡連同沙巴及砂拉越兩地加入馬來西亞,組成馬來西亞聯邦。


但是,馬來人始終對華人佔多數的新加坡保持警惕,所以當李光耀等人在馬來西亞組織政黨、參與政治活動之時,馬來西亞首任首相東姑.阿都拉曼十分不快,很快便告知李光耀等人,要求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否則將有流血事件發生。


因此,到1965年,新馬分家,新加坡正式,也是被迫脫離馬來西亞聯邦,從此開始了一個彈丸小國的漫漫求存路。

(1965年新馬分家時,李光耀在媒體上淚流滿面,其一生中“只哭過兩次,一次為母親去世,一次為新馬分家”)


北海圖


新加坡,一個經濟騰飛、地理位置優越的國家,新加坡的獨立,有一段曲折的歷史。1963年,新加坡加入馬來西亞,1965年正式獨立。新加坡獨立說起來也是陰差陽錯,新加坡曾經根本沒有想到會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還一度主動想加入馬來西亞,成為馬來西亞的一部分,並且現在也沒有排除這個選項,簡直令人匪夷所思。

那麼為什麼馬來西亞沒有接受呢?原因就是華人在當地屬於少數民族,但勤勞、聰明、有才敢,為了防止新加坡的華人爭奪馬來西亞的資源,便斷然把新加坡剔出聯邦。 當年在東南亞有一大塊英屬殖民地,新加坡正好是馬來亞的頭,也正好扼住馬六甲海峽最關鍵的地方,相當於是英國在整個東南亞殖民地的堡壘,英國總督就在那裡待著。

由於世界反殖民運動形勢的迅猛發展,馬來西亞將要獨立,但是從地理位置看,馬來東邊還有兩塊英屬殖民地,分別是沙巴和沙撈越。

一開始大家形成了一個馬來西亞聯邦,一起從英國獨立了出來,包括馬來亞、沙巴、沙撈越、新加坡,所以馬來西亞聯邦獨立的時候這些國家都是聯邦制的國家,並不是中央集權的國家,但是馬來不同意新加坡加入聯邦獨立,因為新加坡加入聯邦再獨立就會造成華人的新加坡和馬來人的馬來西亞族平等,無疑會挑戰馬來人的地位。

但是新加坡也感到不行,尤其是以李光耀為首的新加坡人民行動黨,非常強勢,它要在整個馬來西亞聯邦中爭取權利。當時馬來西亞的很多法律都和新加坡不一樣,李光耀非常強勢,經常要堅持自己的東西。後來他們覺得這個李光耀太煩人了,這些華人怎麼那麼能折騰。

算了,我們不要你了,你自個兒獨立吧。就這樣,新加坡就被馬來西亞聯邦給踢出來了。


秦右史


1824年,新加坡成為英國殖民地,地位為遠東的轉口貿易港和駐東南亞重要軍事基地,一如萊佛士所言,其前途不可限量。從那時到1959年自治,135年風平浪靜的殖民統治在1942年被日軍入侵打斷。

日本改稱新加坡為“昭南”,可惜所有史書異口同聲,在3年6個月裡(1942年2月15日至1945年8月15日),“南方之光”猶如墜入黑暗深淵。當地10萬投降的盟軍士兵被投入戰俘營並遭駭人虐待;針對華人“肅清”目標清除5萬人,手段包括驅趕入海淹死、槍殺或成串捆綁推入深海,死難人數迄今沒有確切數字,日方承認5000,新方有2.5萬、華人中有7萬—15萬之間多種說法,受害者絕大多數為華人;橫徵暴斂,命令馬來和新加坡華人一個月內籌集5000萬“奉納金”(相當於當地貨幣流通量的1/4);濫發軍幣“香蕉票”,導致物價飛漲,大米從5元/斤漲至5000元;發行兩種彩票,使賭博合法化;恐怖統治鎮壓反抗者……1962年,當地建築工人發現大批遇害者墳墓,華人再次群情激昂,敏感時局下李光耀將屠殺定位為“對新加坡全體民眾犯下的罪行”,並在數千遇害者遺骸骨灰罈埋葬地建起有四根立柱的“日本佔領時期死難人民紀念碑”,象徵四個族群共擔苦難團結一心。政府定2月15日為“全面防衛日”,在紀念碑下舉行公祭儀式。

不成想災難過後痛苦又來——對馬來亞“投懷送抱”卻受到二等待遇,對新加坡而言,經濟上生存和政治上避免共產主義促使它強烈要求成為馬來西亞的一員。1957年獨立的馬來亞既憧憬一個包括沙巴、沙撈越、新加坡和文萊的“大馬”,又忌憚華人數量、實力乃至權利意識,始終把維護馬來人權益和地位放在最優先位置。1965年8月,新加坡作為馬來西亞一分子不到兩年被“踢出”。經歷“痛苦時刻”的李光耀心中充滿無奈與惶惑:“前途是渺茫的。隨著新馬分家,新加坡變成一個沒有軀體的心臟,沒有腹地,就連飲用水也來自馬來柔佛,該怎樣生存下去?”

島國資源匱乏,所謂的2000種植物在7600多人/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下只有教科書意義,海產也僅有滿足年需求1/5的萬餘噸,最可憐的是曾因淡水缺乏急哭了國父李光耀:“每一項政策都可能因為水資源問題讓我們屈膝。”立國之初,該地絕大部分供水依賴1961/62與大馬簽訂的兩份長期合約。在李光耀任總理的31年間,新加坡所有涉水政策均由總理辦公室協調。歷經近50年的惜水如金和創新發展,新加坡現握有“4個水龍頭”:雨水收集、鄰國購水、新生水(中水利用)和海水淡化。2011年,新馬第一份供水合約到期,它挺直腰桿“不續約”,並計劃在2061年第二合約到期前實現供水全部自給——贏得《經濟學家》“沒有一個國家比新加坡更擅長管理水資源”之贊。

新世紀第二個10年,一項新桂冠翩然降臨:全球發展最快的財富中心,新加坡受託資產從2000年的500億美元躍升至2013年5500億(其中離岸約4500億),預計2020年超越瑞士,達到2萬億。2016年,該國實現GDP2969億美元,預期壽命82.5歲,人均GDP5.3萬美元,遠超3.8萬的香港和2.1萬的臺灣。人均收入從50年前獨立時的300美元,躍升至當下的超過6萬......

領袖有“自知之明”和“先見之智”,國民懷“錙銖必較”、“謹小慎微”之心態,霧鎖南洋中的新加坡闖出一片豔陽天!


ruixuezhaofeng


【新加坡是怎麼獨立的?】其實新加坡獨立成為一個主權國家真的是被逼無奈,不過現在新加坡倒是發展的非常好。



具體解析:

(一)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本來是一個國家。在二戰前,同屬於英國在東南亞地區的海峽殖民地,但二戰過後,英國、法國這樣老牌殖民帝國雖然取得戰爭的勝利,但國力在戰爭中嚴重消耗,已經無力維持海外龐大殖民地了。再加上世界各地的民族覺醒,早已經不能容忍帝國主義國家的繼續壓迫,所以掀起一波又一波反抗帝國主義的民族獨立浪潮。

在此期間,美國為了徹底瓦解老牌殖民帝國體系,獲得更多的新市場,也對民族獨立浪潮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所以在這個的大環境下,英屬海峽殖民地也不甘落人後。1957年,馬來西亞國父東古拉杜拉曼宣佈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獨立成為馬來亞聯合邦(東馬來西亞);1963年馬來亞聯合邦與砂拉越、沙巴、新加坡等原英屬海峽殖民地共同組建馬來西亞聯邦,而這時的新加坡只是馬來西亞聯邦的一個邦。



(二)

但大馬來西亞聯邦成立後,內部族權矛盾就凸顯起來,具體表現為大馬來西亞聯邦的主導權問題。因為這時的馬來西亞聯邦的掌權者馬來人的人口優勢並不明顯,與華人人口在伯仲之間,但馬來人又不肯放棄固有的特權——“馬來人之上原則”,最終馬來人想出一招解決辦法。那就是把面積很小,華人人口稠密、數量又大的新加坡地區踢出大馬來西亞聯邦,一下子馬來人人口優勢就明顯了,成功掌控馬來西亞方方面面的大權,獲得族群鬥爭的勝利。

而新加坡就這樣在1965年被迫從馬來西亞聯邦獨立出來,成為一個主權國家。不過新加坡幸運的是有一個非常出色的國家領導人,他就是李光耀,李光耀在國際上縱橫捭闔,交好美國,獲得美國保護,保障了新加坡國家安全。又有一套獨有的經濟發展政策,三十年內把新加坡發展成東南亞最富庶的國家,亞洲四小龍之一,也是在二戰後為數不多的逆襲成為發達國家的國家,著實不簡單。



當然新加坡經濟發達離不開它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處於馬六甲海峽的中心,自然也成為亞洲的航運中心。但新加坡國家太小,只有700平方公里左右,典型的袖珍國家,但國家GDP總量卻超過3200億美元(2017年),國家影響力比很多中型國家都大,在東南亞國家中更是獨樹一幟。


大正看世界


新加坡是被迫獨立的。


1789年開始,英國在馬來半島的西側從檳榔嶼開始建立起海峽殖民地,1819年開埠新加坡後,隨著1824年《英荷協定》的簽署,馬來亞地區完全落入英國的勢力範圍,而新加坡就是大英帝國海峽殖民地首府,所以人民概念裡一直覺得新馬一家。1963年馬來西亞聯邦建立,而在建國獨立的勝利裡,也有著潛藏的陰霾。這就是新馬之間的矛盾,新加坡一直以來就是華人相對聚居的地方,也因為著英國支持的原因,一直都是高度自治的。雖說馬來西亞的成立時時喊著各民族團結一心,共為馬來西亞人的口號,但馬來西亞政府的統治黨派巫統來說,馬來西亞還是馬來人的土地,一切利益還應該是馬來人至上的。這讓馬來西亞政府無法容忍一個高度自治,並且由華人掌控的州屬。而在這樣的形勢下,李光耀曾提出建設馬來亞人的馬來亞,積極聯合印度人、東馬人,以對抗馬來民族主義者馬來人的馬來亞的概念,這讓馬來民族主義者心生畏懼,擔憂華人,印裔和東馬人,會為了各自的利益而聯合對付馬來人。同時作為一個新成立的年輕國家,多種思潮的存在也讓國家的穩定受到一定的衝擊,吉隆坡和新加坡經常對立。當時的馬來亞首相決定乾脆分家,把以華人為主的新加坡踢出去。於是,就在1965年8月9日的凌晨,當新加坡的人民還在睡夢中,馬來西亞政府與李光耀政府正式簽訂新馬分家協議。一夜之間,新加坡的人民就這樣獨立了。


三聯中讀


新加坡獨立非常奇特。一般而言,獨立都是經過艱苦鬥爭而獲得的,有的是武鬥,比如非洲很多國家,在脫離英法殖民統治之前,有大量的仁人志士赴湯蹈火,有的是文鬥,這個比較典型的就是印度了,非暴力不合作,我不使用暴力,但是就是不跟你合作,你不給我獨立地位就是不行,麼有辦法,英國讓印度獨立了。

但是,到了新加坡,情況就是完全不一樣了,英國隨著殖民地獨立峰起運用,在東南亞地區學聰明瞭,誰想對立就獨立吧,不管了。於是東南亞地區英國殖民地紛紛獨立,組成了馬來西亞聯邦,這其中就包括了新加坡。

話說馬來西亞獨立後,當政的是馬來人,這些人一心維護馬來人權力和地位,其他民族都居於次要地位。然後發現如果新加坡在國家內,就讓另一個族,華族,人數上與馬來人差不多了,而且華族勤勞能幹,善於經商存錢,經濟上優於馬來人,這下子,維護馬來人地位簡直太難了。於是,這幫人一合計,乾脆把新加坡開除了算了,讓他自己玩,這樣馬來西亞就是馬來人的天下了。說做就做,於是利用手中權力,通過各決議,將新加坡開除出去,於是新加坡就這麼著非常不情願的獨立了。

獨立都是奮鬥來的,不過新加坡確實被踢出來的,你說奇特不奇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