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一:心肌梗死后不要只注重保护血管而忽略了保护心脏(下)

胡大一:心肌梗死后不要只注重保护血管而忽略了保护心脏(下)

保护心功能的知识,我很通俗地告诉大家-----三驾马车,开足马力!

1、螺内酯 20mg 每日一次;

2、β受体阻滞剂,以下三选其一

(1)缓释倍他乐克:每片47.5mg,可从半片至1片开始,根据每个患者各自情况,逐渐加量至1片半至2片,甚至更大剂量。可每日一次服,也可一日二次服。注意优先选缓释剂型。

(2)比索洛尔(康忻或博苏):每片5mg,可从半片至1片开始,逐渐加量;可用至2片。

(3)卡维地洛:可从2.5mg日2次开始,逐渐加量至10mg,日2次。

不同患者最终可耐受的剂量不同,一定要个体化。

这里用药的一个误区是怕心率慢。实际上,在清醒安静时,心率50-60次/分,偶然再慢一点,夜间有个别长间歇,只要无自觉不适,不但有效,而且安全。

如不能用上述药物(如哮喘),可用新药伊伐布雷定。

3、“普利”或“沙坦”类

可首选“普利”类的一种:

(1)卡托普利:可从12.5mg,每日3次开始,逐渐增加剂量,可用至50mg每日3次,即总量150mg

(2)依那普利:从2.5mg每日2次,逐渐加量可用至10mg每日2次;

(3)培哚普利:从2mg每日1次,逐渐加量,可用至8mg/日。

还可选福辛普利,贝那普利等。

“普利”类药的最常见副作用是“干咳”,如不能耐受,可更换成“沙坦”类药物。如缬沙坦、坎地沙坦。

“普利”与“沙坦”说明书上的适用证都是治疗高血压的降压药。患了心肌梗死的很多患者血压不高了,往往不理解用这些药的重要意义。在调整剂量时,主要注意的也是血压问题。应对的方法是从小剂量开始,循序渐进,逐渐增加,因人而异。不一定每个人都能耐受推荐的最大剂量,但要认真摸索出自己可耐受的最大剂量。

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病后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能发现室壁瘤。室壁瘤不是“肿瘤”,是梗死部分收缩减弱变薄后向外突出,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心脏局部鼓出个“小包”,这也并不可怕,更应注意把上述“三驾马车”开足马力。

评估心功能,主要负责向全身射血的左心室功能的方法是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报告单上常打印一堆令患者紧张困惑的“垃圾指标”,世上本无事,医生不解释,反成了大事。诸如“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左室假腱索”“左室舒张功能不良”“左室松弛功能不良”......

得了心肌梗死,每年应复查一次超声心动图,来评价心功能。大家只需重点关注两项主要指标:(1)左心室舒张末径,一般应小于50mm,至少应小于55mm;(2)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通常应不低于50%。

如果心肌梗死后上述这两个指标不正常了,更要及早并长期坚持把三驾保护心功能的马车马力开足,这些指标可能维持,并可能改善。这是预防心力衰竭的关键!

超声心动图无创,成本不高,简便易行,但质控存在问题。同一患者,同一时期,不同医院或同一医院的不同医生报告的结果有时差别很大。要注意选择同一医生的连续监测,看动态改变,这样才靠谱,否则有可能会给患者带来新的焦虑与不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