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的父亲李靖不是皇帝,为啥别人还叫其“三太子”呢?

叶宗琪


哪吒被呼为三太子这件事,我们需要区分看待,并不是任何时候任何时间任何背景他都是三太子。

哪吒的故事不必整的太复杂,总体可分为民间宗教传说,《封神演义》、《西游记》等三个人设板块,有些人把小说内容并民间传说混为一谈,那不叫解释,那叫强行解读。

我们先把民间传说放一边,看看西游记和封神榜里的相关人设,绝大部分人最直观的哪吒形象都来源于这两本小说。

翻过才知道,《封神演义》可没提什么三太子,它赋予哪吒一家的是个平凡但又特殊的背景。

为什呢这样说呢?你看,哪吒的父亲李靖,只是陈塘关的总兵官,他曾经在度厄真人门下修仙,因为修不成仙,所以道士下山辅佐纣王,最后慢慢当到了总兵官的位置上。

总兵官好大的官?商朝其实没总兵,这是明代的营军职位,像戚继光,俞大猷都当过总兵官,位置与卫军的都指挥使大抵相当。

但明末的总兵含水量很大,因为卫所的糜烂和战乱的四起,明朝大量招募营兵,先是设了20多个总兵官,分管湖光,广西,广东,福建等地,继而又不停的给人挂总兵衔,到崇祯年,总兵官已经与委员长发的少将总司令一样不值钱了。

这个时候的总兵需要看能耐,看位置和重要度区别含金量,如福建广东这样的总兵是一方大员,妥妥的战区司令,那陈塘关是啥?

根据现代的一些考察,陈塘关的小说原型应该是天津陈塘,这也符合东海之滨的设定。

明代的天津分为左中右三个卫,他们直到清朝才合二为一。

这里又要解释下卫所,卫所是明朝一种军事单位,一个卫有5000出头的卫兵,分为五个千户所,这些军事化户籍里的人呈屯垦式的村庄生活,生儿育女种田,称为军户。军户世世代代都是军户,不能转为其它户籍,他们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保证有壮丁给卫所当兵,补全那5000个兵额。

卫所的头头叫卫指挥使,下面是千户,百户,总旗,小旗,上面是都指挥使司。

明朝后期,因为卫所糜烂,在对抗倭寇和北方女真上不堪大用,因此朝廷调集了不少募集的营兵代替或协防,渐渐取代了卫所,由营兵系统的总兵官,副总兵,参将,游击这些替代了卫所的都司,指挥使,千户这些单位。

例如戚继光,他的戚家军就是典型的营军募兵,自己是福建总兵。还有笑傲江湖里的刘正风,他花钱买了个地方参将的虚职。

《封神演义》是明代人的书,作者许仲琳或王世贞都是明末人士,他们并没有去考古殷商的官职体制,反正写出来了读者大部分也看不懂,所以干脆拿了明朝的现实架构去套了商朝,所以这才有了李靖的总兵官身份。

所以我们在这方面也不必太过纠结,总之李靖不是啥大官,区区地方守将罢了,起码按照《封神演义》的设定,他非王非候,更不是皇亲国戚。陈塘关如果按天津卫的规模来看,李靖这个总兵含水量相当大,放今天也就一军分区司令,正师级或副军级干部。

显然,这样的地位怎么可能称儿子为“太子”呢?这根本不符合逻辑,别说太子,叫世子的资格都没有。

再一翻《封神演义》,哦!明白了,原来书里面太乙真人管哪吒叫的是“公子”,别人称的也是三公子,连自家家将都是如此称呼。

反倒是那个被哪吒打死的敖丙,他才被称呼为龙王三太子。

那“三太子”在哪里呢?再翻《西游记》才能找到,哪吒出场不是很多,好像也就三四次吧,“大闹天宫”中这样写道:

“这大圣一条棒,抵住了四大天神与李托塔、哪吒太子,俱在半空中,杀彀多时。”

还有打牛魔王那一回:

长老害怕道:“悟净!那壁厢是谁神兵来也?”沙僧认得道:“师父啊,那是四大金刚、金头揭谛、六甲六丁、护教伽蓝与过往众神。牵牛的是哪吒三太子,拿镜的是托塔李天王,大师兄执着芭蕉扇,二师兄并土地随后,其余的都是护卫神兵。”

另外,哪吒的哥哥们也曾经出场,比如第六回“观音赴会”中,有这样一段:

大圣挺如意棒,应声道:“老孙便是。你是甚人,辄敢问我?”木叉道:“吾乃李天王第二太子木叉,今在观音菩萨宝座前为徒弟护教,法名惠岸是也。”

这个“木叉”就是木吒,西游记里就是这么写的。不管怎样,《西游记》里承认了李家三个儿子的“太子”身份,第八十三回有这样的情节:

天王道:“我止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小儿名金吒,侍奉如来,做前部护法。二小儿名木叉,在南海随观世音做徒弟。三小儿得名哪吒,在我身边,早晚随朝护驾。一女年方七岁,名贞英,人事尚未省得,如何会做妖精!

在《封神演义》和《西游记》两个相近相似却又本质上不同的世界观里,一个哪吒只是陈塘关小守将的“公子”,一个是天上托塔李天王的“三太子”,我们不应该将之混为一谈。

而小说以外的哪吒呢?

比较权威的是《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这个明代的刻本描绘了许多中国的神仙,哪吒也身在其中,而且名称就是“哪吒太子”。

刻本上这样写的:哪吒本是玉皇驾下大罗仙,身长六丈,首带金轮,三头九眼八臂,口吐青云,足踏磐石...因世间多魔王,玉帝命降凡,以故托胎於托塔天王李靖。母素知夫人,生下长子军吒、次木吒,帅三胎哪吒...

从古代成型的神话故事上看,哪吒已经是有名的神祗了,他的父亲李靖也脱胎于佛教毗沙门天的形象,既然作为一方之天王,那么当然不能作为陈塘关那个小小的总兵官来看待。

李靖的成型故事真要说起来比哪吒的精彩一大把,但《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只在卷终连带着提了一下毗沙门天王在唐太宗起兵时神降于前的故事,民间后来传说唐军大将李靖就是毗沙门天转世,这也形成了 “托塔天王叫李靖”的说法。

说实话,对待哪吒的问题我们不能光看《封神演义》的设定,那样很容易掉坑,我们应该忘掉《封神》中那个驴唇不对马嘴的“总兵”官职,只需要记得李靖是毗沙门天王或者托塔李天王就行了,虽然他们依然不是皇帝,但神祗么,总比凡人要高那么一些的,这又是个神王,那么祂的儿子被称为太子也没有错。

嗯,毗沙门天小姐姐镇楼。


王司徒军武百科


太子就是皇帝的儿子,一般都是嫡长子,皇帝只要一死,别的皇子不闹事,那么太子就会成为下一任皇帝。

李靖不是皇帝,他只是陈塘关的总兵,而他的三儿子哪吒居然敢称“三太子”,难道李靖活腻了不成?



要弄懂怎么回事,就要先搞懂李靖是谁?

李靖就是托塔天王,他是《封神演义》中虚构的人物,但他是有历史原型的,原型有两个,一个是唐朝李靖,一个是毗沙门天王。

唐朝李靖是李世民手下著名大将,他为大唐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列居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八位。

毗沙门天王是印度佛教护法神,由唐玄奘引入中国,后来受到唐朝人供奉,名气变得越来越大,毗沙门天王有个儿子叫哪吒。

《封神演义》将李靖和毗沙门天王中外合而为一之后,一个崭新的人物—托塔天王就诞生了!



了解了托塔天王的原型,咱们再来说一说,哪吒为什么能称作“太子”?

太子,就是皇帝的嫡长子。但是,“皇帝”这个称谓是自秦始皇嬴政才有的,秦始皇之前不叫“皇帝”,而是叫“王”,如西周的周文王、周武王、周幽王等等。

西周实行的类似于现代的联邦制度,由众多诸侯国组成,周天子是名义上的“共主”,但其实并没有多大的权力,诸侯国各管各的,他们有各自国家,各自的军队,各自的王宫,他们的继承人也称为“太子”。

李靖是由毗沙门天王衍化而成的,天王也是王,所以他的嫡长子称为太子也是合理的。



然而,哪吒不是嫡长子,而是第三个儿子,这又如何解释呢?

这就归因于民间了,民间百姓可分不清谁是大儿子,谁是二儿子,谁是三儿子,他们将帝王的儿子一概称为太子。

就像清朝皇帝的儿子都叫王爷一样,事实上并不是每个儿子都被封王,但民间还是习惯称他们叫作王爷。

再比如,就像公司的中下层职员都叫经理一样,事实上并不是每个职员都有任命书,但大家习惯叫他们经理。


一半秋色


相信最近刷爆大家社交软件的一定有一部动漫,那就是关于哪吒的动漫电影《哪吒·魔童降世》。笔者和大家一样一路走来,见证过一代代哪吒的发展历程,关于这一代哪吒到底如何,笔者在这儿就不多叙述了。今天我们探讨的是另一个网友们非常关心的问题,是关于哪吒被称为“三太子”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我们华夏素来被称为“礼仪之邦”,在我国古代,“礼”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小到最普通的称谓,大到国家的祭祀等,都有着各种各样的讲究。

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作为封建王朝中权力地位最高的人,皇帝所遵从的礼数更为严苛,在古代,皇帝所选定的皇位继承人才有资格被称为太子。而其他儿子只能被称作皇子,更不用说王宫贵族和普通百姓了。

那么李靖一个小小的陈塘关总兵,他的儿子哪吒为何敢称作“三太子”呢?

笔者经过仔细查阅后发现,这应该还要先从他的父亲李靖身上说起。

托塔天王李靖,是《封神演义》中虚构出来的人物,但是其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而是有历史原型的。一个为唐朝的李靖,另一个为毗沙门天王。

在唐不空译《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君护法仪轨》中还记述说:

天宝元年(742年),安西城被蕃军围困,毗沙门天王于城北门楼上出现,大放光明。并有"金鼠"咬断敌军弓弦,三五百名神兵穿金甲击鼓声震三百里,地动山崩,蕃军大溃,安西表奏,玄宗大悦,令诸道州府于城楼西北隅置天王像供养。一时毗沙门天王声威大震,香火极盛。

所以在唐朝时,唐玄宗封毗沙门天王为战神。而李靖,在《唐书》有传,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列,官拜西本军将奉祀,称唐时名将第一,在历代名将中能与韩信并提。

而且李靖生前战功无数,特别以后期外战尤为突出,长期镇守唐王朝北门,他死后逐渐被军中供奉成为战神。

所以经过民间也一番加工艺术化之后,一代托塔天王李靖就此诞生。

哪吒作为毗沙门天王的三儿子,本来就是叫哪咤,在本土化之后就成为了李靖的儿子李哪吒了。

大家可能会问,就算他父亲是天王,可天王又不是皇帝,他凭什么称为三太子?

大家可不要忘了,《封神演义》的故事背景发生在商朝,在这个时期并没有“皇帝”这个称谓。在秦始皇以前,那时候的皇帝叫“天子”,天子的嫡长子做为储君的人选,被称为“太子”。

太,指大,年龄长者,“太子”即是嫡长子。诸侯和藩王的长子这时可以称“太子”,也可以称“世子”,并没有明确的规定称谓。这时“太子”又可以是嫡子的统称,前面加序号以区分年龄大小,比如“大太子”、“二太子”等,依次类推。

到了汉朝,称谓才有了准确区分,为了强调皇室的身份和尊贵,因此划分出等级,与诸侯的嫡子区分开来。只有皇室继承人才可以叫做“太子”,以显其独一无二的尊贵身份,其他诸侯和藩王的儿子只能叫“世子”,是比“太子”低一级的身份。如果诸侯的儿子叫“太子”,则是冒犯了皇家尊严,轻者治过失之罪,重者以谋反罪论处。

阶级在汉朝正式分化,等级制度正式明确。而哪吒的老爹是李靖,是手握兵权的陈塘关总兵,是有实权的一方诸侯,在商朝时其嫡子自然可以称“太子”,因为这时“太子”就是嫡子的代称,并没有划分等级之说,要与皇室继承人区分开来以显皇室独有的尊贵和尊严。

所以哪吒被称为“三太子”是合情合理的。

而在神话故事中,陈塘关总兵李靖的殷夫人怀胎三年六个月后,生下一个肉球。忽然光芒四射,李靖大惊之下用宝剑劈砍,却从中跳出一个男孩。李靖闷闷不乐,一位名叫太乙真人的道长却来贺喜,为孩儿取名哪吒,收为徒弟,当场赠他两件宝物:乾坤圈和浑天绫。七年后的一天,七岁的哪吒来到东海游玩,天旱地裂,东海龙王滴水不降,还命夜叉去海边强抢童男童女 。

这时,哪吒见义勇为,用乾坤圈打死夜叉 ,又杀了前来增援的龙王之子敖丙。 龙王去天宫告状,途中又被哪吒打得半死。于是,东海龙王请来三位兄弟 ,共商报复之计。第二天,四海龙王带领水兵水将兴风作浪,水淹陈塘关 ,要李靖交出哪吒才肯收兵。

哪吒想要反击,遭到李靖的阻拦,并收去哪吒的两件法宝。哪吒为了全城百姓的安危,挺身而出,悲愤自刎。事后, 太乙真人借莲花与鲜藕为身躯,使哪吒还魂再世。复生后的哪吒手持火尖枪、脚踏风火轮,大闹龙宫,战败龙王,为民除害。

而敖丙被称为“龙宫三太子”,传说太乙真人为哪吒塑身时曾把敖丙的灵魂加了进去,所以哪吒也被称为“三太子”。

而且笔者在多方查阅后,《封神演义》中的哪吒也是非常复杂的。

他是由两位人物的故事糅合而成的,一个就是本尊哪吒,我们熟悉的哪吒故事中,“托塔天王之子”的身世、东海杀龙、箭射石矶之子、割骨还父、莲花化身的典故都处于这个版本的哪吒太子。

而另一个原型为《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的“太岁殷元帅”。“正名金哪吒,又名殷郊”——这位太岁殷元帅的大名,也叫哪吒!而生为肉球,被一剑劈开而降生、拜师真人、后助武王伐纣、拜为元帅等故事,却是出自这位金哪吒的事迹。

而这位金哪吒的父亲,就是商纣王,其母即是正宫姜皇后,所以这位哪吒才是根正苗红如假包换的“太子”啊。

一般认为,许仲琳在写《封神演义》时有意将李哪吒与殷郊两个人物进行了融合与再分割。而实际上,早在《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之前,这两个形象就很可能已经融合过一轮了,一个李哪吒,一个金哪吒的重名,应该不是巧合。许仲琳有意地避免了以子伐父的剧情,而把殷郊大部分的故事情节都安给了李哪吒,把殷郊的人设拉出来重写了一遍,而把武王帐下元帅改写成了托塔天王李靖之子李哪吒——这也就是现在大部分群众眼中的完整的“哪吒”形象。

至于毗沙门天王第三子的故事,究竟是如何和商纣王之子殷郊的形象搅合到一起去的,何时最开始融合的,恐怕已不可考。

从这个角度上,换一个思路,也许“哪吒太子”的称号本就是因为——人家就是纣王之子,本来就是太子呢?

或许是在之后人物形象的不断演化、变迁中,这个“太子”名号才转落到了同名哪吒的托塔天王三子身上呢?

这也仅仅为笔者的一种猜测。

最后笔者看来,这可能是戏曲、小说、演义创作中的一种写法。纵观我国文学史,这种手法也是层出不穷,如《三国演义》中关羽的义子关平(住:史料记载中为亲生儿子)也被称太子;泰山神的儿子泰山三郎,代入小说《封神演义》里是黄天化的封号,炳灵公,也叫炳灵太子;清末戏剧大家也称呼二郎神为金花太子。

此外太子很可能是只是一种称谓,泛指年轻的仙二代。

还有就是老百姓对神仙朴素的敬畏崇拜之情,认为男神仙厉害的就是“大帝”,女神仙厉害的就是“娘娘”,年轻的神仙厉害的就是“太子”,小孩子厉害的就是“童子”,之所以这样称呼,可能是因为古代百姓认为神仙非常厉害,所以就用凡人中最厉害的称呼来叫神仙了吧。

综合上述的历史因素和小说特有的写作手法,我们不难推断出哪吒被称作为三太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历来现实


在中国,特别是古代,对于称呼有很大的讲究,尤其是“太子”这个称呼,通常代表了皇帝的下一任继承者。那么,哪吒的父亲李靖不是皇帝,为啥别人还叫其“三太子”呢?下面听听有书君的几点分析。

1.贵族身份的象征

在《封神演义》里,哪吒是城塘关的总兵李靖的儿子,属于商朝后期。在那个年代,还没有“皇帝”一说,最高的统治者被称为大王,而诸侯生的儿子大多称为太子。李靖在当时,算是诸侯级别,哪吒又排行老三,所以称他为三太子。“太子”只是王孙公子的一种称谓,并非指帝王的继承人。

2.哪吒的出生

《哪吒闹海》里哪吒是殷夫人怀孕三年生下的,刚出生并非和其他婴孩一样赤裸裸的,他右手戴着一个金镯子,肚皮上有块红菱,人们便说这分明就是“太子爷”,加上排行老三,人们便称他为三太子。

3.托塔天王的儿子

在《西游记》里哪吒是托塔天王李靖的儿子,既然是天王的儿子。在古代称皇帝位天子,就是天神的儿子,而李靖是四大天王之一,那身份一定要比皇帝还高。就连龙王的儿子都叫太子,托塔天王的身份不比龙王低,因此称哪吒为三太子也很正常。

中国神话源自佛教神话,传说佛教有毗沙门天王,因打败了魔王,而成为了北天守护神多闻天王。他的第三个儿子叫哪吒,而哪吒就是从这个演变过来的。所以,称为三太子。

无独有偶,就像二郎神,其实也是从佛教神话里的人物演变的,二郎神是毗沙门天王的二儿子独健,慢慢演变成的二郎神。

这就是为什么二郎神明明没有兄弟,却要叫二郎神的原因。

关于哪吒的父亲李靖不是皇帝,为啥别人还叫其“三太子”这个问题,不知道有书君的回答是否帮到你,如果你有不同的答案,可以留言跟有书君一起探讨。

有书君语:有书君送福利啦!!董卿说:“读书是可以给人以力量的,它更能给人以快乐”。私信回复有书君,回复“福利”即可【免费领取52本】高分好书,限时福利,不容错过哦~


有书共读


天王第三子哪吒太子,捧塔常随天王。 这里的天王,指的是佛教中天王,哪吒即为天王的第三个儿子,自然是当之无愧的三太子。但封神演义中,哪吒却是灵珠子转世,投胎到了陈塘关总兵李靖的家中,李靖只是个地方官,既不是大王,也不是诸侯,但为什么哪吒也被称三太子呢?原因就和东海龙王有关了,为什么这么说?封神演义中,哪吒本是阐教镇教之宝灵珠子,奉元始天尊之命,转世到李靖家,在殷夫人腹中呆了三年零六个月,才堪堪出生。哪吒出生时,便自带法宝金刚镯和混天绫,并被太乙真人收于门下。 哪吒七岁那年,在九湾河洗澡时,打死夜叉李艮,和龙王三太子敖丙,被东海龙王告上天庭,为赎其罪,哪吒便一命还一命,去骨肉还于父母,便一命归西了。为了使他重生,太乙真人分付哪吒魂魄,让他托梦给殷夫人,帮其建一座行宫,行宫内,立哪吒神像,供百姓祭拜,受百姓香火行宫内的哪吒,时常显灵,百姓们口口相传,四面八方的人们,都知道哪吒这个灵验的神仙。其时,就有陈塘关的百姓,他们看着眼前栩栩如生的哪吒神像,不禁就回想起,哪吒生前的事迹来,为了表示对哪吒的尊敬,百姓不敢自然称其姓名,于是便尊称他为‘太子爷’,又因哪吒生前排行老三,故称其为‘三太子’。 哪吒既然身死,便和前世,也就是李靖一家,再无牵挂,所谓一世姻缘一世人。可后来,李靖竟打砸其行宫,导致难以成体,更是结下难以释怀的仇怨。封神演义原文中描述,太乙真人赠哪吒三杯酒、三枚火枣,哪吒食之后,变成三个头、六只臂膊的怪物。正是:琼浆三盏透三关,火枣频添壮士颜。八臂已成神妙术,三头莫作等闲看。变成三头八臂的哪吒,很是凶恶,欲入周营时,李靖都认不得他,当时哪吒说:父亲,孩儿是三太子哪吒。 由此可见,哪吒私心,是想和李靖划清界限的,所以便认下百姓送他的称呼:三太子。所谓封神大劫,是为了帮昊天上帝的天庭班子,召集炼气士,为三界众生服务。但封神前,昊天手下,还是有一些神仙在职的。比如被哪吒打死的李艮和敖丙,一个是凌霄殿御笔点差的正神,一个是行云布雨的正神。 现在,两个昊天上帝的正神,竟然在东海龙王地盘上,被人给打死了,更可恶的是,自家儿子的筋竟被人抽了做成裤腰带。这仇,这恨,东海龙王焉能忍下。于是,便纠齐四海龙王,告上天庭,要哪吒服罪。 所以,才有了哪吒削骨还父、削肉还母,死后立身行宫,被百姓颂赞为‘三太子’的由来。因此,哪吒之所以被称为三太子,归根结底,还是东海龙王造成的。


赵二爷559


在古代,同一个故事流传到不同地区会产生不同版本,比如中国各民族不同的盘古开天地神话。哪吒也是这样。有一个版本,在李靖追杀哪吒时,哪吒到处逃跑,遇到王母娘娘,王母娘娘非常喜欢这个粉嘟嘟聪明伶俐的小孩子,不忍心,于是收了哪吒为干儿子,李靖就不敢杀他了。哪吒父子原型是佛教四天王的北方毗沙门天王父子,唐朝开始流行于军队中,《水浒传》说宋朝武松发配时去天王堂,其实就是毗沙门天王的礼堂,也是军队机构之一。元朝《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正式出现哪吒三太子名讳,标志着毗沙门天王父子中国化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明朝《西游记》《封神榜》等等小说的出现标志着毗沙门天王父子中国化正式完成,从此北方天王不再是佛教的毗沙门天王,道教也有自己的北方天王多闻天王,并且增加了托塔天王李靖。毗沙门天王一个人变成了三个人。哪吒的故事因此流传各地,有了不同的版本。关于干儿子这段,在《西游记》《封神榜》版本里是没有的,是某些地方特有的。就好像《西游记》里杨戬和玉帝关系不太好,不过在《二郎宝卷》里,杨戬的母亲是被孙悟空压在泰山下的,杨戬是被王母娘娘养大的,封号“金花太子”。中国神话分为宗教版、小说版、传说版,在不同宗教典籍、不同作者作品、不同地区人口里都是不同的,非常庞杂,互相交融,所以才有了后世诸多故事情节。


我欲修仙帝国凌天


李靖可是天庭托塔李天王,天王不比皇帝大?哪吒为什么不能称三太子!

古代那么多皇帝修仙,想上天当神仙,并为此炼丹修行,最终因服食有毒食品而真的提前升天了。

包括李靖在人间跟随的唐太宗李世民一心修仙,喜爱与江湖术士炼丹,晚年大病一场,而服食丹药导致病情加重,年仅50岁就御龙并天了。


在李世民还在因病魔而寻仙问道的时候,李靖已经于李世民之前升天成为了卫戍天庭的掌管10万天兵天将的一员。不知道李世民最后当没当上这10万天兵天将之一。

李靖成仙的传说死后显灵在唐朝时期而被众人所知并修庙祭祀,可能为了缓解李世民后人这个尴尬吧,人们在祭祀李靖的同时也将其在成仙前的经历事提前到了商末,成了陈塘关大将李靖。并在后来《封神演义》和《西游记》中所进行了更多的记载和描绘。

信口开河之言,信者几何?知者几何?


历史小知


简单来说,是因为哪吒的父亲毗沙门天,在宋代加入了中国国籍,(或者说李靖成了毗沙门天的化身)。


毗沙门天不是普通的神,是神王,是佛教的护法天王。《本行经》记载他是“四大部洲”之一北俱芦洲之守护者。毗沙门天是神王,那他儿子哪吒当然可称太子。


至于为什么除了三太子还有二太子大太子,那是因为文盲老百姓不明白太子只有一个,以为只要是王侯之子都可以叫太子,你看明朝灭亡后,“朱三太子”的传说还传了几百年了。


其实毗沙门天和哪吒,在汉代时就传入中国,当时他们都是印度人,而非中国人,信仰者也没后来这么多,至少并不是家喻户晓。


到了晚唐时代,边关告急,俗话说“国破思良将”,在信仰上来说越来越多人希望有一位战神能出来保佑,于是毗沙门天这“北方战神”自然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唐代军队出征时习惯要举行祭祀毗沙门天王的仪式。

到宋代更是如此,我们知道,对宋朝而言,无论是辽国,金国以及后来的蒙古,国防上的最大威胁一直来自北方,而唐初传奇名将李靖又是能能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的猛人,于是慢慢的,毗沙门天和李靖成为了一个人。就连李靖的兵法也变成了”九天玄女战法“。


然后就出现了我们所熟悉的,不仅仅有威严,更有儒将气质的“托塔李天王“。


而且哪吒的形象,从汉代开始到宋代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南宋之前 , 哪吒的基本形象是三头六臂的凶恶夜叉神,


而到了南宋,他爸毗沙门天成了中国人,哪吒也自然变成了一个可爱的中国宝宝。


闭家锁的红枫


哪吒三太子的称呼由来追根溯源是因为哪吒是“舶来神”佛教那吒基础上,经过与中国本土神话的结合后形成的。

至于三太子的称呼,自然是因为那吒是佛教多闻天王毗沙门的第三个儿子。

那哪吒是如何诞生的呢?又如何成为李靖的儿子呢?

首先得了解一下中国人特有的人造神运动

中国众多神明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人造神。比如老子成为太上老君,关羽、包拯、秦琼等等。

人造神运动让许多生前名声响亮的人死后被百姓建祠纪念,甚至被国家政权认可纪念,久而久之逐渐神话,被佛道儒三家吸收成为神明。

李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逐渐成神。

李靖的托塔天王之路:与毗沙门天王重合

谈到历史中的李靖,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唐朝名将李靖。李靖一生东征西讨,北破胡虏,西定青海。

唐玄宗把时期,李靖被引入武成王庙享受供奉,成为其神话的资本。再加上唐传奇的演绎,李靖逐渐被神奇化,到了晚唐时期,李靖在民间被神话。

毗沙门天王原形象为右手托宝塔,左手持三叉戟。

天宝年间,据说曾帮助唐玄宗退蕃兵,于是大唐军中开始供奉毗沙门天王,唐朝军队之中,也都以多闻天王形象绘制旗帜,号曰“天王旗”,以保佑武运昌隆。

李靖的常胜军神形象与毗沙门天王的形象不断重合。

也许是毗沙门天王外族的形象不符合中国人审美,在元代时期,毗沙门天王与李靖逐渐重合。

比如《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平话后集》:“独孤角独战四将,五匹马混战,如黑杀神真武贤圣斗毗沙门托塔李天王。”

毗沙门天王从此变成了托塔李天王,而那吒顺便成为了李靖的儿子。

哪吒的诞生

在神话中,李靖有三个儿子金吒、木吒、哪吒,为什么哪吒不按五行命名呢?原因就是上面说的,哪吒是舶来神的本土化。

在佛经中,那吒是一位凶恶的夜叉神,他三头六臂降伏恶魔、安宁三界,曾经杀死那伽(多头与剧毒的蛇,在中国传播时,佛经中翻译为龙)。

如此一看哪吒的神通与故事与那吒非常像。

在儒道佛三教的交流以及民间传说中,那吒的形象被道教本土化,也许原本凶恶的形象不为中国人所喜,所以就选定了一个儿童形象作为真身,道教神明哪吒诞生。

在经历如此漫长的时间与演绎后,哪吒大约在宋代又加入了剔肉还母,剔骨还父的故事,最终在明朝《西游记》与《封神演义》中固定成经典的神明形象,托塔李天王与三太子哪吒。


妖鬼杂谈录


1哪吒是梵文Nalakuvara的音译,相传是佛教四大天王中之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之子,是佛教护法神之一,按排行也是老三。所以,你看他两个哥哥,金吒木吒,那按照五行金木水火土的顺序来说,哪吒该叫水吒才是,可偏偏叫哪吒。对应来说,哪吒闹海,杀龙王三太子,本当天生克水,所以,按五行相生相克,土克水,哪吒叫土吒更合适,嗯,离土得掉渣就不远了,实在太难听。所以说,哪吒其实是有人物原型的,作者为了尊重人物原型(天王之子),独尊其为三太子。

2创作者尊重民间叫法习惯。不管是《西游记》还是《封神演义》,其创作基础多是源于民间传说或戏曲改编。而在中国民间很少有关于王子的传说,很少有王子的提法,动辙便是“太子”。原因很简单,中国一直以来的皇权继承是以“太子”为尊,即嫡长子制度。太子是正当的继承人,没有宣传非太子的王子的事迹的必要,相反,如果宣传王子的光辉事迹,就会影响“太子”的地位和形象。所以,中国的传统小说或民间评书艺人,大多把王子也直接叫作太子,在叫法上,多有大太子,二太子,三太子的叫法。正史中也没有叫王子的,有叫公子,世子,贝勒,就是没有王子。叫王子的,多是翻译过来的西方小说的称谓。

所以说,《西游记》中的“三太子”称谓应该是参考了当时民间传说的叫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